第五章--岗位价值评.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93966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岗位价值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五章--岗位价值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五章--岗位价值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五章--岗位价值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五章--岗位价值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岗位价值评估一、岗位价值评估概述 (一)岗位价值评估的含义 简单的说,岗位价值就是岗位的贡献度,即一个岗位对组织贡献的大小。不同的岗位对组织的贡献大小是不同的,有的贡献大,有的贡献小,通常我们根据岗位对组织贡献的大小来判定一个岗位价值的高低。在薪酬设计的过程首先要求采用的一定的技术对组织许多不同岗位价值的大小进行区分,这一技术就是岗位价值评估,又称为职位评估或岗位评价,也有些薪酬设计人员把其称为岗位测评,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的责任大小、工作强度、所需资格条件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相对价值的过程。 它有三大特点:一是 “对岗不对人 ”,即岗位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企业中客观存在的岗

2、位,而不是任职者;第二、岗位价值评估衡量的是岗位的相对价值,而不是绝对价值。岗位价值评估是根据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岗位的主要影响指标逐一进行测定、评比、估价,由此得出各个岗位的量值,使岗位之间有对比的基础;第三、岗位价值评价是先对性质相同的岗位进行评判,然后根据评定结果再划分出不同的等级。 (二)岗位价值评估的作用 岗位评估是岗位工资的重要基础,可以更好地体现同工同酬和按劳分配的原则。虽然有人认为网络时代的企业组织变化越来越快,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岗位构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认为岗位评价和以岗位为基础的付酬方式不合时宜,应代之以技能为基础的付酬方式、以能力为基础的付酬方式或以绩效为基础的付

3、酬方式。 岗位评估还可以使雇员与雇员之间、管理者与雇员之间对报酬的看法趋于一致和满意,各类工作与企业对应的报酬相适应,使企业内部建立一些连续的等级,从而使雇员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途径,便于雇员理解企业的价值标准,引导雇员朝更高的效率发展。 通过评价,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门类、系统、等级的高低,使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一致,把工作上所需资格条件相当的岗位都归于同一等级,这样就能保证企业对雇员进行招聘、考核、晋升、奖惩等管理时,具有统一尺度和标准。 (三)岗位价值评估的原则 系统原则:所谓系统,就是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及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中各个要素也可以构成

4、子系统,而子系统本身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开放性等。 实用性原则:岗位评价还必须从目前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际出发,选择能促进企业生产和管理工作发展的评级因素。尤其要选择目前企业劳动管理基础工作需要的评价因素,使评价结果能直接应用于企业劳动管理实践中,特别是企业劳动组织、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基础管理工作,以提高岗位评价的应用价值。 标准化原则:岗位评价的标准化就是衡量劳动者所耗费的劳动的大小的依据以及岗位评价的技术方法和特定的程序或形式做出统一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作为评价工作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能级对应原则:管理系统中,各种管理功能是不

5、相同的。根据管理的功能把管理系统分成级别,把相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者分配到相应的级别中去,各占其位,各显其能,这就是管理的能级对应原则。一个岗位能级的大小,是由它在组织中的工作性质、繁简难易、责任大小、任务轻重等因素所决定的。功能大的岗位,能级就高。反之就低。各种岗位有不同的能级,人也有各种不同的才能。 优化原则:所谓优化,就是按照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佳方案。上至国家、民族,下至企业、个人都要讲究最优化发展。企业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生存,都会有自己的发展条件,只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条件发展自己,每个工作岗位,每个人都会得到应有的最优化发展,整个企业也将会得到最佳的发展。 二、岗位价值评估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岗位价值评估方法有岗位参照、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等。其中分类法、排列法属于定性评估,岗位参照法、评分法和因素比较法属于定量评估。 2.1 岗位价值模型 岗位价值模型是基于企业岗位的共同特点建立起来的,它的作用是在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的可比性。 不同的企业建立了不同的岗位价值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