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雾霾天气引发有关新能源产业的思考【摘要】 近段时间来,我国空气质量不断恶化,雾霾天气呈显著增多趋势,危害加重。要想治理空气污染,必须大幅度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为此,我国需要将经济发展重点从能源密集型产业向更节能的高技术服务行业转变,利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关键词】 新能源 产业 雾霾 困境 新能源产业被确定为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竞争环境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企业数量的增多而日趋激烈,不断成熟的国内市场正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在新能源产业战略机遇期,不管是已经具备新能源产业基础还是即将进入新能源产业的地区,都面临着如何实现本地区产业持续升级以及经济跨越发展的问题。近日
2、持续的雾霾进一步警示中国经济到了要加快转型的时候,经济发展不可只看眼前利益,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大面积爆发雾霾天气 从 2013 年 1 月 10 日开始,全国 33 个城市经检测显示空气严重污染,全国超过 130 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发生严重雾霾灾害天气,京津冀、河南、江苏等多个地区都大面积爆发雾霾天气,道路能见度不足 2000 米,个别区域甚至不足 200 米,多个地区的 PM2.5 监测数据爆表,甚至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 500,首都北京更是首当其冲,PM2.5 每立方米超过了 900 微克,达到中国有 PM2.5 检测数据以来最高记录。 2多方研
3、究已经证实,PM2.5 是形成雾霾污染主要的原因。而构成北京等地 PM2.5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扬尘、燃煤、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及机动车排放等,其中燃煤和机动车排放等是核心因素,此外还有本地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因素,也包括周边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的因素。工业在为经济和社会提供原材料和产品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PM2.5 可直接吸入肺中,对人体伤害较大。有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近 20 年增长高达 8 倍之多,已经正式替代心血管病成为第一大致死病因。PM2.5 引起我国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
4、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严重的空气污染,迫切需要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1、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非常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美国正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战略,提出到 2030 年清洁能源达到 30%的目标;欧盟宣布在2013 年之前投资 1050 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 ,提出到 2020 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 20%的目标。目前,我国已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海洋工程列为“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
5、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可见,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各国摆脱传统能源掣肘、占领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3革命先机、培育新的优势产业等具有战略性意义。 2、环境污染代价高,新能源产业发展顺应经济持续发展需要 环保部近日发布的绿色 GDP 核算结果表明,从 2004 年到 2009 年,环境污染的代价已从 5118 亿元提高到 9701 亿元。这也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上升。大范围雾霾天气进一步预警,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已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了。中国应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入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利用风能、生物
6、质能等新能源,提高天然气、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从短期来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改变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为汽车产业制定更严格的新标等措施,必然会使经济发展的速度受损。但从长远来看,将极大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能源发展正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正向外部性,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对环境具有友好性,而环境收益归于全社会;二是技术发展的正外部性,新能源技术使用的部分收益归全社会所有。坚持不断探讨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并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始终保持新能源的领先地位应当成为我国重要国策。正如发生在上世纪 50 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直接促使了
7、 1956 年英国洁净空气法案的通过,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的进程。但我们不应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改善空气质量非一日之功,转方式、调结构刻不容缓。 三、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现实困境 1、国内外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 中国新能源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不论是政策环境,还是技术、市4场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能源产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数量的增多导致产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不断成熟的国内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力量日益加强。 从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上看,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迅猛增长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新能源产业主要分布于美国、欧盟、日本、巴西
8、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新能源产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美国在新能源领域开发相对较早,也是全球新能源产业技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欧洲是全球新能源市场集中地之一,也是新能源技术开发中心;日本新能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各项新能源均呈现倍增趋势。在太阳能利用领域,目前日本除了拥有日立、东芝、三菱等核电设备制造大型企业外,世界上太阳能发电的专利也主要由日本厂家掌握夏普、京瓷、松下和三菱,它们被称为日本光伏领域的四大骨干企业。 目前,我国国内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新能源的种类以及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如表 1 所示。 在区域政策和资源的影响下,我国
9、新能源产业集聚特征显现,依托区域产业政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集聚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西南、西北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其中,长三角区域聚集了全国约 1/3 的新能源产能,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环渤海区域是我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西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基地;西南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和核电装备制造基地。 从创新能力上看, “十一五”5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光伏电池制造、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风电装备制造、风电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制造技术,中国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
10、显提升。我国风电专利申请在“十一五”期间达到高峰,专利申请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 100%。2005 年风电领域申请专利 402 件,同比增长151%,2006 年申请专利 610 件,同比增长 152%,2007 年申请专利 625 件,同比增长 103%。 截至 2012 年,我国核电在建机组同比增长 175.3%,共有 30 台,容量 32.73GW,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同比增长 39.8%,增加到 63GW,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201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较 2011 年增长 42.9%,达到 30GW。 2、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一系列困境 从我国新能源产业体系
11、上看,不健全的因素偏多,凸显产业过剩与不足并存的困境。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和风电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我国光伏产业面临严峻形势,既有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也与国内政策不配套导致的需求不足直接相关。自 2011 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光伏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急剧下降。2012 年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2012 年 10 月,美国开始对我国太阳能电池征收 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 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作为全球光伏产业最大市场的欧盟方面也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欧美的“双反”重创了中国的光伏企
12、业,加速了中、美、欧互补的产业链条断裂,使得国内光6伏产业利润大幅下滑、经营困难,很多中小型光伏企业停产,而行业龙头如尚德、赛维等上市企业也濒临破产。2012 年,我国光伏企业的开工率不到 70%。在这种形势下,政府频出救市政策。中央财政共拨付资金130 亿元,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国内应用的总规模达到 5.2GW;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免费并网措施、公布金太阳项目目录,旨在扩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支持光伏企业发展。而对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国内已经有80 多家企业参与风电投资,各类大小风电设备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但由于国内核心技术的缺失,以及风电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风电设备质量存在
13、隐患。风电零部件供应依然是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新能源产业运营体系不健全,导致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背离,截至 2009 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 2%左右,而发电量占比不足 1%。由于产业体系不健全,新能源产业在发展中同时出现产能过剩和不足的困境。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问题,在我国新能源产能的快速膨胀中,也正越来越突出。风电制造领域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自主研发企业数量和投入少,大多走的是引进路线,既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除太阳能、风能外,生物质能源也被寄予厚望,尤其是生物质液体燃料,却也面临着原料收集、核心技术缺失和市场销售等难题。 3、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仍有
14、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安排、价格机制等统一的协调机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狂潮下,吸引了不少短期投资者,各类新能源企业泥沙俱下,不少补贴企业不能满足产7业发展要求,成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绊脚石。另外,由于新能源和传统能源间的矛盾和利益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导致一些政策执行不到位。我国没有真正地建立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体制和机制,重大制度的设计不完善加之市场消纳问题,也使得风电难以更好地发展,在吉林、内蒙古等地有 30%40%的风电因为不能联网而被放弃掉。 在一系列成就背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
15、 年,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 4 种能源加在一起,仅占全部能源消费比重的 14.5%。这说明我国未来能源产业需要的不仅是产量的增长更是制度的改革,是能源体制的革命性变化。另外,我国的新能源市场多集中在海外,产业的外向型特征比较明显,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成熟度较低,还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 四、客观认识我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坚定信心寻求长远发展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新兴产业的成长是一国社会和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各个国家对于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侧重各有不同。英国、美国和欧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发展低碳产业为主,英国同时关注数字产业,日本侧重能源和环境产业
16、,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中国则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七大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 然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未来的重要意义有客观的认识,有正确的判断,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在经过全球气候变化、8国际金融危机、石油地缘政治、欧美征收碳关税以及对华光伏“双反”调查、日本核泄漏事故、国内油荒电荒等一系列事件后,我国围绕能源如何发展已积累了充分的经验,并充分认识到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作用重大,现在已经显示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中国政府将持续出台支持鼓励和优惠补贴政
17、策,推动新兴产业需求爆发性增长。新能源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既要信心百倍,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推动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而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努力构建制度,更需要产业界从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如果在能源转型上的努力不够,中国的能源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间将会有更大的差距,因此能源产业要有忧患意识。同时,鼓励能源技术发展需要相关政策支持,这对相关管理部门来说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十二五”时期,中国新能源要在规模和基本产业链条形成的基础上,实现质量上的飞跃,建立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当下,我们尤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快我国应用新能源的步伐。在技术
18、层面,主要依靠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确保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要代表的新能源电力实现全部上网;在政策层面,相关的配套政策和规划也要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 治理雾霾污染将是促进汽车产业技术革新、带动汽车产业升级的又一次机会,将给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发展带来机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同时也与广大民营企业家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的奉献精神是分不开的。2012 年 2 月 15 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9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相信未来,新能源领域中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宽广。而对从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的企业来说,如何
19、抓住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蕴藏着的巨大的发展机遇,仍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行。 【参考文献】 1 施卫娟、李福保:云南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 ,2011(8). 2 张志刚:企业产业联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决策咨询,2011(1). 3 司凯、张琪:以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36). 4 王利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1). 5 郑江淮: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念、可能的市场失灵与发展定位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4). 6 姜大鹏、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 7 马武松: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加紧布局J.中国科技产业,2010(5). 8 李雄诒、薛静敏、王庆丰: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与趋势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2012(11). 109 武文静:我国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的专向性研究基于 WTO的“SCM 协议”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