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择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5878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生择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职生择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职生择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职生择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职生择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职生择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内容提要:提高高职生择业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是每一所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初步掌握了高职生择业的现状和问题,得出了若干结论并且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生 择业指导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多省区(如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甚至高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并且呈现不断超越的态势。但是,高职生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确不如后者。岗位转换率高必将延长人才的成长周期。因此,研究高职生择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在学校期间准确把握学生的择业意向以

2、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必将有效提高学生就业选择或定位的准确性,保证学生择业和就业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在一所广西首家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随机选取了 360 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分析研究,得出若干结论和判断。为保证数据的充分性与有效性,我们选择了 3 个不同类型的专业(理、工、管理类各一个) ,在二年级学生中按照每个专业 120 位学生填写了问卷。问卷主要针对学生的择业预期与取向、择业的竞争力、择业的影响因素、择业的主要途径与存在的问题等2方面展开。 一、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一)关于择业预期与取向 1.关于择业前景(表一) 上述结果说明,二年级学生对

3、择业的前景并不乐观,甚至有不少的学生对择业还没有明确的思路或想法,或者还没有开始考虑或根本不知道如何择业。说明,择业指导工作不能全部安排在三年级才开始进行,应贯穿在整个高职全过程。 2.关于择业的行业选择(表二)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依然是学生的首选,自主创业只有极少部分学生青睐。甚至合资企业都不受多数学生欢迎。政府事业单位由于受到学历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学生“不敢”去应聘。 3.关于去小城镇或乡镇择业(表三) 上表说明,有一半的学生愿意到乡镇的单位就业,实在不愿意去的也只是少数。说明学生的择业心态趋向现实。 4.关于择业观念(表四) 3上表说明,现在大多数学生的择业观已经趋

4、于理智,即“先就业后择业” ;自主创业的胆量或能量还不足;继续深造的意愿也不明显。 (二)关于择业竞争力 1.关于核心竞争力(表五) 上表说明,学生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动手能力是高职生的核心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学生大多忽视了对专业课程的特别是文化课程的学习。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2.关于用人单位对学生择业的要求(表六) 上表说明,学生对企业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结合上表的结果分析,学生对综合能力内涵的理解似乎有偏差。因为只有 2.5%的学生关注专业课程成绩,本表中只有 10%的学生认为企业会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毕竟综合能力不仅仅是实践技能,还包括沟通

5、交流能力等设计文化修养基础方面。 3.关于自身最紧缺的素质(表七) 4基于上述认识,本表的数据就不难理解了。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缺乏“社会工作经验” ,实际上就是缺乏实践的机会。也有 25%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或能力不足,这与上面的数据中表明的学生不重视专业文化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 (三)影响择业的主要因素 1.关于行业的选择因素(表八) 上表说明,学生已经把择业的眼光看的比较长远,关注“发展潜力”多过暂时的“收入高” ;而对在一个单位享受“稳定”似乎看到得很淡(也许这也是高职生容易“跳槽”的原因之一) 。江苏的数据显示,2010届高职毕业生的薪酬已达到每月 2900 多元,而 2009 届高职毕

6、业生的平均工资还不到每月 2600 元。 2.关于薪酬待遇(表九) 本表数据显示,学生对待遇还是有一定期望的,也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只是这种期望与我区的实际是否相符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学生自身的反思了。 3.关于择业的目的(表十) 5本表数据说明,学生择业主要还是关注薪酬待遇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追求“自我实现”的愿望并不强烈。这与上面的学生关注“发展潜力”似乎有矛盾。 (四)择业途径及存在主要问题 1.关于择业渠道(表十一) 本表说明,学生的择业信息和渠道主要来自社会,学校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获得择业信息的主渠道。甚至“沦落”为与学生的亲戚朋友“等价”的地位。 2.关于择业指导信息需求(表十

7、二) 本表说明,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所能产生的就业效应并不了解,需要获得专业与行业、就业方向间的相互关系等的信息。同时,还期望得到应聘技巧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这些都超过学生对“用人单位”方面信息的渴望,说明学生更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对用人单位的信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关于学生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十三) 期 6本表显示,学生最担心的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同时由于“沟通能力弱”也导致对企业需求的了解相对较少以及信息渠道不畅。因此,沟通交流与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主要结论 (一)高职生对择业前景的预期并不乐观,尽管大部分高职生认可“先就业后择业” ,认可去乡镇就业。 尽

8、管调查的是二年级学生,但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学生对择业的前景缺乏信心,不论是基于缺乏对择业的理解抑或是学生觉得“为时尚早” 。对高职院校而言,如果从一年级就开展择业与就业的指导工作,使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或许可以增加学生对未来择业的信心。 (二)高职生择业渠道狭窄,信息获取途径少。 高职生的择业更注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其他性质的单位没有更多的关注,甚至包括政府事业单位。而且,学生对于择业的信息大多来自社会招聘会,所在学校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择业信息。 (三)高职生注重实践技能和经验的积累,但对专业文化缺少足够的重视。 高职生对于实践能力的重视无可厚非,因为这也是高职生的

9、专业特性。但是,单纯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果对文化课以及其他非技能型课程不给予一定的关注,势必影响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如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在高职毕业时选择“继续深造”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问题。 7(四)高职生的择业观念符合实际,注重综合能力和行业的发展潜力。 学生已经意识到综合能力对择业的重要性,也对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个人在企业的发展潜力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综合能力内涵的理解有所偏颇,把综合能力等同于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忽视了对文化课等非术科给予应有的重视。事实上,忽视对文化课对学生的发展潜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五)高职生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巩固择业的优势。

10、明显地,高职生的核心竞争力自然是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在校期间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果能够给予专业文化课应有的重视,必将对学生的择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事实上,学习或掌握一门技术所花的时间要比“具有一定修养的社会公民”所需要的时间短的多。 三、高职生择业若干指导建议 (一)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内涵,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与就业的关系 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高职生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似乎高职院校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事实上,如果学生不了解专业的内涵、课程体系以及发展方向与择业的关系,没有对专业形成一

11、个完整的认识,那么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择业的判断。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把握专业与择业的密切关系。8(二)加强职业规划能力建设,强化应聘技巧的训练 从一年级开始加强学生规划职业发展的能力,加强沟通训练,为今后的择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高职院校必须将学生的职业规划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多种途径将职业规划的内容贯穿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应聘技巧,最终提高择业的成功率。 (三)扩大择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市场需求信息 积极引进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更多经历面试应聘的锻炼或实战机会;也可组织模拟招聘活动,让

12、学生提前进入角色,不断训练、反思,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临场应变技巧。同时,学校招生就业部门要为学生的择业提高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服务,举办择业信息发布会等活动,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够了解市场的变化。 (三)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及经验积累 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操作技能水平,更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教育服务。学校必须引导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坚强的保障。 (四)加强专业文化教育,培养全面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学校必须加强文化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必须重视文化课的学习, “软” 、 “硬”都要抓,而

13、且要抓好,使高职生的“强” (即实践动手能力)更强,文化修养也不弱,从而为高职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9民插上坚硬的翅膀。 四、结语 我区高职生平均就业率已经超过普通本科。但是,高职生就业的质量与稳定性比普通本科生、研究生要差;而且,高职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也导致高职生就业了不稳定性。因此,要采取措施转变高职生对高职院校及自身的认识。高职生不仅仅是技术工人或操作能手。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充分了解专业的内涵、发展及其与就业的关系,将学习与择业、就业指导有机结合,贯穿于三年学习实践过程。 作者简介: 蒋邕平(1964 年 12 月-) ,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