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醛、酮”课例探究中职化学“问题式”观课议课的有效途径摘 要“问题式”观课议课是以教研组牵头组织,在课例实践中实施,由观课、授课教师围绕一个或几个预设问题进行重点突破的教研形式,目的是使观课不再盲目;而在授课中或课后生成的新问题,课后观课、授课教师要及时合作议课反思,以此来共同改进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研究能力。总之, “问题式”观课议课提升了观课议课的内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得教研活动更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醛、酮 探究 问题式 观课议课 化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244-01 观课议课活动中,观课教师要利用多种感
2、官,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来收集课堂上众多信息。如与教学有关的课题导入,课堂生成、教学设计、师生状态、互动等各个环节,教师都应认真观、认真记、课后还要认真议。一节课观下来,观课教师记录的信息五花八门、面面俱到,但对自身教学的实际指导价值并不大,特别是对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处理几乎无借鉴之处。这种广泛的观议课方式看似全面,但观课方向不明确,无主次之分。观课结束后,授课教师教学改进的问题太杂乱,有时会本末倒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效,且教研效果也不明显。 “建构观课议课理念,助推中职青年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就将后期的研究方向调整为“问题式”观课议课。 “问题式”观课议课以教研组牵头组织,围绕教学中教
3、师难讲解、学生难理解的内容提前预设问题;根据中职生学情,教研组教师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共同研究最佳的教学策略解决。在课例实践中实施,观课中重点观察预设问题能否实现预期教学效果。 一、教学问题的预设要反复推敲,符合中职生学情。 观课前,观课、授课教师选取典型课例实践,以教研组为单位,各成员根据本课例的教学重难点对所选课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一起经过反复思考、推敲讨论后确定本课例实践的预设问题,且预设问题的提出要符合教学大纲和中职生的学习现状。 课例分析:课例实践教材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机化学第四章醛、酮 。 醛、酮的教学是在学习醇、酚之后羧酸之前的又一类重要烃的衍生物,在知识衔接上承上启下,学习顺序
4、上循序渐进,使得醛、酮在课例选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醛、酮教学中问题的预设,第一,要考虑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有限。问题预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问题设计简单易懂,学生易理解,且问题易解决。第二,醛、酮的官能团与糖有相似之处,问题预设要为后面糖类学习打基础,还要与医学专业实际相联系。在教研组教师的反复斟酌下, 醛、酮教学最后预设了三个问题:1、醛、酮的结构;2、银镜反应;3、简单醛、酮的鉴别。这样预设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同时有利于教师千方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预设问题的解决要集思广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问题预设后大家要群策群力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我是授课教师,针对问题
5、,给出自己准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来突破问题。真正的授课教师会结合自身的讲课特点,选择取舍、借鉴其他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选取最佳教学手段进行课例实践解决问题,最终使本堂课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课例分析:醛和酮的官能团中含有相同的羰基, 但二者又存在不同之处,比较醛、酮结构的异同之处,类比的讲解突破了醛、酮的结构还便于学生比较记忆结构。为了加深学生对醛、酮结构的认识,灵活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学生在理解醛、酮结构的基础上再学习重要的醛、酮才能做到温故知新,这种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又能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介绍重要醛、酮时,可适时对学生进行医
6、学专业知识的渗透。例如学习甲醛时,介绍其医药用途即 40%的甲醛水溶液即“福尔马林”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可用于保存动物标本和尸体。 醛、酮的官能团不同,则结构不同,利用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预测二者不同的性质。醛、酮不同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醛与碱性弱氧化剂(土伦试剂、费林试剂)的反应中。而酮的羰基上没有氢原子,则酮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醛与弱氧化剂的反应主要用实验探究法解决。 醛与土伦试剂的反应,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实验时对土伦试剂即银氨溶液的配制要着重强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实验过程,指出实验成功要素切忌加入过量的氨水,否则将生成雷酸银受热后会引起爆炸;另外,过量的氨水也会影响试剂的灵
7、敏度。在解决银镜反应问题的同时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感,还要让学生明确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是有联系的,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治镜”工业原理与银镜反应的联系。学生通过实验提高了观察现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也避免课前繁琐的实验准备。醛与费林试剂的实验通过视频演示,演示让学生对实验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并且激发了学生做此实验的兴趣。醛和葡萄糖有相同的官能团醛基,则二者有相似的性质,授课教师进行知识迁移顺势介绍葡萄糖与班氏试剂反应与醛与费林试剂反应现象相似,激发了学生对葡萄糖的好奇心,为糖类的学习埋下伏笔。实验探究醛与弱氧化剂的反应,总结醛、酮的
8、不同性质顺其自然地解决了简单醛、酮的鉴别。 三、有的放矢地观课可使观课、授课教师双方获得共赢。 在观课过程中,观课教师焦点集中在预设问题的教学上,围绕问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详实填写观课记录表,观察课堂上预设问题的解决亮点,思考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观课教师亲临课堂带着问题观课,不仅能使观课目的明确,还能启发自己的教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观课、授课教师都受益匪浅。 课例分析: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条理地分析、对比醛、酮结构,启发学生结合以前所学有机物性质和反应类型的知识打开思路,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反应。实验导向探究醛与弱氧化剂土伦试剂、费林试剂的反应,充分体现了实验与理论
9、相结合的认识规律。同时教学过程中又生成了新问题,如课堂穿插有关醛、酮结构和简单醛、酮的即时练,学生会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知识点;课堂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怎样才会更快捷有效;课后问卷调查对预设问题掌握较差的学生又如何指导其进一步学习。以上这些新问题都需要教师课后议课反思讨论来增强教学效果。四、课后跟进问题、集中议课,议出更多可能的教学策略。 课后教研组观授课教师围绕观课问题、实际教学与预期教学的差异集中议课,跟进课堂困惑和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围绕问题深入思考,商讨更多的教学策略,达成共识。教研组长针对问题总结每位教师的成功对策,相互补充,提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对照选择。 醛、酮课例教学中,课
10、后议课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补充改进。课前教师提前布置预设问题,学生阅读教材预习;教师备课时准备关于醛、酮结构及鉴别的即时练;课堂上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上网找有关甲醛、丙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资料;课下第一时间统计学生对“问题式”教学的评价表,掌握学生听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在下节课教学中及时补充强调。 观课、授课教师在课例实践中,围绕两三个预设问题,带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思考商讨,共同分享成长, “观”课优势, “照”己不足。同行们围绕预设问题交流讨论观课思考议课反思的过程中有针对性调整教学,共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了观课议课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郁华.主题式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J . 教学与管理,2007(1). 2 徐庆钟.醛、酮的化学性质(1) 先行组织者教学设计Z. 中学化学资料网,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