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7章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评价7.1 运输系统规划评价概述7.2 技术评价7.3 经济评价7.4 综合评价7.1 运输系统规划评价概述综合评价流程综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其工作流程如右图所示:其 它明确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各项评价指标定量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备选方案综合评价 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与决策选定评价方法明确评价时间明确评价范围明确评价立场明确评价前提7.1 运输系统规划评价概述交通运输系统网络规划评价,是规划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城市和区域的交通运输系统网络规划都需要进行规划评价,然而城市主要侧重于道路网络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而区域主要侧重
2、于路网规划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评价。运网规划的评价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评价()技术评价()经济评价7.2 技术评价一、技术评价的评价指标1 运网密度运网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人口,或单位面积、人口和工农业总产值的综合)的线路长度,体现了某一区域运网里程及运营情况的现状与水平。( 1)面积密度( KM/KM2)指单位面积拥有的线路里程长度,计算公式为:DA=L/A( 2)人口密度( KM/万人)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里程长度,计算公式为:DP=L/P 7.2 技术评价( 3)运输工具密度( KM/百运输工具)指单位运输工具占有的线路里程长度,计算公式为:DN=L/N( 4)运输密度( K
3、M/亿吨公里)指单位运输周转量占有的线路里程数,计算公式为:DT=L/T( 5)经济密度( KM/亿元)指单位经济产值占有的线路里程数,计算公式为:DG=L/GNP式中 L为区域内线路总长度, A为区域国土面积, P为区域总人口, N为区域运输保存量, T为区域客、货运周转量, GNP为区域国内生产总值。7.2 技术评价2 运网理论长度分析运用国土系数理论可以较好地分析运网在一定时期的合理长度。该理论是从运网所在的区域的面积、人口、经济水平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计算该区域内的合理理论线路长度。据 “ 线路长度与人口面积的平方根及其经济指标系数成正比 ” 的国土系数理论,可用下式计算理论线路长度: 线
4、路长度(公里) 区域面积(千平方公里) 人口(千人) 经济指标系数(运网系数) 7.2 技术评价 运网连通度分析结点模型理论:假设区域(面积为 A)内应连接的结点、均匀分布,连接这些点所需的线路长度( L)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C 规划区域内运网连通度;L 区域内的运网总里程, KM;H 相邻两节点间的平均空间直线距离, KM;A 规划区域面积, KM2 ;N 规划区域应连通的节点数; 非直线系数,定义为运网各节点间实际线路总里程与直线总里程之比。7.2 技术评价 运网平均运行速度运网的平均运行是由交通运输系统中的运网、运输工具和管理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运网的系统性能,也是反映运网服
5、务质量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V 运网平均运行速度, KM/H;VI 运网中第 I 线 段平均运行速度, KM/H;LI 运网中第 I 线 段里程, KM;QI 运网中第 I 线 段交通量, VEH/D。7.2 技术评价 运网整体适应性 QC运网整体适应性为运网实际负荷和网络最大容许负荷的加权比。反映了运网流量与运网能力的总体平衡状况和运网能力的储备情况,即 第 J条线段的长度或平均行程时间 第 J条线段的流量 第 J条线段的容量 规划运网的总线段数 一般情况下, 表示运网畅通性很好,能负担指定的交通量,具有较大的潜力;而 表示运网畅通性尚可。7.2 技术评价 运网负荷均匀性运网中第条线段的负荷率为则值反映了线段负荷率 偏离平均负荷率 的程度。显然, 值越小,运网负荷均匀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