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浙江省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及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为加强其国际竞争力,实行全球经营战略。一般来说,企业可以运用两种基本方法进行海外投资以实现跨国经营即新建投资和并购投资。中国企业很好的贯彻了“走出去”的政策,采取了跨国并购的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1国外研究现状11跨国并购理论的动因研究111企业价值低估论最早由HANNAHLKAYJ1977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的真实价值或潜在价值未能得以反应。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上,当某个企业的价值被低估时,其他企业就可能通过收购股份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从而用相对低
2、廉的成本完成扩张。VASCONCELLOS和KISH1998发表了跨国并购价值低估假说证明了目标公司价值低估也是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理论也存在局限性,因为目标公司价值被低估是短期现象;其次,现实往往是目标企业价值被高估而非低估。112产业组织理论BALDWINCAVES1985企业的最低有效生产规模、核心技术和政府对产业进入的限制,都可能对企业的行业进入形成产业壁垒。而企业通过对行业内原有企业的并购,获得其生产能力、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和消除规模、技术壁垒,规避政策限制,实现有效进入。在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面临更高的产业壁垒。政策上,东道国的产业政策对外资进入有更多限制,构成了更高的产
3、业进入政策壁垒。12跨国并购的效应研究121并购与企业经营业绩GOLDBERG1973研究发现兼并对市场份额的影响并不显著。RAVENSCRAFT1985发现两家规模相当的大企业间的并购不会引起大幅的市场份额的变动,2相反较其他类型的并购而言还有更高的利润。有研究发现,利用利润指标来研究得出的兼并都是成功的,以销售额为指标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并预期那些能够增强市场势力的兼并会增加利润同时降低销售额。122并购对股东收益效应BRADLEY1998研究发现,目标公司的股东获得了并购中产生的大部分收益;在不成功的并购中,目标企业的股价也有不同的提升。BRUNER2002研究表明,目标公司的股东收益要
4、远远高于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目标的股东一般有1030的收益率,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率很不确定,且有负的趋向,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综合股东收益具有不确定性。1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投资发展轨迹理论1998年,英国教授邓宁JHDUNNING运用综合的方法,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区位选择等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等各种直接投资理论有机融合,形成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对外直接投资是这三项优势整合的结果。企业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所有权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5、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具备了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海外扩张无法成功;如果企业只有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则说明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难以在内部利用,企业只能从事许可证贸易;如果企业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具备区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加以利用,然后从事出口贸易;如果企业三方面都缺乏优势,则最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他也提出投资发展轨迹理论INVESTMENTDEVELOPMENTPATH,简称IDP,它是以国际生产折衷论为基础,运用跨部门比较方式,论证了各国经济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出与流入都要经历5个发展变化阶段。一国的投资发展有一定周期,其
6、引入外资和对外投资经营是与该国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随着国家GDP的增长,其海外投资也会相应地增长。强调经济发展水平是以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和动因决定的。14近年来各学者的研究观点美国哈佛教授刘易斯教授在1986年出版的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一书中认3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优势具有特殊的性质,并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企业相对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首先是拥有适应小市场需求的小规模生产技术,这种小规模技术一般为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具有很大灵活性,适合小批量生产;其次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特征表现在鲜明的民族文化
7、特点上;最后是低价产品营销战略,与发达国家相比,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的最大特点。虽然中国企业相对发达国家企业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规范和生产规模不够大,但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仍有比较优势的。简布赖森2003则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并购的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糟糕的并购往往是因为HRM与企业的组织问题,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性是降低HRM风险的关键所在,而大规模的并购容易暴露出双方企业文化上的隔阂,特别是当缺乏对团队人员的角色定位以及不同就业关系的政策取向发生偏差的时候。杰弗里S佩里2004与汤姆斯J海德2004认为充分地调查对降低并购风险至关重要,成功的并购往往在以下四方面做的
8、极为突出1邀请专家进行评价;2信任但要核实;3关注核心问题,如制定积极的市场渗入战略,制订新颖的产品推广计划,调整销售力量,合理调整产品供应链,确定相关风险以及制定减缓风险的政策;4精心策划并购后第一次亮相。同时强调越是身处复杂的商业环境,理解游戏规则、做好游戏准备越是必要。成功的并购者会在签订协议之前邀请各方专家对并购进行充分的调查评价,尽可能降低金融、经营、管理与法律风险。布鲁纳2006提出的“风险框架分析法”,此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定性的分析工具,提出从跨国并购的六个角度去衡量并购风险的高低,分别是复杂性、紧密联系性、异常事件、认知上的偏颇、不同的管理选择、运营团队的缺陷。此法加入了大量的财
9、务数据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评论对并购风险进行评价,同时也发现以上六个方面之间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相互联系的方面越多,联系的程度越深,实施并购的风险也就越大。约瑟夫克兰多2008随后运用此法对美国BERKISHIREHATHAWAY对GENRE公司的并购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签订并购合同之前,运用风险框架分析法4可以有效地对并购风险的种类与影响程度做出客观充分的评价。戴维A瓦德2009与曼索尔贾维2009从并购整合中领导力的作用出发,认为领导力的两种表现形式个性型、协作型将导致不同的整合效果,前者体现在个性化的领导方式将产生吸收策略,而这种策略将有利于并购后的整合;协
10、作性领导方式则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与决策的制定,而这两者都有利于并购双方之间的融合。2国内研究现状21总述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践的不断发展,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但是,迄今为止,关于跨国并购的相关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综合的理论框架。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只有30年左右,FDI以及作为FDI形式之一的跨国并购的历史就更短,因此中国学者对跨国并购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最近10来年,中国经济的宏观背景和中国企业的实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跨国并购的实践已经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国内学者对跨国并购问题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的并购研究较多,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研究较少
11、,这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高度相关。中国的经济改革,对外开放的大部分时间都强调要大力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强调国内企业要“走出去”,向国外输出资本,也就是最近10来年的变化。90年代之后,中国企业加快了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较快,国外企业对中国的FDI开始尝试使用并购形式进行。随着实践的发展,相应的研究也随之逐步的深入。二是国内学者对中国的跨国并购分析主要是从宏观和产业层面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对微观层面研究较少。在对跨国并购的宏观层面,主要是研究了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兴起的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对中国的影响。22近年来各研究学者的观点宋君卿(1999)
12、认为面对企业国际化经营趋势,现阶段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实施战略的重点是确立和优化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并有针对性地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赵伟(2001)提出浙江省作为发达的沿海地区,有义务也有条件实施“走出5去”发展战略,同时也是受益区之一。然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与制定,必须以对本区域产业、企业、经济之外向投资潜力等因素的准确分析与把握为前提。薛求知(2004)认为,中国企业境外并购呈现与全球跨国并购下降趋势相反的“反周期”现象,其并购的主要动因有资源寻求、市场寻求、技术寻求和战略资产寻求四类,并购的操作方式包括直接并购、成立合资公司并购、新设控股公司并购、境外子公司并购和换股并购五种。
13、廖运凤(2006)对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做了宏观、中观、微观分析,从企业制度、并购的区位选择、产业和行业选择、资本市场和融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制等角度对制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因素做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条件在目前还不够成熟的结论,指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尤其是对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应当慎行。提出了构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微观基础和宏观法律政策环境的思路和对策。阎大颖(2006)看来,应把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国际化起航阶段。跨国并购规模小,次数较少。涉及的行业主要是石油化工、航天等少数垄断性行业。第二阶段(1996199
14、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19992001)入世效应前奏阶段。第四阶段(2001至今)WTO后的国家化加速阶段。郭旭东2007在总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特征的基础上,从家电产业、装备工业、能源产业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出发,以产业视角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认为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提供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时机及产业发展程度不太浓是不同产业的海外并购的特点,提出中国企业积极从事海外并购有四个主要动因,并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了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及成功进行海外并购的战略措施。黄中文2008认为,中国政府出台了一
15、系列支持海外并购的政策规定,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然而,事不尽如人意。通过中海油失意优尼科,海尔退出对美泰克的竞购,TCL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华为、中兴等因“安全问题”海外并购业务搁浅,中国移动并购失败等一系列案例,从中得到的结论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道路上走得并不顺畅,即使之前能成6功收购海外企业的,在此后的相互磨合过程中也多多少少会受到阻碍或者歧视,乃至分道扬镳。王吉鹏2009认为寻求价值链协同是海外并购成功的关键,定义价值链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识别价值增长点;做好企业内部组员和能力分析;在两者基础上进行价值链定位。同时主张央企利用现有优势,布局海外。苏培科2009将中国
16、企业海外并购归结为一种“投资扩张冲动症”,指出中国企业现在这种大规模海外扩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并给出了海外并购的四点建议做好规划,避免盲目性;谋定而后动;以国内为基础,避免头重脚轻;注重风险防范,避免外生性风险损害国内实体经济。阎大颖(2009)认为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经验和海外并购经验越丰富,采取海外并购后的绩效越好;选择文化距离越小的东道国,海外并购后的绩效也越好。同时,相对国家竞争优势及东道国管制人文特征等因素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绩效有显著影响。王桂敏、李景芳(2010)认为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包括对跨国并购的真谛缺乏深层次认识;对目标企业选择不当以及缺乏科学评估所带来的风险;对目标企业
17、所在国的国家战略、需求状况、文化背景及劳工法律制度不了解所带来的风险;对本企业及本企业所在国的状况缺乏客观评价和科学分析所带来的风险。基于并购交易流程视角的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控制,应注重跨国并购前的科学规划与缜密筹备;讲究跨国并购成交的谈判技巧;注重跨国并购后的资源有效整合。23国家对本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政策支持自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以来,包括对外经济投资体制在内的整个经济体制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逐步与国际接轨,与海外并购相关的对外投资政策体系逐渐形成。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2000年3月,江泽民同
18、志在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上基本上就把“走出去”战略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了。在中国“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对外投资政策法规,为支持本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日趋完善的制度环境。从金融支持来看,发改委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在2004年10月下发的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的通知中,提出了双方共同建立境外投7资信贷支持机制,如果企业由于资金等问题,无法承担对国家利益有重大影响的海外投资任务,政府所提供的“境外投资专项贷款”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外汇管理方面,国家外汇局2005年8月发布关于调整境内外汇指定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方式的通知。在产业、商贸
19、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2007年5月颁布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商务部发布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3结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存在并购速度太快或是并购规模过大的问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并购是一项收益和风险双高、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上的失误都将直接影响并购成败,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于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应慎之又慎,在大胆“走出去”的同时,认真做好风险防范,考虑一切相关因素对并购成效的影响。要着重关注海外并购的战略选择、合作伙伴模式的选择、目标公司的资产评估、海外并购的低调策略和海外并购的文化整合等诸多问题,努力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参考文献1廖运凤
20、中国企业海外并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黄中文跨国并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3邵祥林“走出去”跨国经营中国经贸强国之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4慕刘伟国际投融资理论与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5刘易斯第三世界跨国企业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6SHHYMERTHEINTERNATIONALOPERATIONSOFNATIONALFIRMSASTUDY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MCAMBRIDGEMITPRESS,19767薛求知中国境外企业透视J上海国资,200458赵伟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比较优势于规模预期J浙江社会
21、科学,200119李蓓,黄卫东试析我国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制约及对策J财经界,20071110陈荣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战略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7811宋君卿试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J南方经济,1999112阎大颖企业能力视角下跨国并购动因的前沿理论评述J南开学报,20064813王桂敏,李景芳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控制基于并购交易流程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0714郭旭东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产业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07215王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政策型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2008916阎大颖国际经验、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J经济评论,2009117罗秀妹、
22、吴茜茜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2011418王江,刘岩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国内外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11319JHDUNNINGTHEECLECTICPARADIGM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ARESTATEMENTANDSOMEPOSSIBLEEXTENSIONS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JVOL19,199820RHCOASE,THENATUREOFTHEFIRMECONOMICSJ193721欧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22倪奕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TCL集团海外并购案例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200623王吉鹏寻求价值链协同是跨国并购的关键N市场报,2009124苏培科政府规定境内企业海外投资是不是鼓励抄底N凤凰财经,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