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流体力学.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599114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流体力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流体力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流体力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流体力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流体力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n 组员: 刘宇 SX1501257 n 赵伟伟 SX1501268 n 陈天予 SX1501177目录 CONTENTS简介与研究现状实验一实验二流动 控制技术是通过对运动的流体施加力、质量、热量、电磁等物理量来改变流动状态,从而也改变运动物体的受力状态或运动状态。流体激励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流动控制的工具,在许多场合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压电热学电磁涡发生器声学被动主动形状记忆金属流体激励器流体激励器防止气流分离提高飞机性能被动流动控制方法只需消耗电能易于实现电参数控制相位控制的潜力响应迅速合成射流激励器旋涡发生器结构简单阵列式灵活布置旋涡 发生器最典型的应用是用于防止机翼上表面的边界层分离涡流

2、发生器实际上是以某一安装角垂直地安装在机体表面上的小展弦比小机翼,所以它在迎面气流中和常规机翼一样能产生翼尖涡,但是由于其展弦比小,因此翼尖涡的强度相对较强。这种高能量的翼尖涡与其下游的低能量边界层流动混合后,就把能量传递给了边界层,使处于逆压梯度中的边界层流场获得附加能量后能够继续贴附在机体表面而不致分离。其他应用实例上世纪 60 年代, Schubauer、 Lachmann 及 Pearcey,等人对普通旋涡发生器 (高度大于 /接近当地附面层厚度 )控制平板湍流附面层的流动机理进行了研究上世纪 90年代 Klausmeyer等人对 旋涡发生器的形状、几何参数及位置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并针

3、对早期旋涡发生器高度尺寸与当地附面层厚度相当, 在非设计状态 ,即附面层不出现分离的情况下,旋涡发生器将带来附加的型阻和涡阻,飞机需付出较高的额外 阻力 代价,在此基础上提出 亚附面层涡发生器 的概念还有人提出智能涡发生的概念,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收起以减小阻力,甚至可以像附面层喷出微量气流以增加能量,提高对附面层的控制能力。国外研究现状三个单位曾经在风洞洞壁附面层控制、进气道流动控制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在 M数 0. 4 0. 895 范围内,它能使距实验段进口下游约 880mm 处的附面层,减薄约 71%,而且对主流无明显影响,通过改变旋涡发生器结构甚至可以将附面层厚度减到 5mm。提高机翼最大升力和失速迎角,改善飞机低速大迎角的气动力特性涡流发生器可以提高飞机的最大升力系数和失速迎角,但在涡流发生器安装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涡流发生器的弯度对飞机性能没有影响南航的黄国平,梁德旺,李博等进行了旋涡发生器用于进气道流动分离控制研究对流场的改善效果明显,某型飞机的 Y 形进气道在亚、跨和超音速等各种飞行速度、不同攻角、侧滑角飞行条件下,其进气道流场畸变均减小,尤其是原流场畸变较大的情况下改善更加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