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微生物:是一切体形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2. 种(species):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3. 菌株(strain): 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4. 微生物分类:原核生物: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真核生物:真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 、古细菌非细胞结构生物:病毒、 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1. 观察细菌形态时,为什么要用染色法,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几种?一般微
2、生物菌体小且无色透明,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体液及结构的折光率与其背景相差很小,因此用压法或悬滴法进行观察时,只能看到其大体形态和运动情况,若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致形态和主要结构,一般都需要对他们染色,从而借助颜色的反衬作用提高观察样品不同部位的反差。细菌染色法:活菌:用没蓝或 TTC 等做活菌染色 死菌:负染色和正染色:简单染色法和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芽孢染色法、) 2. 图示细菌细胞模式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3. 原生质:通过溶菌酶去除细胞壁或使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而得到的仅有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4. 球状体:还残留着部分细胞壁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5. L
3、 型细菌: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6. 支原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后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7.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地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被称糖被8. 芽孢:某些细菌子啊 某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 含水量极低 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9. 伴孢晶体: 少数芽孢 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个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伴胞晶体。10. 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带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11. 假丝酵母:有些酵母菌与其子代细胞在一起成为链状,称为
4、假丝酵母12. 芽殖:一个酵母能形成的芽数平均24个出芽方式:多边出芽、两端出芽、三边出芽、单边出芽13. 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步骤各是什么,机理如何主要步骤: 方法: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番红复染油镜观察关键步骤:脱色 脱色长短会影响菌体的鉴别 (假阳性和假阴性)机理: 初染时结晶紫透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媒染所用的碘液与结晶紫反应生成不溶性的复合物,但这种复合物可以溶于乙醇。当用乙醇脱色时,G-中的复合物被洗去,但在 G+中由于存在厚厚的肽聚糖,乙醇使肽聚糖脱水以致肽聚糖层空隙变小 复合物无法通过细胞壁而存在细胞中使细胞仍呈现紫色。番红复染将 G-染成红色, G+的紫色覆盖红色仍呈现
5、紫色。14. 芽孢是如何形成的,其耐热机制是什么芽孢的形成分为 7 个阶段:DNA 浓缩,束状染色质形成、隔膜的形成(前芽孢的双成隔膜)、前芽孢形成 细胞发生不对称分裂,小体积部分为钱芽孢、 皮层形成、芽孢衣形成、芽孢合成完成、芽孢裂解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和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皮层有极高的渗透压,夺取核心部分的水分,造成皮层充分膨胀,核心部位生命物质高度失水,从而具有极高的耐热性15. 溶菌酶和青霉素的作用点16. G-细菌 LPS 层功能,其稳定性与什么有关构成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起细菌自我保护作用.重要的抗原因子;是许多噬菌体吸附的受体。吸附Mg2+、
6、Ca2+等阳离子以提高其在细胞表面浓度的作用。LPS层的稳定性与Ca2+有关,如果用 EDTA等螯合剂去除 Ca2+和降低离子键强度,就会使LPS解体。17. 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确定细菌有无鞭毛18. 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各有何特点,掌握这些知识有何实际意义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19. 比较细菌、酵母菌、霉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设想他们的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分为 G+和 G
7、-,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G+类脂质一般无,而 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放线菌为 G-,其细胞壁具有 G-所具有的特点。酵母菌和霉菌为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原生质体制备方法:G+ 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 。 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 鳌合剂处理,溶菌酶 。 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20. 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1、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原核生物没有。2、真核生物有线粒体、
8、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3、真核生物是由原核生物进化来得。可以从名称上区别:首先要判断有无细胞结构,无细胞结构的是病毒。有细胞结构的前提下判断是不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有细菌、某些藻类、衣原体、支原体。如果在“菌” 字前有“杆”“球”“ 螺旋”“弧”“细”字为细菌(乳酸菌、醋酸菌和固氮菌除外),其余为真菌,真菌为真核。藻类中记住蓝藻、颤藻、念珠藻为原核其余为真核就行了。从结构上区别: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21. 图示曲霉、青霉、根霉结构示意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22. 真菌孢子的类型23. 试比较营养
9、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基本特点自由扩散:又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不需要载体和 ATP协助扩散:不受浓度的限制,需要载体不需要 ATP主动运输:不受浓度的限制,需要载体和 ATP*内吞外排:通过细胞膜的流动性而运输大分子物质24. 什么是培养基?用于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有几种。为什么说琼脂的最好的凝固剂。培养自养微生物常用什么做凝固剂,为什么?定义:由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用于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有:琼脂、明胶、硅胶琼脂在较高的温度下可以熔化,熔化后会扩散到整个培养液,较低温度时可以凝固 ,此时便将液体变成胶体了.此时与果冻类似
10、 .25. 微生物在培养基中,pH 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如何保持培养基中 pH 的相对稳定?微生物在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过程中,培养基 PH 会发生如下变化:1.如微生物在含糖基质上生长,会产酸而使 PH 下降 2.微生物在分解蛋白质和氧基酸时,会产 NH3 而使 PH 上升。3.以(NH4)2SO4 作 N 源,会过剩 SO42-,而使 PH 下降。4.分解李永阳离子化合物如:NaNO3,会过剩Na 而使 PH 上升。 为了维持培养基 PH 值得相对恒定,常常在培养基中加入缓冲液物质如磷酸盐,碳酸盐,以缓和 PH变化的剧烈。26.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几种,主要划分依据是什么?1光能无机自养型
11、(光能自养型) 能以 CO2 为唯一或主要碳源; 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以无机物如H2、H2S、S 、H2O 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使 CO2 还原为细胞物质; 2光能有机异养型(光能异养型) 不能以 CO2 为主要或唯一的碳源;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 CO2 还原为细胞物质;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 3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自养型) 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以 CO2 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 H2、H2S、 Fe2+、NH3 或 NO2-等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使 CO2 还原成细胞物质。4化能有机异养型(化能异养型)
12、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 5营养缺陷型 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相应的野生型菌株称为原养型。27. 天然培养基:含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28. 组合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29. 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或某一类群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对某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出来的培养基30. 鉴别培养
13、基: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或化学药品,而产生某种明显的变化31. 简述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在配制培养基时,一般选择哪些物质?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要素有五类: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在实验室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细菌 一般用麦芽汁培养基培养酵母菌 一般用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放线菌 一般用查氏合成培养基培养霉菌32. 现有的微生物保藏方法分几类,保藏原理各是什么?分三类:1.传代培养保藏:微生物课通过繁殖保持其基本形态,生理特征 2.冷冻保藏 :将微生物处于冷冻状态,使其代谢作用停止,可达到保藏目的3.干燥保藏:水分对各种生化反应和一切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干燥尤其是深度干燥
14、可达到保藏微生物的目的 33. 一般来说,严格的无菌操作是一切微生物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分离与培养极端嗜盐菌时,常在没有点酒精灯的普通试验台上倾倒培养平板,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打开皿盖观察和挑取菌落,而其研究结果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这是为什么?培养极端嗜盐菌的培养平板需要添加很高浓度的氯化钠,实验室环境中的一般微生物都不能在这种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即使不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实验结果仍不会受到影响34. 如果希望从环境中分离得到厌氧固氮菌,该如何设计实验?(1 )根据选择分离的原理设计不含氮的培养基,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其氮素应来自固氮作用。(2)将环境样品(例如土样)稀释涂布到
15、选择平板上,放置于厌氧罐中。对厌氧罐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除去氧气,保留氮气。培养后在平板上生长出来的细菌应是厌氧固氮菌或兼性厌氧固氮菌。(3)挑取一定数量的菌落,对应点种到两块缺氮的选择平板上,分别放置于厌氧罐内、外保温培养。在厌氧罐内外均能生长的为兼性厌氧固氮菌,而在厌氧罐外的平板上不能生长,在厌氧罐内的平板上生长的即为可能的厌氧固氮菌。35. 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的优点是什么?在于可以逆浓度运输营养物质。通过促进扩散将营养物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环境中营养物质浓度高于胞内,而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微生物所处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往往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扩散难以发挥作用。主动
16、运输则可以逆浓度运输,将环境中较低浓度营养物质运输进入胞内,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36. 以伊红美蓝(EMB)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培养基的作用原理。鉴别性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肉眼就能将其与其他外形相似的菌落区分。EMB 培养基中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 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从菌落表面反光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而产酸弱的菌株的菌落呈棕色。不发酵乳酸的菌落无色透明。37. 以大肠杆菌烯醇丙酮磷酸-磷酸糖转移酶系统(PTS)为例解释基团转位。大肠杆菌PTs由5种蛋白质(酶I、酶a
17、、酶b、酶c及热稳定蛋白质Hn)组成,酶a、酶b、酶c 3个亚基构成酶。酶I和HPr为非特异性细胞质蛋白,酶a 也是细胞质蛋白,亲水性酶b与位于细胞膜上的疏水性酶c相结合。酶将一个葡萄糖运输进入胞内,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上的磷酸基团逐步通过酶I和HPr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最终在酶 的作用下转移到葡萄糖,这样葡萄糖在通过PTs进入细胞后加上了一个磷酸基团。38. 某学生利用酪素培养基(见表 4-13)平板筛选产胞外蛋白酶细菌,在酪素培养基平板上发现有许多菌的菌落周围有蛋白酶水解圈,是否能仅凭蛋白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大,就断定该菌株产胞外蛋白酶的能力就大。而将其选择为高产蛋白酶的菌种?为什
18、么?不能。因为,(1)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最适生长温度等生长条件有差别,在同一平板上相同条件下的生长及生理状况不同;(2)不同微生物所产蛋白酶的性质( 如最适催化反应温度、pH、对底物酪素的降解能力等)不同;(3)该学生所采用的是一种定性及初步定量的方法,应进一步针对获得的几株菌分别进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并在分析这些菌株所产蛋白酶性质的基础上利用摇瓶发酵实验确定蛋白酶高产菌株。 39. 如果要从环境中分离能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你如何设计实验?(1)从苯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或水样;(2)配制培养基,制备平板,一种仅以苯作为惟一碳源(A),另一种不含任何碳源作为对照(B
19、);(3)将样品适当稀释(十倍稀释法 ),涂布A平板;(4)将平板置于适当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5)将A平板上的菌落编号并分别转接至B 平板,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 (在B 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是可利用空气中C02的自养型微生物 );(6)挑取在A平板上生长而不在B 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一个新的 A平板上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初步确定为可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7)将初步确定的目标菌株转接至以苯作为惟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发酵实验,利用相应化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该菌株分解利用苯的情况。 40. 胃八叠球菌和运动发酵蛋白菌产生乙醇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糖酵解:最著名
20、和研究最彻底的糖酵解形式是双磷酸已糖降解途径。另一途径是脱氧酮糖酸途径)运动发酵单胞菌是唯一一种通过脱氧酮糖酸葡萄糖酵解途径(ED)将葡萄糖和果糖转化为乙醇的细菌。胃八叠球菌和肠杆菌在厌氧条件下也可通过 EM 途径进行乙醇发酵。41. 光合细菌分几类,细菌的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间有什么不同?根据光合细菌所含光合色素和电子供体的不同而分为产氧光合细菌(蓝细菌、原绿菌) 和不产氧光合细菌(紫色细菌和绿色细菌)。42. 一酵母突变株的糖酵解途径中,从乙醛到乙醇的路径被阻断,它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生长,但可在有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存活。试解释这一现象。从乙醛到乙醇的路径被阻断,仅
21、仅阻断的是无氧呼吸的最后一步,即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 NADPH中的氢将乙醛还原为乙醇。但是在有氧的情况下,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将不再用于把乙醛还原为乙醇,而是直接运送到线粒体中进行氧化产生水,即不经过从乙醛到乙醇的这一阶段,因此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存活。43. 论述不同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丙酮酸的去向厌氧性微生物:丙酮酸可以生成乳酸或乙醇。好氧性微生物:丙酮酸继续氧化分解为水及二氧化碳。44.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中,糖酵解有几条主要途径?EMP 途径:两个阶段:耗能阶段 产能阶段 HMP 途径:单磷酸已糖途径ED 途径:可不依赖 EMP 和 HMP 的途径TCA 途径:柠檬酸循环4
22、4. 糖酵解形成的丙酮酸代谢有几种主要类型,各有哪些类型的微生物参与?45. 细菌的乙醇发酵有几种类型,与酵母菌的一型乙醇发酵相比有什么特点?46. 微生物的能量转换有几种类型氧化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 NADH 和 FADH2 可通过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这个过程偶联着 ATP 的合成,这种产生 ATPDE 方式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 而这些化合物课直接和 ATP 或 GTP 的合成,这种产生 ATP 的方式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中,当 1 个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时,叶绿素被激活,导致叶绿
23、素释放 1 个电子而被氧化,释放出的电子在电子传递系统中逐步释放能量47. 呼吸链:由一系列氧化还原不同的氢传递组成的一组链状传递顺序48. 循环光合磷酸化:在光能的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完成磷酸化产能反应。49. 非循环光合磷酸化:高等植物和蓝细菌与其光合细菌不同,他们可以裂解水,以提供细胞合成的还原能力。50. 氧化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 NADH 和 FADH2 可通过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这个过程偶联着 ATP 的合成,这种产生 ATPDE 方式为51. 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 而这些化合物课直接和 ATP
24、或 GTP 的合成,这种产生 ATP 的方式为底物水平磷酸化52. 发酵: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后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物53. 糖酵解: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为丙酮酸的过程54. 有氧呼吸:是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过程55. 无氧呼吸:以外院无机氧化物中的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61. 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62. 酶合成调节:通过末端产物的效果,抑制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从而调节反应过程。63. 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合成一些
25、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64. 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65. 化能自养细节中,硝酸细菌是如何获得其生命活动所需 APT 和还原力【H】的?ATP:通过还原态 NH3 和 NO-2 经硝酸细菌氧化产生的。还原力H:通过耗 ATP 的无机氢的逆呼吸传递而产生。66. 分支代谢途径中存在哪些主要的反馈抑制类型?1、同工酶反馈抑制 2、协同反馈抑制 3、积累反馈抑制 4、顺序反馈抑制67. 试分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及它们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制。68. 控制微生物生长
26、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69. 细菌耐药性机制是哪些?如何避免抗药性的产生?耐药性机制:1、细胞膜的透性改变,阻止药物进入细胞;2 、合成了修饰抗生素的酶,使其失活;3、药物作用的靶改变,对抗生素不敏感; 4、抗性菌株发生遗传变异。措施:1、第一次使用药物剂量要足; 2、避免在一个时期或长期多次使用同种抗生素; 3、不同抗生素混合使用;4 、对现有抗生素进行改造; 5、筛选新的更有效的抗生素。70. 试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采用的防腐、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及原理。1) 煮沸消毒法a) 将水加热至 100,煮沸 15min30min。(加 1%Na2CO3或 2-5%石炭酸杀菌效果好)2) 巴斯德消
27、毒法(Pasteurization):a) 62.930min 处理牛奶b) 71.615s 处理牛奶3) 超高温灭菌法(Ultrapasteurization): a) 140(135150 )左右 2-6s,急剧冷却至 75. 4) 间歇灭菌法:5) 80-100蒸煮 15-60min,冷却后搁置室温( 28-37)下过夜,并重复三遍以上。原理:6) 冷藏法:5,微生物斜面菌种放置冷藏箱中可保存数周至数月而不衰竭死亡;食品保鲜7) 冷冻法:食品工业中采用-10左右的冷冻温度较长时间地保藏食品;冷冻法也可用作菌种保藏,但所需温度更低,如-80低温冰箱、或-78干冰、或-80液氮中冷冻保存。原
28、理:低温是通过降低酶反应速度使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71. 生长: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命个体的重量和体积不断增大的过程。繁殖:生长到一定阶段后,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是有机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72. 灭菌:指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73. 消毒: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74. 防腐:是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措施。75. 化疗:是指利用具有选择性的化学物质如磺胺、抗生素等对生物体内部被微生物感染的组织或病变细胞进行治疗,以杀死组织内的病
29、原微生物或病变细胞,但对机体本身无毒性或毒性很小的治疗措施。76. 同步生长及其获得方式。同步生长:一个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在同一时间进行分裂的状态。获得方式:1、机械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过滤离心法、硝酸纤维滤膜法。2、环境条件有道法:温度、培养基成分、光照获得方式:1、诱导法:、化学诱导; b、物理诱导;2、筛选法:a、过滤法;b、区带密度梯度法;c、膜洗脱法。77. 什么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各期的主要特点,研究的意义。生长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里细菌数量的变化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细菌数的变化规律曲线。1、迟缓期:特点:1、
30、比生长速率常数 =0;2、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 3、细胞内 RNA 特别是 rRNA 含量增高;4、合成代谢活跃,易产生诱导酶;5、对外界不良条件敏感。意义:1、在发酵工业上需设法尽量缩短迟缓期;2 、在食品工业上,尽量在此期进行消毒或灭菌。2、对数期:特点:1、比生长速率常数 最大,而代时最短; 2、细胞平衡生长,菌体生长、形态、生理特征等比较一致;3、代谢最旺盛;4、细胞对理化因素较敏感。意义:1、增值噬菌体的最适菌龄,生产上用作接种的最佳菌龄;2 、食品工业上,尽量防止有害微生物进入此期;3 、发酵工业上,尽量延长该期,达到较高的菌体密度;4、是生理代谢及遗传研究或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等的
31、良好材料。3、稳定期:特点:1、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培养物中的细胞数达到最高值;2、细胞分裂速率下降,形成积累内含物,产芽孢的细菌开始产芽孢;3、开始合成次生代谢产物。意义:1、发酵生产形成的重要时期;2 、稳定期细胞数目及产物积累达到最高。4、衰亡期:特点:1、细胞死亡数增加,群体中的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次生长; 2、细胞内颗粒更加明显,细胞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形,芽孢开始释放;3、产生自溶的菌,生长曲线表现为向下跌落的趋势。78. 什么叫连续培养?比较恒浊器和恒化器的特点。连续培养:是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是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
32、去的一种培养方法。恒化器特点:维持营养成分亚适量,使其成为生长限制因子,菌体生长速率恒定且低于最高密度,产量低于最高菌体产量。恒浊器特点:基质过量,以最高速率生长,并在允许范围内控制菌体密度。 装置 控制对象 培养基 培养基 流速 生长速率 产物 应用范 围恒浊器菌体密度(内控制)无限制生长因子 不恒定 最高大量菌体或与菌体形成相平行的产物生产为主恒化器培养基流速(外控制)有限制生长因子 恒定低于最高 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实验室为主79. 什么叫最适生长温度?对同一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生长量、代谢速度、各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是否相同?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实践意义?最适生长温度:指微生物繁殖最快的温度。不
33、同。 意义:1、微生物工业生产上,为其提供温度参考;2、灭菌时,提供温度对其的影响。80. 从对分子氧的要求看,微生物可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好氧菌:1 专性好氧菌:特点:通过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受体,有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H2O2酶。2 微好氧菌:特点:在低氧分压下正常生长,通过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有 SOD 酶和 H2O2酶。厌氧菌:1 耐氧厌氧菌:特点:分子氧对它无毒害,不具呼吸链,靠发酵供能,有 SOD 酶,过氧化物酶,无过氧化氢酶。2 专性厌氧菌:特点:分子氧对它有毒害,通过发酵、无氧呼吸、循环光合磷酸化或甲烷发酵供能,无 SOD 酶,无 H2O2酶。兼性厌氧菌
34、:特点:有氧或无氧均可生长,有氧时,呼吸产能。无氧时,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含有 SOD 酶和 H2O2酶。81. 氧对厌氧菌的毒害机制是什么?过氧化氢酶、各氧化物酶、SOD各催化什么反应?氧对厌氧菌的毒害机理:(SOD学说)严格厌氧微生物不是被氧所杀,而是因无法解除氧代谢产物的毒性而死亡,而氧还原为水时,可形成有毒的中间产物(氧二负离子),氧二负离子为活性氧兼分子和离子的性质,可破坏膜和生物大分子,对微生物造成毒害或致死厌氧菌中因无SOD 酶,而无法消除氧二负离子。82. 在发酵生产过程中,是否要求整个培养过程都保持同样的温度、通气量和pH?为什么。不要求,因为在发酵的各个阶段对温度,通气量和
35、PH的要求不一样。83. 在微生物培养中,引起pH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在实践中如何保证微生物处于较稳定和合适的pH环境中?在微生物培养中,由于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会造成PH改变,可以通过外源调节,在发酵液中加酸或加碱实现PH的稳定。84. 加压蒸汽灭菌时,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同培养基的性质有关:1酸碱性:酸性易灭菌2糖.蛋白质.脂质:增加热炕,不易灭菌3盐浓度2细胞的干湿程度:干细胞抗性增强,不易灭菌85. 抗代谢药物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各是什么?抗代谢药物:利用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抗体的正常代谢,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抗生素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
36、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等方式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杀死微生物。86. 病毒粒子 成熟的巨头侵染力的单个病毒,对称病毒颗粒87. 包涵体 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内,出现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数量不等的小体88. 噬菌斑 在宿主细菌的菌苔上,噬菌体使菌体表面裂解形成的空斑89. 类病毒 一 种不具有蛋白质外壳、仅由一个裸露的大约由350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环状RNA病原体90. 朊病毒 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91. 卫星病毒 卫星病毒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绝对缺损病毒,其形态结构和抗原性都与辅助病毒不同,其基因组与辅助病毒的基因组也很少有
37、同源性。92. 温和噬菌体 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整合在宿主的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93. 溶源菌 可稳定遗传,即溶源菌的子细胞一般也是溶原性的。 自发裂解(10-5)和诱发裂解具有抗同原噬菌体感染的“免疫性”溶源性细菌的复愈获得新的生理特性(溶源性转变)局限性转导94. 逆转病毒 一类含有逆转录酶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一类含有逆转录酶的单股正病链毒95. 病毒的对称体制有几种,举例说明。螺旋对称的病毒(杆状) 烟草花叶病毒 二十面体对称病毒粒子(球状) 腺病毒 复合对称的病毒粒子(蝌蚪状) 大肠杆菌T4噬菌体 尾噬菌体96. 病毒核酸分几种类型,它们分别是
38、如何合成其mRNA并最终复制其核酸的。97. 什么叫一步生长曲线,分为几期。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潜伏期 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又可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裂解期 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平稳期 指被感染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裂解量 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98. 简述烈性噬菌体的生活史。99. 绘出E. Coli T4噬菌体模式构造,并图示各部分名称。100.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根据你的理解,病毒应如
39、何定义?1)形体极其微小,在电镜下才可以观察 。2)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3)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4)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 RNA5)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6)只能利用活细胞进行自身的繁殖定义: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有核酸和蛋白质组分的大分子生物101. 病毒壳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1)螺旋对称壳体(蛋白质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核酸)呈螺旋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二十面体对称壳体(构成对称结构壳体的第二种方式是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正多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成
40、一个封闭的蛋白质的鞘) ,双对称结构(若以一定数目的亚基排列成具有一定表面积的立方对称实体,以二十面体容积为最大,能包装更多的病毒核酸) 。(2)裸露的二十面体毒粒,裸露的螺旋毒粒,有包膜的二十面体毒粒和有包膜的螺旋毒粒。102. 病毒复制循环可分为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答:1、吸附 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菌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这是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步。2、侵入:以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3、增殖:病毒核酸侵入细胞内 宿主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 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病毒核酸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4、装配:(噬菌体)装配过程包括 4 个完全独立的亚装配途径:无尾丝的尾部装配,头部的装配,尾部与头部自发结合,单独装配的尾丝与前已装配好的颗粒相连。5、释放:大多数噬菌体都是以裂解的形式释放103. 病毒的非增值性感染有哪几类?引起病毒非增值性感染的原因是什么?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和潜伏染。由于病毒或宿主细胞的原因,导致病毒感染的不完全循环,不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