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出口与中国的经济增长:需求导向的分析林毅夫 李永军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100871)No. C2002008 2002 年 5 月 23 日内容提要:传统上,人们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将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看作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作为净出口组成部分的出口与进口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出口的增长除了能够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之外还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造成影响从而间接刺激经济增长。为了完整地考察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推动作用。按此方法估计的结果表明,九十年代以来外贸出口每增长 10%,基本上能够推动 GD
2、P 增长 1%。关键词:经济增长、增长核算、对外贸易、出口Title: Expor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 demand-oriented analysisAbstract: Many studies, based on an accounting equationidentity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foun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ast 20 years was every sm
3、all. In this paper, we re-examine the issue and found that those studies under estimate texports contribution to GDP growth due to their neglect of exports indirect impacts on domestic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import. We suggestpropose a new estimation method and find
4、that a ten percent increase in export will resulted in a one percent increase in GDP in the 1990s in China, if both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ontributions are considered.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trade, Export, Growth Accounting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进出口总额从 1978 年的 206.4 亿美元增加到 200
5、1 年的 5098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 15%,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长率 9.5%高 5.5%。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成为理论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对该问题的讨论大致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讨论。这种讨论致力于区分是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是经济规模的增长带动了出口的增长。第二,对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实证分析。这种研究一般承认出口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估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本文的讨论属于后者。文章认为,传统的测算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该方法仅仅考虑到净出口对
6、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没有考虑出口通过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口的影响而对经济增长造成的间接影响。由于这种局限性的存在,使用传统测算结果来指导经济政策就可能造成误导。这种误导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一些意见倾向于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并未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多大推动作用。由这种意见可能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对扩大内需的重视和对推动出口的忽视。与这种意见相反,本文的分析表明,出口始终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之一,因此,按照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有出口竞争力的产业生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一、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计算方法从下面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来考察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1)YCIGX
7、M其中, 分别代表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进口。MXGICY,上式两边分别对时间求导可得:)2()(I其中, ,其余类似。对(2)式进行简单的运算可得:dt)3(YNEGYIC这里, 为净出口; 分别为各个变量的MXNEI,增长率, 则分别表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在国民收入YGIC,中所占的比例。因此, (3)式表示了收入恒等式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数量上的变化对总的国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根据该式,我们可以核算净出口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直接关系。在文献中,GDP 增长率分解到净出口的部分,即3(或者 )经常被称为外贸增长对 GDP 增长的拉动度,而该部分占YNEGDP 增长率的
8、百分比,即 (或者 )则被称为外贸对 GDP 增长的贡YEN献度。表 1 给出了我们根据(3)式运用近年来的实际数据运算的结果。在实际计算过程中, 由于我国政府所公布的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资料中没有单独的政府支出 G,而 则指总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则指总投资,包CI括企业投资和政府直接用于资本形成的支出,因此,我们将(3)式调整为: 1111 (4)tttttYINEY其中 ,其余类似。相应地,支出法国民收入恒等式(即(1)式)tttY变为:(5)CI表 1:我国 GDP 增长率的分解(单位:%)增 长 率 分 解 增 长 率 分 解年 份G D P增长率 消 费 投 资 净出口
9、年 份G D P增长率 消 费 投 资 净出口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5.3212.119.5212.3811.3910.2410.6611.262.885.325.726.796.197.477.625.515.417.592.301.23-0.963.704.075.738.443.332.634.900.710.030.571.63-0.74-0.82-4.671.402.62-1.23-0.134.06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8.8312.6816.4413.959.7410
10、.258.768.106.728.565.197.726.437.335.317.064.745.315.595.683.276.6613.363.123.902.542.002.432.083.080.37-1.70-3.363.500.530.652.010.36-0.95-0.19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全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数据计算得出。从名义 GDP 到实际 GDP 的折算使用的价格指数为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定为 1978 年。下同。注:由于我们使用的是“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应数据,表中计算所得历年经济增长率与直接使用部门法“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
11、比如,按照后者,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为 8%,按照前者该年增长率则为 8.56%。这是因为该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大于部门法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看出,上述衡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方法具有如下两个特4点:首先,它所依据的理论的计算方法简单明了;其次,它所需要的数据也非常容易取得。因此,该方法成为近年来我国理论界讨论外贸问题时最常用的工具(比如朱文辉(1998) 、王子先(1998) 、外贸政策研究课题组(1999)和彭福伟(1999) ) 。同时,理论界的这种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也带来许多问题,典型的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正如许多学者
12、已经指出的, 根据上述方法所得到的“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往往非常低。比如,外贸政策研究课题组(1999)认为,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常较小” , “只有个别年份(如 1990 年和 1994 年) ,贸易顺差大量增加,净出口增长对 GDP 增长的贡献才比较大(都在 3 个百分点以上)”。外贸对经济增长低贡献度的结果也成为许多学者大力提倡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比如,朱文辉(1998)认为, “过去 20 年中国的经济成长,出口并不是主要推动力,经济增长更多来自投资和消费需求等内需” 。其次,一些学者在对比了以往各年的 GDP 与净出口数据之后发现, “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
13、间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参见张小济,胡江云(1999) ) 。按照上述计量外贸对净出口贡献度的方法来表述,这就是说,我国GDP 增长率较高的年份往往是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的年份。如果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低贡献率的结果还只是造成了一场关于究竟应该扩大内需还是利用外需的争论的话,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关系则已经对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构成严重威胁。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即式(1)或式(5) ) ,GDP 是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因此,一般来说,该理论应该预测净出口和 GDP 同向变动而不是相反。实际上,可能只有两个例外情况能够推翻上述预测:第一,每当净出口增加之时,都会出现一些外生力量
14、来影响国民收入恒等式中的其它变量并最终导致 GDP 数值向下移动;第二,国民收入恒等式中的各个变量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比如,投资和消费的扩张导致进口上升从而净出口下降,但 GDP 还是上升了。当然,我们很难想象不可预见的外生力量会经常存在那么巧合,总是伴随净出口的增加而出现。因此,第二种情况,也就是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变量不是相互独立,应该是导致上述“负相关”现象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人们也正是从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出发来解释上述“负相关”现象的(比如张小济,胡江云(1999) )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消费、投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就应该
15、认识到使用上述传统方法来衡量对外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局限性,因为这种方法仅仅说明了净出口与国民收入之间的简单数量关系,不能反映它与其它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讲, “外贸对经济增长低贡献率”的结果也就不能成为理论研究和制定政策的根据。这是因为, “低贡献率”的计算结果可能正是由于传统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消费、投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相关性而造成的。表(2)通过简单的回归分析考察了出口与消费、投资和进口三个变量之5间的相关关系。根据这一粗略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我国进口、消费和投资对出口的弹性分别为 0.86、0.47 和 0.63。这就是说,出口的增加不仅对进口有很大影响,它同时也会对
16、消费和投资产生很大影响。尽管前者相对大一些,但这并不构成我们可以忽略后两者的理由。这样,以净出口在国民收入恒等式中的表现来衡量外贸 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计算方法就等于是只考虑了出口对进口的影响,却忽视了出口通过对消费和投资发生影响而对经济增长造成的间接影响,因此,它所得到的结果就很可能低估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表 2:出口变化对进口、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模 型 设 定 回 归 结 果01()()LogMLogX02().86()(1413.20.1.534mLogMLogXeFAdjRdw01()()C02()7()(.556. 4.26cCej01()()LogILogX02().63
17、)(182.40.91.74iLogILogXeFAdjRdw注:(1)数据的时间跨度为 1979-2000,因此样本观测值 。 (2)简单的回归结果表n明各个方程都存在扰动项自相关现象,因此我们假定自相关的性质为 然后依次估计()自相关系数 和解释变量系数直到迭代过程收敛。上述结果即为迭代过程的最终结果。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提示我们应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重新估价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基于上文的讨论,出口和进口两个变量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因此,我们的讨论将主要集中在外贸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的说,本文将从出口与对消费、投资和进口的影响相关性出发来综合地考虑
18、出口的增长对消费、投资和进口的影响并将出口对GDP 的最终影响看作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上述考虑,下文的讨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我们将提出一个新的方法来考察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使用该方法来估计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传统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二、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关心的热点问题。这突出地反映在关于所谓“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 (Export-led Economic Growth)问题的争论之中。概括地讲,存在两条探讨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思路:6第一条思路从供给角度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
19、种方法的理论来源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按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配置与使用效率的提高。正因如此,在这个体系中考虑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多半是将出口看作一种影响技术进步或其他影响经济效率的因素,即出口的贡献反映在增长核算中原来被看作残差(Residual)的项目中。而所谓“新增长理论”则只不过是将出口的这种影响发生作用的机制内生化在自己的模型之中。比如, Grossman and Helpman (1990)提出一个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两国增长模型,其中贸易导致技术和知识的扩散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按照新古典的路线,对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检验涉及到如何在
20、生产函数中引入出口变量的问题。一些检验直接在生产函数中将出口与劳动、资本投入作为并列的因素引入,另外一些检验则采用了更加复杂化的方法。比如Feder (1983)将经济划分为出口和内需两个部门,其中出口部门由于与国外生产者和消费者发生更多的联系从而代表更高的生产效率。同时,为了反映出口部门向非出口部门技术和知识的扩散过程,Feder在非出口部门生产函数中引入了出口部门的产量即出口量作为一种影响效率的因素。第二条思路是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于本文所遵循的正是这条思路,我们对这条思路的关心将多于供给角度的分析。从需求角度进行分析的方法也被称作需求导向的分析方法(Export Or
21、iented Analysis) ,或者后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方法(Post-Keynesian Analysis) 。实际上,按照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拉动需求增长的因素,出口的增长必然能够带动产出的增加。但是,这一研究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路线并未能够得到自然的扩展。按照 McCombie and Thirlwall(1994)等人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萨伊定律”作为一种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延续。具体地说,许多人相信,对现代经济增长最大的制约因素来自供给方面而非需求方面,或者说,只有增加要素投入并提高经济效率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倡导需求分析的经济学家则反对这种观点 1。比如,Kaldor (
22、1972)在分析英国工业从成长到衰落的过程时指出, “与许多将英国工业的发展归因于储蓄和资本积累的增加以及由发明和创新所导致的技术进步的观点相反,许多证据表明,英国的工业增长从其早期开始就是需求推动的” 。Kaldor (1972)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时指出, “毫无疑问,在整个十九世纪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时期中,英国的经济增长都紧紧依赖于其出口的增长。正因如此,当其世界市场份额开始持续地下降,英国的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增长就不可避免地低于那些后起的工业化国家” 。Kaldor 的这一思想被 Thirlwall、McCombie 等人所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分析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体系 2。概
23、括地说,该理论体系的特点包括:1 McCombie and Thirlwall(1994)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进行了详细的论述。2 参见 Dixon and Thirlwall (1975), Thirlwall ( 1979, 1980, 1987), McCombie (1985), McCombie and Thirlwall (1994, 1997, 1999)等7(1)与许多人的认识相反,凯恩斯模型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增长这种长期现象;(2)出口是总需求中一个自主的组成部分(autonomous component of demand) ;(3)正如投资在凯恩斯的封闭经济模型中所发挥的
24、作用一样,出口在开放经济模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4)强调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一种约束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5)对于供给方面的因素,包括要素投入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在供给约束并不重要的前提下,Thirlwall 理论认为这些因素都已经被内生化在一个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过程之中。或者说,在需求的拉动之下,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Thirlwall 和 McCombie 理论按照上述几个原则所得出的结论有一个特点,即回归到 Harrod 国际贸易乘数( Harrod Foreign Trade Multiplier)和 Hicks 超级乘数(Hicks Super-
25、Multiplier) 。比如,Thirlwall(1979)在引入国际收支平衡约束后得到的结论为: 34ttfdtBt xepy)(1(其中 分别代表国际收支平衡约束下的均衡经济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tBtxy,、 、 分别代表国内外价格和汇率变动的比率; 、 、 则分别表示dtpfe 进口、出口的价格弹性和进口的收入弹性。按照这一结果,出口增长( )将拉动经济增长( ) 。0tx 0txMcCombie(1985)从传统的凯恩斯模型出发在没有引入国际收支平衡约束的情况下得到的一个结果是: MXGICKY 1其中 代表 GDP 的增长, 分别代表自主性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进口的变化,
26、 、 、 、 、 则分别代表消费、投IX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进口在 GDP 中所占比例。按照该模型,出口增加()将导致 GDP 增加( ) 。0X KXThirlwall(1979)根据一些经验性研究认为可以假定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格在长期中不会有太大变动,即在长期中成立。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假定之下 Thirlwall 的上述结论等tfdtep同于 Harrod 关于国际贸易乘数的理论。差别仅在于该乘数理论在 Thirlwal 这里拥有更有说服力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对于 McCombie(1985)的结论,如果我们假定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口的自主变动都是不重要的,该结果
27、也同样回归到 Harrod 乘数。实际上,在这些假定中,可能只有“政府支出的自主变动并不显著”这一结论需要一些解释。对此,McCombie(1985)引用了剑桥经济政策组(Cambridge Economic Policy Group, CEPC)的结论认为,政府支出内生地受到政府收入的约束,而作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则是国民收入的3 为叙述方便起见,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公式略有改动。8一个比例,因此政府支出的变动最终要受到国民收入变动的约束,即其自主性变动部分是不重要的。对 Thirlwall 等人理论的计量检验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回归模型。二者的差别仅在于是否承认政府支出是一个自主性变量。
28、 tttxgdp或者 tttt g其中, 分别代表 GDP、出口和政府支出的增长率 5。这种检验最好xgdp,地说明了 Thirlwall 理论将出口变量当作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外生变量的理论实质。参照 Thirlwall 等人的理论,现在我们来构造自己的理论模型。正如上文所述,我们所关心的是出口增加通过刺激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来间接地影响我国的 GDP 的增长。为了能够在模型中明确表述这种间接影响,并鉴于我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我们并不准备引入国际收支平衡约束作为影响增长的因素,而是直接从传统的凯恩斯模型出发。与 Thirlwall 模型一致的是,我们的模型所强调的同样是出口作为一种自主性外生
29、因素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一模型与 McCombie(1985)直接从传统凯恩斯模型出发的模型又是非常接近的。具体来说,模型为一个联立方程组模型。其中包括四个方程,即支出法国民收入恒等式和消费、投资、进口函数。三个函数的设定方法大致如下:消费函数:我们假定消费决定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并假定居民对持久收入的预期按照适应性预期的方式进行调整。以 表示居民的持久收入,则:ptY1()()(01)(6p kttt tYY 按照上式并使用 Koyck 变换(参见 Gujarati, 1995, pp594-611) ,消费函数的一个线性模型可以表示为:0121(7)ttttCC投资函数:关于投资
30、函数的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困难也最有争议的部分。从理论上说,投资决定与企业家对企业经营前景的预期密切相关。但是,迄今为止的经济理论仍然没有能够很好地将这种预期模型化。因此,这里我们采用一种最简单的假设,即经济中投资的规模决定于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利率水平。我们同样采用一个线性模型来描述投资函数,即,012(8)tttIYR这里, 为时期 t 的真实利率水平。tR为了与使用支出法国民收入恒等式直接测量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方法相对比,这里我们所指的消费和投资都既包括私人支出部分又包括政府支出部分。这就涉及到政府自主性支出是否重要的争论。按照 CEPG 的结论,政府支出并不能作为一种自主性需求来处理
31、,因为政府支出是政府税收的函数,税5 参见 Atesoglu(1994)和 Somez(1996)9收又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对这一假定是否适用于中国,我们需要进行验证。图 1 给出了历年我国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状况。可以看出,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与其收入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但是,数据表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一些研究认为,政府的全部收入占 GDP 的比例却未必下降,因为政府(可能主要是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在大幅度增加(参见胡书东(2001) ,第 7 章) 。基于上述原因,这里,我们认为将政府支出同样看作国民收入函数的假设是合理的。图 1:中央政府的
32、财政收支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收 入 总 计 支 出 总 计 部 分 支 出 和说明:“部分支出和”为总支出中扣除所有转移支付项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1进口函数:我们假定进口取决于国内总需求和汇率水平。由于总需求的各个部分对进口需求的影响程度可能不一样,所以进口函数的设定如下。这里,我们同样使用了一个线性模型。01234(9)ttttttMCIXER其中, 表示时期
33、t 的实际有效汇率水平。tER由于我们已经将出口作为一个自主变动的外生变量,因此模型中没有出现出口函数。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对这样设定的原因进行解释。按照Thirlwall(1994),出口函数被假定为:ZEPbXfd其中 X、Z 分别表示出口和世界 GDP 总和;E 为以国内货币表示的外币价格;分别代表国内、国外的价格; 为出口的价格弹性; 为出口的收入弹fdP, 性。10针对上述函数设定,Thirlwall 假定以同一种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在长期中变动不大,即 接近于常数。这样,出口函数就被简化为: ,即dfPE ZbX出口仅仅受到世界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为了说明将出口作为系统的外生变量的合
34、理性,我们就需要验证 Thirlwall 的上述假定对中国来说是否成立。根据讨论,我们实际上只需要检验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在长期中的变动趋势。图 2 给出了 IMF 测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 )和实际有效汇率(REER)的变动趋势。我们发现,只是到 1994 年之后,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才大致稳定下来。所以,Thirlwall 假定对于中国来说未必成立。这可能是因为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被人为高估,而在从计划向市场过度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向其均衡位置趋近。图 2: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趋势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98019811982
35、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NEER REER数据来源:Financial Statistic Yearbook 2001, IMF, Washington.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利用 Thirlwall 的假定,但我们可以通过计量检验来验证对出口发生影响的因素,以便决定将出口作为外生变量的可能性。我们的检验同样采用 Thirlwall 的出口函数。世界 GDP 总和数据来自 IMF 的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2001),其他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检验结果如下 6: 20389.260. 145.)7( )ln(3)ln.)ln(2 dwRAdj REWGDPX 可以看出,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出口主要受到世界市场需求的影响、国内外价格水平和汇率波动的影响并不重要这一结论对于中国仍然是成立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合理地将出口作为模型的外生变量来处理。6 为了处理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采用了数值的差分形式进行回归,因此回归结果没有提供常数项的估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