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全1-7章.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01566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全1-7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全1-7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全1-7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全1-7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全1-7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整理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是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在论述语言时所讲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概括了社会信息的本质.在传播学中,物理信息和生物信息并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社会信息具有其本质的特性,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理(1)社会信息具有物质性,这是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共同点.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一切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摄像、还是声调、表情、动作(广义上的符号)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逊还,这戏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

2、,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以处理并引起反馈.所以信息是物质性,并以物质载体的形式体现。(2)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殊性质,即社会信息的意义性方面.一方面社会信息并不单纯的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还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做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所以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的基本特点也是人类社会传播

3、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3.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且通过这种社会关系传递信息。同时,通过传播,体现了传授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所以说,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4、。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社会的传播,同样也具有普遍的系统性。S 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五种不同的类型也是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也称为信息系统。人内传播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人际传播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群体传播是更大的系统,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出了新的输出物群体价值和群体规范;组织传播则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

5、体,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传播系统;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综上所述,任何的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A 开放性系统 B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C 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D 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6.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

6、,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7.什么是传播隔阂?传播隔阂:指的是传播制度,传播渠道,信息系统的功能因素导致的传播偏差,误解,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8.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是因为:1、首先是因为在他们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2、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3、在现代传播学当中,传播指的是以“信息”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没有多大的差异。9.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

7、相适应: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另外,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还具有其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2.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它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10.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

8、播基本上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他们往往 单纯地 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则不同,它要求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关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3、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信息既然是产品,也必然凝结着人的劳动,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信息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的共性。第二章 传播学的历史与

9、发展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类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手脚分工,渐渐习惯了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完成从猿到人转变的决定性一步,其意义在于,手变得自由了并且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的技巧和制造工具,是创造精神财富和进行传播活动的重要器官,手脚分工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人类最基本传播手段的语言,也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同时也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其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力。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正是在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推动之下,不断走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2.

10、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动物界的传播不同,人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语言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3.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4.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文字是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

11、系统,它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以我国的汉字载体而言,从早期的石壁画、竹简等到后来的纸张,文字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容易。道路的开拓、驿站、邮政设施的建立,也使得文字信息能够在越来越广大的区域内进行传播。以文字为核心的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和融合。5.试述中国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1.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的基础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两大贡献。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宋代的毕昇又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到了元代和明代,中国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铜、铅活字。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流传到东亚和

12、西方各国,其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6.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1、是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2、古登堡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经过工业革命的推动,迅速跨越了人力生产而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产的阶段。3、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4、随之而来的印刷媒介的出现使得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是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5、印刷事业本身也成长为一种规模宏大的产业,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7.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

13、发展之间的关系?1.人类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告诉我们,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2.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累积出现的,是一个日益丰富的过程,也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3.传播媒介的进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的特性,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一种媒介。4.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

14、方式,媒介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是无可否认的。5.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8.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哈特的媒介三分法,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和机器媒介系统。9.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信息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信息和知识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力的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

15、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10.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时代。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如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记忆系统、处理和传输系统、私人信息系统和公共信息系统等;从媒介而言,则有信件、书籍、报刊、电话、广播、计算机等等。90 年代以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过去由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综合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当中。人类的社会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阶段,迎来了

16、重新统合的时代。这是社会信息系统演化中的一大飞跃,同时也意味着找个系统规模更加巨大,结构更加复杂。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简述符号的定义:在传播学中,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简言之,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的关系具有随意性。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也称为副语言,不仅仅对语言起着辅助作

17、用,其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义;2.非语言符号的体态符号,也称为“体态语言” ,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语言并用,在形成语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更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4.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符号化和符号解读) ;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5.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意义的定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的精神内容。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6.符号的意义有哪些分类?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2.外延意义与

18、内涵意义;3.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7.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在很多场合很难做出明确判断。例如“水果”一词,从典型的水果刀不太典型的水果,其包容范围很大。 “西红柿”是属于水果还是蔬菜,一般人很难分清。2、多义性指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有时我们判断不准应该属于哪一种。此外,还有同音异义词汇的存在。8.情境意义指的是什么?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情境意义是由一系列情境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传播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的还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境意义。9.什么是象征行为?它

19、有哪些特征?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象征行为的特点,1)是使象征符号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发生转变。2)具有智慧性,需要在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之间巧妙地建立联想关系。3)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10.为什么说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1)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通过这种能力,人类能够发现宇宙和社会万物间的象征关系,并从个别事物和跟前事物、从森罗万象的具体性和千变万化的多样性的束缚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自由的传播境界。(2)只有人才是具有象征性行为的社会动物,人类的象征活动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文化的一种活力。(3

20、)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性特征,并且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的象征能力。11.谈谈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意义交换的前提,即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每个社会成员的意义空间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但意义的交换或互动只能通过共通的部分来进行。12.简述米德的“主我”I 和“客我”ME 理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而形成的,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

21、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13.谈谈现代文化的象征性。现代文化的象征化并不仅局限于消费领域,现代社会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以及生活和娱乐领域也都充满了新的象征符以及新的象征意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寻找:1.追求新事物、新意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价值;2.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众多的人参与象征符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2.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缺陷?Who(谁:传播者) says what (说了什么:讯息) in which channe

22、l(通过什么渠道:媒介)to whom (向谁说:受传者)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效果)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缺陷:作为早期的过程模式,这个模式还不完全,主要表现在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质。3.简述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1、该模式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互相作用之中 2、模式重点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

23、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者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3、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但也有缺陷。P824.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1)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2)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4) 群体系统的运

24、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6.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最早起源于日本,它是在对美国主流传播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研究把传播看做是一个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重要范畴,在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因而称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7.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基于唯物史观的系统模式,它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概念出发,把人类的交往分为三种类型:(1)与人的体能有

25、关的“能量交往”:(2)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相联系的“物质交往” ;(3)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精神交往,即“符号交往 ”。8.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应该如何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2)要考察信息传播,就必须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3) 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也必然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4)传播学既然把考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作为自己的首要宗旨,那么就不能单纯地考察狭义的信息“交流” ,而必须与宏观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否则便不能揭示这种关系的实质;(5)综上,唯物史观是在与宏

26、观社会结构的普遍联系上来把握社会传播过程的,社会传播过程是人类社会总过程的一部分,传播的结构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结构。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1.什么是人内传播?如何理解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特点?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从下面四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人内传播的特点) :(1)人内传播在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和输出对象都是外部环境,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

27、践性;(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消极的、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2.试述人内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或要素。人内传播是人的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它具有下面几个环节和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3.简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4.简述布鲁

28、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 “自我互动”其本质是社会互动的内在化,即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5.为什么说“内省式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1)人内传播在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和输出对象都是外部环境,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

29、性和实践性;(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消极的、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6.什么是基模或认知基模?它有哪些特点?指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认知导引结构。特点:1、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2、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3、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联合。7.简述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P698.简述理查德佩蒂的“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的内容。P71 什么是信息处理的“核心路径”和“边缘路径”?核心路径:以详细的方式,用严谨的思考来处理信息边缘路径

30、:以较为简单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信息9.什么是人际传播?它的特点是什么?定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的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10.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有哪些?1、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取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寻求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建立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互相认知以及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个

31、人从事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11.从哪些方面理解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人际传播是社会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人际传播的状态,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12.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13.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来说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

32、神内容的活动,精神内容交换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载体。在这里,媒体也可以理解为任何能够传递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我们在前面讲到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时,提出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它的传播手段多、渠道广、方法灵活。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14.试述姿态的传播功能自我表达的有效媒体之一是姿态。体姿在狭义上指手势和身体的各种活动姿势,在广义上也把面部器官活动构成的表情、神色等等包括在内。它具有以下传播功能:强调语言、补充语言、代替语言、控制语言、表达超语言的意义。15.谈谈社会价值规范对自我表达的制约个人进行自我表达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能够充分认识和评价自己,但自我表达是

33、以他人为对象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进行的,如果不顾及他人和社会价值与规范,一味以自我为中心,那么这种表达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相反会招致误解和造成个人的社会孤立。因此,自我表达并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与他人和一定的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相联系的,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价值尺度。第六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1.试述群体的社会功能群体的社会功能的三个方面:(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2)群体是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2.什么是群体意识?它是如何形成的?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它包括三个方面:1.

34、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意识是在群体传播中形成的。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传播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信息的流向越大,越具有双向性,群体传播中民主讨论的成分也就越多,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群体合意、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也就越强,越具有凝聚力。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具有什么功能?群体规范的四项功能: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4.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的意见表明会产生什么影响?在面临群里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

35、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的态度。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原因一是信息压力,二是趋同心理。也叫遵从性,指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5.什么是集合行为?集合现象的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1 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6.什么是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群体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7.什么是群体模仿群体模仿是关于集合行为中传播机制的另一种理论。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的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8.匿名性原理在集合行为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在集合行为中,匿名性原理会使个人淹没在人群中,没有人能够知道个人的姓名和身份,使个人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这种状态使个人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在一种“法不责众”心理的支配下,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的冲动行为。9.简述流言的定义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