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金融学名词解释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币材: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电子货币:指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货币层次:指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的不同层次;狭义货币量:通常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与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量:指狭义货币量加上准货币,而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货币存量:
2、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 货币流量: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如一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货币增量: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第二章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主币: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主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货币单位: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计量单位;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
3、币充斥市场的现象。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 年 7 月由 44 国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1976 年 1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会议上达成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第三章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4、与汇率 一、重点名词: 外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1 或 100 等)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1 或 100 等)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基准汇率:选定一种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外币作为基本外币所制定的与本币之间的汇率。套算汇率:根据本国基准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本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铸币平价:两种金属铸币的含金量之比。 绝对购买力平价:又叫“一价定律”,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
5、下,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2格应是一致的。 相对购买力平价:考虑到两国同一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差异,汇率的变化率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率之差相等。 汇率超调:由于货币市场的失衡,短期内利率的调整幅度通常会超出长期均衡水平而出现的汇率波动。第四章 信用的演进 信用: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借贷活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高利贷:高利贷是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最原始的信用就是高利贷信用。实物借贷:实物借贷是指以实物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的实物贷给借者,借者到期以实物形式归还本金,并以实物形式支付利息。在商品货币关系还不普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资本
6、主义社会,实物借贷是一种很普遍的借贷方式。货币借贷:货币借贷是指以货币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债权信用:债务信用是指融资活动中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的法律责任是要按照融资合同规定按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 股权信用:股权信用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的融资活动。在股权融资活动中,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权益关系。企业信用: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信用评估:信用评估是对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
7、织和个人履行各类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程度的评价,主要是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的综合评价。 征信:征信是指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金融及其他信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第五章 信用形式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赊销:赊销是工商企业之间经常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即商品购买企业在获得商品的时候,没有马上支付货款,而是约定时间以后再支付货款。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银行信用:
8、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出口信贷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具体方式:(1)卖方信贷
9、。卖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2)买方信贷。即出口方银行同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第六章 利息与利息率利息: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3利率: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西方的经济著述中也有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收益资本化:指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使一些本身无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资本金数量的事物,也能算出资本金额或价格,这就是资本化的概念。、单利与单利法:单利是指单纯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单利法是指按单利计算利
10、息的方法,即在计息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一并计算的方法。用单利法计算时,其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本利和(S)=P(1+rn) 复利与复利法:复利是单利的对称,是指将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再加入本金,一并计算出来的利息。 复利法是指按复利计算利息的方法,即在计息时把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再加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方法。 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这三种利率是按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划分的。年利率: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通常%表示。月利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通常表示。日利率: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通常以 表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这三种利率是按不同的利率决
11、定方式划分的。官定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由一国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各金融机构必须执行。公定利率由民间权威性金融组织(如同业公会)制定的利率,各成员机构必须执行。市场利率是指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它主要反映了市场内在力量对利率形成的作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这两种利率是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变动划分的。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间内按事先约定的利率计息而不作调整的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这两种利率是根据利率作用的不同划分的。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差别利率是指金
12、融机构对不同客户的存、贷款实行的不同利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这两种利率是根据利率的真实水平划分的。名义利率是指包括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金融机构公布或采用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指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通常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即为实际利率。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第七章 金融机构概述 资金融通:资金从盈余单位流向赤字单位的流动和转化就是资金融通。融资交易成本:融资交易成本,简称为交易成本,包括对资金商品的定价(即利率)、交易过程中的费用和付出时间、机会成本等。金融风险:资金融通过
13、程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可能损失就是金融风险。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是专业化的融资中介人。管理性金融机构:管理性金融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是多国共同建立的金融机构的总称。广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包括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跨国银行、多国银行集团等。狭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主要指各国政府或联合国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
14、组织,主要由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组成。区域性金融机构:区域性金融机构包括两种:一种是成员国主要在区内,但也有区域外的国家参加;另一种是完全由地区内的国家组成,是真正的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四行二局一库:“四行”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是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4“一库”是指中央合作金库。第八章 银行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专业性银行:专业银行是指专门从事指定范围内的金融业务、提供专门金融服务的银行。 总分行制:总分行制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制度。单一银
15、行制:单一制也叫单元制,是不设任何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 控股公司制:控股公司是指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的股份,或者是控股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的组织形式。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制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家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控制这些银行的组织形式。分业经营: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信托、保险等业务。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 银行资
16、产业务:银行资产业务是运用资金的业务,能反映出银行资金的存在形态及银行所拥有的对外债权。 银行负债业务:银行的负债业务是银行吸收资金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负债、其他负债、自有资本。 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资产业务也不属于负债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信贷承诺:信贷承诺是指银行在对借款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基础上与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约定按照双方商定的金额、利率,银行将在承诺期内随时准备应客户需要提供信贷便利。票据发
17、行便利:票据发行便利是指银行同意票据发行人在一定期限内发行某种票据,并承担包销义务,在这种方式下,借款人以发行票据方式筹措资金,而无须直接向银行借款。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在各种风险发生之前,商业银行对业务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生成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信用合作机构: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简称“信用社” 。第九章 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保险费:保险公司为承担一定的保险责任要向投保人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这就是保险费。 保险基金:保险基金是补偿投保人损失及赔付要求的
18、后备基金。保险费、保险公司的资本以及保险盈余共同构成了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 再保险:再保险是保险公司(让与公司)对承担的来自于投保人风险进行再次分散的一种方法。 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是主要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 信托机构:信托机构是从事信托业务、充当受托人的法人机构。转租赁:转租赁指租赁公司先以第一承租人的身份向其他租赁公司或厂商租进其用户所需要的设备,然后再以第二出租人的身份把设备租给第二承租人。回租租赁:回租租赁又称售后回租或返租赁,指企业先将自己现实拥有的设备、厂房的所有权按照重估价值出售给租赁公司,然后再作为承租人将其租回来使用。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管理
19、公司是各国主要用于清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中介机构。 邮政储蓄机构:邮政储蓄机构是能够吸收储蓄存款的邮政机构。5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指专门融通 1 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中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原生金融工具:原生金融工具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并直接为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服务的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股票: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
20、,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债券: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 基金:基金(也称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包括基金股份和受益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是一种为进行期货交易而制定的标准化合同或协议。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交易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金融互换:金融互换是交易双
21、方在约定的有效期内相互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第十一章 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通知放款市场:通知放款市场,主要是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商)之间的一种短期资金拆借形式,特点是利率波动很大。拆息率:拆借利息占拆借本金的利率称为拆息率。 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是伦敦金融市场银行间相互拆借英镑、欧洲美元及其他欧洲货币的利率。 商业票据市场:票据市场是指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及转让的场所,主要包括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也包括其他融资性票据市场。 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
22、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也称重贴现。转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 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有价证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也就是资金融入方在将证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资金融入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资金融出方返还资金,资金融出方则返还原出质证券的融资行为。 逆回购:逆回购是指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入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第十二章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以期
23、限 1 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是发行人向投资者出售证券的市场。又被称为一级市场。 证券发行人:证券发行人是指符合发行条件并且正在从事证券发行或者准备进行证券发行的政府组织、金融机构或者商业组织,它是构成证券发行市场的首要因素。 公募发行:公募发行是指向广泛的而非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 6私募发行:私募发行是指仅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也称内部发行。 直接发行:直接发行是指发行人不通过证券承销机构而自己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 间接发行:间接发行亦称承销发行,是指发行人不直接参与证券的发行过程,而是委托给
24、一家或几家证券承销机构承销的一种方式。证券上市:证券上市是指将证券在证券交易所登记注册,并有权在交易所挂牌买卖,即赋予某种证券在某个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资格。 柜台交易:柜台交易是通过各家证券商(证券公司)所设的专门柜台进行证券买卖,故又称店头市场。信用交易:信用交易指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时只付一部分价款,其余款项由经纪人垫付,经纪人从中收取利息的一种交易方式。 强势有效市场:强势有效市场即资本市场的所有信息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当中。 形态法:形态法是根据价格在一段时间内走过的轨迹形态来预测证券价格未来趋势的方法。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
25、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既包括国际贸易,也包括国际投资,还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经常项目:经常项目反映的是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自主性交易:自主性交易是指那些基于交易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的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交易。 调节性交易:调节性交易是指为弥补自主性交易所造成的收支不平衡而进行的交易,因此也被称为弥补性交易。可以说,调节性交易是自主性交易的附属物,其本质是为弥补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而进行
26、的一种融通性交易。负债率:负债率指一定时期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通常来说,负债率不应大于 20%。即负债率=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20%。债务率:债务率指一定时期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外汇总收入的比率。一般而言,债务率=外债余额/外汇总收入100。偿债率:偿债率指一国还债额占当年该国外汇总收入的比例,该比率不应超过 20%,即偿债率=年偿还外债本息/年外汇收入20%。 国际结算: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并借助于相应的结算工具,实现资金跨国界转移、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就是国际结算。 信用证:信用证是由开证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在特定期限内
27、,凭信用证规定单据取得确定金额的书面承诺。第十四章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国际直接投资:是指那些以获得国外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主要以三种形式进行:一是采取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等方式在国外建立一个新企业,这种形式通常又被称为绿地投资;二是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达到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比例;三是利润再投资,即投资者将在国外投资所获利润保留下来,继续扩大对企业的投资,或者在东道国进行其他直接投资活动。 国际间接投资:也就是国际证券投资,是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买卖中长期有价证券所形成
28、的国际资本流动。目的是获利,而不是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投资者并不追求对企业的控制权。7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国际资金按照市场规则融通的场所或运营网络。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活动与国内金融市场并无本质差异,只是交易范围和参与者往往跨越国界,其作用也有所不同。 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同市场所在国的国内金融体系相分离,既不受所使用货币发行国政府法令管制,又不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法令管制的金融市场。掉期外汇交易: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其目的在于轧平外汇头寸,防止由于汇率变动而遭受损失。银行同业间及大公司经常利用掉期交易。它与远期外汇交易的明显区别是,在交易过程中远期外汇交易不涉
29、及即期外汇交易。 套汇:是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 辛迪加贷款:又称银团贷款,一般由一家或几家银行牵头,牵头银行接受借款人的委托,负责组织贷款,并同借款人商定贷款协议;参加银行参与贷款银团并提供一部分贷款。辛迪加贷款可规避贷款风险,提供数额大、期限长的资金。欧洲债券:是指一国筹资者在本国以外的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以欧洲货币为面值并由一国或几国的金融机构组成辛迪加承销的债券。 全球债券:是指在全世界各主要资本市场同时大量发行,并且可以在这些市场内部和市场之间自由交易的一种国际债券。 外国债券:是指一国筹资者在某一国家债券市场上发行,以该国货币为面
30、值并由该国金融机构承销的债券。典型的外国债券有外国筹资人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扬基债券” ,在日本债券市场上发行的“武士债券”以及在英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 “猛犬债券” 。 国际股票:是指由股票市场所在地的非居民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如我国公司在国外证券交易所发行的股票。第十五章 金融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相继经历了贸易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三个发展阶段。贸易一体化: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国与国之间普遍出现的全面减少或消除国际贸易障碍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
31、成统一的世界市场。 生产一体化:是指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是从生产要素的组合到产品销售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是生产一体化的主要实现者。国际直接投资额是生产一体化的核心指标。金融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对外贸易依存度:指的是本国进出口额与当年 GDP 的比值。它是衡量贸易一体化的主要指标。 鲶鱼效应:指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释放,可以产生激活中资金融机构,使得安于现状、故步自封难以为继的效果。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
32、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管理当局。 单一中央银行制:是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监管全部金融企业的制度。它又分为一元制、二元制和多元制三种具体形式。世界大多数国家如英、法、日和我国目前都实行这种制度。 复合中央银行制:是指国家不专门设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经营一般银行业务的银行管理体制。这种复合制度主要存在于前苏联和东欧等国,我国在 1983 年以前也一直实行这种银行制度。 跨国中央银行制:是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
33、成的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发行共同的货币,并为成员国制定相对统一的金融政策。这种中央银行制度的典型代表有欧洲中央银行。8准中央银行制:是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是其典型代表。新加坡不设中央银行,而由货币局发行货币,金融管理局负责银行管理、收缴存款准备金等业务。存款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总额中,必须保留一部分现款以备客户随时提取,这部分现款就是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准备金中法律规定的部分,必须存入中央银行,超过法律规定的部分,即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
34、金。再贴现:又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其对工商企业已经贴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资金融通行为。 清算业务:是指一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货币关系的计算和结清。作为银行的银行,各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因此由中央银行来负责清算它们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具有客观的便利条件。第十七章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如 1 万美元、5 万元人民币、8000 英镑等,通常以 Md 表示。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
35、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 Md/P。 恒久收入:是一个人拥有的各种财富在长期内获得的收入流量,相当于可观察到的长期平均收入。恒久收入越高,则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越多。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到一个低点以后,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变得无穷大的一种极端形式,此时中央银行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都对利率不起作用。如果存在“流动性陷阱”,意味着当局调节利率和货币政策可能是无效性的。 第十八章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它包括两个主要部
36、分:现金和存款货币。其中现金是由中央银行供给的,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是金融机构供给的,体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性负债。 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 外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如税率等。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指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
37、款的比例。 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就是超额准备金率。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没有期限规定,客户可随时签发支票用于结算和日常支付。 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也是扩张信用的源泉。 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则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货币乘数:乘数通常是指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倍数。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38、,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9第十九章 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若以 Md 表示货币需求量,Ms 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d = Ms。 货币失衡:货币失衡是同货币均衡相对应的概念,又称货币供求的非均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其基本存在条件可以表示为:MdMs。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零售物价指数: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
39、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但是,消费品只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一部分,不能说明全面的情况。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它描述的是与通货膨胀完全相反的货币经济现象。第二十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
40、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措施的总和。而狭义的货币政策则专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狭义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和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操作指标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接性,二是灵敏性。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中介性指标是货币政策作用过程中一个
41、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 ,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
42、再贴现的资格。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有选择地使用。 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主要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额及信用配额、规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
43、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10第二十一章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金融监督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集中监管体制: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 分业监管体制: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 金融监
44、管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金融监管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主要是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保护公众的利益、维持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和公平竞争。大多数国家的具体监管目标体现在银行法或证券法等金融法规上。由于各国历史、经济、文化背景和发展的情况不同,也就使具体监管目标有所差异。金融市场监管:这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参与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其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如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进行的自律性管理。第二十二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
45、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金融深化:是指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形成的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 金融压制:是指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陷入的一种相互挚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金融相关比率:即现有金融资产总值/国民财富; 金融构成比率:各类金融工具在金融工具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金融工具比率: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之比; 金融部门比率:各经济部门在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中所占份额; 分层比率:同类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份额以及在主要金融工具中所占份额; 金融中介比率:所有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融资比率:各融资方式占全部资金来源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