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是由于我国历史原因、能源分布、地源优势等一系列原因所造成的。这违背了我国和谐发展战略,因此我们要寻求解决方法,逐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下载 关键词:区域经济;不平衡;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1-000-02 一、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分析 1.自然地理条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地区以冲积平原为主,属于湿润地区,降水充沛、土
2、地肥沃、交通便利,水土资源匹配较好,沿海主要成熟均与世界经济有广泛的联系,整个提取交通便利,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中西部虽然地域辽阔,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60%以上,但其中沙漠和海拔3000 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占 60%,自然条件差于东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由于东西部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导致了我国工业区域布局具有东轻西重的基本特征,西部地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发展落后,大型工业企业很少,规模较小,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而沿海地区,由于开放时间早,引入外资较多,科技投入较多,企业研发能力较强,所以经济发展较好。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也导致经济发展不
3、平衡 中国自然资源种类较多,数量丰富,但分布很不平衡,水、能源、和矿产资源尤为突出。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能源方面,煤、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南方(江南,华南,西南),铁矿主要分布在北方,例如煤炭探明储量的 80%分布于中国北方,10%在西南地区,而江南 8 省只占很少一部分,这也影响到企业的布局。 3.国家政策原因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政策目标由追求区域经济平衡,转向以效益增长为主的区域非均衡发展为主,通过非均衡发展的宏观区域经济政策,让东部地区先发展各富裕起来,给予了东部地区种种倾斜性政策。最终这种倾斜性的政策确实带动沿海地区先发展了起来,但也是
4、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放开市场,逐步由市场起主导性作用,大大的激发了市场的活力而中西部仍按计划经济体制运行。另一方面,国家资金投入重点的东移,也会影响对东西部区域建设的投入,进而影响当地经济。国家投资具有集聚效应,放大了政府资金投入对市场的影响,国家重点投入区域吸引民间资本向本区域流动,更加直接的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区域制度基础。区域政策和规划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工具,无论是形成还是贯彻与评价,都需要一定的机构来负责。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这类机构是立法的产物。而且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对区域政策与规划负责。我国有许多部门涉及对地方
5、的管理,但是没有一个部门具有立法意义上的区域政策和规划资源。各部门都有一定的资源,但无专门协调区域行动的机构,导致“事事有人瞥,事事无人管”。如果没有综合的区域管理机构,就很难说有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区域政策的制定缺乏远瞻性。我们知道区域经济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故其具有很长的作用周期,然而从区域政策的调整实践看,我们的政策经常是被迫的调整。总之,在我国区域经济政策方面缺乏一整套能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制度框架;现存制度结构运行效率不高,制度在保障人们经济自由方面较差;缺乏一种公平竞争、真正体现个人才能的制度环境;此外,人们的市场意识、法制观念、契约和创新意识还很淡薄;整
6、个社会和经济中缺乏激励性制度安排,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缺乏一种有效的制度保障。 4.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对区域经济的差异 文化素质的高低和思想观念的新旧,是制约地区经济不可忽视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上自领导、下到一般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非中西部地区可以比拟。东部沿海地区教育水平较高,与国外交流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保持开放、模仿及创新的现代意识,能够快速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中西部地区的传统文化深厚,教育落后,特别是文化科技素质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人们的意识保守封闭,极大的制约了当地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差异使中西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方面慢于
7、东南沿海,导致经济发展的地带差异。 二、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对策分析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客观现象,任何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这一阶段,且近年来地区发展呈现进一步拉大均势,想要迅速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不太现实,当下我们主要是阻止地区经济差距的继续扩大和收入分配的过分悬殊。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投入 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因素里其中就包括区域地理位置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本文所指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括交通、能源、通讯等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一般投资回收期较长,短期内很
8、难见到收益,社会资金投入热情不高,需要依靠政府行为,通过政府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改善当地投资环境,逐步使落后地区的市场主体同发达地区的市场主体趋于相同,才能使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成为可能。另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落后地区开发成功的根本,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2.完善我国生产力布局机制 从国际经验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要求看,我国生产力布局机制的塑造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一方面,宏观调控层的塑造。中央政府主要从事全国生产力布局总体规划的制定,确定生产力布局的总体目标和总体框架与战略,制定并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
9、政策,强化并完善生产力布局的经济、行政及法律手段,调控全国生产力布局。地方政府主要任务是在执行全国生产力布局规划与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本区域生产力布局的规划、目标、战略与框架,调控本区域生产力布局。另一方面,市场体系和统一市场的发育与完善。面对较为落后的经济状态,其主要任务是在完善商品市场的同时,加快发育和完善各要素市场,促进区域市场和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和发育,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制定国内区际贸易法规,如竞争法、反垄断法、市场法等,为市场机制在区域间正常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生产要素流动中发挥作用提供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
10、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审视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非均衡发展战略”。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实施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要“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
11、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3.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协调 市场调节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固有的缺陷和失灵,即,它对兼顾公平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市场调节既然会导致与扩大东、中、西发展差距,并使区域间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差距产生贫富两极,产生社
12、会不公,如任其发展,就谈不上东、中、西的协调发展。因此,实现协调发展的调节机制只能是政府调控,在国家相关产业结构政策指导下进行。一是建立区域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宏观调控机制。主要包括取消造成区域市场分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建立资源的地方所有权制度,保证区域劳动力资源的正常流动,加快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施特殊的开发落后区域政策,设立单独的区域政策执行机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组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转机制。二是建立完善区域发展相对平等的宏观调整机制。通过公平竞争和机会平等的发展,其结果仍是不均等的,因此在机会均等基础上,通过各种宏观调控制度对区域收入再进行调节。主要是制
13、定政府的地区差别采购制度,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实施地区倾斜差别税收制度,制定特殊的金融政策,设立专门金融机构,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4.加大经济落后区域人力资本的投入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产业结构升级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由凝聚在劳动者身上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素质构成,是劳动者质量的反映。据相关论证显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的投入。人力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来支撑。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产
14、业结构升级的实现仅仅依靠劳动、自然资源、资金等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必须伴随着人力资本储存量的增加,适度增加高素质劳动力的数量,科学地抬高劳动力进入市场的“门槛”。同时,丰富招引途径,全面提升人力资本结构。作为国家和中西部政府应在中西部加大教育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的职业教育投入和增加对西部人员培训资本的投入,逐步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肖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区域经济,2008(2).陈计旺.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陈臣.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对策J.科学对策,2004(3). 李会宁,叶民强.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2). 臧艳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