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刍议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无论在施工建设还是工程管理方面均实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尤其是高层建筑工程领域更朝着结构复杂化、功能多样化、管理秩序化的方向稳步迈进。在一些方面,我们也拥有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本文先对建筑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基于该特点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 我国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是以楼群形式进行设计施工的,主要由主楼和裙楼组成,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2、工种数量多,各工种配合复杂,参与建设各方关系密切,施工管理及协调控制复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对整体工程有一个较为完备的施工规划以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高层建筑建设规模庞大,建设周期长,在施工期间会遇到各种风险,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高层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复杂性。由于高空作业多;工序交错复杂,且多在城市中心地段施工而施工现场狭小,非常容易造成各类安全事故。基于以上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存在的特点,笔者展开了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策略探讨。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1、基础施工技术 基础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环节,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
3、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规定建筑工期要占建筑物土建的 1/3 或者是 1/4 左右,对于基础施工的造价也是如此。基础施工是整个工程的开端,也是较为重要的部分。 高层建筑施工环境的复杂度较高,需要处理和协调各个关系,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一方面,施工前要仔细勘察地形地貌,了解施工的环境,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要通过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进行保护。这就对基坑工程技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施工风险较大。它涉及到土力学强度与稳定问题、位移变形问题、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一定要合理设计和认真施工,以免因此造成不必要的工程事故
4、。一些基坑工程要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比如基坑深度超过 5m 以上的工程,其边坡支护和基坑开挖、地下降水等均应有专项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请富有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的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由项目总监审核后才能实施。 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种类繁多,常用的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施工首屈一指的就是打牢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
5、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首先,要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其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 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结构力学中要求上部采取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在下部采用小空间的轴线布置
6、,自然布置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却恰恰相反。这种布置方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由于高层建筑物的高度,底层牢固和稳定是建筑的必然要求,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高层建筑的底层受力?明显高于上部,从常理来看,施工单位在建设时应该加大下部的刚度,加密柱网的厚度,增多墙的层数,从上部到下部,依次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的功能要求和设置,施工的布局和方式要和常规相反。 在上部设计的空间减少,剪力墙的刚度设计的要较大一些,而下部的做法与上部正好相反,将剪力墙改为框架柱。这种结构的实现纽带是通过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才能实现建筑的效果。目前,主流的工
7、程应用仍然是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施工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充其量也是换汤不换药。转换层作为楼层间的纽带和关系,应将其结构设计成简体结构,而转换层上部外简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影响着带转换层简体结构。不论是哪一类的转换结构,施工最先关注的是转换层的高度,因为转换层的高度与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息息相关。事实上,转换层的高度越高就说明抗震能力就越强,其实,应该将其高度确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转换层太高的话,转换层上下层间的位移角发生明显的变化,内力就会突变的不符合标准,太低的话,抗震性能就得不到保证。对于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不单单是转换层的高度,还有高层建筑上层的侧向刚度,其比例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8、通过调整其比例,可以大大改善转换层上下层间的位移角和内力发生的变化。不同的高层建筑结构,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强化其下部结构。 4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 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
9、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 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 60%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
10、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 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 7001000 mm 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具有自身独特的建筑施工特点,因此高层建筑施工应该与时俱进,开拓新方法和新思路,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进行相应的具体施工,保证施工的根本要求,建造出效益较高的高层建筑,为人民谋福祉。 参考文献 1 寇国强.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34). 2 廉凤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