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高校图书馆生态环境初探摘 要本文站在战略的高度,以一个全新的视野,从管理、馆员、服务三个核心要素的层面,提出了创新高校图书馆生态环境的新课题,为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值得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环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142-02 高校图书馆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硬件、软件、管理、服务、馆员、读者等。这些要素构成的环境状况,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环境的优劣和功能的效率以及服务的质量。 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晚,起点低,资金缺,馆员少,人才匮乏,管理落后,大多数仍在传统模式环境中运行,矛盾重重,发展缓慢。
2、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图书馆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质的方面产生大的飞跃,就必须改革创新,构造一个较好的高校图书馆生态环境,使这些要素间共生共长,互促互进,协调运转,良性循环。 一、创新管理环境 1、创新体制 (1) 借鉴服务型政府的模式。作为公益性功能的图书馆,必须从图书馆体制上进行根本的改革,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要按照大部制和党政合一的原则以及扁平化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三定”(定岗、定员、定责)标准,以此来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责,实现岗位设置合理、人员精简高效、职责明确可行。既要防止打乱仗,又要避免踢皮球。 (2)引入“服务外包”机理。按照“服务外包”原理,中、小图书馆可采取
3、“服务外包”方式,由专业机构来做专业事,用专业人来干专业活。大型图书馆可将馆内大量非核心业务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委托出去。如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可将面向网络环境、图书采编、加工集成等部分的业务外包,实现“借、阅、藏、管、咨、查”服务外包一体化。 2、完善机制 (1)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按照企业化管理方式以及效能和监管合理配置原则,建立新型管理机制。同时,完善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创新考核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完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定标对靶,把各项目标任务作为刚性要求去完成。(2)强化奖勤罚懒的考核机制。主要包括德、能、勤、绩、研几个方面。摒弃传统的
4、人才运行机制,如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论资排辈的做法等,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透明合理的创新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营造个人埋头干事,业绩群众公认,组织关心扶助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发广大馆员的工作热情,引导馆员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来。 3、科学管理 (1)资源管理。高校图书馆在设施建设上,常常是一次性投入多,持续性投入少;硬件投入多,软件投入少;往往会感觉可用资源非常紧张。同时,文献资料的多样性、信息媒体的复杂性以及读者需求的多元性,更加凸显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要协调好馆内各种载体、语种以及各类学科文献之间交互和流通,在资源与用户之间建立通畅的桥梁。减少重复投资,避免盲目建设。 (2)
5、人员管理。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身份界限,打通部门间用人渠道;馆内干部能够相互交流、交叉任职,做到干部能上能下,馆员能进能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并尊重馆员,使各方面优秀人才能够充分涌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特别要注意不同的部门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不同,工作的质量不能仅以读者借阅量和是否与读者发生矛盾来评价馆员的工作。 (3)弹性管理。要按照公开、公平、公证的原则,在实际管理中保有适度的弹性,张弛有度。对业务工作的管理既要严格、规范、一视同仁,又要和蔼、灵活、以人为本。营造一个生动、和谐、有序、高效的生态环境。 二、创新素质环境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6、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利用基础上的。馆员是图书馆最核心的构成要素之一。馆员的素质决定了图书馆功能的效率和质量。尽管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已经十几年了,但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对馆员素质的认识和标准,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习惯和概念上。以前主要吸收图书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外语专业等方面的人员为主,具有一定的学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等即可。这种人力资源状况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求。我们应该从创新高校图书馆生态环境的全局角度,重新认识对馆员的素质要求和标准,并在招揽馆员工作中不走样的贯彻落实。 1、学识素质 (1)加强知识管理。知识是人类对信息的理解和升华,是精炼化
7、、系统化后的信息,包括信息的检索、评估、组织、分析、表达协同、信息安全等,要让个人的资料和信息变成图书馆服务中更有运用价值的知识。 (2)拓展显性知识。要鼓励馆员积极通过传统文献、电子文献和网络资源等,利用交流、培训、进修等形式,获得和利用各方面的知识, 既显性知识,补充专业面单一和不足,更好的为实际工作服务。 (3)共享隐性知识。要用激励的方式,创造良好的研讨环境, 经常组织馆员间知识交流,如举办馆内的学术交流会、技能培训班、演讲会、研讨会等,使馆员将各个个体所掌握的经验、体会、数据、秘方、诀窍等,既隐性知识,在馆员交流中产生火花,实现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 2、职业素质 (1)重树学识标准
8、。近些年很多高校图书馆过分强调高学历要求,盲目接受和引进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却很少注重综合学识和能力的情况。相当多的高学历毕业生到图书馆就业只是权宜之计,作为跳板而已。这种重学历、文凭、职称,轻实际综合学识和工作能力的现象,对已在图书馆工作时间较长,学历较低但业务能力较强的馆员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常常使这些馆员感到压力较大,升迁无望,灰心丧气,工作积极性降低。 (2)公正职称评定。纠正传统职称评定时不良做法是建立公正职称评定的基础。比如看重论文的数量而不问质量,导致一些人用剪刀加浆糊的方法著书立说一样成功成名;评审机制的不规范纵容腐败现象泛滥;职称与学术水平、工作能力不相符的现象普遍存在等。
9、 3、完善服务要素 (1)收藏种类多样化。根据学校学科设置,突出重点学科,兼顾其他专业;从收藏的规模、质量、覆盖面等方面,构成有特点的知识信息库;在以书刊、期刊、报纸等纸制型文献收藏为主体的同时,加大对电子文献及网络资源的收藏,如电子报刊、电子地图、电子工具书、文献信息索引、新闻报道、商业信息、数据库等。 (2)网络技术普及化。针对互联网超时空的优势和特点,对于数字化技术储存文献信息和多媒体资源, 能够不分时间、地点,方便快捷地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收藏格局,并从自动化逐渐向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稳步推进。 (3)人员结构综合化。整体提升馆员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信息化。形成覆盖图书情报
10、知识、学科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主要方面的人员结构综合体系。同时,对馆员知识和专业的要求,也要从单一专业向一专多辅转化。如既要掌握分类学、情报学等专业学科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努力成为信息咨询专家;又要熟悉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以利于为不同对象的读者提供针对性服务。 (4)馆藏功能复合化。图书馆最能吸引读者的是它丰富的馆藏。目前各院校图书馆正逐步由传统、单一、封闭型向着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转变。如,不能把流通阅览部门定位在“借借还还”的单一功能上,要从单一文献服务转向综合咨询等信息增值服务上来,包括协助读者快速查找文献线索,指导读者有效利用参考工具,咨
11、询解答读者疑难问题等。 四、创建智慧图书馆生态环境 1、搭建云+端技术体系 根据自身条件及服务对象特点,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和智慧图书馆运营中心,搭建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平台,以满足图书馆信息高速公路的“海量”运行要求。 2、实现智慧开发 加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拓展在线、视频、研讨、辅导、交流、展示等形式的各种增值服务,教室、会议中心、体验中心、研究中心等应有尽有,实现智能图书馆常态化。 3、营造图书馆社区 在虚拟社区中,可分类进行教学、科研、咨询、交流等实时活动,利于网络化方便、快捷解决空间障碍问题。同时,在社区中能构建更多,更接近实际的智慧化功能区,论坛区,交流区,使网络图书馆发挥更大
12、作用。 4、提供“智能检索车” 利用智能检索车取代传统图书馆借阅、查找、检索等人工服务和检索功能。只要输入检索者的想法, “智能检索车”能够快捷、准确的把检索人带到所需的图书、期刊、资料前,或者提供出所需的电子版资料。 参考文献 1 王妍,杨睿.浅析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无线互联科技(期刊) ,2015.1 2 蒋萌.智慧城市建设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模式探究. 图书馆学刊(期刊) ,2015 3 刘君霞,郭沛涌. 生态系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实践与理论探讨. 图书馆杂志(期刊) ,2015.3 4 李淑敏,闫孟.昭变革与挑战:对未来高校图书馆职能与角色的重新思考.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 ,2014.11 5 宫平,郭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图书情报工作(期刊)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