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懂学生开始.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0566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读懂学生开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读懂学生开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读懂学生开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读懂学生开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读懂学生开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读懂学生开始摘 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身上,高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只有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以学论教” ,实现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课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读懂学生的收获。 关键词:课堂教学;读懂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身上,高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读懂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读懂学生,教师的教学才有可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2、为出发点;只有读懂学生,教师的课堂材料选择才有可能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读懂学生,教师的启发引导才有可能顺应学生的思维逻辑。读懂学生的方法、途径万万千,我个人认为教师要努力做到: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读懂学生的收获。 一、课前前测,读懂学生的基础 1.读懂学生的已有基础,找准教学起点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因此针对“提前学”的现象,我们要进行课前前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这是我们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个问题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和经验把握教学的有效起点。 例如5 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对“表内乘法口诀”的背诵,在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和应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起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先在班中对学生做“5 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5 的乘法口诀的计算” “对 5 的乘法口诀意义的了解”等内容的调查前测,结果发现,学生完全知道 5 的乘法口诀的比例为 68.7%,其余的学生是没有记全的;5 的乘法口诀计算的正确率为 73%。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将本课“5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表示什么?作为教学起点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收效显著。 2.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学习重点 读懂学生的学

4、习需求,就需要关注学生对于新学内容的兴趣点、难点是什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与新学知识的“潜在距离” ,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思考怎样的方式才更利于他们学习。 3.读懂学生的学习差异,把握教学弹性 读懂学生间的差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只有读懂学生的差异,才能实行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读懂学生的学习障碍,调控教学难点 所谓学生的学习“障碍” ,事实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教学难点” 。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原本就是为了“解疑释惑”而存在的。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想学生之所想,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设计出有针对性

5、的教学过程,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例如低年级解决问题:一件衣服 75 元,妈妈有 40元,买一件衣服还差多少元?生:40+35=75(元) 师:为什么用加法?怎么想的? 生:40 加 35 是 75 元。 生:差 35 元,35+40 是 75。 当学生列出错误算式后,教师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学生对“买一件衣服还差多少元?”这句话不明白。然而通过对学生进行交谈,教师了解到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数量关系,但当他们要把这一关系用算式表示时,都表示为加法。可以看出他们在用算式表示关系的过程中存在着障碍。因而教师就要把情境理解和运算意义的对接,即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作为教学难点进行教学。 二、课中教学,读

6、懂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真实的课堂不可能完全是一种预设执行和再现,更多的是充满“变数”的“生成” 。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反映,真正走进学生。 1.读懂学生的精彩 教师自己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思路、不同的解法、独特的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思维的课堂。 在数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犯一些错误,教师在课堂讲评时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觉察的错误,如果教师只告诉正确的答案及做法,难于触及问题的实质,也不易让学生记忆犹新。如在一次练习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一个

7、三角形,如果把它的底和高都扩大 2 倍,则面积扩大 4倍。在课堂上我先提出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分析一下错误的原因。这时,同学们就开始独立思考了。不一会儿,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这是三角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马上有学生接着说:“上三角形面积时,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 2,所以底和高都扩大 2 倍后还要除以 2,所以面积应该扩大 2 倍。 ”他的发言引来了同学们的一致赞同。这样,让学生主动交流探索,教师只需用心倾听,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而且达到了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2.懂学生的疑惑 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思维的受阻情况,错误的解答等,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课后练习,读懂学生的收获 读懂学生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后,教师不仅要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得失与感受。练习形式上可以是小测试、课后交谈、面批作业、数学周记等。 因此,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把学生的一切“了然于胸” ,教学活动才能更高效。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多角度去关注学生,从读懂学生开始。 参考文献: 1孙晓天,季萍等.“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必要与可能.基础教育课程 ,2009 年 08 期 2张春莉.读懂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方法研究.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1 年 Z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