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简介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肋椎关节、脊柱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多以腰骶部不适为首发症状,晚期可因椎间盘纤维化、骨性融合及其附近韧带钙化而形成脊柱强直。,解剖生理
脊柱由椎体及椎体两旁的上下关节凭借椎间盘及韧带所组成,共同维持脊柱的形态,并构成其功能活动的解剖基础。脊柱为三点承重关节,椎体主要功能是承重,凭借椎间盘和前后韧带以维持人体的形态,关节突关节即小关节具有稳定脊柱、引导脊柱运动方向的功能。侧面观察可发现颈屈、腰屈、胸屈、骶屈四个生理曲度。,病因
西医:
1.遗传 遗传因素在A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2.感染 近年来研究提示AS发病率可能与感染相关
3.自身免疫 免疫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病
4.其它 创伤、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态反应等亦被疑为发病因素。
中医:
1.风湿寒邪外袭
2.湿热浸淫
3.瘀血阻络
4.肾精亏虚,病理生理
基本病理为原发性、慢性、血管翳破坏性炎症,韧带骨化属继发的修复性过程。病变一般自骶髂关节开始,缓慢沿着脊柱向上伸延,累及椎间小关节的滑膜和关节囊,以及脊椎周围的软组织,至晚期可使整个脊柱周围的软组织钙化、骨化,导致严重的驼背。病变可同时向下蔓延,波及双髋关节,少数可累及膝关节。,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16-30岁,很少发病于50岁以上。
早期症状常为下腰痛和僵硬,向臀部和大腿放射,疼痛休息可缓解,活动时加剧。可伴乏力、食欲减退、消瘦和低热等。起初疼痛为间歇性,后变为持续性。晚期炎症性疼痛消失,脊柱大部强直,后发展至严重畸形。
女性患者周围关节侵犯较常见,进展缓慢,脊椎畸形较轻。,骨骼系统症状
1.骶髂关节:最早为骶髂关节炎,后发展至腰骶部、胸椎及颈椎。下腰痛和僵硬常累及臀部、大腿,但无神经系体征。下腰痛可从一侧转至另一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直接按压骶髂关节或将其伸展,可引起疼痛。有时只有骶髂关节炎的X线征而无症状和体征。
2.腰椎 :下腰痛及活动受限多是腰椎受累和骶髂关节炎所致。早期为弥漫性肌肉疼痛,以后集中于腰骶椎部。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均受限。腰椎棘突压痛,腰背椎旁肌肉痉挛。后期有腰背肌萎缩。,3.胸廓胸椎:腰椎受累后波及胸椎,可有胸背痛、前胸和侧胸痛,胸部扩张受限。胸痛为吸气性,可因咳嗽、喷嚏加重。主要由于肋椎关节、肋骨肋软骨连接处、胸骨柄关节和胸锁关节受累。胸廓扩张度较正常人降低50%以上。
4.颈椎:早期可为颈椎炎,由胸腰椎病变上行而来。可发生颈-胸后凸畸形,头部固定于前屈位。颈后伸、侧弯、旋转可受限。可有颈椎部疼痛,沿顶部向头部放射,神经根痛可放射至头和臂。有颈部肌肉痉挛,最后肌肉萎缩。个别患者症状始自颈椎,逐渐向下波及胸椎和腰椎,Bechterew病。,5.后期脊柱改变:颈部固定于前屈位。胸椎后凸畸形,胸廓固定。腰椎后凸畸形,髋和膝关节前屈挛缩时AS后期特征性姿势。此期炎症疼痛消失,但可发生骨折,一般为多发性。由于畸形,X线检查不易发现骨折位置,需特殊位置检查。
6.周围关节:周围关节受累率为肩和髋40%、膝15 %、踝10 %、腕和足各5 %,极少累及手。肩和髋关节活动受限较疼痛突出,早期滑膜炎期,即活动受限,随着病变进展,出现软骨退变,关节周围结构纤维化,关节强直。,非骨骼系统症状
AS作为一种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除了累及脊柱、外周关节和肌腱/韧带附着点外,还可累及其他器官。
1.心脏病变:脊柱炎较重并有全身和周围关节病患者,心脏病变常见。表现为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心脏扩大和房室传导阻滞,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
2.眼部病变:结膜炎和虹膜炎的发病率可达25%,眼部侵犯在周围关节病变者较常见。病程越长,发生虹膜炎的机会越多。,3.肺部病变:肺上叶纤维化是AS后期并发症。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气喘。X线检查示双肺上叶弥漫性纤维化,可有囊肿形成与实质破坏,类似结核,应加以区别。治疗常无效,多在大量咯血后死亡。
4.慢性前列腺炎。
5.淀粉样变:为少见并发症。有少见并发症。有蛋白尿时,应疑及此症。
6.肾脏病变:AS患者的肾小球功能无明显异常,7.神经系统病变
AS后期可发生马尾受侵犯。表现为隐袭起病的下肢或臀部疼痛,伴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出现膀胱和直肠症状。其他有颈椎脱位和骨折引起的脊髓压迫症状,以及椎间盘炎引起的剧烈疼痛。,临床诊断
可疑AS为:
年龄<40岁;
持续3个月以上;
腰背部不适隐匿性出现;
清晨时僵硬;
活动症状有所改善。
AS临床诊断标准
1.腰椎在前屈、侧弯、后仰三个方向皆受限;
2.腰椎或腰背部疼痛或疼痛史3个月以上;
3.胸部扩张受限,取第4肋间隙水平测量,扩张≤2.5cm。,X线诊断
脊柱病变的X线征:脊椎普遍性骨质疏松,严重时可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还可有椎小关节模糊,椎体骨小梁模糊。病变扩展侵犯腰椎、胸椎、颈椎椎间小关节,后期椎间盘间隙钙化,可呈现竹节样变。,,,,强直性脊柱炎(Ⅰ级),图注:椎体方形,骨质疏松,椎小关节间隙消失,强直,椎旁韧带(前后纵及棘间韧带)骨化,呈典型“竹节样”改变。双侧骶髂关节骨性强直,髂腰韧带骨化,强直性脊柱炎(Ⅰ级),图注:腰椎曲度变直,骨质疏松,椎体呈方形,T11,12椎体后缘扇形凹陷(箭头),相应椎管前后径增宽,强直性脊柱炎(Ⅱ级),图注:A.CT示双侧骶髂关节模糊,骨侵蚀破坏,左侧明显,关节间隙无改变。
B. CT示双侧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骨面质破坏呈锯齿状,以髋臼明显,强直性脊柱炎(Ⅲ级),图注:双侧骶髂关节 骨质破坏,髂骨侧软骨下致密硬化伴囊变,关节间隙狭窄,强直性脊柱炎(Ⅲ级),图注: CT示双侧骶髂关节面对称性骨质侵蚀破坏,粗糙不光滑,关节面致密硬化,强直性脊柱炎(Ⅳ级),图注:双侧骶髂关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双侧髋关节面侵蚀,轮廓粗糙不光滑,以髋臼明显,骨盆疏松,强直性脊柱炎(Ⅳ级),图注: CT示双侧骶髂关节破坏,多发小囊变,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骨质疏松,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疏经通络,滑利椎骨。
2.常用穴位及部位:脾俞、胃俞、肾俞、膏盲、命门、八髎、环跳、足三里、阳陵、绝骨、膻中等穴,及背部、骶部、髋关节等
3.常用手法:滚法、掌根按揉法、指压法、指揉法、拿法、弹拨法、擦法等,及脊柱,髋关节被动运动,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立于其一侧。先施以轻快的掌根按揉法于背部,自上而下止骶髂部,及两侧髋部,约1~2分钟,使其适应治疗,避免紧张。继之施以滚法于两侧骶棘肌,胸、腰、能及两髋部,并且可以与掌根按揉法交替使用,手法力量一定要能深透,使骶棘肌放松;在髓部用手法时可配合做髓关节内、外旋转(图157)和后伸的被动运动,这样治疗约10分钟。对背俞及督脉经诸穴施以指揉和指压法,其重点穴位有肺俞、隔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椎、身柱、至阳、筋缩、命门、腰阳关、八髎、环跳等穴,约3~5分钟。,继以上体位,对骶棘肌施以自上而下的弹拨法、在病变部位更是弹拨手法治疗的重点。此法能改善骶棘肌的循环,使僵硬的骶棘肌恢复良好的张力,约3~5分钟。
单侧挺胸压脊法:患者继续取俯卧位,医生立于患者的左侧。以左手托住患者的右肩前部作向后伸的动作,而右手以手掌按压患者的胸段棘突作向下的按压动作;双手配合默契,同时施力,这样就可使胸段脊椎产生以单侧挺胸为主的伸展运动。右手手掌按压的胸椎部位可有次序地由上逐渐向下移动,这样就可以完成整个有侧挺胸为主的被动伸展运动。反之,医生立于患者的右侧,依上法操作,亦能完成整个左侧挺胸为主的被动伸展运动。此法能有效地改善肋椎关节运动。,腰、腰骶、骶骼、髋关节被动后伸法:患者继续取俯卧位,医生位于患者的右侧,右手分别在腰部、腰骶部、骶髂部、髓关节作向下按压的动作,左手握住患者的双腿或单腿作向后伸的动作,双手配合,同时用力,完成腰、腰骰、骶髂和髓关节的被动后伸,以恢复腰、髓运动功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最后以擦法施于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可分胸段、腰段、骶髂段施行,以热力度,起透热镇痛作用;亦可配合热敷法,其重点部位在骶髂和腰骶。,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立于其患侧。分别在股前,股外侧,股内侧用滚法,可配合髓关节外展、内、外旋转的被动运动,并且做髓关节屈曲和屈曲位旋转髋关节的运动。拿股内收肌,拿股后肌群,拿委中、承山,指揉足三里、阳陵、绝骨诸穴,约5分钟。另一侧髋关节亦取同样方法施治。
扩胸伸脊法:患者取坐位,双手指交叉握紧抱于后脑部,医生立于患者的背后,用膝关节抵住患者的胸段棘突,双手扶住患者的两肘,做好手法前的准备。,医生的双手先将患者的双肘向前方推,躯体亦随之前屈,并嘱患者作呼气动作;而后医生双手将患者双肘向后方拉,并嘱患者作吸气动作。在做双肘拉向后方的时候,医生用膝盖抵住患者的胸段棘突,同时尽可能地使双肘关节向后过伸,胸廓扩张度增大。如此反复2~3次。此法能改善胸廓扩张运动和增加肺活量。
最后以指揉膻中,按揉胸骨,拿肩井结束治疗。,其他疗法
1.体疗: 病人可根据个人情况采取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开始运动时可能出现肌肉关节酸痛或不适,但运动后经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如新的疼痛持续2h以上不能恢复,则表明运动过度,应适当减少运动量或调整运动方式。
2.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①吲哚美辛(消炎痛); ②布洛芬)、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肾上腺皮质激素、雷公藤多甙
3.手术治疗:严重脊柱驼背畸形待病情稳定后可作矫正手术,腰椎畸形者可行脊椎截骨术矫正驼背.,保健指导,医疗保健操,,,,,,转体运动,转颈运动,扩胸运动,床上伸展运动,膝胸运动,猫背运动,腹部运动,,结语
⑴本病治疗从教育病人和家属着手,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质、大致病程、可能采用的措施以及将来的预后,以增强抗病的信心和耐心,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密切配合。
⑵注意日常生活中要维持正常姿势和活动能力,如行走、坐位和站立时应挻胸收腹睡觉时不用枕或用薄枕,睡硬木板床,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每天早晚各俯卧半小时;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活动;工作时注意姿势,防止脊柱弯曲畸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