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黄春华师范散文阅读教学讲座.pptx

举报
资源描述
,,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点的确定,林城镇中学 黄春华,研修问题,问题1.教师不会阅读散文,对散文文本解读过多地 关注内容和人物,而忽略了作者的情感和独特 人生经验。 问题2.教师不会抓散文阅读的关键点与学生的疑难 处。不能正确估量学生学情。,,1.能按读者的常态的阅读方式理解和感受散文,能 用自己的眼睛找到课文的关键点。 2.能从学生的角度阅读散文,预估学生理解和感受 的疑难处。 3.根据散文阅读关键点和学生阅读的疑难处确定 散文教学点。,研修目标,散文教学的现状,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教材所选课文,绝大部分是“文学性的散文”。阅读教学问题,主要是散文教学的问题;散文教学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解决散文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问题,关键是要合理地解读文本;文本解读基于文学理论和文章学研究,散文理论研究远远落伍。 大部分教师不会阅读散文,不会抓散文阅读的关键点与学生的疑难处。不能正确估量学生学情。,,,,散文常识,1.散文概念:除小说、戏剧、诗歌之外的都叫散文。 凡是在文体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就会被放进“散文” 这个“筐”里。散文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独立的艺术。 “散文”无规范,一个作家一个样,一个时代一个样, 一个人一个样式,没有规范。 2、我国文本体式有四大类:文学作品即纯文学、实用 文章、散文、和文言文。,散文的特点,A、“不拘一格”:题材广泛多样,可混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章法、结构开放。 B、“张扬个性”: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抒发作者个人的真实体验。,文学性散文中的“主体”与“客体”: A、散文中记叙、描写的客体是作者眼里的主现的人、事、景、物(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B、散文中的主体是:作者,即作者由描述人、事、景、物过程中触发的对社会和人生的思量和感悟。,阅读教学目标就在课文里面。课文的关键点与学生的疑难处之重合,就是课文的教学点。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课文的这些教学点,就是阅读教学目标。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教学重点。,研修目标的表述:,1、在课文中画出文本的关键点(黄颜色), 与学生的疑难处(绿颜色)重合处的地方。 2、让学生能理解和感受这些黄颜色(与绿颜色 重合) 的地方。 3、利用备课的模板,或在带到课堂的教案上, 摘录出这些黄颜色地方的语句。 4、对黄颜色与绿颜色重合的语句加以概括、 提炼,用一小段话进行表述。,名课研习,研习名师课例(教学实录)。如:余映潮《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看余老师是怎样教学生认识课文的?他用“这是 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 故事的文章”的句式,让学生来认识课文。他从内容、人物、情节、文章技法、人生启迪等角度进行引导。,名课研习,研习名师课例(教学实录)。如:余映潮《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看余老师的“点拨法”,“点”文章是怎样教学生认品评人物的?他出示“课中话题”根据文章细节,从文章中找出内容来说话,说说父亲、朋友是怎么的人。“拨”文中“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在哪?“我”的感受是什么?,《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教学活动: 活动一:读一读-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活动二:说一说-认识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文本的 关键点(黄颜色),与学生的疑难处(绿颜色)重合处的地方。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 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 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教师点拨: 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描写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活动三:品一品-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在课文中画出文本的关键点(黄颜色),与学生的疑难处(绿颜色)重合处的地方。),活动四:背一背-表达感受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体味这一段中的人物心理。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活动小结: 读一读,说一说,品一品,背一背: 略读、精读、背读。略读是说一说, 精读是品一品,背读是背一背,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文本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导读 点拨,读读、讲讲 议议、练练,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1、指导学生: 能抱着正确的目的,合适地看待特定的文本。,2、指导学生: 能在文本的重要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两个链接,1、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2、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课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 学生今天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是“这一篇”独特的文本,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独特思想情感融会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 and 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第3节。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眨 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名课研习-于漪《春》教学片断“绘春”,,名课研习-于涟《春》教学片断“绘春”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展开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一)依循“文本体式”确定教学目标 (二)依循“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样学才好,,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小说小说教,把诗歌当诗歌教,把散文当散文教。,文本常态阅读:,更准确地说就是:把这类小说当这类小说教,把这篇诗歌当 这篇诗歌教,把这位作家的散文当这位作家散文教。 教师的文本解读就是把握这类作品、这篇作品、这位作家的 特质,而不是拿着一套模式观照每篇课文,用每篇课文去印证 一套模式。,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终点:教学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阅读教学的三条线路,提供学生理解、感受所需要的百科知识; 帮助学生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 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如何找到语句和文本的关键点? 即:看语句和语篇的什么地方?,对这些关键点,如何做深度加工? 即:从这些地方看出什么东西来?,阅读教学目标指这篇课文的阅读学习目标,课程目标 课文 学生,,,,,确定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教学环节的设计,明确内容落点 组织学的活动,“依体式,写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2-3个台阶。”,教学环节的组织(备课模板一),内容落点1 步骤1、2、3 学习方式,内容落点2 步骤1、2、3 学习方式,内容落点3 步骤…… 学习方式,教学目标(教学点)确定,名师课例 《生命,生命》 ● 学生应理解感受黄颜色部分 (通过教学,学生能理解感受黄颜色的地方),《生命,生命》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体味散文精准的语言表达,分享作者感悟的独特人生经验。 1. 散文阅读,必需联系作者的背景。 2. 从反复出现的同类语句中,感受作者的人生经验。 3.分析议论语句的重心,在语境中理解这些语句的具体涵义。 4.文艺性标题(尤其是用了修辞格)往往有特殊意味。,教学目标:理解三个事例给“我”带来的关于生命的震撼与感悟,有导向 有策略 有评价,说文意,品震撼,悟内涵,自读课文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2自主完成填空 3班级交流,自读品味 合作交流,小组自选一个事件品读 1默读勾画:震撼词句 2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3教师发言,小结感悟,情境体验 理解内涵,1活动体验,引发思考 2情感朗读,欣赏回味 3教师小结,布置作业,学情预估: 1能自主解决字词;2能看懂文章大意;3难解震撼和感悟,后续活动: 让学生用本课五个生字词写一段感悟生命的段落,教学环节的组织(备课模板二),终点 起点,现场作业,1、选取一篇课文,用一黄颜色的笔画出课文的关键点,然后自问“这些黄色的地方学生自己能看懂吗?”再推测学生有疑难——用一枝绿颜色的笔画出(与黄颜色重叠),确定教学点。 2、分析上述若干教学点的关系,确定教学重点。并陈述理由。,现场作业:,3、上述课文,再问“除了黄颜色的地方,学生 可能还有什么困难?”、用深绿笔画出学生可能 不熟悉的事物,设想用什么办法让学生容易明白。 、用蓝颜色的笔画出不在关键点的生字词,画 出学生容易读错的、写错的字,画出学生写不好 的字,单列设计字词教学。,课例研修,《散步》教学点的设置,以读者身份阅读《散步》。把重点和疑难处用黄色的笔标记出来。  例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第一步:常态阅读,子和儿子。,这句很有意味深长,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表现出了浓浓 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这个句子的 句式很美,这样写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第二步:学情阅读,依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年龄、相应的学习生活经验,推测学生去阅读该本文,可能存在哪些疑难点,用绿色笔标记出来。 例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写出了呵护,写出了温馨,写出了责任感。,第三步:确定教学点,文中黄色与绿色重叠的词句,就是本文的阅读教学点。 例如: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 得太迟,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品味语文的过程就是理解、感受的过程。发掘字里行间中蕴含的意思和意味。 1、母亲在那个严冬受到了煎熬,现在终于挺过来了。 2、我对母亲的深情关切。 3、在这严冬中,我对母亲身体的担忧。 4、我对母亲又健康地度过了一个严冬,感到宽慰和欣喜。,,,《散 步》教学设计(传统方法)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亲情。 2、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课文,寻找课文中“景美”“人美”“语言美”的地方 ; (2)学习“大词小用”、“以小见大”等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中华美德,培养尊老爱幼、珍视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感悟人物的人性美。 难点: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的意蕴。,课例展示,《散步》教学设计(用以学定教新的方法),起点(学情描述): 学生能够理解本文是叙述了一家人出去散步的事,但对于文本中情感的把握较为粗疏,难以读出细腻、微妙的情思,会忽略简单句式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对作品的主旨——责任及对生命的珍爱——难以领悟。,《散步》教学设计(用以学定教新的方法),台阶一:读文 落点:了解文意 活动: 1、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春意、亲 情、孝敬、关爱、呵护、温馨瞬间,还有中年人的责任感…… 2、自己默读课文,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或者是联想到什么; 3、思考:写了一件什么事?发生了什么争执?如何解决的?,《散步》教学设计(用以学定教新的方法),台阶二:品情 落点:体会温情、责任 活动: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5、6、7段。 圈画人物的相关描写;给文中的人物点赞,找到相关语句,并说出理由。 2、语句对比练习。 文中“我的”删掉更为简洁,为何不删掉。如“我的母亲”“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等处。 3、小组合作讨论。 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散步》教学设计(用以学定教新的方法),台阶三:赏景 落点:理解生命 活动: 1、讨论:文中对自然之景的描写有何寓意? 2、讲述作者写本文时的背景,理解“我的母亲又 熬过了一个严冬。”,《散步》教学设计(用以学定教新的方法),终点(目标):析意 揣摩文章语言,感悟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亲情、责任及对生命的珍爱。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意味在于担负责任。 意味在于尊老爱幼。 意味在于走向美好。 意味在于一路同行。 意味在于生命传承。 意味在于中年人母亲和儿子就是 自己的整个世界。 意味在于升华了文章的意境。 ……,《安塞腰鼓》教学流程: (一)师播放《出西口》歌曲,出示“安塞之旅”课件,抒情导入语,展示安塞风光图片。要学生谈论“你看到了什么”。(2分钟) (二)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师出示课件“腰鼓风情”。(6分钟) (三)指示学生按“好一个 安塞腰鼓!”谈论阅读的理解和感受。多名学生谈论,并朗读相应的语句。如“好一个狂野的安塞腰鼓!”指读14段、21段、8-10段的相关语句。最后归结为安塞人的“精神”,4位学生依序分别说:“对生命的渴望”,“把贫穷化为动力”,“对家乡的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20分钟),课例讨论,《安塞腰鼓》,(四) 师播放打腰鼓场面的录像片段,要学生用“比喻句”记录“新的感受”。7名学生发言,朗读各自的抒情作文片段,似乎师生都不在乎“比喻句”否,新感受还是原有感受也无从辨析。(9分钟) (五)出示作者照片,学生分角色表演采访。一生扮刘成章,两生扮打腰鼓的后生,几生扮采访记者。问:“你有没有亲自打腰鼓?”答:“亲自打,还是腰鼓队队长。”问:“能不能展示一下?”答:“能”,并有备而来地表现了几招,听课师生鼓掌。扮刘成章者侃侃而谈(记录不下,现在也忘了说的是什么)。扮打鼓人也侃侃谈(记录不下,现在也忘了说的是什么),问:“你现在暂时到济南,现在还愿意回贫穷的家乡吗?”答:“回,一定回。”听课师生鼓掌。(9分钟) (六)教师讲结束语:快乐而充实的旅程,希望带着……走好自己的人生旅程。(1分钟),1、选取《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文,用一黄颜色的笔画出课文的关键点,然后自问“这些黄色的地方学生自己能看懂吗?”再推测学生有疑难——用一枝绿颜色的笔画出(与黄颜色重叠),确定教学点。,我的实践课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文章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启发和教益。,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所以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树立信心并能战胜自我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备课备两头。先预估学情从学生会的起步,自由朗读学不会复述故事;不会用点划方式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不能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我的实践课程: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黄色的笔画出关键词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利用绿色笔画出细节品读人物心理活动。 3、理解“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 意义。,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3(通过细节品读人物心 理活动。理解“我”在悬崖上所学到 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说故事,品故事,悟故事,说故事: 1、自由朗读全文。 2、自主完成填空。   在__(时间)在__身上发生了__事。   在__(地点)在__身上发生了__事。   在__(环境)下在_身上发生了__事。 3、复述故事。 4、交流用简笔画出悬崖时的位置、地势、高度。,品故事: 1、“我”爬悬崖整个过程“哭”了几次(啜泣)。 2、“我”攀爬悬崖时的复杂心理状态。 3、讨论:因父亲的鼓励“我”爬下悬崖的心理变化。 (最初-继而-随后-最后) 4、对1、2、3个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悟故事: 1、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理解“暮色苍茫, 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的大地越来越暗”等。 2、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3、你如何评价“我的”朋友杰利?四个孩子你 欣赏吗,为什么? 4、背诵文章最后一段,“我曾屡次.....”的感悟。,,,说故事,说故事,人生启迪,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我的实践课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集聚在一起进行“碰撞”,也就是将课文内能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的课文层次“组合”起来进行“突破”。    合作品读--情节对比--主题探讨 (1)“百草园”:①生机勃勃的景物。②乐趣无穷的活动。③十分依恋的心情。 (2)“三味书屋”:①单调沉郁的景物。②枯燥无味的活动。③单调无聊的心态。 (3)主题探讨: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讨,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两幅画面不同,两类活动不同,两种情致不同,两种心态不同——两相比照结构,传旨揭要的构思。,问题研讨,不少老师的课文教案,“教学目标”或“远”离课文,或用大而空用课程目标代替教学目标。没有黄颜色、绿颜色的意识。不会画黄颜色、绿颜色,没能找到关键点(教学点)。,教学反思,1、教师自己要有画黄颜色绿颜色的意识。 2、教师为什么不会画黄绿颜色?找不到黄绿颜 色的重叠之处?通过研修与以往备课有什么区别? 3、回想自己平时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是否用常态的阅读方式阅读,是否能考虑学生的疑难处,然后运用语文老师的专业知识正确把握教学点。,我怀念这样的语文课: 一位儒雅淡定的学者型的教师,以一份沉稳谦和的教态,操一手清秀俊朗的板书,带我们走入或馥郁或清幽的文学花园,课上有朴素平实的教学方式,有含蓄内敛的教学风格;有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有教师准确深刻的讲解,更有学生在老师点拨下恍悟后的会心微笑。 ----聂鸿飞(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副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