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三五工业领域.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60964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十三五工业领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四川十三五工业领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四川十三五工业领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四川十三五工业领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四川十三五工业领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四川省“十三五”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20162020 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六年十一月- 2 -目 录编制依据 .- 4 -第一章 出台背景 .- 5 -第一节 发展基础 .- 5 -第二节 面临形势 .- 6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9 -第三节 主要目标 .- 11 -第三章 主要发展领域 .- 12 -第一节 重点发展领域 .- 12 -一、信息技术服务 .- 12 -二、电子商务 .- 13 -三、研发设计 .- 14 -四、现代物流 .- 16 -五、节能环保 .- 17 -第二节 培育发

2、展领域 .- 19 -一、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服务 .- 19 -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 20 -三、商务服务和总部经济 .- 21 -第三节 稳步发展领域 .- 22 -一、现代金融 .- 22 -二、人力资源服务 .- 23 -三、售后服务和机械设备修理 .- 24 -第四章 重点工作任务 .- 25 -第一节 发展服务型制造 .- 25 -第二节 推进生产性服务外包 .- 27 -第三节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态融合 .- 28 -第四节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 29 -第五节 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 30 -第六节 加强品牌建设 .- 31 -第五章 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 .- 3

3、2 -第一节 成都核心区 .- 33 -第二节 成德绵乐广发展带 .- 35 -第三节 川东北发展带 .- 37 -第四节 川南沿江发展带 .- 38 -第五节 甘阿雅攀西发展带 .- 39 -第六章 保障措施 .- 41 -第一节 科学组织实施 .- 41 -第二节 优化政策扶持 .- 41 - 3 -第三节 大力鼓励创新 .- 43 -第四节 要素保障有力 .- 44 -第五节 人才激励充分 .- 45 -名词解释 .- 46 - 4 -编制依据四川省“十三五”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 、 中国制造 2

4、025 四川行动计划的要求,按照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 (国统字201541 号)中的分类标准,吸收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工程院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法规和规划中的有益成果,放眼全局和产业前沿,立足四川实践完成编制,是指导未来五年四川省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实施期为 2016-2020 年。- 5 -第一章 出台背景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发展且不平凡

5、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我省生产性服务业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业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形成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持续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2015 年全省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共 3294 个,企业营业收入为 2992.5 亿元,同比增长 3.2%。企业营业利润为 165.2亿元,同比增长 11.4%;利润总额为 264.27 亿元,同比增长13.5%;纳税额为 111.69 亿元,同比增长 12%。企业社会贡献总额 651.31 亿元,同比增长 8.6%。全省生产性服务业质量效益综合指数 106

6、.9,同比增长 5.8%。总之, “十二五”以来,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取得显著进步,- 6 -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增加值较快增长,税收缴纳平稳上升,盈利能力逐渐提高,就业贡献保持在较高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在“十二五”期间总体发展速度有所放缓。目前我省生产性服务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资产规模不大,管理水平不高,发展经验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低,品牌影响力较小,个性化服务不够,行业标准缺失或不成熟,企业素质良莠不齐,与工业联系不够紧密,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第二节 面临形势“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际国内环境

7、将呈现新的重大变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将表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工业领域预期发展状况,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需要适应并引领“新常态” 。从全球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及其资源、人才、技术、知识产权、- 7 -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将遭遇复杂的对外局面。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

8、常态” ,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出更大的红利;“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中国制造 2025”战略为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互联网+”行动纲领为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和新业态培育指明了方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为四川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从省内看,未来五年我省将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奋力实现“两个跨越”目标,工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绿色生态低碳发展水

9、平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立足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以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为引领,实现十大产业领域重点突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质量效益将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转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具备了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有利条件。 “十三五”时期,我省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全省工业领域,同样面临国家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国制造 2025、 “互联网+” 、一- 8 -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综上, “十三五”期间,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正确把握判断形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大力提高产业的承接转移能力,完善

10、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相配套的平台建设,更好地提升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9 -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三大发展战略”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四川工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和“四众”等重大机遇,科学规划布局,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行业标准,创造环境条件,健全现代服务体系,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四川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四川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体系完善和供给结构优化,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为实现“两个跨越”提供有

11、力支撑。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供给优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结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完善和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不断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综合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 10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坚持创新驱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12、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态。坚持集聚发展。适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趋势,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因地制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中区域以及有条件的城镇等区域集聚,实现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正确处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各方面重要关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第二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信息化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和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促进首位城市、次级城市和县域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既要重点突出地发展首位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又要着力培育县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为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开放是国家和区域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加强四川省与其它省份的合作,又要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