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弘扬中华美德弘扬正能量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首都文明办)和北京市文化局倡导推动的,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 )创排,以“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美德,深化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舞台艺术创作工作。 从 2013 年开始,北戏根据首都文明办组织编写的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秉承“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理念,将中华传统美德以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排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参加演出的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以满腔的热情,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集中表达了爱国奉献、助人为
2、乐、敬业守法、爱护环境、孝悌礼让、英勇斗争等优良中华美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了观看演出的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014 年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北戏从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中精选了 12 个古代、近代和当代故事,创排演出了京剧专场、评剧专场和综艺专场三台剧目。京剧专场包括京剧荀灌娘 苏武牧羊赤桑镇 草原小姐妹;评剧专场包括孔融让梨 雷锋 一杯茶长霞;综艺专场包括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 、话剧希望 北京欢迎你和舞剧八女投江 。 2015 年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二辑,精选了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中 5 个美德故事和一个当代美德故事,创排演出了京剧花木兰 、评剧刘胡兰 、河北梆子岳母刺字 、话剧
3、汉子 、音乐剧洪战辉带妹求学 、舞剧昭君出塞 。 中华美德故事汇之舞剧八女投江 2016 年将继续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三辑 5 个新剧目,以京剧、评剧、昆曲、话剧、音乐剧的 5 种不同的剧种形式呈现给大家。 迄今为止,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总共演出了百余场,观众人数超过 3 万,已经成为首都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舞台剧。 用艺术的形式弘扬美德 2012 年,首都文明办出版了中华美德故事丛书,旨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中华美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中华美德故事汇之评剧刘胡兰 2013 年 6 月,当时首都文明办主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同志,到北戏进行工作调
4、研时指出,北戏要用少儿戏剧场这样一个平台,打造一个面对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基地,在演出的内容上有所选择,在演出中弘扬正能量、弘扬传统的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北戏的艺术教育资源,结合中华美德的主题,通过舞台艺术,将中华美德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来少儿戏剧场观看演出的小观众受到既有德育又有美育的教育。 中华美德故事汇 (第一辑)的创排,得到了首都文明办特别是滕盛萍主任的坚强领导和全方位支持,学院各系部师生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创排,反复修改,历时 9 个月。 2014 年 3月 20 日,滕盛萍主任和陈冬局长亲临现场审查,对节目品质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进一步加工修
5、改要求,指示北戏以少儿戏剧场为主阵地,辐射社会演出阵地,进学校、进社区巡演,面向全市青少年儿童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传统艺术。滕盛萍主任观看演出后指出,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要建设好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载体塑造“精神之魂” 。本场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和推广就是很好的载体,将美德和国粹京剧等艺术形式结合更是一个创新举措。她还强调了演出“走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性,希望中华美德故事汇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美德故事汇之京剧花木兰 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处处长常建军悉心指导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他指出,
6、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既有深入郊区小学校、社区的巡演,也有在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等专业剧院的演出。加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列后,还有到天津市的交流演出,累计超过3 万多中小学生现场观看了演出,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与此同时,中央、市属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可以说,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已经成为推动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靓丽品牌。 中华美德故事汇之京剧赤桑镇 常建军处长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与土壤, 中华美德故
7、事汇系列剧的创排正是用不同表演艺术形式立德树人的载体,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的创新探索。北戏具有综合艺术门类教育资源以及少儿戏剧场平台,鼓励和激发老师在教学之余,发扬工匠精神,积极开展“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品牌剧”创作、排练、演出以及巡演,不断提升以青少年儿童为主体的观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艺术欣赏水平,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挥北戏对于社会美育和德育的教育功能 从 2013 年开始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开始,北戏每年都为此创排大量的原创剧目。这对北戏各系部都是一种挑战和实践的机会。作为北戏的院长及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总策划刘侗院长,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刘院长说:“谈到中华
8、美德故事汇的创排,首先要感谢首都文明办一直以来,对我们学院建设的关怀和支持。他们本着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结合我们学校少儿戏剧场的特点,选择了我们做实践的平台。这一系列的创排、演出、巡演一直遵从的原则就是,从中华美德故事丛书中挑选剧目进行编创。让孩子演出给孩子看。将纸面上的故事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小观众,震撼孩子们心灵的同时,得到美德美育的教育。北戏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发挥了学校对于社会美育和德育教育的功能。 中华美德故事汇之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创排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之前,我们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创作经验。这几年,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育也发挥
9、了重要作用。在学校排戏和剧团剧院排戏是不同的。剧团剧院排一出戏可以长久地做下去,学校则不相同。因为学生在学校只有几年时间,每年教师要面对新的学生重新排演。一拨孩子长大了,毕业了,下一拨到来就要重新排演。比如创排京剧少年马连良是 2012 年 10 月份排出来的,之后又经过了 2 次大的修改。从 2012年到今年 4 年时间,已经是第 4 拨孩子排演过这一剧目了。对学校来说,排戏除了服务社会、丰富艺术创作的剧目,最重要的是用剧目来训练学生、培养学生。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创排锻炼了教师也改变了学生。从剧本的创作、舞台排练、舞台安排、舞美灯光的配合,让孩子们在舞台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得到更
10、大的锻炼。这一系列剧的编排、演出,都是在保证正常教学之外的课外时间进行的,广大教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 刘院长认为,创排剧目要坚持规范和身心健康两原则。他说:“我们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目的创排过程中,一直要求必须坚持两个收获一是在艺术手段上,创排的剧目必须是规范的,要对正规教学有帮助,要非常规范地运用艺术手段。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基本功练扎实,不仅仅是学会,更需要有所提高。这是教学的收获,提高了基本功。另一方面,因为剧目出自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这些故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主题,可以让孩子们在非常健康的排戏过程中成长,通过排戏得到了美德的教育,收获了身心的健康。 ” 弘扬正能量,弘扬中
11、华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起来简单,但是要做到结合美育进行创作并非易事。美德故事经过艺术创作后应该得到更好的诠释,要让小观众能够真正受益,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对此,刘院长说:“对美德故事的创编,从戏剧舞台的角度出发,要赋予这些故事新的内涵,从新的角度演绎,从而提升整体剧目的高度。从内心世界来诠释它们,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要将深刻的主题、鲜明的思想进行好的包装,升华它的意义,让大家爱看。这也是我们创排这一系列节目应该主张的教学和创作的思想创新很重要。一味地传承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未必能传承下去。在传承中结合时代、观众的需要,不断创新,这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 ” 正是因为北戏创排的
12、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将经典的美德故事赋予了创新的艺术手法,让所有剧目更贴近当今时代的发展,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才使这一系列剧目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团结合作 集体意识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和演出,对于北戏来说是一件需要学院各系部共同完成的项目。它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后勤等所有人员,是一件全院配合的大型项目。我们采访了这一项目的制作人、北戏演艺中心业务部主任廖维。 记者:为什么说创排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对于北戏原创剧目有推动作用? 廖维:中华美德故事汇给我们学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创作的平台,不仅在艺术教育上得到了能力的锻炼,对他们进行艺术创作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学校在 2013 年各系部创
13、排完成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的剧目之后,后续进行了很多原创剧目的创作。 北戏的每一个系部都参加了中华美德故事汇小型剧目的创排,虽然每个剧目只有 20 分钟,但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的创作、打磨、编排、演出,为更大型剧目的创排打下了基础。北戏这几年创排的京剧南海子 、舞剧夕照 、话剧少年、少年 ,都是在中华美德故事汇小剧目的创作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提高。 中华美德故事汇具有实验性,它短小,但是也需要相当多的时间来打磨。可以说它是一个基础,促进了后面那些大型原创剧目的创作完成,它累积了经验。这些大型原创剧目都是北戏教师们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小剧目创作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剧目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的
14、。例如舞剧夕照就是在中华美德故事汇中创排八女投江的基础上推进的。 夕照的服装和人物造型设计等等全部都由我们学校的教师完成,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与肯定。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创排将所有的专业系部结合起来,几乎调动了学校的全部资源,它的创排、演出成功激发和锻炼了教师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 记者: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和演出工作中难点是什么? 廖维:中华美德故事汇创排最大的难点是北戏师生创作能力的不足。这种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老师们在剧目创作上缺乏经验;二是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不是演员,我们在自己的学生中择优选择演员,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次演音乐剧、舞剧和话剧等等,要想完全地呈现导演
15、和编剧的创意很难。加上表演需要综合各方面素质,这对学生来讲非常难。所以我们在剧目进行创作时,一方面综合调动全院之力,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剧目创作。同时,也邀请专业的创作人员进行协助,以保证演出创排的高品质。其实正是因为这些难点的存在,教育、锻炼和激发了本校老师的创作潜能,也极大地培养了本校学生的创作和表现能力,彰显了艺术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经过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使很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演出中,学校安排由我们部门组织、协调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演出,这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老师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工作,就有了工作之间的磨合和集体团队意识的锻炼。除了以各系部为主体进行主创和排练之外,还有幕后
16、工作的团队。比如说排演场的老师、图书信息中心的老师、音响灯光老师、摄影宣传老师、后勤服务老师,包括安保老师等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舞美系、舞美队的师生们,他们一直在幕后默默奉献,每一个剧目都离不开他们。所有舞美系灯光和化妆等专业的学生都在演出中得到了锻炼。比如在我们巡演工作中,刚开始会有一些欠缺和疏漏。在演出了十几场之后,这些学生都知道该做哪些工作,师哥师姐会自发地指点、帮助师弟师妹。学生们通过演出得到了专业、职业上的锻炼。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因为涉及不同系部,目前在少儿戏剧场的演出剧目中演员和服务人员是最多的,以第二辑的演出为例,演职人员接近 400 人。每个剧目都涉及不同系部自己的一套班
17、子,演员一多,化妆的、舞美的、服务的人员也跟着就多了。演出的时候化妆在后台是无法完成的,就需要利用舞美系的教室,包括时间的安排也相应要长。化妆班只有将近 20 个孩子,要化 200 多人的妆,还要负责抢换服装。在工作的组织上难度很大,涉及各个部门的协调。还有在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少儿戏剧场每周末都有演出。这台节目只有在上一台节目结束之后才能进景装台,所以只有周一到周五能进行排演。一台节目,5 到 6 个剧目都需要走台合光,而且不同艺术门类的要求不一样,需要有很明确的分工。比如舞剧我们安排的时间就会多一些,因为舞剧的光会比较难,它的合光要求比较高,其他剧目安排的时间就必然要少一点。但为了保证艺术水
18、准,最少要保证多少时间进剧场,这就需要磨合、调整和协调。因为不同剧目涉及不同的系部,所以必须要全员调动相互协调,才能保证每一个剧目在舞台上呈现的质量。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不断地总结经验,希望将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你认为排演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意义是什么? 廖维:这个项目是有延续性的,从 2013 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 4 年了。 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对我们学校的教师和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在艺术教育之外,有了创作的空间。孩子们跟着创作排练,了解了创作是怎么一回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创排的过程中,都知道了打磨一个精品的不易。也了解了团队之间、部门之间需要不断磨合,体会了我们学校职业教育实践的理念。在演出和创作实践中,让学生更早地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和创作人。参加过创编、演出的学生和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差别是很大的。 对学校来说, 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巡演扩大了北戏的社会影响力,对北京市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来说,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来讲述中华美德故事,而不是通过书本说教式的方式,对于同样是孩子的观众来说,有了更直接的体会和更鲜明的教育、鼓舞、激励作用。 (编辑?宋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