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电视台应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1325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地区电视台应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民族地区电视台应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民族地区电视台应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民族地区电视台应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民族地区电视台应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民族地区电视台应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电视作为当今受众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主流媒体,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信息,通达社情民意,弘扬正气,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等方面有着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手机媒体、个人电台、微信等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但主流媒体在公信力、影响力与权威性上是其他传播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呼伦贝尔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段,北临俄罗斯,东临蒙古国,远离自治区首府,面积 25.3 万平方公里,边境线总长 1723.82 公里,下辖13 个旗市区中有 5 个边境旗市。呼伦贝尔总人口 270 万,有蒙古族、汉族、回族、鄂伦春族、鄂温克

2、族、达斡尔族等 42 个民族,除了全国“三少”民族都在呼伦贝尔外,还有独特的俄罗斯族。其地理位置、民族构成使呼伦贝尔成为自治区乃至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保障线。 由于呼伦贝尔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地貌多样,地形复杂,长期以来,信号源传输成为制约广播电视覆盖的瓶颈。虽然借助国家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户户通”工程,呼伦贝尔市的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了 97.31%和 98.28%。但市本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经过 2007 年、2008 年、2011 年三年的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和 2014 年开始的全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目前也仅分别达到了 80%和

3、 60%左右。此外,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受众中还有很多人听不懂汉语,或更喜欢收听收看本民族语言的广播电视节目。而当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无论在覆盖范围,还是在制作能力、时长和类型上都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距离。 面对受众需求与实际困难,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和文广部门一方面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创造性地推进覆盖,另一方面也积极探索开办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的途径。 一、开发建设多民族语电视公共频道,构建意识形态安全线 一般而言,公共频道系指公共性质的电视媒介,区别于经营性的专业频道,它强调以保障公共利益为根本宗旨,覆盖面广,满足不同层面受众的观赏期待,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关注民族特性和社区生活。公

4、共频道的核心含意是公益性和服务性。鉴于公共频道的属性,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台提出了建设多民族语电视公共频道,并利用村村通直播卫星平台剩余资源实现卫星传输覆盖的设想,即以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台为主体,联合牧业四旗和“三少”民族自治旗,共同创办一个使用蒙古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达斡尔语和俄罗斯语播出的、以公益性和服务性为目标的、服务于少数民族受众的多民族语绿色电视频道 “彩虹频道” 。 长期以来,处于低水平运转的市本级广播电视节目,和单一、有限的少数民族语言节目内容,使得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受众常常选择收听收看邻近的蒙古国或俄罗斯的节目,闭塞寂寞的生活既拉开了他们与现代社会的距离,制约着

5、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削弱了民族文化的张力和民众的心理归属感,存在着意识形态安全的隐患。多民族语电视频道的设想,在节目语言的亲近性、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地域的贴近性上,不仅可以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受众的收视需求,建立起属地认同感,卫星传输覆盖还可以解决呼伦贝尔市本级电视节目的覆盖难题,并可覆盖到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近临地区,在构筑起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线的同时,还将搭建起一个对外宣传的平台。 二、发挥主流媒体的公共服务职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呼伦贝尔是多民族聚居区,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长久以来,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持久互动,形成了丰富的地缘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其中,主体民族蒙

6、古族现有 242,394 人,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影响广泛,游牧文化艺术丰富多彩;达斡尔族现有 75,672 人,生活在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生态文化和传统艺术十分丰富,民族舞蹈独具特色,民间文学内容丰富;鄂温克族现有29,321 人,因所生活的地域特点,形成了灿烂而独特的草原文化,以及丰富的狩猎文化,夹杂传统农耕文化;鄂伦春族现有 4,122 人,在狩猎、采集和捕鱼的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中,形成了独有的传统狩猎文化,其歌谣是口头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族现有 4,904 人,其民族形成过程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融合了中国北方和俄罗斯的文化元素。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了呼伦贝尔总体的文化

7、生态,并成为其基本动力的源泉。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这些灿烂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新文化的冲击,许多生产、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形式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少”民族更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文化濒临失传。作为以公共服务为职能的广播电视媒体理应肩负起纪录、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多民族语电视公共频道的设想无疑将在这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搭建多民族语电视节目传播共享平台,推动行业发展 目前,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台蒙古语广播频率开办有新闻、社教、文艺等类型的节目 23 档,蒙古语电视没有单独频道,只办有 15 分钟的蒙古语呼伦贝尔新闻 ,15 分钟的蒙古语社教栏目诺

8、敏塔拉和 15 分钟的文艺栏目蓝色呼伦 。鄂温克旗广播电视台开办了每期 10 分钟、每周一期的电视节目鄂温克语新闻和每期 10 分钟、每周四期的广播节目鄂温克语新闻 。鄂伦春旗广播电视台开办了每期 15 分钟、每天一期电视节目学说鄂伦春语和每期 10 分钟、每天一期的电视节目鄂伦春人讲自己的故事 。莫力达瓦达斡尔旗广播电视台开办了每期 10分钟、每周两期的电视节目达斡尔新闻和每期 12 分钟、每周一期的文艺节目唱响达斡尔 。目前还没有俄罗斯语的广播电视节目。 虽然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台已有 40 多年的开办蒙古语节目经验,并积累了一定的民族语人才资源和节目资源, “三少”民族自治旗也在条件十分有限

9、的情况下努力尝试开办本民族语言的广播或电视节目,但由于对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投入不足,少数民族语言节目本身又不具备创收能力,特别是“三少”民族语言广播电视人才严重短缺,会说、能写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使得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步履维艰。多民族语电视公共频道的设想,可以搭建起一个地市级的传播覆盖平台,整合全市少数民族语言人才力量、节目资源和设备力量,有助于争取政府资金投入,推动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人才培养,提高节目制作能力和制作水平。 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传统媒体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危机。2014 年 8 月 18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强公共频道的建设,可以更科学、合理地规划频道设置,明确频道属性,采用不同的管理运营方式,政府负责公共频道的建设,产业(商业)性质的频道由媒体自主经营,既可以实现媒体的公益属性,又可以调动媒体的创造力,激发创新精神,增强产业能力,从而探索公益、产业双轨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编辑:邰山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