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国三大“母老虎”:一个更比一个凶汪精卫的悍妻:“雷公老母”陈璧君 陈璧君原籍广东新会,1891 年出生在马来西亚华侨巨富之家。陈璧君从小关心政治,后随母亲一起加入同盟会。1908 年,25 岁的汪精卫随孙中山到南洋筹款和宣传革命,情窦初开的陈璧君被汪精卫儒雅风度和出众口才深深吸引。汪精卫在当时是许多少女心仪的对象,陈璧君主动追求,以身相许,两人于 1912 年 4 月结婚。 陈璧君不但在感情上主动出击,在政治上也喜欢为汪决断。陈璧君因为较早投身同盟会,也是国民党元老。汪精卫性格懦弱,对夫人礼让三分。孙中山去世后,汪精卫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想要和汪精卫“结拜”把兄弟。陈璧君瞧不起政治暴发户
2、,认为蒋不配与汪平辈论交。有一次,汪精卫给蒋介石写信,才写了开头“介弟”两字,陈璧君见了就大发雷霆,对汪精卫说:“你愿意做他把兄,我还不愿做他把嫂呢!”汪精卫从此再也不敢在陈面前称“介弟”了。 “结拜”之事作罢,搞得蒋介石很没面子。 对于丈夫与异性,特别是美女的交往,陈璧君管得更严。1930 年代,汪精卫曾请有“美人鱼”之称的泳坛名将杨秀琼为火车轮渡剪彩,并待以尊贵的客人之礼,招待她寄寓在其时南京最上等的旅馆中央饭馆内。剪彩仪式后,杨秀琼搭着汪精卫的胳膊偕行,且边走边笑谈,显得很是亲热,而且上了车,汪精卫又把杨秀琼先送到居所再回家。汪精卫尚未到家,其一举一动早已为“悍妻”陈璧君所知。第二天,汪
3、精卫的脸上就多了几道汪太太“犒赏”的血痕。有人据此创作漫画观鱼图讽刺汪精卫想入非非,面对美人鱼只能望洋兴叹。 蒋介石大权在握后,陈璧君嫉妒宋美龄“第一夫人”的风采,为老公汪精卫重返“第一把交椅”出谋划策。在汪精卫叛逃举棋不定之时,推波助澜。汪精卫当了汉奸之后,陈璧君在汪伪政权中虽没担任什么要职,却在幕后操纵,有“慈禧”之称,也有人称之为“雷公老母” 。她的胞兄陈耀祖是伪广东省长,侄子陈春圃是伪建设部长,其他亲族陈国奇、陈国宝等均居要职,故有“汪家天下陈家官”之说。在汪伪政权中,陈璧君私人势力为“夫人派”或“公馆派” ,与汪精卫的“先生派” 、陈公博的原改组派、周佛海的“湖南派”勾心斗角。 汪精
4、卫一生中有两次重大转折点:辛亥革命前因刺杀摄政王而声名远扬;抗战期间因进行“和平运动”而身败名裂。这两次人生冒险,都有陈璧君的伴随。1944 年,汪精卫因旧伤复发被送往日本医治,死在异土。陈璧君也没能逃脱历史的审判,不但拒不认罪,还为汪精卫的叛国行为辩护,于 1959 年病逝,终年 68 岁。 戴季陶原配夫人:“姐姐”钮有恒 戴季陶的原配夫人钮有恒,原名钮浩,1887 年出生在浙江湖州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从小饱受生活艰辛世态炎凉,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她鲜明独特的个性。在南浔浔溪女校读书时,钮浩与秋瑾关系密切,跟随秋瑾做了一些早期的革命倡导和宣传工作。秋瑾被捕后她受牵连被迫离开浔溪女校,将本名钮
5、浩改为钮有恒进入吴兴女校继续读书。钮有恒聪慧过人,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909 年到上海的吴兴旅沪女校任教师。 1910 年,戴季陶从日本留学归来,在上海天铎报任主笔,崭露头角,经人介绍认识了钮有恒。两人一见倾心,志同道合,不久订婚。1912 年春,两人在上海成婚。 新婚伊始,戴季陶主笔的天铎报因反清立场而被清政府查封。戴季陶对前来探望的钮有恒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我不成佛,己身不净,不证菩提。 ”钮有恒勉励道:“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革命豪情一时传为佳话。 钮有恒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有胆有识,敢说敢干,比戴季陶大 4岁,戴季陶对她敬畏有加,私下里叫“莲姐” 。戴季
6、陶担任孙中山机要秘书后,钮有恒常去孙中山身边照顾起居饮食。据戴季陶笔记:“民国二年后,莲姐常为总理理杂物。因传贤素以姐称之,总理也以姐称之。 ”看来,连孙中山都跟着戴季陶叫“莲姐” 。 1926 年,戴季陶因支持“西山会议”被国民党二大处分,心灰意冷提出辞职回到湖州,不久就生了一场大病,几近痴呆,幸亏钮有恒多方寻医访药才得以康复。出院时医生嘱咐少说话多休息。戴季陶喜夸夸其谈,如有朋友来访必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钮有恒想出一个高招,在会客室隔壁房间安装一只铜铃,遇到戴与人谈话过久或有激动趋势,就摇铃示意提醒。戴季陶每闻隔壁铃声响,便心领神会乖乖打住。 1927 年,蒋介石与胡汉民再度合作,戴季陶被任
7、命为中央执委及考试院院长。在某次中常委会上,戴季陶又滔滔不绝长篇大论,完全不顾别人的白眼和会议主持人胡汉民的暗示。深知老朋友秘密的胡汉民不动声色写了张纸条“你姐姐来了”递过去,戴季陶见条会意一笑,即刻停止喋喋不休。 戴季陶虽然惧内,但仍不放过任何寻欢机会,甚至是夫人的外甥女赵季官,都敢于下手。好在钮有恒觉察此事后,十分冷静,并未大吵大闹,而是默认了他们这种关系,三方平安共处。 上海沦陷后,戴季陶随国民政府西迁。钮有恒因患高血压不宜远行而留在上海隐居。夫妻二人只有靠鸿雁传书以解相思之苦。5 年后,钮有恒从上海历经千辛万苦赶到重庆与丈夫相聚。1942 年 9 月 15 日,钮有恒因为突发性脑溢血离
8、开人世,时年 55 岁。1944 年,钮有恒辞世一年半,戴季陶将侧室赵季官扶为正室。 张继之妻:“河东狮子”崔震华 崔震华于 1886 年出生在河北一个地方官宦家庭,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第一届学生,她受新思想熏陶很深,以教习为掩护,从事反清运动,曾组织男女同志 20 余人支援东北革命活动,当时,国内有三名革命女杰,即江浙秋瑾、两广徐宗汉、燕赵崔震华。因为革命较早,崔震华后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她的丈夫张继,字溥泉,参加过武昌起义,河北沧县人,身材魁梧,颇有燕赵慷慨遗风,胆大无比。1904 年黄兴在长沙遇险,张继暗持手枪护卫左右,直到黄兴安全脱险。1935 年汪精卫遇刺时,
9、全场大乱,很多高官吓得屁滚尿流,倒在地上,张继却猛扑过去,与张学良一起捉住刺客。就是这么一位北方大汉,怕老婆也是出名的。 张继早年参加革命,到法国留学期间,与崔震华保持鸿雁传书,鉴于危险形势难以通信倾诉,以暗语报平安,以表情深。居正为此咏诗一首:海天万里路漫漫,欲写相思下笔难,印版文章先制就,凭君传语报平安。但在 1912 年 8 月结婚之后,崔震华的柔情就少了许多,张继处处都要听夫人的。 有位好友因为关系很熟,径直走到张继家内屋,看见张继和几个子女都环绕着跪在夫人崔震华面前。好友“大开眼界” ,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崔震华举着鞭子,一下一下痛打张继不止。好友上前去劝解,哪知挨打的张继却说
10、:“请不要管,我太太是好人,让她打打出出气。 ”好友只好掉头而去。崔震华其貌不扬,长有两颗大龅牙,对丈夫表现出虐待狂,而高大威猛的张继又如此顺从,这其中原由难以揣测,可能是出于前世孽缘吧。 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期间,宋庆龄、何香凝提出了“联俄抗日”的提案。张继先也在上面签了名,回去被老婆一顿臭骂。第二天,张继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去掉,面对众人责,张继红着脸承认:“是老婆不让我签字!”好在最后李烈钧提笔蘸浓墨签上自己的名字,将张继二字完全淹没,解决了这一尴尬局面。 崔震华在家凶悍,对外却是彬彬有礼的,给人以颇明事理,通达人情的印象。崔震华并非一般家庭妇女,也是民国官场人物,有些时候还与张继同列。抗战
11、时期她是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的负责人。在重庆歌乐山的第一儿童保育院是她所直接管辖。保育院中的重要职事人员非得到她的同意不能任用。可见她对权力是很看重的。 故宫盗宝案是由张继与其夫人崔震华告发的,蒋介石为平众怒,下令追查。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也派了外交次长唐有壬来北平,调查故宫盗宝案。据说,国宝已运到国外。而当时所派出国调查的盛成,正是由崔震华推荐的。崔震华在故宫盗宝案中出谋划策,指使由张继一手提拔起来的最高法院检察署署长郑烈,多方串联、贿买人证,指控易培基、李宗侗私占故宫宝物。一个弥天冤案由此罗织开来。张群、王宠惠等人都知道这是个冤案,但最后,张继还是在夫人的指挥下,除掉了与自己矛盾已久的易培基。 1947 年 12 月,张继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 65 岁。崔震华则继续活跃政坛,1948 年 6 月在监察院临时会议担任主席,1949 年赴台湾。“河东狮子”孤独生活了 20 多年,1971 年在台北病逝,85 岁高寿而终。(摘自文史天地2015 年第 10 期,陈宁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