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渗透心育的基本途径.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14309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德育渗透心育的基本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德育渗透心育的基本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德育渗透心育的基本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德育渗透心育的基本途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德育渗透心育的基本途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德育渗透心育的基本途径中图分类号:G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205-01 作为一名电大学校班级管理者,在多年从事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一直非常重视心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运用的研究,并积极探讨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在探究中,我深刻体会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困惑的关键在于改变其观念上的偏差。这就需要我们从德育的角度来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德育只有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内涵,扩大功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其具体途径有: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育 学科教学

2、是帮助学生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活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和心育的渗透,主要是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授融进“人”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亲身感觉知识中涵盖的人生哲理,培养出创新思维的习惯和索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强烈欲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各学科的授课过程中,注意上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重点,避免游离于传授知识之外或单纯的就知识讲知识。教师应少一些纸上谈兵,多一些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少一些理论上的架空论道,多一些对

3、学生思想状况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 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要联系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又要结合自己身边学生的思想偏差,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具体生动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例如中文教学中德育与心育的渗透,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文学特征,通过优秀的古典诗词歌赋的讲授和对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配合开展讲故事、朗读、演讲等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理想和道德情操。例如在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学习杰出人物的进步思想,像北宋范仲淹,身为封建统治阶级官员,在自身“处江湖之远的境地中”仍然坚持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4、而乐”的道德思想境界及高尚的人格。在语文的字、词、句、篇的讲解中,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通过传情激情,对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灵的期望无疑起着真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都有一些显性或隐性的可作为心理健康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利用。 二、在学校教育管理及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和心育 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曾讲过“老师的秘密在于掌握学生的心理世界。 ”学校教育管理及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的渗透即是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教育学生遵守法规校规,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心育的渗透即是指对学生进行学习、考试、

5、升学的心理指导,情感、性心理教育,健全人格,耐挫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 例如在解决学生问题行为时,就要遵循德育与心育的渗透统一规律。这里谈的向题行为是指违反校规,违反社会规范,阻碍自身健康成长的行为,学生问题行为有的是品德性问题行为,有的则是心理性问题行为。因此处理方法上有所区别,才能取得好效果。 其实,在处理问题行为时,德育与心育方式并非矛盾,如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是通过处分产生的震慑制服作用,使他不敢再犯,这是德育的做法;对犯错误的学生除了通过处分产生感悟和震慑作用使其痛改前非外,还可以通过启发诱导,帮助认识产生伤人行为的实际原因,帮助学会恰当地排除抑郁情绪的方法,讨论如

6、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处境,消除产生抑郁情绪的源头,从而振奋精神,改变学习落后的状况,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 事实说明, “心理素质是基础,思想素质是关键” ,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影响和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心理健康教育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为有效地实施德育准备了基础,为提高德育成效提供了新途径,例如对一位因考试失败而自卑的学生只说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人生观、世界观不正确” ;对一名因有行为障碍而不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只批评他“努力不够,意志不坚强”等等。这样,不但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而且还会加大学生的思想负担,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 因

7、此,在严格执行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同时,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做出处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指出克服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如让学生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欣赏一些高雅的音乐曲目,拓宽其视野,陶冶其情操,使他们对社会生活、人生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 三、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在学校的德育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切实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与原有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生理卫

8、生课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容忍力、承受力和自我磨练竞争进取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远大的志向。 家长要提高自己的素养,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期望值,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法,处理好管和教,爱和严的关系。从而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要通过改变公众的人才观,整合学校和家庭教育营造一种宽松的教育环境。我们不但要在社会上广泛地宣传开展心理教育的意义,而且要通过广泛的讨论,使公众舆论有一个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现代德育的基本精神正朝着崇尚人性的人文主义方向发展,强调以构建学生和谐人格的人格教育为核心。现代学校德育只有在内容上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在方法上引入借鉴心理教育的方法和原则,遵循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才能保证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真正意义的“社会人” 。在教育实施中使二者融为一体,即“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德育心,以心育德”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教育组织形式,如“心理俱乐部” 、 “心理沙龙” 、 “青春对话坊” 、 “心理绿荫网站” 、 “快乐心理家园”等,通过这些形式将心理教育融入德育。学校德育与心理教育的互补与交融,必将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创造性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总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