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似海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著名导演陈凯歌曾经执导过一部题为橘子的公益广告片,这部片子揭示的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主题:“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 。但在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中,孩子懂得道理了,似乎就达到了德育的目标,结果却导致了许多学生常常仅处于晓之以理的简单认知状态,而行为的终极目标却没有达成。其中还有些孩子平时所行与所学的一套道理背道而驰,严重者甚至形成了扭曲的性格,造成了家庭、社会的悲剧,我想,这正是忽略了对孩子情感世界的关注,对“爱”的果实的培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再次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
2、、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重视语文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情感教育。 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看着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它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突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它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所谓情感教育:有专家认为,就是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情优教,用积极、高
3、尚的情感去开发、激活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以积极、高尚的情感为主线,影响、改变、整合受教育者的态度、兴趣、动机、心理、意志力和智力等,以满足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既有丰富情感,又有高深智慧的情智并茂的现代人才。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一位语文教育专家也曾说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唯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盛的驱动力。 ”另一位资深行家也曾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是指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的情绪的一种效应。这种效应发挥得好,会形成生动、和谐、协调的教学氛围。教学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
4、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迷茫状态从韧中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便十分明显。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或称饥饿)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教育素质以保证学生的情感得到良好
5、的发展呢? 17 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要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你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做到: 一要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教学中,除要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去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如在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要通过舒缓、浑厚、沉静的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发音、语感、情思,进而把朱自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想超脱
6、而又不能超脱的彷徨和渗透在荷塘月色中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恰当地表现出来。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求教学用语要词汇丰富,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等特点注意对教学语言的选择,尽量用生动、新颖、优美、恰当的词汇组合自己的语言,减少拖泥带水和重复现象,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炼,努力突现从教师的“不厌其烦”到学生的“百听不厌”的转变。 三是要有幽默风趣的口语。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轻松的语言环境中,就能较好地接受所学内容。特级教师于漪就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 ,魏书生则明确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 ,他在课堂
7、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四是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形式。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口头表达的语言外,还要通过适当得体的身体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来配合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多媒体无法显示所要表达的东西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自身的身体语言来加以辅导教学。有的教师在讲到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时,为了形象一点,故意做出捋胡须的动作。学生在“哈哈哈”的欢笑声中让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记。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语文教师饱含情感的教学,学生意兴盎然地学
8、习,就能更确切地把握作者撰文时的情感,那么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品味就会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荷芘淀写水生夫妻,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他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 “嗯。 ”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的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提话的。提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这才是那最重要的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我们老师及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往往把这一笔概括为“坚强乐观,大义凛然” , “识大局,顾大体” , “自豪,美好心灵的泪”等等之类而加以高调的政治化。在这个情景里,突现在我们最前面的,必定是夫妻之爱,民族大义是作为夫妻之爱的广阔背景而存在,而民族大义也因这夫妻之爱而更觉血肉丰满,亲切感人。脱离这个基础,分析而得的许多“大道理”只是缺乏了情感的干皱、空洞的说教而已。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注重情感教育,他(她)自己也会为自己语文课上的枯燥而感到深深的失落与悲哀。或许,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换一种教学方式,就会发现,那又是另一个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