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摘 要建设全日制 MPH 创新实践基地,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锻炼和提升创建一个良好平台,是提高全日制 MPH 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从共建管理机构、制订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制定管理制度和章程及拟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协议等方面完善管理机制,初步探讨推进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全日制 MPH,创新实践基地,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66-02 公共卫生硕士(MPH)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和卫生事业管理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际的重要的
2、研究生教育形式,也是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际的重要的研究生教育形式。而全日制 MPH 属于在校教育,一般采取学校与合作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因此,建设全日制 MPH 创新实践基地,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锻炼和提升创建一个良好平台,是提高全日制 MPH 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全日制 MPH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中,普遍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如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及责权义保障制度,因此严重影响到基地的建设和研究生实践的成效。基于此,完善管理机制是推进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根本1-5。 一、 共建管理机构 创新实践基地管理机构承担基地制度建立、业务指导监督、MPH 培养质量考核等相关工作,是维系基地正常
3、运转的根本。根据培养目标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发展需要,由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联合设立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成立管理委员确定委员会成员时,考虑纳入实践基地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由于双方就 MPH 的培养需要通过委员会加以沟通和解决,而培养单位和实践基地管理机构间信息通畅传递, 关系着全日制MPH 培养效率,因此,明确对口联系部门或人员、确定两个单位之间进行联系的方式或形式是关键。另外,根据管理委员会的人员设置情况,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委员会相应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管理委员会工作有序进行。 二、 制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首先,管理委员会通过例会或专门会议的形式,培养单位向实践基地通报全日
4、制 MPH 招生情况及学校、学院对全日制 MPH 的培养要求,实践基地向培养单位通报基地导师队伍建设现状、基地基本工作等,总结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已建立的创新实践基地在目前的实践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直接关系到 MPH 实践性培养活动的开展和今后基地的发展规模。对基地建设现状客观、实事求是的进行总结和评价,是制定建设发展方向的基础。 其次,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双方在基地现状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外出调研提出制定建设发展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原则。这是制定建设发展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决定着实践基地的建设方向,也决定着实践基地建设的成败,对于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5、。建设发展规划不能脱离实际,因此,制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全日制 MPH 的培养重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而创新实践基地是培养实施能力的土壤,只有依托实践基地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全日制 MPH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能够与日后的工作无缝对接。因此,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突出强调如何立足于提升全日制 MPH 的创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需要建立在与培养单位技术合作、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以此保证基地的长久稳定。 再次,根据对基地现状分析以及培养单位学科建设和基地发展需要,确定创新实践基地的整体目标。整体目标不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且应可实现、易接受。
6、只有在明确而有挑战性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指引下,培养单位和实践基地才能发挥更高的积极性。全日制 MPH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整体目标除了基地硬件设施建设目标外,还要提升软件层次,包括基地规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联合培养方式等。基于整体目标,进一步拟定出短期及中长期阶段性建设目标,以便于实施和操作。 最后,根据培养单位和实践基地的培养条件,提出实现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目标的具体措施。针对建设目标,建设全日制 MPH 创新实践基地的措施从实践条件、实践形式、实践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细化。实践条件建设主要包括基地实践环境建设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全日制MPH 的实践内容体现实践和科研双重效能的培
7、养,主要涉及我国公共卫生机构的体制改革、工作范畴、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和方法、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等方面。根据基地性质和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见习、实习等。由于全日制 MPH 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各配备导师 1 名,所以,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全日制 MPH 培养的师资力量,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另外,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根据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建设方案的实施进行适当调整。 三、 制定管理制度和政策。为保证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制定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 、 全日制 MPH 培养细则等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支持政策。
8、在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中,明确对进入实践基地的研究生管理及保障措施。包括全日制 MPH 进入实践基地后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实践基地需提供给全日制 MPH 食宿的必要生活条件,实践基地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经费的使用标准和要求等。 在全日制 MPH 培养细则中,明确全日制 MPH 的课程设置、论文选题及开题、中期考核、答辩及学位申请等实施细则。全日制 MPH 课程实行学分制,实践环节在实践基地完成并以一定学分计入总学分。实践环节的考核除审核日常实践工作记录外,还提出必需的实践能力考核,如规定全日制 MPH 取得公共卫生职业资格证作为实践能力考核之一。论文选题应结合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突出课题的实际意义和应
9、用价值,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按要求形成完整的选题报告。中期进展报告应说明论文进展情况、论文所遇到的问题、论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及进一步工作计划等问题。全日制 MPH 的开题和中期考核一般采用报告的方式,由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开题或中期考核通过者,可继续论文及实践工作。对全日制 MPH在取得规定学分、完成相应培养环节、完成实践工作内容并通过实践能力考核以及发表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的前提下,可申请正式答辩。答辩通过者,经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获得硕士学位。此外,各环节之间应有
10、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在全日制 MPH 培养细则中对各培养环节的完成截止时间应有明确要求。 除拟定管理和培养细则,还要制定多种支持政策,提高实践基地和全日制 MPH 科研实践积极性。如提供实践基地建设过程配套经费支持,完善全日制 MPH 奖助体系等。 四、拟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协议,明确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校内导师与基地导师的责、权、利。培养单位、实践基地和全日制 MPH 三方在全日制 MPH 进入实践基地迁签订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协议包含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1、培养单位和实践基地分别在全日制 MPH 培养中承担的责任,如向全日制 MPH 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负责对全日制 MPH 进行培
11、养和管理等。 2、提出全日制 MPH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如全日制 MPH 发表学术论文的档次、数量、排名要求、署名单位要求等。在达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可实行培养单位和实践基地的双署名制。 3、实践基地有权要求全日制 MPH 从实践基地渠道获得的涉及相关工作的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负有保密责任,以及由于过失造成保密信息泄露而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4、全日制 MPH 在实践基地从事课题相关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属权、成果处置权和经济利益分配权的归属和分配。全日制MPH 在完成实践基地工作后,技术资料及实验器材的处置原则。 5、全日制 MPH 毕业后,由在读期
12、间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而产生成果,其署名权、知识产权归属权、成果处置权和经济利益分配权的归属和分配。全日制 MPH 离校后进行的科研实践延续工作,由三方共同协商知识产权分享事宜。 通过以上责、权、利的细化约定,既明确了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在全日制 MPH 培养中应尽的责任,也保证了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的双方利益,有利于培养单位与实践基地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创新实践基地将长期以来积累的实践经验,通过联合培养传授给全日制 MPH,全面提升了全日制 MPH 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全日制 MPH 的培养为纽带,充分发挥培养单位和实践基地的双方优势,在全日制 MPH 科研、实践等更广泛的领域
13、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切实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达到互促双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宫晨琛,王守德,芦令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 (46):250-251. 2 李冬野,张义峰,陈蕊.王长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 (18):93-94. 3 王藩,贺祥,周东.对建立公共卫生硕士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2004, (5):14-15. 4 刘艳青,沈洪兵,周建伟,张正东,陈峰,施爱民,倪春辉,喻荣彬,高素琴.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产学研结合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211-214. 5 刘艳青,沈洪兵,周建伟,张正东,陈峰,施爱民,倪春辉,喻荣彬,高素琴.加强公共卫生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8):807-809. 作者简介:蒋宁/1982.12/女/河北省唐山市/讲师/研究生秘书/博士/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P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