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1区块带压作业失败的水井治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2059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1区块带压作业失败的水井治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台1区块带压作业失败的水井治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台1区块带压作业失败的水井治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台1区块带压作业失败的水井治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台1区块带压作业失败的水井治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台 1 区块带压作业失败的水井治理摘 要台 1 区块属特低渗透致密性储层,注水开发的过程中易造成局部高压从而需要带压作业。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围绕油田开发过程中带压作业失败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办法。 关键词带压作业 套损 治理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344-02 1、带压作业失败的水井概况 台 1 区块地层压力高,因此对水井采取带压作业的方式。截至 2014年 11 月,兴茂作业区共有水井 136 口,带压作业 27 口,其中失败的有20 口,占总井数近 1/6,严重影响作业区的正常生产。 2、带压作业失败的水井治理

2、根据管柱受损情况,结合水井与周围油井的连通情况、油井含水上升趋势与井组地质状况,将带压作业失败的井下一步的治理措施划分为两类。 2.1 管柱损坏的井,建议执行周期注水关井或进行带压大修恢复生产。2.1.1 地层发育不好,与周围油井连通较差,建议执行周期注水关井。以茂 Y53-25 井组为例: 茂 Y53-25 井组包含三口油井:茂 Y52-26、茂 Y54-24 和茂 Y54-26。截至 2014 年 12 月累积注水 3.2678104m3,累积产油 0.7133104t。井组发育扶余油层属于特低渗透致密性储层。平均孔隙度:14.2%;平均渗透率:2.8610-3m2。 茂 Y53-25 井

3、的 F3 层与茂 Y54-24 I 类连通,与茂 Y52-26、茂Y54-26类连通;F1 层与周围两口三口油井均呈类连通;F5 层与茂 Y54-26类连通,与茂 Y52-2、茂 Y54-24类连通。由于该井组地层发育不好,与周围油井连通较差,因此建议对茂 Y51-斜 27 采取周期注水关井。 2.1.2 含水上升过快,建议周期注水关井。 茂 X55-斜 21 井组采用油井井距 225m,水井井距 450m,油水井排距120m 的线状注采开发井网。油水井数比 2:1,井网密度 27.8 口/km。截至 2014 年 12 月累积注水 4.7915104m3,累积产油 2.201104t。井组发

4、育扶余油层属于特低渗透致密性储层。平均孔隙度:14.3%;平均渗透率:5.4910-3m2。为了提高井组产能,采取全井压裂投产。平均单井压裂有效厚度:18.95m;破裂压力 2842MPa。为了保持地层能量,提高油井供液能力,茂 X55-斜 21 井于 2006 年 7 月 11 日转注,采用五点法注水,日配注为 40m3,注水强度为 1.81m3/d?m,在 14.17MPa 注水压力下日注水 40m3。转注后注水受效,油井产能提高,注采关系完善后油井地层压力得到了补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保护主油层,避免笼统注水导致高渗透油层单层突进,缓解层间矛盾,于 2007 年 3 月对该井进行分

5、层调整,由笼统注水改为三级四段分层注水。笼统改分层,保护了主力油层 F8、F1、F3,控制主力油层注水强度,延缓周围油井见水时间;又对非主力油层 FI2 适当减少注水,降低非主力油层注水强度,保障主力油层产量。 茂 X55-斜 21 井组位于区块构造位置轴部,天然裂缝较发育,注入水容易沿裂缝方向突进。与其连通的油井茂 X56-斜 20 具有注水后见效快、见水时间短,见水后含水上升快的特征。油井在注水过程中,地下形式发生了变化,注水压力高,对使得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复合沟通,导致注入水单层突进而使油井含水上升过快。为控制茂 X56-斜 20 井的含水上升速度,对连通两口水井茂 X55-斜 21 和

6、茂 X57-斜 21 从 2007 年 9 月到2012 年 2 月分别进行了四次注水方案调整。连通水井茂 X55-斜 21 和茂X57-斜 21 的配注量分别由原来的 40m3 调整为 15m3 和 12m3。 茂 X55-斜 21 井 F2 层吸水量逐年递增,但在 2010 年 9 月方案中层段停注;方案调整中 F8 层配注量降低,在 2011 年 6 月份测试中 F2层有吸水显示,认为是 F8 层水量窜层;F1 层吸水比例比较平稳;F3 层整体吸水比例稳定。 茂 X55-斜 21 井 F2 层吸水量逐年递增,但在 2010 年 9 月方案中层段停注;方案调整中 F8 层配注量降低,在 2

7、011 年 6 月份测试中 F2层有吸水显示,认为是 F8 层水量窜层;F1 层吸水比例比较平稳;F3 层整体吸水比例稳定。 2011 年综合调整方案对茂 X55-斜 21 井实行高含水关井后,该井附近地层存水率增加,地层压力得到恢复,同时高含水井关井后,采出井点减少,地下注采形式发生变化,注入水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油井受效方向增加,使周围两口油井受到了注水效果,有效缓解了平面矛盾,提高了周围油井的出油能力。所以建议对茂 X55-斜 21 井实施周期注水关井,控制油井含水上升。 2.1.3 与周围油井连通好,地层发育较好,周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较慢,建议进行带压大修,恢复生产。以茂 X59-斜

8、25 井组为例: 茂 X59-斜 25 井组采用油井井距 225m,水井井距 450m,油水井排距120m 的线状注采开发井网。油水井数比 2:1,井网密度 27.8 口/km.截止到 2014 年 12 月累积注水 4.5051104m3,累积产油 1.7523104t。茂 X59-斜 25 井组发育扶余油层属于特低渗透致密性储层。平均孔隙度:13.5%;平均渗透率:4.4210-3m2 为了提高井组产能,采取全井压裂投产。平均单井压裂有效厚度:12.58 m;破裂压力 2042MPa。为了保持地层能量,使油井有较高供液能力,茂 X59-斜 25 井于 2006 年 8月转注,采用五点法注水

9、,日配注为 25m3,注水强度为 1.75m3/d?m,在10.65MPa 注水压力下日注水 25m3。 为了保护主力油层,避免笼统注水导致高渗透油层单层突进,缓解层间矛盾,于 2007 年 3 月对该井进行分层调整,由笼统注水改为二级三段分层注水。之后该井组油井产量逐年递减,需要进行重复压裂,在重复压裂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对茂 X60-24 井实施转向压裂实验。茂 X60-24井初次压裂后,随着开采时间延长,裂缝导流能力、含油饱和度和地层压力的下降,单井产量逐渐递减。日平均产量由 2008 年 3 月份 2.3t 下降到 2011 年 5 月份的 0.8t,采油强度由 0.14t/m?d 下降

10、到 0.05t/m?d,遂于 2011 年 6 月对该井进行转向压裂施工。完成压裂后,现场捞油求产,落实压裂效果。捞油五天后产量开始稳定在 2.5t/d,并且为了落实产量下泵前进行环空测试。 F1 层产液量为 1.37m3/d,占整个油层产液量的 43.5%;F2 层产液量为 0.25m3/d,占整个油层产液量的7.9%;F3 层产液量为 1.0m3/d 占整个油层产液量的 31.7%;F4 层产液量是 0.53m3/d,占整个油层产液量的 16.8%。由此得出 F1 是主力产油层,F2、F3、F4 是非主力产油层。压裂后主力油层 F1 层,砂岩有效厚度是 7.2m,采液强度 0.19m3/m

11、?d;非主力油层 F3 层,砂岩有效厚度是 4.3m,采液强度 0.23m3/m?d;非主力油层 F4 层,砂岩有效厚度是 4.3m,采液强度 0.18m3/m?d;非主力油层基本恢复正常注水开发采液强度。 茂 X60-24 井实施转向压裂施工以前平均日产量 0.8t,压裂施工后稳定日产量是 2.5t,?油 1.7t,截止目前累计增产 306t。分析表明对茂X60-24 井实施转向压裂后非主力油层增产效果明显。所以建议对水井茂X59-斜 25 进行带压大修,完善井组注采关系,恢复井组产能,保障转向压裂井产量。 2.2 管柱损坏的井,并且与周围油井连通相对较好,带压作业过程中未对管柱造成损伤,建

12、议进行笼统注水,以保障注采平衡,恢复地层压力,并且测试吸水剖面,观察地层吸水能力,避免出现层间矛盾。 3、下一步建议 带压作业失败的水井数占水井总数近 1/6,严重影响作业区的正常生产。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减少对套管的损害: 3.1 在日常注水过程中,平稳注水,避免骤开骤停,对套管造成巨大冲击;洗井过程中,套管内流体压力骤降,套管内外形成较大压差,因此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控制洗井压力、时间和排量。 3.2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注水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开发效果,分层注水管柱的密封状况直接决定分层注水质量。所以应加大水井验封力度,及时发现与处理不密封和受损的管柱。 3.3 高压注水容易引起套

13、损,建议保障注入水水质,避免阻塞近井地带孔隙和喉道,引起注水井近井地带地层压力升高。 4、结论与认识 4.1 带压作业失败的水井,分析与周围油井的连通情况,油井含水上升趋势与井组地质状况,进行停注或启注,有利于恢复油井产能,保持底层能量,创作经济效益。 4.2 加强注水调整,通过附近连通水井实施周期注水,形成高低渗透层之间、孔隙与基质之间的流体交换来改善低渗透油层水驱开发效果,解决油井高含水、改善井区平面矛盾、减缓油井产量递减速度的有效手段。 4.3 压裂投产可以充分发挥油井产能,采用同步注水,使注采关系完善,油井地层能量得到补充,增加油井受效程度。而对于低渗透油田,二次压裂是改善油层渗透性的最根本措施,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具有潜力的油井进行二次压裂,可增加油井产量,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 章根德,何鲜.油井套管变形损坏机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07. 2 许为,于国栋等.新民油田早期预防套管变形技术C.油气田开发技术座谈会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