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类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21661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烃类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烃类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烃类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烃类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烃类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烃类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摘 要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控制因素单一,容易寻找的大型油藏大多已被发现,因此对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就显得日益重要。近年来吉林探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吉林探区也把岩性油气储层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勘探目标。 关键词烃类检测原理 吸收分析 含气性预测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252-01 近年来,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受岩相变话化快,空间分布形态多变,物性变化复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常规方法对砂岩进行储层预测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对储层做出准确的预测显得非常重要。就目前的储层预测技术来说,运

2、用单一的方法,很难预测出有效储层,运用烃类检测技术进行综合预测是提高储层预测的有利手段。本次通过运用双相介质油气检测技术对砂岩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双相介质指的是由具有孔隙的固体骨架(即固相)和孔隙中所充填的流体(即流相)所组成的介质。该项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预测成果与钻井结果的符合率相对较高,综合平均稳定在 80%以上,是目前预测储层含油气性效果最好的技术之一。目前这一技术系列已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及应用。 1 工区概况: Wf 地区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为沙河子组,在沙河子组粗砂岩见到较好气测显示,目前工区内完钻多口探井获工业气流。 2 区域成藏条件 区域成藏条件研究认为,该区具有

3、较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油气成藏条件有利,主要表现为: (1)该区暗色泥岩、煤层发育,生烃条件好,为天然气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钻井揭示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暗色泥岩累计厚度大,干酪根类型为2型。按照陆相烃源岩评价标准,有机质丰度达到中等好,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以生气为主。 (2)多种类型的储层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钻井揭示深层沙河子组发育火山角砾岩、粗砂岩、细砂岩岩性类型的储层。沙河子组下部为粗砂储层;中期储层为碎屑岩储层;上部为角砾岩储层;各层位储层原生孔及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物性好,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3)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是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本区在泉头

4、组沉积末期,沙河子组烃源岩已经达到生烃高峰,开始大量生成油气,邻近烃源岩的储层优先捕获油气,上覆沙河子组暗色泥岩形成有效遮挡,形成原生气藏。 3 储层展布及烃类检测 3.1 烃类检测原理 Biot 理论认为,当地震波穿过双相介质时,固相和流相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并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第二纵波。第二纵波速度很低,且极性与第一纵波相反。实际地震记录是第一纵波与第二纵波的叠加,其动力学特征与单相介质的不同。以下是 Biot 建立的双相介质条件下的波动方程:(图 1) 式中考虑了流体的影响。b 为耗散系数,与流体粘滞系数、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有关。当不考虑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时,b 为零。 在此基础上,

5、可以针对各种实际情况设计双相介质模型,进行正反演计算,以研究其地震响应特征,为利用地震资料直接进行油气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包括了双相介质和单相介质的模型。为了进行对比,其中的低速低密介质和双相介质一样都是等效油气储层。双相介质包括了若干必需的参数,因为以往的传统观点认为,地层含油气后会导致纵波速度大幅度降低,引起附近反射系数的变化,从而会导致某些地震属性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只要相邻介质存在相似的波阻抗差,而不管实际速度的大小,都会产生这种变化。实际上低速层也并不仅仅和油气层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地震属性能够有效的识别油气的原因模型的双相介质波动方程的正演结果,绿色框内的

6、地震记录与双相介质所在的层段相对应框内其中一道的振幅谱。在每一道频谱的主频两侧各取 10Hz 左右的频段分别进行能量累积计算,分别得到该道的低频段和高频段的能量值,将所有道的能量计算值连接起来就分别得到了剖面上的低频段和高频段的能量曲线。对比发现,与双相介质段对应的振幅谱具有低频段能量强,高频段能量弱的特性,简称“低频共振,高频衰减” 。而单相介质则不具备这种明显的特征。实际应用中,是把低频能量与高频能量之比值作为油气检测的结果。由于油气层同时具有“低频共振,高频衰减”特征,所以低频能量与高频能量之比能够更加突出油气特征,其相对高值区表示获得油气的概率要大。 该项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

7、,预测成果与钻井结果的符合率相对较高,综合平均稳定在 80%以上,是目前预测储层含油气性效果最好的技术之一。 3.2 吸收分析 含气性定性预测主要采取地震属性中的吸收分析属性,即双相介质中含油气时具有高频衰减、低频增加的特征,利用其频谱与单相介质中频谱的面积差异,采用低频增加 LFR、高频衰减 HFA 面积的差值来检测储层的含油气性 3.3 叠后吸收分析 研究区以砂岩储层为主,单层厚度一般都在 5m 以上,通过对工区内已知钻井的分析对比,寻找出能真正代表地层的岩性、物性测井信息,为地震储层预测建立可行桥梁,这是用地震进行储层预测可靠性能够得到保证的关键。 针对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吸收分析,可以看出

8、,含气层段和水层在振幅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频谱上有一定差异,因此采用面积插值法吸收分析进行含气性检测。所示过-井剖面,井目的层段解释主要为水层,井解释主要为气层。 4 含气性预测及储层展布 综合吸收检测、测井解释和最新试气成果,完成登娄库、,沙河子砂组的有利含气区预测分布图。 (1) 登娄库砂组 泉一段砂组吸收检测含气区分布图,登娄库砂组含气性范围较小,吸收异常主要位于 A 井区、B 井一线的条带上。 (2) 登娄库砂组 登娄库砂组吸收检测含气区分布图含气性范围较大,吸收异常主要位于 C 井、D 井一线的条带上。登娄库砂组吸收检测含气区分布图,登娄库砂组含气性范围较小,吸收异常主要位于井一线的

9、条带上和井区。 (3) 沙河子砂组 沙河子砂组吸收检测含气区分布图,沙河子砂组含气性范围较大,吸收异常主要位于 E 井区。A 井在沙河子获得日产 9 万方的高产工业气流,从井综合柱状图可以看出,在沙河子发育两套主力气层。 5 应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用中要严格进行储层标定,为准确确定时窗提供依据; (2)做好井点处和不同构造部位的频谱分析,为准确确定高低频敏感段提供依据; (3)经过多次实验进行方法选择及参数设置; (4)应用中要用合适的方式在剖面上和平面上显示检测结果。 (5)该套烃类检测技术预测方法通过在该区砂岩预测中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该套方法值得在地质条件类似地区进行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守文,彭大钩,颜其彬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J.石油学报,2000,21(1):16-22 2 张万选、张厚福,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198l 3 贾承造、赵文智、周才能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6,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