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及构成摘 要随着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研究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及构成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并从相关实践经验出发,从两个方面研究了其构成,提出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征;构成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117-01 一、前言 作为文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对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高度关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文博事业发展的整体效果。本文从
2、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述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以政府公共部门为主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体现与现实展示。文博事业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职能,在传播公共文化、强化公共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公益功能发挥不足、管理矛盾处理乏力以及经济功能发挥无序的瓶颈。因此,文博事业要确立和强化整体性,充分发
3、挥文博事业多方面的社会化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以构建针对全体公民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 1.教育性 中国文博事业要发挥其教育作用,要求在建设该服务体系中坚持:第一,落实“三贴近”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寓教于乐,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技术,注重参与、体验、互动。第二,教育对象为全体社会成员,其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对象。这要求拓展文博事业面向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项目,实现以文博服务之长补学校之不足。第三,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拓展文博事业的国民教育功能。 2.人本性 人民群众是
4、文博事业的主人翁和受益者。而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因此,要提供具有“人文关怀”且能“培育情感”的文化服务,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应该是服务社会、服务民生,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与偏好的新变化新要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与灵活多变的公共文化服务。 3.服务性 文博事业既有与人性相关价值观的世界性和普遍性,也有为全体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的民族性和国家性。第一,提升和转变服务方式和内容,形成一种能够让世界人民都能接受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如
5、,开辟多种语言的导览服务,免费提供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讲解服务,提供面向不同人群的多样化信息咨询服务。第二,设计覆盖城乡居民的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目标,包括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服务、完善设施网络体系、提供公共文化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服务,建立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制度。第三,健全各种服务设施设备,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致均等、快捷、方便、多元、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发挥引导社会、教育公民的作用,保障人人享有文博事业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四、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研究 1.从管理职能维度看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管理职能角度看,文博事业公共文化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 (一)公共教育服
6、务。文博事业可以开辟出一系列蕴涵不同教育目的的生动课堂来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文博事业是集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学等知识的宝库,丰厚的教育资源蕴藏于其中。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广泛吸引公众,逐步走进民众生活、融入经济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欣赏实物和接触实体、倾听讲解等途径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生动的教育模式,让受教育者充分享受教育乐趣,为教育的总体性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并能为全体社会公众通过解说、动手感触等方式来满足好奇心,理解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实现文化教育、国民教育和文明传承。 (二)文物鉴定与咨询服务。文物鉴定与咨询服务既有利于增强各类文物鉴定
7、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又有利于文物专家组对全国各类文物藏量进行了解、掌握与研究,引导民间文物收藏和保护。国家应统一制定规范文物鉴定与咨询服务标准。第一,全面提高文化遗产资源的研究水平,基本摸清全国文化遗产资源家底。第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文物认定工作,提高文物鉴定工作的精确度和科学度。第三,培养各类文物尤其是特殊文物的专门鉴定人才,对现阶段的特殊文物作全面、科学、高水平的鉴定。 (三)信息服务。提高文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强文物信息的社会化开发利用和传播普及工作。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利用互联网络提供文博知识的服务。第二,综合考虑文博建筑的功能,打造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智能化系统。第三,
8、通过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利用网络共享馆藏资源,文博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文物信息服务。网上文博信息服务既能让公众立体形象地感受文物的存在,又能减少服务成本,便捷快速地传递相关信息。第四,考虑到文博工作者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性别结构,加大现有职工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力度。 2.从服务职能维度看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在以下: (一)服务主体。由于文博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法定义务主体在整个体系中占绝大多数,包括公共权威部门、公共事业部门以及其他形态的公共组织。其中,与文博相关的政府职能机构是最主要的法定义务主体;其他有公共影响力的组织机构主要是非政府公共组织
9、或机构;公共事业组织包括非营利组织或机构。社会力量(包括承担公共义务的第三部门与个人、私人组织)是自愿义务主体。其中,第三部门主要是除了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之外的自愿为文博事业贡献力量并提供各种公共文化服务的中介机构;个人包括以社会角色和私人角色出现的所有个人,而在文化领域工作的公务员和领导者是最主要的角色;私人组织即非公共组织,包括非营利性组织和半营利性组织,即利用民间资金建立的文物博物馆免费为全体或部分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二)服务客体。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客体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方,是指不分年龄、种族、性别等在中国境内长期生活的全体社会成员,尤其要关注的对象是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和
10、特殊群体(包括残疾人群体、城镇农民工群体、外籍人士) 。该体系强调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求做到积极推动文博机构特别是博物馆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将公共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综合评价体系。 五、结束语 通过对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征及构成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文博事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关人员应该从其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露.浅析博物馆在公民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J.浙江文物.2010(06):112-113. 2王斌.文博事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J.公共文化.2010(01):88-89. 3马桂花,张之简,赵青.博物馆免费开放看看国外咋办的J.思想工作.2012(0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