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一、病、证、症的区别1、症:又称症状,是病人主观的异常感受比如:头痛,发热,呕吐等都是我们的一种主观上的异常感受。2、病:是对疾病的总概括比如:感冒,这个病名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所有病理状况的总概括。3、证:又称证候,注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个性和区别。比如:感冒,中医的诊断可以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证候。二、阴阳关系的临床应用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用滋阴的药物,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被称为“阳病治阴” 。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用补火助阳的药物,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被称为“阴病治阳” 。三、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要与血液的生成,运行有关);主神志。2、肝
2、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调畅气机的运动);藏血。3、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包括运化饮食和运化水液);主统血(可以防止血液溢出血管)。4、肺的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包括了肺主宣发、肺主肃降);主调通水道(注意于肾主水加以区分,肺是调通作用,肾是主导作用);朝百脉,主治节(注意与心主血脉区分)。5、肾的生理功能: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主纳气的作用可以维持吸气的深度)。四、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色 五味 脉象肝 胆 目 筋 怒 青 酸 弦心 小肠 舌 脉 喜 赤 苦 洪脾 胃 口 肉 思 黄 甘 缓肺 大肠 鼻 皮 悲 白 辛 浮肾 膀胱 耳 骨 恐 黑 咸 沉
3、五、五行生克规律的应用治法 含义 适应症滋水涵木 滋补肝肾 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金水相生 滋养肺肾 肺肾阴虚培土生金 补脾益肺 肺脾气虚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益火补土 温肾健脾 脾肾阳虚治法 含义 适应症抑木扶土 疏肝健脾 肝脾不调培土制水 健脾利水 脾虚水泛佐金平木 滋肺清肝 肝火犯肺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泻南补北 滋肾阴,降心火 心肾不交六、气的分类和功能名称 含义 生成 分布 生 理 功 能元气生命活动最根本的气肾精化生 根于肾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等的生理活动;名称 含义 生成 分布 生 理 功 能宗气集聚处被称为膻中或气海肺吸入的清气脾运化的谷气主要分布于胸
4、走息道以行呼吸(助肺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助心气行血);名称 含义 生成 分布 生 理 功 能营气行于脉中富含营养的气血脉之中 营养全身,化生血液卫气行于脉外具有防御作用的气水谷精气行于脉外防御外邪,温养脏腑控制腠理开合和汗液排泄七、气与血之间的关系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主要指的是营气)气能行血(故活血药常配伍行气药,加强其活血的功效)气能摄血(主要是脾气的作用,脾气主统摄血液)2、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与之相关的治法:补血生气)血能载气(与之相关的治法:补气固脱)八、十二经脉流注顺序记忆口诀:肥肠未批心尝,光身包饺单干(想要吃肥肠但老婆不批准吃,吃不成心里总想尝一尝,吃不成肥肠自己光身包
5、起了饺子)。上述两句话代表了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分别是:肥(肺经),肠(大肠经),未(胃经),批(脾经)心(心经)尝(小肠经);光(膀胱经),身(肾经),包(心包经),饺(三焦经),单(胆经)干(肝经)。九、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位的分布规律1.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记忆口诀:太倔少(人生太倔是少年,我们根据太倔少,就可以记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2.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记忆口诀:噎死他十、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根据上图,可以记住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 手三阴经从胸出发,由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出发,由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出发,由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出发,由足走胸十一、奇经
6、八脉的生理功能1. 督脉的生理功能记忆方法:督脉(都教授)都教授很阳光,由阳字,由此联想督脉可以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都教授长得高、头脑好,肾也好,由此联想督脉与髓、脑和肾的功能有关。2. 任脉的生理功能记忆方法:由任联系到任性,在由任性联想起女人。女人属阴,由此联想任脉为“阴脉之海” 。女人与后代生育有关,所以任脉可以主持妊养胞胎。3. 冲脉的生理功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 十二经脉之海 ”记忆方法:冲与“ 葱” 同音,葱刚好 12 划,由此记住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冲为“血海”,能促进生殖功能,与月经有关记忆方法:冲与充同音,由充联想到“充血” 一词,由血记住冲为血海;另外,生殖过程
7、离不开生殖器官的充血,所以冲脉也与生殖功能有关。4. 带脉的生理功能约束纵行诸经(带脉想皮带一样环绕腰一圈,因此可以约束经过这片区域的纵行经脉)。主司妇女带下(由带字联想起妇女带下)十二、六淫的致病特点1. 风邪的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因为风性开泄,能打开皮肤毛孔,带领其他邪气侵犯人体)2. 寒邪的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阻滞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寒性收引3. 暑邪的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气随津脱)暑多挟湿4. 湿邪的致病特点: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为有形之邪,所以易阻碍气机)湿性重浊(肢体的困重感
8、是它的典型辩证要点)湿性黏滞(主要指疾病缠绵难愈)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比如,下肢的水肿,阴部的瘙痒)5. 燥邪的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口鼻咽皮肤的肝脏)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6. 火邪的致病特点: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伤津耗气(耗气的原因是气随津脱)火易生风动血(迫血妄行导致出血)火易致肿疡十三、阴阳格拒1. 阴盛格阳:阴寒内盛,逼迫阳气浮越于外,因此会产生“真寒假热” 的表现。阴寒内盛:四肢厥冷、脉微欲绝阳浮于外:身热(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治法:虽有热象,但本质是阴寒内盛,所以用热性药治疗(热因热用)。2. 阳盛格阴: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不能输布于体表四肢,故产生“真热假寒的症状。真热: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等假寒:四肢厥冷(身热不恶寒),脉沉但有力治法:虽有寒象,但本质是邪热内盛,所以用寒性药治疗(寒因寒用)。十四、邪正盛衰与疾病归转1. 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兼见正气虚。比如:外感热病,耗损津液的气阴两伤病证。2. 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比如:脾阳不振,运化无力的水肿病。3. 真实假虚证:本质实证,但现象却是虚的症状,称之为“大实有羸状” 。比如:邪实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4. 真虚假实证:本质虚证,但现象却是实的症状,称之为“至虚有盛候” 。比如:脏腑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可致大便秘结等病症。十五、气的失调病机气不足: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