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综合基础真题 2014 一 简答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 10 分) 1) 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价值从来都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同价值。对立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观也是根本对立的。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以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历史进步的总趋势。 2) 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学科,具有应用性特点,操作性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反复出现的丰富经验的理论抽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对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 3) 综合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综合多学科知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吸收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综合协调多方面力量:党政工团、新闻媒体,家庭、学校、社区齐抓共管;具有全程性、全员性。 2. 简略谈谈你对毛泽东实践论的理解和评价( 10分) 1) 这一著作是毛泽东思想代表作之一,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教训中,深刻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具有中共党人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2) 实践论写于 1937 年 7 月,党面临着抗日战争的历史重任 。总结历史经验,避免历史错误,以争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成为全党重要任务。 3) 实践论从认识上总结
3、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揭露了“左右倾”错误,着重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分子的唯心论和先验论。指出一切机会主义都是主观和客观相分离 、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的。 4) 实践论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这个认识论的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为主线,全面论述了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批判了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左倾错误。 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0 分) 1) 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 2) 对这个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分为两方面:从受教育者角度而言,是研究其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从教育这角度来说,是研究思想
4、政治教育的规律。正是基于对思政领域这一特殊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才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研 究对象。 3)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把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4. 你认为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或标准( 10 分) 根据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和阶级特点,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1)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2) 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
5、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3) 无产阶级领袖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无产阶级领袖不是神,也受到一定历史条件限制,评价其,同样需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5.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10 分) 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 1) 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总是处在“它现在怎么样”与“社会希望它怎么样”的矛盾运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推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向社会要求方向发展。 2) 教
6、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育者是一定社会思想政治要求的表达者和体现者,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实施者和调控者,居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接受者和体现者。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既要调动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注意调动受教育者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3) 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教育者不仅要积极主动施加教育影响,而且要注意对影响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并尽最大努力对各种因素加以调控,使之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挥作 用。 6. 有人认为,既然教条主义只注重“本本”、
7、轻视行动的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作为以实践为根本目的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就不必太重视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只要勤于实践、注重效果就够了,过于看重理论反而是有害的。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 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10 分)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源于欧洲工业革命和无产阶级运动实践;毛泽东思想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和 实践中形成的。 2)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而错误的谬论则阻碍社会历史的发展。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抓住事物
8、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正确反映事物发展规律,并能预见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正确的理论能提高认识能力,赋予人们追求真理的工具,有利于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3) 同时,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发展,才能转变为物质力量。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忽视理论的巨大作用。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是结合我国国情具体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 二 论述题 1.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20 分
9、) 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 1)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首先在于它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主要教育内容,既以人民群众为教育主体,又以广大群众为教育客体,既引导教育群众,又是为了群众的根本利益。 2)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满足我国政治、经济需要,又符合我国的文化国情。讲礼仪、重 伦理、讲道德、重整体、讲和谐,这与西方重法制、讲规范、重外在、讲行为的传统是有区别的。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1) 观念现代化:开放的观念,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各国文化相互激荡 ,各领域各学科相互渗透,扩充了开放性;发展的观念,要在竞争中不断改革,在改革中
10、不断发展,形成新理论;多样化观念,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创造性观念,理论与实际高度结合,思想与行为协调一致。 2) 体制现代化:决策与管理体制、运行与结构体系的现代化,做到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尊重、发挥人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依靠群众,广开言路,改变过去凭经验办事的传统方式,克服主观性和盲目性;实现教育结构最优化,符合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要求。 3) 内容现代化:要以当代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中心、为主要内容开展教育。还需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和环境内容开展教育,用体现时代特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 4) 手段现代化: 不断用现代
11、科学技术武装、改造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手段最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化发展趋势。 1)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社会求发展,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特别要探索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和规律。 2) 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克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探索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方法。建立平等的、双向的教育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发展趋势。 1) 首先,确立为群众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包括规范、政策等,并把这种制度、要求纳入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 2) 确立制度权威,必须建立保证制度权威的机制,包括竞争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
12、制。 3) 制 度权威的形成,各项机制的确立,必定引发群众对教育的关心与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增强;全员、全程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增强。 4) 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系统化、规范化。 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1) 要增强国际化意识,在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要打破不同性质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接触、交流的思想障碍,扩大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增强相互了解,进行比较、借鉴,吸收别人有益的东西发展自己。 2) 要清醒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国际挑战和竞争压力,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大胆走向国际舞台,加强教育交流和文化交流,努力在 国际竞争中发展自己。 3) 要敢于认识和正确处理意识
13、形态问题上的为我性和排他性,敢于同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推进发展。 4) 要培养人们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能力。面对来自国际范围的各种文化、学派、思潮、理论,要培养分析辨别能力、选择吸收能力、批判抵制能力,还要防止和抵制已经出现的世界性问题(如信仰危机、道德沦丧)。 2. 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 25 分)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含义。 1)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高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的理论和规范去揭示、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律,以提高工作实效。 2) 规律的三个层面:从宏观看,思想政治教育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从中观看,思想
14、政治教育过程有其工作规律;从微观看,教育对象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也有其规律。 3) 从“揭示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来看,科学化也包括三大领域:学术研究科学化、人才培养科学化、实际工作科学化。 4)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目标和结果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内涵之中,体现着科学化的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科学化。 1)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活动,不能成为科学的盲区。人类不单要研究自然界,也要研究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理应成为科研对象。 2) 其次,人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为其科学化做了准备。科学的
15、形成必须有相应的经验材料,这些材料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特别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3) 再次,人的思想及其改变规律需要专门的科学加以研究。关于人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形成和转变,以及 关于这些观念的传播和接受,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单独学科来进行研究。 4) 最后,这门学科在我国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发展有其特殊的优越条件。从研究队伍角度来说,我们有实际工作系统、学术研究系统、党政机关的政策研究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化。 1) 人才的培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和提高。这个过程中
16、由于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存在,由于学科的建设,它们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之外获得了独立的活动领域,称为 一项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成为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专业知识,并掌握相关规律的专业人士。随着教工队伍的不断壮大,而它们的素质如何越来越成为关键性因素。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问题从实际工作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和工作。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还承担着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培训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任务,这种培训任务与在校生的培养有何区别?怎样面向社会,进行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和再培训?值得进一步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科学化。 1) 在目标上,要
17、根据党和国家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科学的确立教育目标和要求。既不能 一味拔高,也不能一味放低要求。要针对不同对象,在目标设置上区分层次,从设置目标开始就把先进性同广泛性要求结合。 2) 在内容上, 要深化、更新和注重转化。对内容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创新,使内容更加科学,跟上时代发展。 3) 在方式方法上,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要运用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在高校进一步普及多媒体教学,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发挥作用。 4) 在体制机制上,科学规划,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建构。只有合理完善的体制机制,才能使工
18、作顺利进 行 。要构建有效的及时应对机制,总结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经验教训。 3. 谈谈你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20 分) 略。 4.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完全外来的、其产生背景也与中国文化有巨大差异的、崇尚革命的暴力的思想体系,为什么最终会被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并且视秩序与和平为最高价值的中华民族所接受( 25 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 1) 在现代化初始阶段,民族解放和政治革命是极其重要的前提。为赢得革命胜利,挽救民族危亡,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传统封建礼教正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急需科学的先进的思想理论解放思想。 2)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促进了马克思
19、主义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逐步壮大。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通之处。 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迅速在中国大地上扎下根,最根本的原因并非宣传的好,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进步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 2)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伦理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思维方式具有一致性;马克思 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群体至上的思维方式非常接近;十月革命表现出来的无产阶级战斗精神与我们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优秀传统是完全吻合的。 3) 马克思主义充分体现了
20、灾难深重的中国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并且为劳动人民的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中国文化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和全面实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创新。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逐步与中国文化相结合,造就了中国现代特色的文化氛围。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文化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也必然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封建文化发生激烈冲突,这既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改造,又使马克思主义发生具有中国特色的飞跃。 2) 马克思主义给中国人民提供了正确认识和鉴别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对于传统文化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譬如
21、勤劳勇敢、顽强智慧,都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同时也应看到由于长期处于封建专制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主导之下 ,从而使得民族文化被严重扭曲,如封建纲常礼教 ,摧残着民族的生机。这些糟粕,是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加以剔除的东西。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正是中国人民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鉴别、改造、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过程,就是中国现代文化形成发展的道路。 3) 毛泽东思想解决了如何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和如何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了如何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
22、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包括理论创新 和实践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也是一个无止境的创新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诉求。 1)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包括两方面,及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而实践成果具有最终的意义。应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研究中国现实,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实践基础上概括出新的理论。 2) 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诉求。成果只是代表过去,并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未来。现在和未来都需要继续探索,只有把握时代性才能续写出更加辉煌
23、的篇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只有与时代脉搏一致才能体现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3) 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题中应有之义。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也就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未来道路依旧漫长,仍需要不断创新,以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 2013 一 简答题 1.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 10 分) 略。 2.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10分) 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领 性文献
24、精神的指导下,各条战线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和发展。 2) 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拨乱反正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1992 年十四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997 年十五大,以当代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3) 1999 年,党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 部中逐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4) 2000 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也是新世纪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5) 此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25、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引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成为新形势下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献。 6) 8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尤其是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内容极其丰富,主要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头脑的传统;实事求是的传统;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群众路线的传统;平等待人的民主传统;以身作则、身教重于
26、言教的传统;全党动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传统;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人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传统;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注重说服 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传统;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传统;注重调查研究,树立典型,发挥榜样作用的传统等等。所有这些优良传统,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对各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3.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10 分) 重点 1) 在开放、多变、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在市场体制所形成的竞争压力与科技发展所形成
27、的信息压力下,许多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与稳定,容易产生迷惘与困惑。因此,帮助大学生认识迷惘与困惑的实质及产生原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现代化需求,不断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 2) 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前者侧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以引导学生形成社会理想为追求;后者侧重面向实际,面向生活,以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前者为后者提供导向与动力,后者为前者提供前提与基础。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难点 1) 社会层面的 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矛盾
28、状态。主要是多元文化交汇背景下的中华民族文化主导;多种意识形态并存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多样化价值取向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多样化知识信息影响下的人本主导。这一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已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存在。 2) 个体层面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矛盾状态所谓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市场体制条件下拥有自主权和民主发展条件下拥有自由性,能够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地发展自己个性特点的同时,必须融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道德生活,接受政治法制道德规范。有些学生往往只局限于自身范围,珍 惜自身的自主权、自由性,难以兼顾全局而忽视制约自主权与自由性的政治法制道德规范。 4. 毛泽东关于正
29、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0 分) 1)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 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 、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作风同群众的矛盾、比较正确的反
30、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的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矛盾。 2) 现实意义: 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5. 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政策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为什么会被放弃?这一理论对后来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1) 原因: 1
3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当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 与此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政策已不能继续指导过渡时期的社会建设。根据国情的变化,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代替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2) 启示:首先,认清改革开放的目标对象和动力,不能长时间停留在增量改革的阶段;其次,明确改革的任务和方向,找到正确的改革道路;最后,明确党是改革的
32、领导者,服从 党的指挥,同时坚定不移的支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统一战线思想理论有利于促进各阶层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思想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力等问题。要成功,必须团结一切力量,绝不能忽视统一战线,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这些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6. 哪一历史事件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简略谈谈有关情况。 1)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 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2) 1978 年 12 月 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讲话围绕
33、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原则和政策。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这个讲话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3) 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优
34、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二 论述题 1. 从哲学角度论述思想政治 教育的发展问题( 25 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全球化逐渐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和文化领域,从而形成政治和文化交往的全球化。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 出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交织图景更为复杂。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促
35、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从而选择、吸收“他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向“他文化”输出自身文化特质;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文化交流的不均衡计划了文化冲突。这种冲突不仅呈现为民族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的张力,表现为不同价值意识、传统习俗、行为方式等的碰撞,更主要地表现在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 ,从理论到实践都企图用资本主义文化替代其他民族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辩证的否定规律,借鉴、吸收、批判,既要坚持本国 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文化建设和管理功能,维护文化安全,增强主导性,抵御文化渗透;又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目前,
36、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我国正经历着两个重大转变:一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体意识和“物本”意识共生。从哲学上看,这体现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是利益本位、个人主义功利去向的来源。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在社会价值取向上的协调和主导功能,既要充分尊重个体价值取向多样性,又要用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引导和建设,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坚持一元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
37、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质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1)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开放的观念、发展的观念和多样化的观念。 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思想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并在实践中建设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是选择贴近现实生活和实际的内容进行思想道德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应和满足个体的现实需求,同时赋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新的内涵,使其具有时代性。 3) 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现代化。这种体制的现代化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从单一的学校主体向社会推进,调动和
38、运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完成,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三位一体,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化。其次,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社会制度建设体系,通过社会制度建设带动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建设,使之系统化规范化。 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传统的单一、单向、经验式的方式,而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形成信息化、立体式、双向互动的教育方法,构建立体网状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这说明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思想政治的发展趋势就是现代化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体制和方法都必然经过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特点 1) 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优劣程度的标志,是检验教育有效性的尺度,它决定教育存在的意义与社会价值; 外延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现代科技、经济发展所开辟新领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