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不同国家的痛风患病率不同,美国国民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的数据显示,美国痛风患病率从 19881994 年的 2.64%升至 20072010 年的 3.76%。一项基于 120 万英国人的健康档案大数据显示,2012 年
2、英国痛风患病率约为 2.49%。我国缺乏全国范围痛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报告的痛风患病情况,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 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hinese Rheumatism Data Center,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 2 月,基于全国 27 个省、市、自治区 100 家医院的 6 814 例痛风患者有效病例发现,我国痛风患者平均年龄为 48.28 岁(男性 47.95岁,女性 53.14 岁),逐步趋年轻化,男女为 151。超过 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首次痛风发作时的血尿酸水平,男性为 527
3、 mol/L,女性为 516 mol/L。痛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关节痛(男性为 41.2%,女性为 29.8%),其次为乏力和发热。男女发病诱因有很大差异,男性患者最主要为饮酒诱发(25.5%),其次为高嘌呤饮食(22.9%)和剧烈运动(6.2%);女性患者最主要为高嘌呤饮食诱发(17.0%),其次为突然受冷(11.2%)和剧烈运动(9.6%)。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能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截至 2015 年 12 月,全球共有 14 部痛风诊疗指南发布,为痛风的诊疗和管理提供有效指导,然而对于当前我国痛风临床实践而言,尚存在以下问题:(1)国外指南中临床医生所关注的痛
4、风诊疗问题与我国临床医生所关注的不完全一致,如别嘌醇的超敏反应,本指南工作组所进行的前期调查显示,该问题为我国风湿免疫科医生关心的首要问题;(2)国外指南几乎未引用来自我国的痛风研究,而近年来我国不断有痛风诊疗相关的高质量研究发表;(3)国外指南中的痛风治疗药物与我国临床实践不完全相符,如苯溴马隆未在美国上市,美国痛风指南推荐促尿酸排泄应使用丙磺舒,但我国临床实践中促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为苯溴马隆;(4)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会制订的指南,尚未及时将新的痛风分类标准、新型影像诊断技术(高频超声和双源 CT)的临床应用,以及治疗领域新证据,尤其是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的证据纳入。综上,为更好地指导我
5、国风湿免疫科临床医师制定恰当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依据国内外指南制订的方法与步骤,基于当前最佳证据,制订了 2016 版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推荐意见 1:2015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较1977 年 ACR 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更高,建议使用 2015 年的痛风分类标准(2B)当前国内外有多个痛风分类标准。2015 年 ACR 和 EULAR 更新的痛风分类标准较其他标准更加科学、系统与全面。该标准适用于至少发作过 1 次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或压痛的痛风疑似患者。对已在发作关节液、滑囊或痛风石中找到尿酸盐结晶
6、者,可直接诊断痛风。该标准包含 3 个方面,8 个条目,共计 23 分,当得分8 分,可诊断痛风。但该标准纳入的受试对象与我国人群存在种族差异,是否对我国痛风患者有完全一致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应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2015 年 ACR 和 EULAR 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显示,当满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时,诊断痛风的敏感度为 0.92,特异度为 0.89,AUCROC 为 0.95;若仅考虑临床表现,其敏感度为 0.85,特异度为 0.78,AUCROC 为 0.89。推荐意见 2: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痛风疑似患者,可考虑使用超声检查受累关节及周围肌腱与软组织以辅助诊断(2B)超
7、声在痛风患者中能较敏感发现尿酸盐沉积征象,可作为影像学筛查手段之一,尤其是超声检查关节肿胀患者有双轨征时,可有效辅助诊断痛风。Ogdie 等的研究显示,超声检查关节肿胀患者的尿酸盐沉积为“双轨征“的敏感度为0.83(95%CI0.720.91),特异度为 0.76(95%CI 0.680.83),AUCROC 为 0.84;超声检查关节肿胀患者的痛风石的敏感度为 0.65(95%CI 0.340.87),特异度为 0.80(95%CI 0.380.96),AUCROC为 0.75。张立峰等的研究显示,42 例痛风关节炎患者,超声影像中尿酸盐结晶沉积在第一跖趾关节软骨表面,呈双轨征、暴风雪征象,
8、痛风石及肌腱周围强回声的检出率高(P2 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推荐进行降尿酸治疗(1B)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预防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复发和痛风石的形成,帮助痛风石溶解。将患者血尿酸水平稳定控制在 360 mol/L(6 mg/dl)以下,有助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Sriranganathan 等的研究显示,别嘌醇、苯溴马隆、别嘌醇联合苯溴马隆、非布司他、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尚未在我国被批准上市)通过降低尿酸,可以减少痛风石。Abhishek 等的研究显示,对既往 12 个月内痛风发作2 次的患者,血尿酸水平(OR1.36, 95%CI 1.081.72)、痛风病程(OR1.27,
9、 95%CI 1.101.46)是痛风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Akira 等的研究显示,急性痛风发作与平均血尿酸水平有关(OR0.42, 95%CI 0.310.57),用降尿酸药物能降低痛风复发风险(OR0.22, 95%CI 0.100.47)。Li-Yu 等的研究显示,当血尿酸持续数年控制在1.53 份/d)者比食用少量肉类(0.3 份/d)者比食用少量海鲜(2.0 份/d)者比食用少量乳制品(1.92 份/d)者比食用少量肉类(0.56 份/d)者比食用少量海鲜(2.88 份/d)者比食用少量乳制品(5.9%总能量)者比食用少量植物蛋白(2 500 ml/d)的痛风患者 7 d 后痛风
10、关节炎关节疼痛、局部红肿消失,平均住院天数为 11 d;不接受饮食治疗组(包括饮水量35 kg/m2 的痛风患者数是 BMI 为 2122.9 kg/m2 痛风患者数的 2.97 倍。与体重变化维持在1.81 kg 的痛风患者比,体重增加 13.61 kg 的痛风患者数是其 1.99 倍,而体重减轻超过4.54 kg 的痛风患者数是其 0.61 倍(95%CI 0.400.92)。邵继红等的研究显示,肥胖(OR2.91)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7)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程晓宇等的研究显示,经常性食用新鲜蔬菜是痛风发病的保护因素(OR0.072)。(8)规律饮食和作息。关宝生等的研究显示,饮食不规律的人比饮食规律的人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 1.6 倍,作息不规律的人比作息规律的人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 1.6 倍。经常疲劳者比偶尔疲劳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 40%,偶尔疲劳者比很少疲劳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 40%。(9)规律运动。张琳等的研究显示,痛风患者规律运动干预前后 BMI、腰围、甘油三酯、血糖、血尿酸、痛风发作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禁烟。关宝生等的研究显示,周围人经常吸烟者比周围人偶尔吸烟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 35%,周围人偶尔吸烟者比周围人几乎不吸烟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