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考研政治各科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2 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原理(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必然性和偶 然性辩证关系原理;(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5)辩证的否定观;(6)否定之 否定规律;(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中日关系及和谐 社会)(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和形式)(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 理;(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反对均衡论)(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
2、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12 点属“辨证唯物主义”范畴,1320 点属“历史唯物主义”范畴。(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关系原理;(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 力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
3、和曲折性的统一);(2 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 优点 缺点(1)古代朴素唯物主 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直观猜测,缺乏科学论证(2)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肯定世界是物质的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 底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是世界观方法论所有的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哲学,“决定论”哲学和“可知论”哲学。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形式 共性 个性 代表观点主观唯心 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主观精神 存在就是被感知、我思故我在客观唯心 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客观精神 神、宇宙精神、上帝、绝对理念唯心主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
4、本质是一个,都把精神当作是世界的本原,把物质当作是 第二性的,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4.运动和静止区别 联系 转化 反对的错误观点运动 绝对的 动中有静 一定参照系 相对主义诡辩论静止 相对的 静中有动 一定参照系 绝对主义不变论“静也,动之静也”,“静者静动,非不动也”。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片面夸大运动、否认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代表观点是庄子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把生和死,可和不可的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抹煞了事物的相对稳 定性和之间的区别。“人不能两 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但如果认为
5、“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 条河流”,就陷入了不可捉摸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泥潭。反过来片面夸大静止、否认运动,则会导致绝对主义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不动论)否认运动,把相对静止看 作绝对不动,代表观点是“飞矢不动”,“天不变,道亦不变”。5.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意识本身不是物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物 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能动性是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征是:意识形式的主观性;对同一对象的意识存在个体的差异(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对事物反映的近似性、虚幻性和创造性。但是,意识的内容和造成意识 主观性的原因却是客观的。
6、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三思而行;工程师设计图纸) 二 意识活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胸有成竹) 三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四 意识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调控。 五 意识活动具有自身发展的前进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毕竟是第二位的,要使意识的能动性变成显示必须有一定的途径和条件:(1(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实践。(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物质 (2( 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 米之炊)。(3)实现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 提。(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 识促进事物的
7、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分析题) 物质决定意识,这是意识问题上的唯物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是意识问题上的辩证法。(现实工作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在意识的能动性问题上, 要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认 为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无所作为)。唯心主义则夸大了意识的能动 性。否认物质的决定性,主张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为所欲为)。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工作中,要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8、。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大胆创新精 神,保持旺盛的工作干劲,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又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相信个依靠科学,只有这样,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取得胜利。反对两中片面性,一种是宿命论。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借口,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等”、“靠”、“要”,不去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种是唯意 志论。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置客观规律于不顾,单凭个人热情和勇气盲目蛮干,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7.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1 2 3 4唯物辩证法 联系 全面 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 孤立 片面 静止 否认矛盾,确信外力推动
9、8.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过程是主体通过工具、手段作用于客体,实现主体目的的过 程,概括来说,是目的手段结果的过程。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 是主体与客添相互作用的基础和中介,实现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体现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的改变的一致性。其主要环节是:(1) 实践决策。正确的决策是“合目的”和“合规律”的统一。(2)实践目标的制定。实践目 标是实践目的的体现。目的是实践结果预想和超前反映(3)实践的组织和管理。(4)实践结果极其检验。实施过程在客体身上实现了对象化, 就产生实践的结果,要对实践结果作出评价和检验。9.感性认识与理性认
10、识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可靠,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 条主义。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可靠,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升华成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 中表现为经验主义,唯理论和经验论全部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他们各 持一个片面,在思维方法上属于形而上学。唯理论有唯物主义唯理论和唯心主义唯理论之 分;经验主义也有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之分。10.联系与系统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即“有组织的和被 组织化的全体”。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但又不是孤立存在的。系统
11、的本质特征是整体性、 动态有序性、最优性。其中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根本特征。(1) 整体性原则,即系统的有机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机械之和。(2) 动态的有序性原则。系统的联系是有序的,这种联系存在于发展变化之中。(3) 最优性原则。即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大道总体目标实现的最佳状态。系统由要素构成,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整体(全局)与部分(局部)的关系,同样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表现为整体是整个事物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部分是构成 整体的各个组成要素和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它们的联系表现为:(1)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没有部分,不会有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 部分。但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2) 整体对
12、部分起支配、统帅、决定的作用,而部分处于被支配、被决定 的地位。(3) 整体是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其功能大于各 个部分机械相加之和,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4) 部分影响整体,对整体具有反作用,在特殊情况下,当某一部分成为 整体的主要环节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5) 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整体和部分是相对否认。高一层次系统的部分感性认识(低级阶段) 理性认识(高级阶段)1.认识的形式 感觉直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2.认识的内容 对事物现象、片面、外部联系的反映 对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反 映3.认识的特点 形象性、直接性 抽象性、间接性,可以是低一层次系统的整体。则
13、成为高层次系统的部分。 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必须在分析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要求 局部服从整体,反对片面强调局部,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的分 散主义和个人主义。11.认识论的不同主张辩证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体 人(实践的、社会的) 生物学意义上的抽象的人 精神客体 主体认识的对象 整个自然界 精神的外化12.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是,始终以客观事实和规律为依据,以实践为准绳,始终以继承 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它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事业,具有特有的社会建制。“全球问题”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广泛运用而失去控制造成的。因此,让科学技术为 人类造福而不是造祸。取决于科学技术的
14、合理使用,取决于人类在追求利益的时候,要尊 重自然规律,要把人的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物质文明的建设解决不了社会领域内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自然科学本身并不对使用 它的成果的人的智慧和能力负责,它的发展及对社会的作用并不预先考虑社会后果。在人 类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之前却已经掌握了对自然的控制权,这使得人类面临空前的凶险。 人类的大敌不是术而是非理性,不是科学而是战争,不是资源稀缺,是贪得无厌。13.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1.对立:(概念不同)A.相对真理之中有绝对真理的颗粒 2.联系: 渗透B.无数相对真理总和构成为绝对真理 3.转化: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从相对真
15、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4.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由思维能力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决定的5.方法论: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14.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决定力量 历史发展动力 有无规律 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 有 人民群众唯心史观 社会意识 主客观精神 无 少数英豪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1)宿命论主张历史发展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而少数 英雄人物则是这种精神力量的体现者、(2)唯意志论主张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英雄人物的 主观意志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15.短缺与过剩的辩证法(分析题)前些年,我国电力一度出现过短暂过剩,一些地方为了卖电做起了广告,号召市民多用电,甚至鼓励上
16、马高耗能产业。和西方核电不同,我国电力作为最重要的二次能源,80多 是人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而能源更是紧张,为了卖电,怎么能号召甚至鼓励大家多用 电呢?果不其然,没几年光景,新的情况出现了,各地先后由卖电难到电力供应紧张再到出 现电荒。当然,并不是说今天的电荒完全祸起于当初的鼓励多用电政策。之所以重提旧事,就是希望通过此事引起有关方面忠实一个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特别是关系到国计 民生的大事,决策更要有长远眼光。比如目前,由于电力紧张,各地又掀起建设电站新高 潮,上千亿金往电站上投。如果我们总是这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过不了几年,恐怕又会 回吆喝着买电的局面。此种发展思路不改,不仅摆脱不了恶
17、性循环的怪圈,而且会把宝贵 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糟蹋。对于企业,降低消耗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于个人,节水节电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和 修养;对于社会,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才一个健康的社会。因此,对于一时的能源过剩或紧张,即使调整也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在供需两个方面来调整, 而绝对不应该知识简单地多了就让大家多用,少了就多建。1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趋同论”是错误的理论“趋同论”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工业社会的两种形式,两者将遵循“趋同”的 道路,共同进入“后工业社会”时代(信息社会)。“趋同论”的错误之处在于片面夸大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实质上是只承
18、认两者的统一,否认了两者的区别(对立),是形而上学的片面性。抹杀了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趋同论”混淆了社会 技术形态理论和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区别。 社会技术形态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而生产力只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区分社会 形态的质的标准。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不同而区分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 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而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的 上层建筑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法律及意识形态,而资本主义社会是少数人对多数人进 行统治的所谓“民主”。按照社会运动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而决 不可能是两者最后“趋同”。17.可能性与现实
19、性(1)区分可能和不可能。肯那过是指在现实中存在其出现的根据的东西。不可能性是 指一事物的出现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客观的根据和条件,因而它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2)区分现实的可能和非现实的可能(抽象的可能)。现实的可能是在现实中有着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因而在一定阶段可以实现的可能性。非现实的可能性则是在现实中虽 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展开、必要条件尚不具备,因而只在以后的发展阶段才可以实现 的可能性。但抽象的可能性毕竟是一种可能,因而区别于不可能。随着条件的成熟,抽象 的可能性就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认识抽象的现实的两种可能性的区别和联系十分重 要。一方面,要看到两种可能性的曲笔仁,应该集中力量
20、去办那些具有现实可能性的事情。否则就要犯左倾的错误;反之就要犯右倾的错误。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两种可能性的联 系,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有利于事物发展的可能变为现实的可能。(3)区分两种相反的可能。在事物发展中往往存在着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矛盾双方斗争中既有新的一方战胜旧的一方从而使事物发展的可能,也有相反的可能。虽然就总趋 势而言只有新生事物不可战胜一种可能。但这种总趋势由可能转化为现实,是在两种可能 的反复斗争中实现的。(4)把握可能的量的方面。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即或然率,这就是对可能性在量上的测定、把握可能行的量的方面,分析或然率,这是精确地规定行动目标和实施步骤的重要 条件。可能和现实辩证关
21、系原理的意义:(分析题)(1) 现实是统一的,使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发挥的余地。(2)可能与现实的对立,又使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发挥的必要。(3)为了在变可能为现实的斗争中有正 确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注意以下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其一是,在实 践的基础上,要求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地把握事物发展的各 种可能性,这是促进事物由可能变为现实的客观前提。其二是,在这个前提下,还需要经过主观努力和积极斗争,创设有利的条件,力争实现最好的可能。18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范畴 关系 特殊内容 方法论原因和结果 对立统一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 坚持决定论反对非决定论必然性和偶然性 对立统一 机遇 反对机械
22、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应立足必然,充分估计偶然可能性和现实性 对立统一 多种可能性 发挥能动性变可能性为现实性现象和本质 对立统一 假象 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应透 过现象看本质复杂的矛盾(许多矛盾)主要矛盾 非主要矛盾(不只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非主要方面19.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关系:(1)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它制约着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在处理问 题时应用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1) 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的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因此,我 们必须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主义解决次要矛盾。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2) 主要矛盾和
23、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旦出现转化,我们的工作 已重点也相应的转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指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 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其次,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影响、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 再次,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易位,在这种情况下,事物的性质会发生变化,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分析问题要分清驻留与支流,确认识事物的性质。“两点论”和“重点论”及其关系:(1)两点论是指在一个事物中能看到许多矛盾,在一 个矛盾内部能看到两个方面。两点论对立
24、面是一点论。(2)重点论是指在一个事物的许多 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在一个矛盾内部能抓住主要方面。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3) 重点论以两点论问为前提,两点论以重点论为补充,两点论与重点论是辩证法,一点论与 均衡论是形而上学。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以及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 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在工作中抓住重点,带动全局,看问题要看主流,同时注意支流,在克服一种主要的倾向时,要注意可能掩盖的另一种倾向,防止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20.哲学易混淆知识点解析(1)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社
25、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一时的关系问题。(2)不要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注意的特有观点混淆。如一时对物质的 依赖性与一时对物质的能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认识是反 映与认识和能动的反映,前者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后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有观 点。(3)旧哲学把哲学看成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 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两者之间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意识转化为物质”是需要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必须是正确的意识知道实践在 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因此,“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的论断是
26、正缺的。“意识必然转化 为物质”的论断是错误的。(5)“物质和精神是并行不悖的”属于二元论思想(6)“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一样的”这中看法 是不全面的。两者对染都正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但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55) 政治经济学原理20分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易考分析题)市场经济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对未来供求关系的平衡具有较大的 盲目性;不能自动引导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不能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针对上 述缺陷,国家必须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宏观调控实质
27、上是政府调节,宏观 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只有采取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才能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才能承担市场机制无法完成的诸如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社会公共产品(医疗、教育等)等职能。因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是现代经济的基本要求和特征,两者缺一不可。(1)国家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2)国家调控是弥补 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3)国家调控是国家经济职能的具体体现。 2.当 前我国宏观调控的特点我国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 ABCD ) A 重视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 B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适当控制投资
28、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D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和部分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 3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按在剩余价值生产 中的作用划分资本各部分物质表现 按价值周转 方式划分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 劳动资料固定资本不变资本 C原材料、燃料等 劳动对象 流动资本可变资本 V 工 资(劳动力)4.经济规律的类型(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等;(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3)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
29、 规律,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规律等。在一个社会体系中,同时存在多种经济规律,这些规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 成一个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5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6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的形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成本价格(c+v)是指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 构成的。成本价格的形成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决定的。资本家在计算生产成本时,是 不计算工人的劳动耗费的,而只计算他的资本耗费。成本价格的形成歪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剩余价值不再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殖,而表 现为成本价格以上的一个增加额,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商品价值= c + v +
30、m利润率 p成本价格 k+利润 p成本价格 k+平均利润 p =生产价格概念 含义 公式 反映的关系剩余价值 率剩余价值和可变 资本的比率m=m/v 资本剥削率年剩余价 年剩余价值量与 预付可变资本在值率 预付可变资本的 M=M/v 一年中的增殖程比率 =mn 度,其值一般大于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剩余价值与预付 P=m/c+v 预付总资本的增总资本的比率 值程度平均利润 全社会剩余价值 社会总资本的增率 总额与社会总资 =m/(c+v) 殖程度本的比率归属清晰直接生产过程 要素 劳动与价值 对比关系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率a / aPm/Ac/v技术构成价值构成m / v 剩余价值率Pm
31、 A a + ac v v + m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价格围绕价格波动;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 格波动;在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波动。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有机构成。公式用 C:V 表示。Pm生产资料,A 劳动力,a必要劳动时间,a 剩余劳动时间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指流通中的货币量(纸币)超过了商品流通所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 纸币贬值、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可 以增加部分需求,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通过增发货币所增加的需求,由于没有相应的
32、社会财富作保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通货膨 胀不仅危及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引起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主要有,成 本推动、需求拉动、结构失调等因素。结构失调是指因经济结构发展失衡而造成的不良经 济运行结果。例如,农业歉收或减产会导致农产品和相关价格的上涨,并带动其他工业产 品上涨。此外,现代经济结构使生产要素因为技术的门槛高或准入条件苛刻等原因,不能 从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向先进部门转移,但这些部门却在工资、价格方面向先进部门看齐,结果就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9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劳动过程(生产力)(内容)(手段 具体劳动 劳动价值增值过程(
33、生产关系)(形式)(目 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商品价值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0.现代产权制度的内涵和意义现代产权制度,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所有制相联系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制 度。“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构成了现代产权制度的完整体系和法 律关系。财产权,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享有权利承担责任的法人实体;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产权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亦即它通过各种形式如租凭、售卖、转让、合并等运 营或流动中,以及通过运营或流动形成的某种企业资本组织形式下,各相关主体权利到位,责任落实;。产权归属一经准确界定并依法明确认定,就具有了排他性,并受到法律的
34、 严格保护,其他任何主体不可随意侵犯;。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并最终服从于实现产权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没有产权的高流动,就不会有企业的高利润和市场经济的高效益。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建立现代产权 制度,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 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创业、创新和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 于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提 高资本的运行效率,实现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从而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健全 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改善企业资本组织形式,
35、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是企业 制度的核心和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由现代产权制度决定的。本段话重要。11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生产力法律、政治制度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构成了上层建筑 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物质基础12股票及股票价格股票:股票是一种由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用以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它表明股票的 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部分资本拥有所有权。股息就是股东根据股票从企业赢利中获得的收 入,股息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由于股票包含有经济利益,且可以上市流通转 让,股票也是一种有价证券。股票价格也叫作股票行市,它不是股票的票面金额,而是股息收入
36、的资本化。股票是虚 拟资本形式,是股息收入凭证和资本投资所有权凭证,实质是股息收入资本比,股票价格 同股息成正比,股票价格同利息率成反比。(易考选择题)从理论上说,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此处的利息率是指银行的存款利率),此 外, 股票价格还受股票供求关系、政治、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股票和债券联系是都为虚拟 资本和有价证券。区别在于,股票代表资本投资经济关系,而债券代表债权债务经济关系。股份公司性质:判断股份公司的性质,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1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应具备的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 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即 I(v+m)=II (c)。由这个基本公式可以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 其 一 为 : I(c+v+m)=I(c)+II(c)。 这 个 条件 反 映 整 个 社 会 的 生 产 资 料 供 给 和 社 会 对 生 产 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