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诺.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2532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德加斯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埃德加斯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埃德加斯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埃德加斯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埃德加斯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埃德加斯诺(1905.7.19 - 1972.2.15),著名美国记者。他于 1928 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 年 4 月到 1935 年 6 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 年 6 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 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真正的新闻,是有灵魂的新闻,是有内涵的新闻,是能把握社会脉动的新闻,是能容纳时代风云的新闻,是可读又耐读、富有生命力的新闻。 唯有如此,新闻才能进入历史。埃德加斯诺一生所写的著作主要有(按时间顺

2、序):远东前线 、 活的中国 、 红星照耀中国 、 为亚洲而战 、 人民在我们一边 、 苏维埃力量的格局 、 斯大林需要和平 、红色中国杂记 、 复始之旅 、 大河彼岸和漫长的革命等。在这些著作中,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最大的,当推红星照耀中国 。这部书是斯诺在 1936 年下半年到西北红区进行秘密访问后所写的报道,于 1937 年 10 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首次出版,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这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情况的最早最详尽的报道,它向世人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情况,从而打破了国民党的长年封锁。在这个意义上,埃德加斯诺是功不可没的。编辑词条埃德加斯诺开放分类:上海民国和新中国时期人物人物战地记者政策社

3、会科学人物 图片 讨论 知识魔块 o 暂时没有知识魔块新知社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QQ 空间网易微博开心 001 天涯飞信空间 MSN 移动说客埃德加斯诺出生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1928 年,到中国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特约通讯员。后在北平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担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斯诺在旧中国度过了整整 13 年,做了许多有益于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事情。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编辑摘要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埃德

4、加斯诺 英文名: Edgar Snow 籍贯: 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人 性别: 男 国籍: 美国 出生年月: 1905 年 7 月 11日 星座: 巨蟹座 去世年月: 1972 年 2 月 15日 职业: 记者 作家 毕业院校: 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代表作品: 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一边;河的彼岸;中国巨变 目录隐藏 1 个人简介 2 人物生平 3 个人作品 4 个人感言 5 个人影响 6 中国时期 7 一二 .九运动 埃德加斯诺 - 个人简介埃德加 斯诺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 1905 年 7 月 19 日 1972 年 2 月 15 日),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

5、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后在北平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担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 1937 年,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的时候,有一大批世界各国的正义进步人士和反法西斯的国际主义战士纷纷到中国来支援和帮助中国人民抗战。他们同中国军民患难与共、团结战斗,许多人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斯诺是最早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野心的西方记者和历史的见证人。早在 1929 年春,他作为一位美国记者到东北旅游采访时

6、,亲眼看到日本关东军驻扎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他指出,“在满洲的每个日本人思想深处都有一种信念,那就是迟早都要把太阳旗插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斯诺于 1928 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 年 4 月到 1935 年 6 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 年 6 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1936 年 -7-9 月间,在陕北采访途中,右为斯诺、中间为全程陪同访问的中央外交部招待处处长胡金魁。油画【 红星照耀中国】2010 年变体,沈加蔚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

7、 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 年 2 月 15 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埃德加斯诺斯诺与海伦斯诺于 1949 年 5 月分手,两人之间没有子女,之后海伦一直住在斯诺购置的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麦迪逊镇一栋建于 1752 年的农舍里,而且没有再婚。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后,她于 1972 年末和 1978 年两次再访中国。80 年代两次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1996 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海伦“人民友好使者”的荣誉证书和证章。1997 年 1 月,海伦去世。斯诺与海伦离婚后与美国女演员 洛伊斯惠勒斯诺结婚,婚后生有一对儿女克里斯托弗和茜安斯诺。埃德加斯诺 -

8、人物生平埃德加斯诺埃德加-斯诺(1905 一 1972)诞生在密苏里州堪 萨斯城。1924 年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后从事新闻工作。1928 年第一次到中国,任驻上海记者。1933 一 1938 年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教。1936 年访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根据地。1937 年写作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最早向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的革命运动。1939 年再次访问陕北。1941 年离开中国后,开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采访生活,出版了为亚洲而战(1941 年)、人民在我们一边(1944 年)等著作。1959 年偕同夫人移居瑞士。 1960、1964、1970 年曾 3

9、次访问中国,并报道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另著有河的彼岸、 中国巨变等介绍中国的书籍。1972 年 2 月 15 日病逝于日内瓦。按照他的遗嘱,其部分骨灰于 1973 年 10 月安葬在北京大学校园的未名湖畔。 埃德加斯诺 - 个人作品埃德加 斯诺(右)FarEasternFront 远东前线 LivingChina活跃的中国RedStarOverChina红星照耀中国(旧译名西行漫记)TheBattleforAsia为亚洲而战PeopleonOurSide人民在我们这边ThePatternofSovietPower苏联的权力结构StalinMustHavePeace斯大林需要和平RandomNo

10、tesonRedChina红色中国随记JourneytotheBeginning旅行于方生之地RedChinaToday:TheOtherSideoftheRiver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TheLongRevolution漫长的革命埃德加斯诺 - 个人感言埃德加 斯诺(左)我应该是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埃德加采访过并写过许多相隔遥远的不同地区-印度、缅甸、印度支那、伊朗、阿拉伯国家、非洲、欧洲、墨西哥和苏联-战时的与平时的(注),但斯诺的名字却同中国有着特殊的联系。1941 年,斯诺离开一住就是十三年的中国返回美国,在谈到他个人同中国这种联系的感受时,他说:我依然赞成中国的事业;从根本上说,真理、

11、公正和正义属于中国人民的事业。我赞成任何有助于中国人民自己帮助自己的措施,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使他们解救自已。但是,我永远不再设想,就我个人对中国来说,除了是一颗漂浮在具有其自身逻辑的宏大历史浪潮上的来自异国的“沧海一粟“之外,我还能有什么更多的作为,对于这一历史浪潮,我既无力改变它也无权评介它。 纵然我不能贸然自称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中国却已承认我是她的一部分。直至我懂得饥荒意味着赤身裸体的年轻姑娘胸前挂着两只干瘪的乳房,恐怖意味着在战场的一片焦土上我看到一大群老鼠正在大嚼那些被抛弃的但仍活着的伤兵们身上的化脓血肉;直至我懂得叛乱意味着当我怒不可遏地看到有人把一个小孩变成一头驮载牲口强迫

12、他在地上爬行,而“共产主义”就是一个青年农民为报家仇而起来战斗,因为他家族中有三个孩子参加红军,而全族五十六口人都因此被枪决;直至我懂得战争意味着在上海闸北的街道上,一个姑娘被强奸后又被剖开肚子,一丝不挂地扔在我的眼前,屠杀意味着在靠近卫生部的一条弄堂里的垃圾堆上扔着一个黄皮肤弃婴的尸体;直至我在自己身上看到自己的极度恐惧和怯懦,而从原先我天真地认为比自己低贱的那些男女平民百姓的身上却看到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这时,我头脑中对文字含义和统计数字所抱有的那种年轻无知的想法,才为中国存在的这些真实的场面和人物所取代。是的,我应该是中国的一部分。我的一部分应该始终留在中国黄褐色山岭上,留在她绿色梯田上

13、,留在她晨雾中依稀可见的岛上寺庙中,留给不少相信我或喜欢我的中华儿女,留给那些虽然破产但却彬彬有礼、使人愉快、结我吃住的中国农民,留给我所认识的那些皮肤黝黑、衣衫褴褛、眼睛闪亮的中国儿童和那些地位平等的人和恋人们,首先,应该留给所有那些满身长虱,不领薪调,忍饥挨饿,受人鄙视的农民出身的步兵,他们献出自己的生命,赋予生命本身以新的价值,为一个伟大民族的生存和继续前进的战斗加盖了崇高的标志。埃德加斯诺 - 一二.九运动埃德加斯诺(右)斯诺是一个正直的美国人,爱好和平,主持正义,他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1935 年 6 月,斯诺又被聘为英国 每日先驱报特派记者,不久即搬回

14、东城盔甲厂 13 号居住。当时正是一二九运动前夕,燕京大学是中共领导学生运动的重要阵地,斯诺积极参加燕大新闻学会的活动,他们家也是许多爱国进步学生常去的场所,燕京大学的王汝海(黄华)、陈翰伯,清华大学的姚克广(姚依林),北京大学的俞启威(黄敬)等等都是他家的常客。地下党员们在斯诺家里商量了“一二九”运动的具体步骤,并把 12 月 9 日、16 日两次大游行的路线、集合地点都告知斯诺夫妇。游行前夕,斯诺夫妇把平津 10 校学生自治会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连夜译成英文,分送驻北平外国记者,请他们往国外发电讯,并联系驻平津的许多外国记者届时前往采访。 斯诺夫妇则在游行当日和其他外国记者跟着游行队伍,认真报道了学生围攻西直门、受阻宣武门的真实情况。他给纽约 太阳报发出了独家通讯,在这家报纸上留下了有关“一二九”运动的大量文字资料和照片。斯诺还建议燕大学生自治会举行过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学生们再次向西方展示了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北平沦陷后,斯诺在自己的住所里掩护过不少进步学生,帮助他们撤离北平死城,参加抗日游击队或奔赴延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