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低段词语的“画面”教学例谈【摘要】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儿童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可以通过“看画面 、演画面 、描画面 、想画面 ”等教学途径,把抽象的词语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来激活教学,让词语在学生的心中跃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词语画面直观理解 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学形式多样。但由于学生知识贫乏,缺少生活经验,思维发展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抽象认识和理解。因此,在低段词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一些抽象的词语转化为鲜明可感、有声有色的画面来激活,让词语在学生头脑中丰满起来,灵动起来。 一、 看一看“画面” ,让词语丰满起来
2、 图画,色彩明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是用文字难以理解和表达的,加之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欠发达,对生活的经验有限,如果用直观、生动的“图画”来激活学生已有的形象思维,那么,学生不仅形象直观地理解词句的意思,更能让词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可触摸的画面。 1. 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语。课文插图不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如葡萄沟是一篇语言优美、图文并茂的好文章。尤其第二自然段写到“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句中的“凉棚”和“五光十色”这两个词语对于二年级
3、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用字面上的意思来告诉学生,恐怕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只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缺少感性的认识和理解。这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来理解。通过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学生似乎看到了绿色的“凉棚”和“五光十色”的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透亮的光。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也看到过这样五光十色的景物。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训练,学生不仅理解了“凉棚”和“五光十色”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丰满起来,形象起来。 2. 依托媒体动画理解词语。多媒体让教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
4、习能力。 如风娃娃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的风娃娃形象。文中是这样写她吹风筝的:“那里有几个孩子正在放风筝。风娃娃看见了,赶紧过去使劲吹风。风筝在空中摇摇摆摆,有的还翻起了跟头。 ”这里的“摇摇摆摆” “翻起了跟头”这两个富有动感的词语,如果只用语言来描述,学生只能停留在字面的意思,很难体会到风筝的动态之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在空中翻飞的风筝,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不仅形象地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更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风筝在空中“摇摇摆摆” “翻起了跟头”时那种摇摇欲坠的动态画面,同时又更深入地体会到风娃娃“傻”得可爱的憨态形象来。 二、 演一演“画面” ,让词语活跃起
5、来 表演是理解词语的活词典,形式生动、形象、活泼,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理解词语中应用表演这种形式可以变“死”为“活” ,变抽象文字为直观画面,从而解决孩子们认知与生活体验之间的“空白” ,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1. 动作表演理解词语。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 ”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 如矛和盾的集合中,有一句这样写:“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
6、架。 ”对于“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一位教师通过师生现场表演来体现:教师用矛(手指)快速地向对方上下左右进攻,学生拿着盾(书本)左抵右挡,此时,场面非常激烈,台下的同学个个不时地发出欢呼声。表演结束后,让表演的学生谈谈刚才感受,进而体会到“矛”进攻时的威力,盾虽然“左抵右挡” ,但还是“难以招架”对方“雨点般”的矛的进攻。通过这个精彩和激烈的表演,孩子们仿佛亲临那位发明家当时与朋友比赛时的现场,不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同时又激发了学习兴趣,让词语在学生心中形成画面活跃起来,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 实验演示理解词语。运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
7、词语,对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教学农业的变化真大一文,读到“科技人员把各种养分溶解在水里,不用泥土。植物靠着这样的水,也能长得十分茁壮。 ”一句时,学生对于“溶解”一词理解起来较困难。有一位教师通过现场实验演示让学生明白:取一匙糖,倒入一杯温水中,并且轻轻摇晃。师:“同学们,糖哪里去了?”生:“化到水中了。 ”师:“现在的水会是什么味道呢?” (请一位同学喝一口水,并说说味道如何。 )生:“水甜甜的,因为里面有糖。 ”师:“是呀,像糖这样与水融为一体,就是溶解 。那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溶解到水里呢?”生:“洗衣粉、味精、盐”通过
8、这个实验直观演示,不仅使学生通过画面看到了溶解的全过程,理解了“溶解”一词,而且还与日常生活中一些容易溶解的物体紧密联系起来,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三、 描一描“画面” ,让词语立体起来 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识字、学词要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而借助画图理解词义是最有效、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及课文内容。 1. 借助简笔画理解词语。简笔画教学比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它线条简单、形象生动、直观易懂,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是一种备受儿童欢迎的教学手段。 如爬天都峰中写天都峰的陡峭时,有这样一段文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
9、来的,真叫人发颤!”这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天都峰的笔陡,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如果用语言向孩子们解释天都峰的笔陡,他们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天都峰的陡峭程度的,最多在头脑中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为现在的孩子生活经历少,很少接触过这样的生活情境。教学这一段时,如果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勒出几级陡峭的石级和近于垂直的“铁链” ,这样,高陡的天都峰画面就立刻浮现在学生眼前了。相信此时的孩子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天都峰的笔陡,而且更深入地体会到文中“挂”字的精妙之处。这个时候纵使有千言万语来解释,也及不上这寥寥几笔的简笔画。 2. 运用模拟描绘理解词语。如画家和牧童中写戴嵩画斗牛图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
10、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好了” 。句中的“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大多学生没有专业学过绘画也不了解这些专用术语,如果用词语手册里的文字解释来描述,只能是越描越黑,学生越听越模糊。有一位教师巧妙地运用这两种不同的绘画方法进行直观教学:在一张宣纸上模拟“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的不同绘画笔法,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结合讲解技法。通过这样的现场模拟作画,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还领悟到了画家戴嵩画技的高超,同时也了解到绘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四、 想一想“画面” ,让词语灵动起来 文字不是无情物,一词一句总关情。汉语是画面感很强的语言,有时一个词语就是一
11、个画面。教师就要利用这个画面资源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让词语丰满起来,立体起来。 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中有这样一行文字:“香港的美食一应俱全,游客们可以大饱口福。 ”对于“大饱口福”一词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情境:“你什么时候大饱口福过?你都吃到了哪些菜肴?感觉怎么样?”通过这样一一引导,链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唤起了学生“大饱口福”时的一幕幕画面和那种特有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想象。此时,“大饱口福”这个词语在学生头脑中已丰满起来,感性起来,学生会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香港是“美食天堂” ,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日月潭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
12、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尤其是雨中的日月潭更是如诗如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对于“朦胧”一词的理解,可以这样展开:首先教师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感受日月潭仙境般的朦胧之美;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看到过这样的朦胧画面。此时, “朦胧”这个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被延展成一幅幅生活画面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情感的温度,从而激起了对祖国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中无法割舍的有机组成部分,处理得好,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需要教师有一份机智,去创造性地激活词语教学,让词语在学生的心中跃动,让词语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