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性教学研究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使相关教育部门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新课改挣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主体、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掌握学习的技能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77-02 新课程改革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新课程
2、改革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地抄写来完成对课文以及生字词的学习,教师传统的灌输模式让教学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而在经历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老师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气氛较为活跃,并且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展开自学,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1.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语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方,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在当前新程改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 1.1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理解出现偏差。新课程改革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以学生在课堂
3、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学中要求将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两者的把握有偏差,有些教师将学科的工具性作为重点忽视语文学科真正的思想价值,也有一部分教师恰好相反。上述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或不能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词语含义。思想性过重,让语文课容易向思政课发展,工具性太强,让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精髓和奥妙。 1.2 教师不明确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不像数学或其他逻辑学科思路明晰且题目的最终答案只有一个,其更讲究开放性的回答,也正因如此,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切入。2而一部分教师在新课程改
4、革的实践中下,没有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认知水平,授课内容让学生难以消化,学生不理解其表达的真正意义,思维极易在教师的带领下僵化。 1.3 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下语文实践性教学离不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而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检验中把互动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很大部分是事先的沟通而不是当堂课中交流合作所得出的结论。互动交流的学习形式流于表面,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大大降低,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在新课改方向的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性教学是实现学以致用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在学习中当
5、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出现不理解或疑惑的情况,教师就应根据之前学习的同一类型的知识点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点中的不解进行自主解决。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来帮助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践中消化知识、解决困惑。 小学语文在新课改方向的实践性教学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实践教学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主张通过反思去创造性实践从而建构人生认知体系。当代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特性和自主性的群体,而知识方法的教学并不是教师传授什么就是什么,而是需要学生在基础知识之上的自我思辨。教学更重要的是在于对知识运用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来建构出新的
6、意义。学生应跳出教师传授知识的桎梏,了解知识在不同情境下不同的含义,在二次创造和自我理解中将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对于树立正确的素质观有着积极作用。当前不少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主要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教导,实践能力往往很少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主动合作和探究式学习。3语文知识的学习也讲究实践,实践将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传统的以考试为唯一标准的考核体系转变为将实践与考试相结合的评价,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 3.提高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方法 3.1 情景教学,激发兴趣。学科的实践性要求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
7、高。小学生学习的一大部分动力来自于自身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利用教学课件提前将教学内容融入进去并创设相关的动画情境,有利于课程的导入。同时情境的创设也能很好地将小学生带入学习的内容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3.2 合作探究,互帮互助。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原来的传道授业者变为引导者,根据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师可以先根据课堂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在课程开始前组织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可能会出现讨论问题逐渐失
8、去重点、跑题等问题,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最后通过课堂以学生讲出小组内刚刚探讨问题的结果的方式,让知识信息共享,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程有了一定的认知。 3.3 开展活动,培养技能。“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口语表达安排一个专门的时间,口语内容可以是学生可对课程内容的看法,也可以是叙述最近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4另一方面,根据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板书的设计的词组的书写,例如教师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就可以提出在雪地上你会画下什么东西呢等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写词语或是画画的方式表达。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4.
9、结束语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使小学语文教育有了明显的成效且实践性的教学也在不断地深入。在此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性教学研讨是时代和社会的共同要求。只有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改革服务,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玲.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点思考J. 学周刊,2015,14:55. 2郝俊格.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5,23:137. 3年月行.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教学创新J. 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5. 4何红.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 学周刊,2014,2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