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那些“第一人”今何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28626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那些“第一人”今何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中国那些“第一人”今何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中国那些“第一人”今何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中国那些“第一人”今何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中国那些“第一人”今何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中国那些“第一人”今何在建国以来,从吃穿住行,到娱乐休闲;从家庭理财,到文化教育,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各自的“第一人” 。在他们的引领和影响下,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些“第一人” ,都是离老百姓的生活最近的人。那么,他们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如今又身在何处呢? 骆锦星:第一代房地产开发商 2011 年 9 月 10 日,骆锦星在接受采访时被发现,这位盖起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创造中国房地产界多个“第一”的传奇人物,几十年来一直住在深圳市政府 20 多年前分给他的房子里。 1979 年 3 月,一直在广东惠阳地区邮电局工作的骆锦星,踌躇满志地来到刚刚建市的深圳。原以为按照

2、省里的安排,他将继续负责邮电局的工作,哪知道,领导给他安排的竟然是房管局副局长的职位。 “领导说来了这么多干部,深圳没有那么多房子,建房子的重任就交给你了,过段时间再调整谁知道就这样,我下半辈子都在盖房子了。 ”回忆起当年“入行”的经历,年逾古稀的骆锦星哈哈大笑。 骆锦星回忆说:“当时的深圳,真是又穷又乱。苍蝇蚊子臭水沟,到处是棚户区,几代人同居一室。 ”1980 年,骆锦星受命组建深圳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也就是后来的深房集团。这个房地产公司共有 6 个人,4 辆旧自行车。作为总经理,骆锦星的任务就是给深圳建房,但建房的钱从哪里来,却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香港人启发了

3、我们,香港财政收益的三成以上都来自土地拍卖。于是我们就想到了租地的方法,用土地换资金。 ”带着这个想法,骆锦星开始与香港妙丽集团谈判。 “最后商定由我们出地,港商那边出资,利润按深房 85%、妙丽 15%的比率进行分配的建房方案。 ” 一年后,骆锦星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首次推出的 108 套房一次性售罄。 用骆锦星的话说,这个小区是一个“起点”:住房商品化的起点、按揭贷款的起点、物业管理等等的起点。1981 年,东湖丽苑小区正式竣工入住,并按照香港地区的模式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物业管理公司。 在这之后,与外资合作建房在深圳获得默许,深圳方面定下规则,多层建筑二八分成深圳方面得

4、80%利润,高层建筑三七分成深圳方面得 70%利润。 如今,骆锦星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元老”级人物。安享退休生活的骆锦星形容自己:“和普通的老人没什么区别。不过,我对房地产业仍然保持着热情与关心。 ” 田桂英:新中国首位女火车司机 晚年的田桂英,在家闲坐时喜欢翻看过去的老照片。她最喜欢的照片,被挂在家里最显眼位置。一张是毛主席接见她的留影;另一张则是她手扶火车车窗、颈上系着白毛巾,两眼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 出生在大连一个渔民家庭的田桂英,194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那年,我在大连铁路机务段食堂卖饭票,听说要招收一批女火车司机,就立即报了名。 ”要成为火车司机并不容易,尤其是重体力

5、劳动对妇女身体条件的要求高。田桂英清楚地记得,她是从 1949 年 6 月 18 日开始练习投炭的。当时的火车全是蒸汽机车,靠烧煤运行。 “10 多斤重的平板锹,15 分钟要送 280 锹,相当于每 3 秒一锹煤。 ”田桂英说,一个小时下来就腰酸背疼,当天练完就累得直不起腰来。 经过种种严格训练,1950 年 2 月,田桂英和姐妹们终于通过苏联专家的考试。1 个月后,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三八”妇女节,她们 9 人被铁道部命名为“三八”女子机车包乘组,田桂英则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 “那一天太隆重了,我一生都忘不了。欢送的人们送上了锦旗,上面绣着妇女的火车头 ,我的眼泪总也止不住,激动得连路

6、都不会走了。” 从此,田桂英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无数女青年的偶像。2007 年,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田桂英忍不住买票坐了一趟“动车” 。田桂英说,刚解放时火车条件简陋,冬天冷夏天热,驾驶室连速度表都没有,完全靠经验。而如今, “动车舒适又快捷,几十年来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 徐峰:内地第一位手机用户 1987 年,广东省为了与港澳地区实现移动通信接轨,于当年 11 月18 日开通我国内地第一个大容量蜂窝公用移动通信系统。以后被称为“手机”的移动电话,随之出现在中国社会上。但那时,人们叫它“大哥大”或“飞电” 。 推出第一批移动电话的,是广州市邮电局无线分局。 那时,做海鲜餐饮生意、年

7、仅 23 岁的广东人徐峰,已在商业上有所成就。通过在广东省邮电局工作的亲戚的帮助,1987 年 11 月 21 日,他到广州市邮电局无线分局,填写了一张移动电话入网申请表,买下一部“大哥大” 。 当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张申请表不仅成了中国移动通讯发展史上的一份重要资料,也使他成了中国内地的首位手机用户。 同批的“大哥大”只有 100 部,因此号码也只有 100 个,都是 6 位数字的短号,号段从 901000 至 901099。为图吉利,徐峰选中了901088。拿到“大哥大”后,他立即拨通了自己身边的一部固定电话。 徐峰的“大哥大” ,跟现在的手机相比,着实让人不敢恭维它厚实笨重,状如黑

8、色砖头,重量在 1 斤以上;除通话之外,它没有别的功能;通话质量不够清晰和稳定,通话双方常常得大声喊叫,才能让对方听清楚;一块大电池充满电后,只能维持 30 分钟的通话;它身价昂贵,仅裸机就需 2 万元左右,入网费也高达 6000 元。 虽然如此, “大哥大”在当时仍是紧俏货,有钱难求。用户购买、维修“大哥大”或选号,通常都得请客吃饭,与运营商拉关系。徐峰回忆说:“为了买部大哥大 ,请客所花的饭钱,甚至比大哥大的价格还高。 ”此外,在营业厅购买“大哥大”或者办理相关业务时,不但要排长队、看营业员的脸色,还得面对非常复杂的程序,需要反复打申请报告、盖章。 徐峰作为我国第一位移动电话用户,他很清晰

9、地记得,那时,朋友们对他手上的“砖头”非常好奇。徐峰告诉他们,这是不用绳子的电话,能打到很远的地方。为了证明给他们看,他拨通美国的一个查询台后,让朋友们挨个传递“大哥大” 。朋友们听不懂电话那头的英语,徐峰就又拨通香港的电话。当大家都听得懂的粤语从“大哥大”里传出时,朋友们被震撼得无话可说。现在,徐峰早已忘了他曾经做过多少次类似演示。如今的徐峰,已是中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南海渔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说,对于自己的“中国第一部手机” ,他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一直用到了移动模拟网络转为 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网的最后一天,直到移动公司的客户服务人员通知他,模拟手机已经不能再使用。此后,他一直将它珍藏在家中。只要一谈起它,徐峰就会感叹一番。他说,从当初只有极少数人用得起“大哥大” ,到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这足以体现国家的飞速发展,意味着中国“国强民富”的时代正在到来。 (摘自读报参考2012 年第 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