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搭车”现象的问题与解决策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2871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课堂“搭车”现象的问题与解决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课堂“搭车”现象的问题与解决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课堂“搭车”现象的问题与解决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课堂“搭车”现象的问题与解决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课堂“搭车”现象的问题与解决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信息技术课堂“搭车”现象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为了克服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搭车”现象,笔者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合作学习为例,着重分析了“搭车”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学习的研究,从学习小组的建立、学习任务的设计、评价机制的建立以及个别调控等方面提出多种解决策略,从而使项目学习成为学生顺利完成合作任务,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并为项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实践研究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理由是此方式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笔者观摩了很多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

2、展的教学活动,但在合作学习中常常出现不理想的现象。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图像的复制一课,以“爸爸去哪儿”这一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引入,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小组(教学情境中的“家庭” )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探究过程,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和中等生没有主动参与合作,甚至脱离了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最后则搭上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结果这辆“顺风车” ,这种现象在教学中称之为“搭车”现象。 二、 “搭车”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在合作学习中会出现“搭车”现象呢?笔者曾在教学实践中作出调查与分析,找到了根源所在: 1.搭配分组促

3、使搭车现象出现。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分组时有意识地安排优等生与学困生搭配,从形式上看,貌似是“一帮一”帮扶带教的学习活动,但实际实施起来,优等生没有顾及学困生,我行我素,高唱“独角”凯歌;而学困生在“集结号”旋律中坐上“顺风车” ,最后还可以在胜利荣誉下分得一杯羹。 2.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促使搭车现象出现。 完成教学任务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在各类公开课、示范课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顾此失彼,出现限制学生探究的空间,限制学生畅所欲言时间的现象。而小组内,为了争当班上的第一,优等生则“以一代组” ,几乎不存在合作关系。 3.课堂评价促使搭车现象出现。 在个人交流发

4、言或小组汇报时,学困生往往因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失去勇于发言的信心,即使有个人的想法,也害怕回答不全面或不正确,而不敢表达。 4.部分学生的心理因素促使搭车现象形成。 部分学生因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就会出现“从众”心理,即人云亦云,小组其他同学有了结果,也代表了“我”的结果。另外有部分学生因有惰性思想,小组内有人干活就行了,不必要参与其中,省事省心。 三、运用“项目学习”跟踪“搭车”现象 针对小组合作出现的“搭车”现象,笔者参与了课题“基于项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项目学习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采用行动研究为主的跟踪、改进方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课题组教师共同设计

5、教学方案、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每人至少要承担一个课时的研讨课。在上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做好教学研究课的课堂录像记录、听课教师课堂评语、任课教师教学小结等观察材料的收集;同时,做好课后分析与评价,形成教师反思总结,并对下一课例设计进行调整。课题研究经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调整”五个环节三轮循环,如下图所示。最后,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模式,并进一步总结提升,形成理论依据。 第一轮行动研究 教学内容:岭南印象在 PPT 中插入图片执教者:梁永辉 计划 A.初步确定“基于项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整体教学方案。 B.完成第一轮研究的研讨课。 C.对学生进

6、行访谈。 行动 A.集体研讨:听课前集体备课,听课后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研讨。 B.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小组合作情况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 C.个别访谈:由课题组教师选择实验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单独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项目学习”的看法和态度。 D.教学反思:任课教师于每节课后撰写教学反思,评估教学成效。 观察 A.学生访谈:在开展项目学习教学之初,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项目学习持新奇的看法,对“岭南文化”学习主题感兴趣,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意愿。 B.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为了追求完成任务,而忽视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反思 本课例属于起步尝

7、试阶段,研究着重在探索项目学习教学模式能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适用。从学生访谈、课堂观察等反馈信息得出:学生对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接受,并对项目主题感兴趣,学习投入程度比以往略有提高。但由于是新的教学模式,部分学生不习惯,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被动参与的“搭车”现象仍然存在,另外团队合作的意识不够默契。 第二轮行动研究 教学内容:岭南风格幻灯片模板设计 执教者:简岳源 计划 A.修订、完善项目设计。 B.观察第二轮研究的研讨课。 C.初步形成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资源。 行动 A.任课教师根据前期的反思撰写并完善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 B.修改软件:积累课堂配套教学资源。 C.课堂

8、观察:观察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效果。 D.个别访谈:倾听学生对项目学习活动的意见。 E.教学反思: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成效。 观察 A.课堂观察:经过前一轮的学习,学生已基本熟悉项目学习的教学流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所高涨。 B.学生访谈:学生对自己选择的项目主题产生兴趣,学习热情有增无减。 反思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正在逐步改变,学习更加投入和主动,综合素质和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合作学习与自我学习、交流表达与逻辑思维等能力都有了提高,对作品评价也学会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见解,并逐步形成了“基于项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学习资源库。

9、“搭车”现象逐步减少,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轮行动研究 教学内容:动感岭南自定义动画的使用 执教者:简岳源 计划 A.完善项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流程。 B.总结、提炼项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C.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与配套教学资源。 D.观察第三轮研究的研讨课。 行动 A.对学生进行访谈或者调查问卷,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效。 B.观察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效果。 C.收集、整理学生作品。 D.教学反思: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成效。 观察 A.学生基本能完成项目作品,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也能运用到作品创作,学生的作品内容丰富,各有特色,且能体现自身的创作思想

10、。 B.在作品评价环节,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应用,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上一轮教学实践更为高涨。 反思 从第三轮展示课中,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学生的研究成果呈现中,可以看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搭车”现象已经不存在,合作交流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四、 “搭车”现象的解决策略 通过以上项目学习的计划、行动、观察等实施过程,我们找到了解决合作中“搭车”现象的有效策略: 1.以兴趣作为分组的依据,让所有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翁。 笔者让学生以“岭南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并把“岭南文化”细分成若干子项目,如

11、:岭南美食、岭南建筑、工艺美术、民族节庆等等。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以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自由组合,如:对岭南美食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组成一组,对岭南建筑有一定认识的学生也可以组成一组由于学生有了共同的兴趣和主题,交流逐渐“升温” ,一起探究的欲望也随之增强,为合作学习奠定了稳固的基础。随之学生都视学习为“美差” ,视合作为“乐事” ,他们真正成为合作学习的驾驭者,而不是搭顺风车的“乘客” 。 2.根据项目,设计有目的性、合作性、梯度的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跳起来摘桃子”的喜悦。 学生自由分组后,存在着小组之间的差异。对此,笔者对每一项目小组预设不同的任务,如:对思维活跃的小组赋予更高

12、的任务,对收集、整理、编辑资料的深度以及广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还要求他们写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为作品注入更多原创资料。而对于思维一般的小组可稍微降低要求,并且在设计小组任务时,为了使小组合作更加融洽,有意识地设计目标明确、合作性强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成长,尝试成功的喜悦。 在小组内,同样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赋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做到人人有任务,为“搭车”扫清障碍。如:在课堂探究学习中,谁负责上网搜索资料,谁负责资料的分类、整合,谁负责制作作品;在外出实践活动中,谁负责拍照,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整理资料,做到分工明确。另外笔者为他们建立了一套小组合作规则,使每一位学生明确各自的责任与分工,同

13、时也让他们明白合作的意义,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3.建立多种评价机制,重在激励性评价。 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渴望得到教师与同伴的尊重与肯定,尤其在学习方法、态度、情感、价值、信心等方面给予激励性评价。笔者在开展项目学习过程中,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建立评价机制。 (1)营造轻松的评价氛围。 (2)多方参与,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3)多种方式进行,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如:单元评价法、成果星级评价法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被尊重、认可、称赞,变被动为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4.全程关注与个别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搭车”现象。 在课堂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笔者一直关注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特别是要

14、及时发现那些开始呆坐、东张西望的“失群之马” ,通过目光、手势,甚至口头提醒,让他们回到合作学习中去。同时充分发挥组长与组内优等生的力量,帮助他们赶上集体的步伐。 在小组合作后,通过评价,若还发现有“漏网”的“搭车”者,则为学生创造一个补救的机会,通过课后的个别辅导,让他们赶上本次合作的“末班车” ,而不至于因为上课自己不动脑筋造成知识链的脱节,影响今后的学习与合 作。同时,还应该让“漏网”者明白补救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方法,纠正他们“搭车”的惰性和“从众”的习惯才是关键。 五、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笔者通过项目学习,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主题学习中探究,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各自的能力。并且有效的合作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带来了快乐和成功,使“搭车”者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