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抢救与护理摘要:目的 研究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抢救与护理,为临床提高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效果提出建议。方法 选取从 2013 年 12月2014 年 12 月我单位收治的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 9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 46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 DIC 发生率、苏醒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2.130.43)d 和(4.681.41)h,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4.761.12)d 和(17.378.9
2、6)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及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 给予临床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入院后即刻对患者进行补液扩容,抗休克,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 I 期手术,进行尽可能的完善损伤。护理人员谨遵医嘱。 1.2.2 观察组患者 给予损伤性控制的手术方式和护理措施,具体如: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危重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将手术方式进行简化,以控制出血为主要目的,纠正其危重状态,待患者苏醒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手术治疗。护理措施为:帮助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和补充液体,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保持通畅呼吸,吸
3、氧,密切关注患者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观测尿量,做好保暖和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在患者复苏阶段实施好患者的机械通气及呼吸支持,保持氧气供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稳定的中心静脉压,保持病房事宜温度,妥善固定患者的各种引流管,保持其通畅,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手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同时注意安慰患者,解除其紧张、恐惧的不良心理状态,让患者了解分期手术的优点和必要性,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 DIC 发生率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
4、料采用 2 检验,P0.05 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 由表 1 见,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2.130.43)d 和(4.681.41)h,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4.761.12)d 和(17.378.96)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 两组患者 DIC 率比较 由表 2 见,观察组 2 例患者发生 DIC,占4.3%,对照组 11 例患者发生 DIC,占 2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由于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多伴有实质性的脏器损伤,故而患者入院的
5、时候病情通常比较严重,而且病情变化较快3,医护人员应该把握住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做好手术的准备,缩短患者普通抢救措施的时间,积极配合医生手术4,术后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各项体征,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心情,提高患者配合率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损伤控制性治疗和护理组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普通抢救和护理组的患者,同时损伤控制性治疗与护理显著降低了患者 DIC 发生的几率。 综上,损伤控制性治疗及护理加快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降低了 DIC 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对于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抢救
6、成功率,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军.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14(5):209-210. 2Mommsen P,Andruszkow H,Fromke C,et al.Effects of accidental hypothermia on posttraumatic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 i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J.Injury,2013,44(1):86-90. 3Dijkstra BM,Berben SA,van Dongen RT,et al.Review on pharmacological pain management in trauma patients in (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in the NetherlandsJ.Eur J Pain,2014,18(1):3-19. 4冯春微.以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 180 例的急救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05. 5黄春玉,张建,陈娟,等.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4(1):49-50.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