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子银行风险重燃?2 月 29 日,美国银行的一份行业报告称,中国影子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存在流动性危机。 类似的担忧并不是个案,彭博社 2 月底的一份报道称,中国的影子银行业正在逐渐绕过政府的监管和打击,由此前日渐遭受严格监管的信托转移至券商和基金公司,推动影子银行业的非正式融资规模的扩大。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但长期以来,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定义并不清晰,不同
2、的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范围的界定分歧较大。银监会曾在 2013 年首次明确的影子银行范围中称,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但外界认为,这显然不符合影子银行的实质性定义,甚至有央行相关负责人对陆媒表示,银监会把理财、信托、银行同业等银行体系内的影子银行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上容忍银行表外业务快速扩张,无疑让稳定为上的央行被动。 目前来看,外界普遍认同的影子银行有三种最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 而最后一部分民间借贷,包括了日前在中国风口浪尖上的 P2P。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现在 P2P 规模不大,但从日前集中爆发的几
3、起案件来看,风险不容小觑,只是目前把 P2P 部分作为影子银行的提法并不多见。 2012-2014 年,警惕中国影子银行诱发系统性风险的言论弥漫,其担忧来自这部分游离在银行监管视线之外的体系,本身的风险跟投资者出现了错配,投资者把高风险的产品当做低风险的产品来投,最后一旦造成冲击,发生挤兑,不像商业银行会有央行流动性的覆盖,最终将引起系统性风险。 “随着理财产品数量的增加,影子银行部门持续时间不匹配的可能性飙涨,使得系统更容易被流动性冲击。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如果理财产品的买家决定赎回,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将一触即发。 ”美国银行称,“更值得担忧的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所谓的预期收益正普遍被投资
4、者认识是承诺回报。 ” 影子银行步伐收缩明显? 目前国内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尚未取得完全一致,根据坊间流传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 (国办 107 号文)中的界定,大陆的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 即便如此,仍然相对模糊的界限和不断增加的外延,使得业内难以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达成相对统一的判断。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
5、斌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是 GDP 的 100%,按照最新的 2015 年数据,这个规模大概在67 万亿元左右。他表示,在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最迅速的近几年,影子银行或者非银行融资的整体步伐收缩得非常明显。而这部分明显收缩的规模,尤其体现在信托和银行承兑汇票还有委托贷款这块。 这也是大多数机构和学者判定中国影子银行态势时的参考依据。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今年年初最新一期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报告中称,中国核心影子银行活动增长依然疲弱。穆迪所指的核心影子银行,正是指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 “这种判断和结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刻舟求剑的意味。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他指
6、出,中国的影子银行远不止这些。 这点朱海斌也认同。他曾指出,银监会对影子银行的统计并不完整,相关数据应更宽泛地考虑非银行融资的渠道。其中,来源占比最大的三部分应该是信托、理财产品和证券公司或基金的资管计划。此外,还包括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典当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民间借贷方面的数据。 而这些不在监管层统计范围内的数据,正在以何种规模上涨,目前没有相关统计数据。 可以肯定的是,在 2012-2014 年期间,影子银行的风险之所以被大规模报道,确实来源于增速惊人的信托数据。2014 年初的数据显示,信托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约在 2000 亿元左右。2010 年以后,以信
7、托贷款为代表的类银行信贷业务促使信托业规模急剧增长,融资类信托占比一度高达近 60%。但这样的情况在 2014 年戛然而止。 2014 年 4 月,在多方担忧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背景下,银监会出台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 ,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这次整治可视为对信托融资类业务的集中清理,且效果立竿见影。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5 年末,融资类信托资产规模为 3.96万亿元,占比下降为 24.32%。而这一数据在 2013 年、2014 年分别为47.76%、33.65%。有媒体评价称,信托业正在从“影子银行”的角色转身。
8、其他指标也在不同程度地回落。朱海斌从人民银行公布的规模的细项里对比了 2015 年前 9 个月和 2014 年前 9 个月的数据,结论是:银行承兑汇票出现负增长,信托贷款是零增长,委托贷款也比 2014 年要低。监管层对于银行的同业业务进行监管力度逐步加大,从最初的渠道管制到直接指向银行的资金池的来源。 “银监会对信托和银行委托贷款等体系内业务的控制力比较强,因此显效很快,这块影子银行业务得到有效控制。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影子银行业务,远不止于此。 ”上述业内人士称。 被隐藏的风险 小陆是一家小额信贷公司的业务员,据他介绍,只要成为他们公司的客户,就可以帮忙消除除四大行以外的多家
9、中小银行的不良记录。原因就是因为, “这些银行跟我们是战略合作关系,每个月放在我们公司的资金有三、四个亿,让我们帮他们放款。 ” 按照小陆的说法,这样的公司在当地并不在少数,这意味着,银行有相当一部分资金以各种形式流出资产负债表,流出监管部门的视线。 诸如此类的逃离在统计之外的影子银行,才是巨大的风险来源。 “风险是时刻存在的,金融本身就存在风险,这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引起系统性风险。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凤凰周刊表示。 鲁政委说,系统性风险原本的意思是指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或交易所在的整个系统发生剧烈波动、危机或瘫痪。 “如果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影子银行引起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10、但是如果从影响区域性社会稳定事件的角度来看,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比如,民间借贷、P2P,就值得重点关注。 ”他说。 目前仅有的民间借贷数据统计来自一份中国民间金融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 2013 年大陆民间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 5 万亿元。虽然没有最新统计,但从由民间借贷演变而成的 P2P 仍有踪迹可循。 刚刚由相关机构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专题报告数据显示,2015 年P2P 交易规模达 9823.04 亿元,比 2014 年增长 288.57%。但同时,P2P 行业成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爆发的主要领域截至 2015 年底,3858 家 P2P平台中, “问题平台”高达 1263 家,跑路问题占“问题平台”
11、的比例达到 52.83%。 除此之外,银行理财产品也被忽视。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下,近两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单边下滑和发行量增速放缓,告别 2011 年至2014 年间,银行理财规模从 3.7 万亿元增长至 15 万亿元,年平均增速近60%的高峰,且总体规模超过 20 万亿元。 穆迪高级副总裁 Stephen Schwartz 公开表示,即便在近期存款利率上限取消之后,理财产品的发行仍是影子银行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美国银行称,大量资金涌入影子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增加了系统的流动性冲击和风险。 “2015 年,来自于影子银行的理财产品被赎回率增加97%,达 10.32 万亿元,但其占总市场的
12、比重还不到一半。随着理财产品数量的增加,影子银行部门持续时间不匹配的可能性飙涨,使得系统更容易被流动性冲击。 ”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如果理财产品的买家决定赎回,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将一触即发。 ”该报告称, “更值得担忧的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所谓的预期收益正普遍被投资者认识是承诺回报。事实上,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中只有 13%能够达到预期收益。这意味着大多数的投资者正面临着长期亏损。 ” 除了民间借贷和理财产品,更多新的渠道出现,成为风险的继承者。外媒称,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将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所发行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作为放贷渠道。据行业组织提供的数据,去年,投入此类产品的资金规模劲增
13、70%,至 18.8 万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了信托资产 17%的增速。 该媒体描述了这类新兴影子银行的运作结构,一家银行将其从财富管理产品中获得的资金投入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该计划随后将资金贷款给银行选定的一个借款人。这就让银行能够在绕过特定借款人限制(例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一般贷款资本要求规定的情况下进行放贷。 作用和副作用 “影子银行”的称谓,在中文中带有阴影、躲避阳光的意味,因此,一度被认为是带有轻蔑的语气,这也被媒体解释为银监会把信托及理财产品撇在“影子银行”之外的一个原因。 但事实上,影子银行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2015 年的博鳌论坛上,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
14、陈志武曾提出一种观点,幸亏中国有影子银行,才使得中国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能够那么快发展。 他认为,2008 年四万亿投资之后,太多正规银行存款投向国有企业和大的“铁公基”项目。而 2010 年、2011 年左右的影子银行为民营经济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把剩下的社会资源可以提供给更多的民营企业,使他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2015 年 11 月 29 日,上海,街头的理财产品广告。 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张明向凤凰周刊称,在 2008 年四万亿投资后,2009 年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信贷规模迅猛增长。2010 年央行和银监会出台了限贷令,收缩表内信贷,但各方的资金需求仍在,因此才会促使影子银行的出现。最初
15、,影子银行大部分以服务政府项目为主,这些项目在 2009 年启动后需要后续的资金推动,因此,接下来的任务由影子银行承担。应该说,影子银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客观来讲,影子银行的确帮助政府解决了问题。 ”鲁政委曾在公开场合称, “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更以客户为导向,拓宽了客户的融资渠道,这些都是积极作用。 ” 但问题在于,伴随影子银行出生的是放大的风险。 这样的风险在于,游离于银行体系外的伪银行贷款,以各种理财产品的形式将银行贷款输出,放大利润的同时也放大风险,而一旦发生挤兑却没有央行的流动性覆盖,进而加大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在 2015 年 7 月的一份关于影子银行的调查报告中称,56%的亚太区协会成员认为中国信托及财富管理产品可能违约,并将在未来两年构成最大的系统性风险。 但也有机构相对乐观,穆迪称,中国影子银行与该国 GDP 相比规模较小,而必要时中国政府可能会向主要借款人提供政策支持,这些因素降低了影子银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