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30276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应用型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应用型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应用型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应用型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应用型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摘 要:文章从课程评价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入手,阐述了现有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构建的意义与特点,阐明了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应用到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44-03 课程评价是应用型普通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既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该课程情况的检验,检验结果将对课程的教学活动起到重要的反馈作用。 一、课程评价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课程评价

2、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是密切相关、彼此依赖的,二者是需要互相匹配的1。如果只有课堂教学而无课程评价,则课堂教学失去了检验的途径,教学效果无法评价,课堂教学也就无法进步与发展。反过来,若没有课堂教学,那么课程的理论评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进一步讲,如果既有课堂教学,也有课程评价,但是课程评价的模式不能适应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评价使课堂教学失去了检验的合理途径,课堂教学也无法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可见课程评价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是需要彼此相适应、共同发展的依存关系。 二、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决定了不同的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模式是对教学模式的检验与反馈。如果

3、课堂教学模式变了,而课程评价模式没有相适应的变化,则评价模式就无法准确衡量教学模式的效果,检验与反馈作用失效,也就无法进一步推动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课程评价模式是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在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新时期,课堂教学模式必然要发生重大变化,即由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广泛参与、师生间及生生间双向作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课程评价模式要与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因此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呼唤新型的课程评价模式。 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元互动作

4、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课程评价模式,那么就会产生如下的问题:(1)为实现学生为主体、广泛参与、多元互动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多采用引导式、问题讨论式、参与互动式等的教学模式,达到学生广泛参与课堂,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但是这些参与活动能用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如果不评价,那怎样保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呢?(2)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把课程结业作为学习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如果课程评价仍以考试为主,则学生就会为了结业考试而努力,甚至依然沿用从前的考试前突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大为降低,因为学生会认为这样的参与对课程结业没有起到实惠的作用,

5、进而使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使新型教学模式无法进行下去。 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模式是互相适应、互相促进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呼唤新型的课程评价模式。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课程评价模式过于单一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学生的应用能力、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方面是很难通过考试来衡量的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提供人才支撑,因此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考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将呼唤新型的课程评价模式。综上所述,应用型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评

6、价模式必然要随着人才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这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与特征 高等教育评价是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存在着的高等教育的多元需要、多元价值就决定了高等教育评价必然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3。因此课程评价理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思想。 总体而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以发展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成长, 这与多元智能观念是一致的。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就会更多地关注学生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培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创新意识” 、 “情感与态度

7、” 、 “科研精神”以及“科学认知”等内在品质4。针对一门课程而言,教学内容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讲授者对课程教学的模式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样的或多元的。因此,在评价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时,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评价的内容也应是多元的。 (一)多元化课程评价具有全面性与丰富性 课程评价模式将是学生学习课程的一个指挥棒。如果对课程的评价只采用单一的方式,例如采用考试方式,学生就会将主要精力用于知识的记忆和习题的练习上;若只采用论文方式,学生就会专注于文章的收集、整理与提炼归纳;若只采用作品方式,学生将会把精力投入在某一作品的制作与形成上。可见单一的课程评价模式的指挥棒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单一的某个

8、方向,属于单向的引导作用。这种单向的引导,对学生的训练与培养是不全面的,是不适合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创新人才目标的。 如果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方式,例如采用“考试+论文+作品”的方式,这样学生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学习认识课程。既要学习课程的基本知识,也要将课程知识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应用思考,提升理论层次;若课程可以有作品产生,那么作品的形成过程无疑是学生应用课程知识进行的实践过程,对学生而言是收获了能力。可见,这样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使学生至少在三个方面获得训练与培养,而如果考核内容是更加丰富多样的,这对学生的培养与训练也将是更加丰富与全面的。因此,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使课程评价具有全面性,使学生培养具

9、有丰富性。 (二)多元化课程评价具有稳定性 多元化课程评价的作用就是保证了课程评价的稳定性,减少了随机性,因而使课程评价更具有真实性。若评价只采用单一的方式,如采用考试或论文或作品中的任一种,假使学生平时的多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但是在考试、撰写论文或制作作品时,由于某些非课程因素(如身体状况欠佳、工作时间不充裕等)导致考试作答不理想,论文写作不充实或作品制作不成熟时,其课程的最终结业成绩自然不理想,而此种不理想几乎是不能弥补的,导致评价结果不能较真实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多方面学习情况。因此,单一的课程评价模式易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使评价具有不稳定性与随机性。 若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如采用“考试+论

10、文+作品”方式,即使由于偶然因素使学生在某一评价方面(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可以从其他方面(如论文或作品)的优秀表现中补偿回来,因此总体成绩会是较稳定的。因此,多元课程评价使评价更具有稳定性。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课程学习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效果上将呈现出层次性,多方面的优秀表现才能取得课程的优异结果,这样的评价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付出与学习成效。 (三)多元化课程评价具有复杂性 评价内容的丰富必然带来评价的复杂化,使课程评价的量化与考核更加困难,课程评价任务量大大增加。因此,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是不易于操作的,执行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在评价内容丰富多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评价的公正、公平

11、和有效?如何实现评价的有效引导作用和真实反馈作用?如何实现课程评价量化与非量化的有效结合?如何使教师的更多付出得到应有的认可?这些都是需要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实施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考核信息的及时公开也是非常重要的5。 四、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效果 在专业课程实践中,将多元化课程评价理念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学院多个班级进行了教学应用,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改变传统的专业课程评价中非考试评价内容所占比例偏低的情况,由 30%逐步提高到35%、40%、45%,甚至提高到 50%,实践中授课教师以最大的努力,保证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在实践改革中针对 2 门专业课程、8 个班级进行了实

12、践探索,从这些班级的最终课程结业成绩分布中探寻多元化课程评价对成绩的影响及多元化课程评价的优势。 如图 1 为大二年级机械两个班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成绩分布图,考核比例为:平时成绩占 35%,期末考试成绩占 65%,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作业、课程报告、小测验和课堂提问等五个方面。由图 1 可见两个班级的成绩主要分布在及格段和中等段,两个班级的非考试评价占比 35%。 如图 2 为大三年级机械两个班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成绩分布图,课程评价的比例为:机械 1 班平时成绩占 25%,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 65%;机械 2 班平时成绩占 30%,实验成绩占 10%,期

13、末考试成绩占 60%。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作业、演讲和课堂提问等四个方面。由图 2 可见机械 1 班的成绩主要分布在及格段和中等段,机械 2 班的成绩主要分布在中等段,其他段比例都较低,而 2班的非考试评价所占比例为 40%,高于 1 班的 35%,相对来说 2 班的成绩分布要比 1 班的理想。 如图 3 为大二年级农机两个班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成绩分布图,课程评价的比例为:平时成绩占 35%,实验成绩占 10%,期末考试成绩占55%。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作业、课程论文和课堂提问等四个方面。由图 3 可见农机 2 个班的成绩分布主要集中在及格段、中等段和良好段。农机

14、1 班的最高段为及格段,农机 2 班的最高段为良好段,虽然不能呈一定的正态分布,但各区段成绩都有分布,两个班级非考试评价所占比例达到 45%。 (a)农机 1 班成绩分布 (b)农机 2 班成绩分布 如图 4 为大二年级机械两个班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成绩分布图,课程评价的比例为:机械 1 班平时成绩占 35%,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 55%;机械 2 班平时成绩占 40%,实验成绩占 10%,期末考试成绩占 50%。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作业、课程报告、课堂演讲和课堂提问等五个方面。由图 4 可见两个班级的成绩在五个分布区段都有比例,主要分布于良好段、中等段和及格段

15、,且中等段最高,以中等段为中心,两侧区段能够呈现较好的对称分布,表明成绩分布比较接近正态分布状态。其中 1 班的非考试评价比例为 45%,2 班的非考试评价比例为 50%。 (a)机械 1 班成绩分布 (b)机械 2 班成绩分布 总体分析图 1、图 2、图 3 和图 4,可以得出如下的初步认识:(1)在课程考核中,非考试考核内容的多少及考核比例的高低对课程成绩分布有较大影响。 (2)非考试考核的比例较低,也就是考试考核所占比例较高时,成绩分布偏于中等段和及格段;而非考试考核的比例较高,也就是考试考核所占比例较低时,成绩分布偏于良好段、中等段和及格段,且以中等段最高居多,能够较好的接近正态分布状

16、态,表明成绩分布比较稳定,层次分布比较均匀、明晰。 (3)非考试考核的内容丰富及考核比例增加,也就是考试考核比例降低,这样的考核也就更接近于多元化考核,初步表明多元化考核对成绩分布是有较大影响的,我们想要的正态分布课程成绩更容易在多元化考核评价中出现,也初步表明多元化课程评价使评价更稳定、更全面。 参考文献: 1张吉军,贾昕宇,张学娟等.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考 核体系实践改革的效果分析以“机械制造基础”课 程为例J.科教文汇,2014, (10). 2贾昕宇,王宏立,张伟.农业高校工程实训与“机械制造 基础”课程整合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 评估,2015, (4). 3李卫东.高等教育价值与评价多元化分析J.江苏高 教,2008, (2). 4蒋青松.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证:以大学数 学课程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 (13). 5杨洪兵,张玉喜,侯丽霞.高校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探 索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3,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