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 病案.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33108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 病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妇科 病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妇科 病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妇科 病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妇科 病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病案分析:(要求:诊断、证型、辨证分析、治则、方药。共 15分1.某患者,女,49 岁,已婚,月经紊乱近 2年多,半月2 个月一行。现停经半年多,觉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皮肤干燥。舌红苔少,脉细数。妇检未发现异常。答:诊断:经断前后诸症辨证:肾阴虚型证候分析:患者经断前后,天癸渐衰,肾阴不足,精血衰少,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紊乱,周期不定。精亏血少,髓海不充,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又主骨,肾阴不足,故腰酸肢软;肾阴不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水亏不制心火,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津液不足,口操咽干;精血不足,肌肤失养,故皮

2、肤干燥,舌脉皆为肾阴不足之证 治则:滋肾益阴育阴潜阳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生龟版、生牡蛎、石决明 药物: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茯苓 丹皮 泽泻 知母 黄柏 2.范某,女,18 岁,学生。主因经行腹痛 2年。患者近 2年来,每遇经期第 2天开始出现下腹疼痛剧烈,经色暗红,有血块,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腹痛减轻,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恶心呕吐,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急躁。来诊时正值经期第二天,小腹疼痛剧烈难忍,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要求写出:诊断(病名、证型) 、治法、方药 答:中医诊断:痛经。气滞血瘀治法:活血行气、祛瘀止痛 方药:桃仁 12g 红花 10g 赤芍 10g 川芎 10g 枳壳 1

3、2g 郁金 12g 香附 12g 五灵脂12g 益母草 15g 泽兰 12g 丹皮 10g 王不留行 12g 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调护:注意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3.朱某,女,24 岁,未婚。出诊日期:1986 年 7月 15日。患者素食饮冷,近半年来,月经延后,常 4050天一行,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期畏寒肢冷。刻诊:月经将临,小腹疼痛,喜热,畏寒,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紧。 请写出: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病机、治法、方药。 答:诊断:月经后期(血寒型) 证候分析(略) 病机:寒凝血瘀,冲任受阻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方药:温经汤 4.宋某,女,

4、40 岁,农民,1997 年 4月就诊。白带量多,伴周身乏力半年。半年多来,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无特出殊气味,伴身疲倦怠,周身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溏,时感两足跗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有压痛,双侧附件略增厚。白带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 (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 答:诊断:带下病(脾虚型)5.朱某,女,24 岁,未婚。出诊日期:1986 年 7月 15日。患者素食饮冷,近半年来,月经延后,常 4050天一行,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期畏寒肢冷。刻诊:月经将临,小腹疼痛,喜热,畏寒

5、,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紧。 请写出: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病机、治法、方药。 答:诊断:月经后期(血寒型) 证候分析(略) 病机:寒凝血瘀,冲任受阻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 6.范某,女,18 岁,学生,1998 年月 0日出诊。主诉经行浮肿 2年。患者近 2年来,每于经期第 23天小腹疼痛剧烈,经色暗红,有血块,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腹痛减轻,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恶心呕吐,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急躁,来诊正直经期第 2天,小腹疼痛剧烈难忍,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要求:写出:辨证分析,病名、诊断,证型,病位,病机、治法,方药) 答:本病属痛经,证属气滞血瘀,病性属实

6、证,因瘀血阻滞胞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经期小腹疼痛,色暗红,有血块,病证属实,故痛势剧烈。排除血块及腐肉片样物后气机暂时得以舒展,故腹痛减轻。阳气郁闭于里,不能外达,故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肝气郁结,肝经不利,故见经前乳房胀痛,舌暗有瘀斑,脉弦细,均为气滞血瘀之象。病位:胞宫。 诊断:痛经(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桃仁 10 当归 10 川芎 10 三棱 10 莪术 10 五灵脂 10 乌药 10 香附 12 元胡 15 赤芍 15 益母草 15 血竭 27.仲某,女,20 岁,学生。行经腹痛 5年。患者 4岁月经初潮,周期正常,但每于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7、,平素性情抑郁,经前 1周即出现胸胁乳房胀痛。刻诊正值行经第一天,量不多,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急躁易怒乳房胀痛,舌紫暗,脉弦。 答:本病为痛经、证属气滞血瘀,因患者平素性情抑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经不利,故胸胁乳房胀痛,冲、任及胞脉郁滞不通,故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故量不多,气滞血瘀,故经色紫暗有血块,气郁而化热,故急躁易怒,舌紫暗,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病位:在胞宫,病机:为冲任不畅,胞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诊断:痛经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桃仁 10g 当归 10g 川芎 10g 三棱 10g 莪术 10g

8、 五灵脂 10g 乌药 10g 香附 12g 元胡 15g 赤芍 15g 益母草 15g 血竭 2g六1.崩漏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治崩三法临床如何应用?(5 分) 答:崩漏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缓急,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治崩以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冶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留瘀。治以可选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等。 澄源,即求因治本。崩漏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对因论治,采用补肾、健脾、理气、清热、化瘀等法,使崩

9、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临床上塞流、澄源两法常常并用。 复旧,即调理善后。在血止之后以固肾扶脾为主。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总宜灵活变通,崩中塞流为主,兼以澄源;漏下澄源为主,佐以塞流;血止后复旧为主。2.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发生异常,或忧愁气,伴有全身症状或局部症状者。1激经:孕后仍按月行少量的月经,而无损于胎儿。亦称“盛胎” 、 “垢胎” 。属生理上的异常现象。 1.绝经:健康女子一般到 49岁左右月经停止,称为“绝经” ,或“断经” 。 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 2.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妊娠

10、痫证: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突然眩晕仆倒,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片刻自醒,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 3.痛经:凡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闭经:女子年逾 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又中断 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者。 滑胎:滑胎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 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 胞阻:胞阻是指妊娠期间,出现以小腹部疼痛为主的病证。 4.脏躁:脏躁是指妇人精神抑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哭笑无常,呵欠频作者 天癸: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5.崩漏:妇

11、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6.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三.判断、改错题:(每题 1分,共 10分) 1.妊娠期间发生的疾病,称为妊娠病。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2.清经散的药物组成为丹皮、白芍、地骨皮、熟地、猪苓、黄柏、青蒿。猪苓改茯苓 3.女子年逾 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称为闭经。 ( ) 4.肾与胞宫之间的经络是直接相通的。 ( ) 5.健康女子到了 14岁左右,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 ) 6.新产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可诊断为产后血晕。 ( ) 7.产后一二日,出现轻微的发热、

12、自汗,称为产后发热。 为产后阴血骤虚,阳气浮越于外引起。不属病态 8.带下病以湿邪为患。 ( ) 9.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和经量的改变。 ( ) 10.产后三冲,即败血冲心、败血冲胃、败血冲脾。 败血冲脾改为败血冲肺 1.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是由昝殷撰写的。 2.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 经期 经量 经色 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3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围,但又与妇女解剖、生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称为杂病。1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胎产书 。 4胞宫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除恶露 5妊娠期机体的生理特点是阴血偏虚、阳气偏盛。

13、6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调经以治本。 7月经先期伴月经量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 8经期延长的病机主要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9带下病的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 10.产后机体的病理特点是多虚、多瘀 11 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12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 4正常的带下对阴道有的作用润泽。 13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6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8闭经分为原发性、继发性。 14痛经的机理主要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10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治病、安胎并举。11子宫脱垂的主要机理是冲任不

14、调、提摄无力 15.第一首治疗妇科疾病的方剂是四乌贼骨芦茹丸。 2.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3.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月经来潮。 16.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内治法有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解毒杀虫。5.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调经以治本。 17.月经后期伴月经量少,进一步发展可发展为闭经。 7.月经先期的治疗原则是清热益气、固冲任。 8.妊娠恶阻的主要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9.痛经的治疗原则是通调气血。18.缺乳的病机为化源不足、肝气郁滞。 19.月经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0.冲任为病往往是通过调补肝肾来体现调理冲任的。 21.月经先期伴月

15、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 22.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机主要是气血不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 23.月经过多是指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持续超过 7天,总量亦增多者。24.崩漏的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 25.女子年逾 18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26.月经不调主要是指周期、经量的改变。 27.缺乳的病机为化源不足 乳汁运行受阻。病因病机 病因: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环境因素、病理产物、体质因素。 寒阴邪,收引、凝滞,易伤阳气和阻滞气血。 热阳邪,性炎上,伤津、耗气、动血。外热:火热、湿热入侵血室;热毒结聚冲任胞中;过食辛热温补。内热:阴虚生内热;七情因素

16、 湿阴邪,性重浊趋下,黏腻,阻遏气机。 病机:冲任损伤是最重要的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子宫、胞脉、胞络受损。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及损伤胞宫,都必须损伤了冲任督带功能导致妇科疾病发生。肾的病机: 肾精亏虚肾精不足,天癸不能按期而至,精亏血少 肾气虚肾气不足、封藏失职、摄纳无权 肾阴虚精亏血少、冲任不充、虚热内生、阴虚阳亢 肾阳虚命门火衰,机能减退、气化失常 肾阴阳俱虚冲任虚惫,多脏受累肝的病机 肝气郁结血为气滞,冲任失畅,疏泄失常或肝郁脾虚,肝郁犯胃。 肝火上炎热伏冲任,血海不宁,肝火挟冲气上逆。肝郁脾虚,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湿热郁结,阻滞冲任。 肝阴不足血海不盈,胞脉失养,或血

17、虚生风。 肝阳上亢肝阴不足,阴不制阳,甚则肝风内动。 脾的病机 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统摄失职,冲任不固;中气下陷。 脾阳不振水湿内生、湿聚成痰诊断概要 月经 经量多、色淡、质稀多气虚; 经量少,色淡黯、质稀多肾阳虚; 经量少,色淡红、质稀多血虚; 经量多,色深红、质稠多血热; 经量少,色鲜红、质稠多阴虚血热; 经量时多时少,色紫黯有块多血瘀、气郁。带下 色白,质稀脾虚、肾虚; 色黄,质稠湿热 色赤或五色杂下热毒 恶露 量多、色淡、质稀气虚 鲜红或紫红,粘稠血热 紫黑有块血瘀 胎心音(120160/分,强弱快慢)闻气味经、带、恶露之异味。产后发热闻恶露极重要。脉诊 月经脉滑利为常 带下脉一般常

18、脉 妊娠脉六脉平和滑利,尺脉按之不绝 临产脉(离经脉)浮大而滑,尺脉转急,中指本节至末端指侧脉动应指。 产后脉虚缓平和 妊娠病辨证要点:首先要辨明是胎病抑或母病;其次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最后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产后病“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并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治疗方法 根据妇女血常不足、气常有余的特点,治疗时要注意固护精血。 治则:调理脏腑,调理气血,调理奇经,周期疗法。 滋肾补肾 1、滋养肾阴左归丸、左归饮、六味地黄丸 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调肝汤、一贯煎 2、温补肾阳右归丸、右

19、归饮、温胞饮 温肾健脾真武汤、健固汤、内补丸 3、补益肾气寿胎丸、归肾丸、补肾固冲丸 肾阴阳并补龟鹿二仙膏、二仙汤补益气血法包括:补气固摄;养血益精。 疏肝养肝 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汤、四逆散 疏肝健脾逍遥散、痛泻要方 1.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清肝引经汤 2、养血柔肝养精种玉汤、杞菊地黄丸、一贯煎 平肝潜阳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镇肝熄风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健脾和胃 1、补益脾气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健脾养血八珍汤、人参养荣丸 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安冲汤、归脾汤 健脾除湿白术散、完带汤2、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清热降逆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 温中降逆丁香柿蒂汤、干姜人参半夏丸调理气血 补益气血 1、补气固摄四君子汤、独参汤、举元煎 2、养血益精四物汤、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 理气行滞金铃子散、加味乌药汤 活血化瘀 1、活血祛瘀王清任的逐瘀汤、生化汤 2、祛瘀消癥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 3、祛瘀止血失笑散 清热凉血 清实热清经散、保阴煎 清虚热两地汤、知柏地黄丸 温经散寒 祛实寒良方温经汤 补虚寒艾附暖宫丸、金匮温经汤 祛湿除痰 温化水湿白术散、健固汤 清热利湿止带方 燥湿化痰涤痰汤、苍附导痰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