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3475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练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练习答案 上编:综述( P19,三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侵入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

2、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 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 1)两大主要矛盾(略),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必须认

3、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阶级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2)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

4、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 结合,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优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3)其主要特征( P13 P14,六个)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理解(略, P15) 关系

5、: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第一章:( P40) 1.资本 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 1)近代资本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 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它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19世纪末,还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2)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

6、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它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3)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侵略者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4)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

7、,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5)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答: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第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 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8、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婪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请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却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个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反抗,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

9、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第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激励中国人民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 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19世纪 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提出要学习

10、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强烈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能早日独立富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二百兆以后始也。”严复在其救亡决论中喊出了“ 救亡”口号,在其天演论中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中国如果不自强就有可能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权利。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副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世钟。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

11、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 1)原因(两个, P35-38)( 2)教训:(两个)第一,在近代中国,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 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

12、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 起来。 第二章:( P56)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 1)意义:(五个方面, P44 P45)( 2)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看,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未能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未能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从而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太平天国偏师北伐,孤军深入,分散了兵力。三是再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教的思想理论给太平天国起义

13、带来了危害。从客观方面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 镇压太平天国。( 3)教训:( P45 P46)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 1)其性质:这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其失败原因(三点, P48 P49)( 3)其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 帝国主义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 因、教训? 答:( 1

14、)其意义( P54,三点)( 2)其失败的原因:第一,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力量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 第二,主观上,(三点, P55)( 3)教训:( P56,最后一段) 第三章:( P74)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 (三点)( 1)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 2)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摆脱清政 府所带给人民的痛苦,革命是“救世救人”疗治社会的良药。( 3)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

15、,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所以革命虽有牺牲,但必将带来历史的进步。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答:( P67-68,五个方面)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中主观原因是最主要的,体现在:(三个方面, P73) 中编:综述( P95) 1.中 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国际环境包括(五个方面

16、): (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大国走向衰落,美国和日本崛起;(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4)在苏俄领导下,共产国际成立,积极开展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 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在帝 国主义压迫下和共产国际帮助下日益觉醒。 这些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五个方面) (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比过去更为严重,被瓜分的危险日益加深;( 2)第一次世界

17、大战造成美国和日本崛起,美国和日本,尤其是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中国民族利益的最大威胁;( 3)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4)共产国际成立后,立即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并与中国原有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中国 人民与其他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样日益觉醒,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坚决、日益频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则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后的形势密切相关 : ( 1)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全面性的经济危机激发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发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18、,同时也激发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结果导致了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率先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首先投入到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并与反法西斯的苏联以及包括英美在内的西方民主国家联合奋斗,终于取得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反对侵略的战争中,大批被压迫民族得到解放,中国人民与世界被压迫地区的人民一样进一步觉醒,越来越成为帝国主义难以左右的一支强大革命力量。(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尖锐化,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镇压人民革命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决打败了以美国为靠山的国民党政权,取得除台湾以外的全国革命胜利。 2.为

19、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答: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 的“三座大山”。这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进一步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败外国垄断资本主义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一直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中国民族经济;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

20、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掠抢 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又妄想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因为中国要实现民族和人民的解放,必须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救出来,而农民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在战国时代以来的整个中国历史中,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借以剥削农民的封建制度,是两千多年来主导性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民生活始终贫困的根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 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这种封建经

21、济,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必须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1927年国民党建立全国政权后,与国家政权结合、并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起来,成为这个政权的经济基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不同,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不是建立在一般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上的,而是作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姻的怪胎出现的,它不仅残酷掠夺工农劳动群众,也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和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下,始终十分弱小,无法成为建立民族国家的基础。 所以,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

22、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答:( P93-95) 第四章:( P112)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1)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2)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

23、疑问。( 3)十月革命的推动( P101-102)。( 4)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成了两股潮流,一部分人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一部分人则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 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他在五四运动前就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 1)中国共产

24、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略)(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 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答:(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

25、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3)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P139)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 毛泽东等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

26、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略) 2.20世纪 20年

27、代后期至 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答:错误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三点)( 1)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2)主观原因。那时,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对于

28、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左”倾教条主义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挂着“国际路线”的招牌,并且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4)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 答: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

29、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早在 1929年 12月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他就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不久,他又提出反对本本主义。长征胜利结束以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大量的精力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 身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 年 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了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

30、,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P168)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 争胜利的意义)(四点) 答:四点( P166)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 P128,四点)( 1)是杰出的组织者和鼓舞者。(略)( 2)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略)( 3)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31、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4)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略)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 作用? 答:( 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阶段的战略相持阶段。(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

32、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 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因为:( 1)从实力对比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很落 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

33、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2)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中国虽弱,但很大,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兵源和物资补给充足,能长久坚持抗战。日本虽强,但很小,且是深入中国的广阔领土,使得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3)从战争性质看,抗日战争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得道多助,会得到广泛的国际援助。而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失道寡助。( 4)从战争的结果看,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经过 14年抗 战,以 3500万人的伤亡和 5000多亿美元的损失,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捍卫了

34、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 其基本经验( P167,五个方面) 第七章:( P195)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 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已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所派官员把沦陷区的接受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萎缩,

35、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 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了全面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1)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

36、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特 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它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它们某些不妥的意见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它们进步,

37、这使得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3)国民党政府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 1948年 1月民盟公开表示与共产党携手合作, 1949年 1月 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 1949年 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 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38、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因为( P147-148)(四点)基本经验(五点, P148-149)( 1)、( 2)、( 3)(略)( 4)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 ( 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下编:综述( P209) 1.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因为(五点, P153)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 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

39、成就( P158-160,五点)这说明:( P160) 第八章( P232-233)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与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一、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包括:(五种,略)。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第二、政治上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40、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和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同时也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第三、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各种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及其领导地位的日益强化,不仅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而 且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答:( 1) 1949年中

41、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但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原因有:(四点, P167-168)(略)( 3)通过社会主义 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这一历史过程得到了全国人民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

42、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改革? 答:( 1)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涉及几亿人口的大规模社会变革,不仅避免了生产力的下降,而且使生产力有了提高。(数字)( P175第四段,略)( 2)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数字, P175 第一段,略)( 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剥削者的资本家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

43、被消灭。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各革命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社会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了在 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并为今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 20世纪中国第二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第九章:( P264) 1.中国共产党人在 1956年至 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答:(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中国自己

44、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 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4)进行整风和提出“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3. 怎样认识建

45、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答: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可以依靠的阵地,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初步物质基础。随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部门不仅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批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而且还为出口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它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 立

46、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地位。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当时物质匮乏、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物力和技术力量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或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等领导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造。 (P199-200,略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

47、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虽然也在晚年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其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 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十章:( P311)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答: 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在

48、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

49、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实践创新,就是由理论创新所推动 的,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每一个理论上的创新都进一步推动了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等其他方面的创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大胆尝试,大胆地闯,把实践创新作为基础,同时也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并形成了新的理论用以指导新的伟大实践。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正是党在总结历史和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成果。我们知道,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观念一直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从根本上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