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 阳 学 说,湖北中医学院中基内经教研室齐宝芳,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典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阴阳的关系。 2掌握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病理和治疗方面。,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太阳,月亮,阳,阴,1. 含义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
2、概括。,阴阳学说运用阴阳的对立统一规律来概括客观事物和现象,说明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2阴阳的规定性,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原则:,二、必须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一、必须以对立统一的关系为前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温暖,明亮,上升,运动,兴奋,寒冷,晦暗,下降,静止,抑制,无形,有形,阳,阴,一般而言,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阴阳的属性引入医学领域,称为本体阴阳。将人体中具有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归属于阳,而将具有内守、凝
3、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归属于阴。,3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阴阳双方以比较而分阴阳(2)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可分性)(3)阴阳可相互转化,可分性,平旦,鸡鸣,日中,黄昏,“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素问 阴阳离合论,阴阳既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标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5阴阳的绝对性,4阴阳的普遍性,“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交感与互藏(二)阴阳对立制约(三)阴阳互根互用(四)阴阳消长平衡(五)阴阳相互转化
4、,阴阳交感,1.含义: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 交合的过程,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其实质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的最佳状态平衡协调“和”。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交感合和,产生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的发展和变化。,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一)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交感,2.举例:自然界 天之阳气下降 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 万物,人体 男(阳) 女(阴),媾精 新的生命,化生,诞生,1.含义: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 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阳中涵阴,因而阳依阴而存在,阳
5、以阴为源而生;,阴中寓阳,因而阴依阳而存在,阴以阳为根而化。,阴阳互藏,阴阳互藏,2.举例:自然界 上(阳) 下(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人体 心(阳) 肾(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上中之上阳上中之下阴下中之上阳下中之下阴,心火(阳)心血(阴)肾阳肾阴,1.含义: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统一体中 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抑制。 正是由于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二)阴阳对立制约,2.举例: 自然界 水(阴)灭火 火(阳)化水人体 兴奋(阳)动 抑制(阴)静 人体中的阳气推动和促进机体的生命活动,加快新陈代谢;而人体中的阴气
6、调控和抑制机体的代谢和各种生命活动,两者相互制约而达到协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对立制约,对立制约,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 阴阳 阴胜则阳病 阳阴 阳胜则阴病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 阴阳 阴虚则阳亢(相对) 阳阴 阳虚则阴盛(相对),1.含义: 阴阳互根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 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
7、己存在的前提和条 件。如明与暗、上与下 阴阳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 进和助长的关系。 如精与气、物质与功能,(三)阴阳互根互用,2.举例: 自然界 上(阳)无上则无所谓下 下(阴)无下则无所谓上人体 营养物质(阴)充足 功能活动(阳)健全,相互依存为用,相互依存为用,生命活动正常,就人体气血而言,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互相助长关系。,气,血,气可生血,行血,气可,气可,摄血,血可,血可,载气,养气,气,如果人体阴阳之间的互资互用关系失常,就会出现阴阳互损(包括“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病理变化。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因 “亡阴”
8、或“亡阳”,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1.含义: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数量上始终 存在着不断地增加或减少的运动变化, 从而维持着相对平衡的关系。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而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四)阴阳消长平衡,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A.阴消阳长 B.重阳必阴 C.由阳转阴 D.阴长阳消 E.重阴必阳,此长彼消:即 -阴阳制约太过 阳热亢盛,损伤阴液阳长阴消 “阳胜则阴病” 阴寒偏盛,损伤阳气阴长阳消 “阴胜则阳病”此消彼长:即 -阴阳制约不及 阴虚 火旺(阴消阳长) 阳虚
9、阴盛(阳消阴长),2.类型:,阴长阳消阳长阴消,如:疾病,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如:疾病,此长彼亦长:即 -阴阳 得当 补气(阳) 补血(阴)-阳长阴亦长 补血(阴) 养气(阳)-阴长阳亦长此消彼亦消:即 -阴阳 不及 气虚(阳) 血虚(阳消阴亦消) 血虚(阴) 气虚(阴消阳亦消),2.类型:,阴长阳长阳长阴长,如:治疗,阴消阳亦消阳消阴亦消,如:病理,互根互用,互根互用,1.含义: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关系。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五)阴阳相互转化,2.举例: 自然界 冬寒(阴)至极 春暖(阳)必至-阴转为阳 “寒极生
10、热,重阴必阳” 夏热(阳)至极 秋凉(阴)必至-阳转为阴 “热极生寒,重阳必阴”人体 阴寒证 阳热证,四季,素体阳盛素体阴盛,对立制约:排斥、斗争、抑制,互根互用:相互依存、促进,对立统一,互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交感:阴阳互相感应而交合,消长:在一定范围内的量变,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的质变,联系,运动,一阴一阳之谓道,(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五)指导疾病的防治,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部位 上部 体表 背部 四肢外侧-阳 下部 体内 腹部 四肢外侧-阴2.脏腑,(一)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五脏,以静为主化生贮藏精
11、气,六腑,以动为主受盛传化水谷,阳,联络阳经,阴,心肺,脾肝肾,心阳中之阳,肺阳中之阴,肝阴中之阳,脾阴中之至阴,肾阴中之阴,脏 腑 阴 阳 分 类,联络阴经,脏腑经络的功能,由贮藏和运行于其中的精与气为基础。精藏于脏腑之中,主内守而属阴;气由精所化,运行于全身而属阳。精与气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维持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稳定有序。 正是由于人体内此阴阳二气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体内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调节着生命进程,并调控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二)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注意事项,1人体生理状态的阴阳平衡是常阈的、动态的平衡(即阴平阳秘)。 2在生理
12、状态的平衡中,往往有一方占有主导地位,由此导致个体在体质上的阴阳差异(分为偏阳质、偏阴质和阴阳平和质)。,正气 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病 邪气 邪:泛指一切致病因素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风、暑、(火)热邪-阳邪 寒、湿邪-阴邪,(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精阳气阴邪阳邪,如:六淫,2分析病机,阳盛 阳亢盛 实热证 阳胜则热 伤阴 阳胜则阴病 阴盛 阴亢盛 实寒证 阴胜则寒 伤阳 阴胜则阳病 阳虚 阳气亏虚 虚寒证 阳虚则寒 阴虚 阴精亏虚 虚热证 阴虚则热,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阳邪犯人邪并于阳,机能亢奋产热过剩,阴邪犯人邪并于阴,机能障碍产热不足,无以制阴相对阴盛,无
13、以制阳相对阳盛,阴阳失调,阳长阴消,阴长阳消,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阳偏衰,阴偏衰,阳偏盛,阴偏盛,(四)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1分析疾病的阴阳属性,(四)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2分析概括证候的阴阳属性 表证、热证、实证阳 里证、寒证、虚证阴,八纲辨证,总纲,1 确定治则、治法(1)治则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调理阴阳 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损其有余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补其不足 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五)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2分析病机、确定治则治法,阳盛 阳亢盛 实热证 阳胜则热 伤阴 阳胜则阴病 阴盛 阴亢盛 实寒证 阴胜则寒 伤阳 阴胜则阳病 阳虚 阳气亏虚 虚寒证 阳虚则寒 阴虚 阴精
14、亏虚 虚热证 阴虚则热,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阳邪犯人邪并于阳,机能亢奋产热过剩,阴邪犯人邪并于阴,机能障碍产热不足,无以制阴相对阴盛,无以制阳相对阳盛,阴阳失调,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清泻阳热,清泻阳热兼以补阴,温散阴寒,温散阴寒兼以补阳,补阳制阴-阴病治阳,补阴制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对于阳虚无以制阴,而相对阴盛的虚寒 证,采用补阳以制阴的方法。 即王冰所说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病治阴对于阴虚无以制阳,而相对阳盛的虚热 证,采用补阴以制阳的方法。 即王冰所说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大法:阴中求
15、阳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的药物。阳中求阴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的药物。,阴阳失调病理及治疗图,实热证,实寒证,虚热证,虚寒证,虚损证,损其有余,补其不足,(2)依据阴阳理论确定的治法,损其有余,热则寒之,寒则热之,实热证(阳胜则热),实寒证(阴盛则寒),补其不足,阳病治阴,虚热证(阴虚则热),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病治阳,虚寒证(阳虚则寒),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双补,2指导养生,养生的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养生的原则: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法于阴阳”“冬病夏治”“夏病冬养”,调理阴阳,阴阳平衡,3.归纳药物的性能,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四 气 温、热阳 寒、凉阴,辛味药有发散、促进运动之性;甘味药能滋补和缓急;淡味可渗泄作用;故辛、甘、淡属阳。酸味能收敛;苦味能清热、坚阴;咸味能软坚散结;故酸、苦、咸属阴 。,五味:酸、苦、甘、辛、咸,药物的作用趋向升降浮沉:升、浮阳 沉、降阴,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