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狼、穿进得一人、杞人忧天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4364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狼、穿进得一人、杞人忧天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语、狼、穿进得一人、杞人忧天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语、狼、穿进得一人、杞人忧天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语、狼、穿进得一人、杞人忧天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语、狼、穿进得一人、杞人忧天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及答案 1、本文选自南朝宋 刘义庆 组织编著的 世说新语 一书。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 内集 ( 家庭聚会)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即 公大兄无奕女(就是) 俄而 (不久,一会儿)雪 骤 (急速、大) 欣然 (高兴的样子) 何 (什么)所 似 (像) 差 (大致、差不多)可 拟 (相比) 未若 (不如,比不上)柳絮 因 (凭借)风起 3、翻译: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撒盐空中 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分析古今词义 与 儿女 讲论文义 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老人的 儿女 都在外地 儿子和女儿 撒盐空中差可 拟 相比 本次活动 拟 定六月份举行 打算、计划 5、“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寒雪日 ”、地点“ 内 、人物“ 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 讲论文义 ”等要素。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欢快、轻松、融洽 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暗

3、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 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 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

4、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 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0、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柳絮”一喻好,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而“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而且“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11、 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 (比喻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比喻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 吹落轩辕台。(夸张 ) 二、

5、陈太丘与友期 (一) 1本文选自 世说新语 ,这本书是由 刘义庆 (人名)组织当时的一批文人编写的。( 2 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 分) ( 1) 去后 乃 至 。 乃 :( 才 ) ( 2)尊君在 不 ? 不:( 通“否” ) ( 3)与人期行,相 委 而去。 委:( 丢下,舍弃 ) ( 4) 君 与家君期日中。 君:( 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 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4 分) (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 2) 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6、 4请分析元方是从 哪些方面去 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 2 分) 无信;无礼 5 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 “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3 分) 观点一: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失礼。因为,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 ,再次无礼。对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 观点二: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不合适,因为友人在元方指出其无礼后,能很快认错,而且是在一个小孩面前认错,确实不容易,若能宽容一点,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则更好。古人也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观点三:这个问题也可一分为二地看待,把上面两个意思合在一起表

7、达。 (选取任意一个观点即可。观点 1 分,理由 2 分) (二)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语( 4 分) 陈太丘与友 期行 (相约同行 ) 元方入门不 顾 (回头看 ) 太丘舍去,去后 乃 至( 才 ) 与人期行,相 委 而去( 丢下,舍弃 )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 分) “君”是对别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 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义;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4、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分)

8、 (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陈太丘与友 期行 相约同行 ( 2)尊君在 不 ( 3)相委而 去 ( 4)去后乃 至 ( 5)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 ( 6)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 ( 7)太丘 舍 去 2、句子翻译。 (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2)下车引之。 ( 3)待君久不至,已去。 3、写出与“家君”意思相同的古代称呼两个 ,写在横线上。 家父 , 家严 。 三、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儒家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大学 、 中庸 、 孟子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9、。 2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时期 鲁国 人,春秋末期的 思想家 、 教育家 、政治家 , 儒家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 音 论 语( ) 不亦 说 乎( ) 不 愠 ( ) 三 省 吾身( ) 传 不习乎( )不惑( ) 不 逾矩 ( )( ) 不思则 罔 ( ) 不学则 殆 ( ) 一 箪 食( ) 曲肱 而 枕 ( )( )( ) 好 之者( ) 笃 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 时习 之(按时复习) 2.有朋

10、 自 远方来(从 ) 3.人不 知 而不 愠 (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 君子 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 日三省 吾身 (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真诚,诚实) 7.传 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 立 (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 惑 (迷惑,疑惑) 10.不 逾矩 (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 故 而 知新 (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 殆 (有害) 15.人不堪 其忧(忍受) 14.可以为 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

11、6.知 之 者 不如 好 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 乐 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 饮 水 (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 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 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 我如浮云(对于) 22.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 善者 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 子在 川上 曰(河流上,河边) 25.逝 者如 斯 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 舍 昼夜(舍弃) 27.三军 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 笃 志(

12、忠实,坚守) 30.切问 而 近思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 时习 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 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 数,今义:数词,三) 3.温 故 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 善者 而 从 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 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13、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 时 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 日 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 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 之者不如 乐 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 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 善

14、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 故 而知 新 (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 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

15、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 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

16、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

17、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 ? 10、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 ”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 13、子 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

18、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5、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 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 5%(每空 1 分) 诫子书选自 ,作者是 ,字 ,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 二、用“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

19、节奏(每个句子中,每个分句只划一次。) 15% 1、 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 。 2、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3、 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 4、 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5、 年 与 时 驰,意 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 世,悲 守 穷 庐,将 复 何 及! 三、加点字解释 24 分(每个解释 1.5 分) 1、 静 以修身 ( ) 2、 非 淡 泊 无以明志 ( ) 3、 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宁静: 致: 远: ) 4、 非 志 无以成学 ( ) 5、

20、 险 躁则不能 治 性 (险: 治 : ) 6、 非学无以 广 才 ( ) 7、 淫慢 则 不能 励 精 (淫: 慢 : 励: ) 8、 年与时 驰 ( ) 9、 将 复 何及 ( ) 10、 诫 子 书 (诫: 书 : ) 四、翻译下列句子 24%( 4+4+4+4+6+2)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非 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 淫慢 则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6、 将复何及 : 五、阅读 32%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非 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21、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本文作者就 和 两个 方面进行了论述 ,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6%(每空 2 分) 2、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3% 答: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 静以修身 ”“ 非宁静无以致远 ”是 的力量;“ 俭以养德 ”是 的力量;“ 非 淡 泊无以明志 ”有 的力量;诫子书只有 5 句话, 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 4、 文中有 一 句话常被人们用作 “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2、。( 2%分) 答: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5%( 2+3)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6、如何理解“ 非 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3% 7、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 3% 8、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 3%(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9、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4%( 2+2)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答案 一、 诸葛亮集 诸葛亮 孔明 政治家、军事家

23、二、 1、 夫 / 君 子 之 行,静 / 以 修 身,俭 / 以 养 德 。 2、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 无 以 致 远。 3、 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 4、 淫 慢 /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5、 年 / 与 时 驰,意 /与 日 去,遂 / 成 枯 落,多 / 不 接 世,悲 守 /穷 庐,将 / 复 何 及! 三、 1、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达到 远:远大的目标 4、 立志 5、险:轻薄 治 :修养 6、 使广博,增长 7、淫 :放纵 慢

24、: 懈怠 励: 振奋 8、疾行,指迅速逝去 9、 又 10、诫:告诫、劝勉 书 : 书信 四、 1、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如果)内心不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崇高的志向,(如果)做不到精神集中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立下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4、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 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 年华随同时光疾速逝去了,意志随同时光而消失了,最终凋落、衰残。 6、 又怎么来得及 五、 1、 学习(治学) 做人(修身) 对比论证 2、 告诫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懈怠、浮躁。 3、宁静 节俭 超脱(淡泊名利) 4

25、、 非 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 是:( 1) 非 淡 泊无以明志 ( 2) 非志无以成学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志和学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既要立志,更要学习。) 6、 本句话强调 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淡泊 和宁静看似无所作为,实则为了将来能有更大的作为。本句话表明诸葛亮对儿子很高的期望。 7、立志、学习、惜时 8、示例: 1、一个人要想成才成学应该要具备多个条

26、件:立志、学习、惜时 2、一个人要修身 养德,就要淡泊名利,培养宁静的心态。 9、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狼小练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 ) 窘( ) 苫蔽( )( ) 奔倚( ) 数刀毙之( )( ) 隧( )入 尻( )尾 ch( )担持刀 dn dn( )( )相向 目似 mng( ) 意 xi( )甚 狼亦 xi( )矣 假 mi( ) 二、填空。 1、狼选自 ,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 ,字 ,号 ,世称 ,山东淄川人, 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 。“ 聊斋 ”是他 的名称,“ 志 ”是 的意思,“

27、异 ”是 。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 惧狼 ( ) ( ) 三、理解默写 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6、从文中找出表现狼贪婪、凶恶本性和狡诈阴险的句子。 贪婪凶恶: 狡诈阴险: 四、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 1) 目似 瞑 ( ) ( 2) 意 暇 甚 ( ) ( 3)屠自后断其 股 ( ) ( 4) 乃 悟前狼假寐( ) ( 5) 缀行 甚远( ) ( 6)两狼之并驱如 故 ( ) ( 7)一狼仍 从 ( ) ( 8)

28、屠大 窘 ( ) ( 9) 顾 野有麦场( ) ( 10)屠乃 奔倚 其下( ) ( 11)乃 悟 前狼假寐( ) ( 12)屠 暴 起( ) ( 13) 恐 前后受其敌( )( 14)一狼 洞 其中( ) ( 15)其一 犬 坐于前( )( 16)意将 隧 入以攻其后也( ) ( 17)狼亦 黠 矣( ) ( 18)禽兽之变诈 几何 哉( )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 1)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 又数刀毙之(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 2)敌:恐前后受其攻( )盖以诱敌( ) ( 3)止:一狼得骨止( ) 止增笑耳( ) (

29、 4)意:目似瞑,意暇甚( ) 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 ( 5)前:恐前后受其攻( ) 狼不敢前( ) 六、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屠户 这样做的目的是 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七、选择题 1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

30、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2下面是对本文文体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B本文是一篇随笔札记。 C本文是一篇笔记体小说。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3下面是对聊斋志异的分析,把对的选出来。( ) 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 B聊斋志异是以谈狐说鬼的手法, 隐晦地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进行批判的小说。 C“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表明作者的理志,“异”,是与众不同。 D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八、 用 “ /” 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九、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

31、什么作用? 十、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 狼: 屠夫: 十一、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十二、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 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 一、 zhu jing shn b yi sh b su ko 弛 眈眈 瞑 暇 黠 寐 二、填空。 1、狼选自 聊斋志异 ,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 蒲松龄 ,字 留仙 ,号 柳泉居士 ,世称 聊斋先生 ,山东淄川人, 清 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 ”是他的书屋名称,“ 志 ”是记述的意思,“ 异 ”是奇异的故事。 遇狼 御狼 杀狼 三、理解默写 最能表现屠

32、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 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从文中找出表现狼贪婪、凶恶本性和狡诈阴险的句子。 贪婪凶恶: a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狡诈阴险: a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也。 四、解

33、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闭眼 空闲 大腿 才 紧随着走 旧,过去,原来 跟从 困窘急迫 看,看见 跑过去依靠 醒悟 突然 担心 打洞 像狗一样 钻洞 狡猾 多少 五 、 1、 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它,代狼。 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它,代狼。 结构助词, “的 ”。 2、 攻击,动词。 敌人,名词。 3、 停止,动词。 通 “只 ”,只有,副词。 4、 神态,名词。 打算,动词。 5、 前面,名词。 上前,动词。 六、请选 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C ) A、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 以骨投 对

34、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5、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七、选择题 1( A) 2( A ) 3( B) 八、 1、后狼止 /而前狼 /又至 2、其一 /犬坐 /于前 3、禽兽之变诈 /几何 /哉 九、 说明了狼的贪婪的性情 , 也说明了屠夫面对狼这样凶残的动物存有幻想 十一、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 特点。 狼 :贪婪 ,狡黠 ,团结 凶残 . 屠夫 :勇敢 ,机智 . 十一、 结尾两句是作者对狼的评价 ,它是文章的主旨句 ,点明中心 ,总起全文 . 十三、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即使狼再狡猾 ,始终是邪恶的 ,邪不胜正 .启示 :面对狼一样的恶势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