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应与心理健康,主讲:熊宜勤,什么是适应?,所谓适应,是指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性的历程。当个人需求与环境发生作用时,若不能如愿以偿,通常会造成两种情形,其一为形成悲观消极心理,其二为从失败中学习适应方法。成功的适应才能增进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失败的适应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和不良人格。,怎样才算良好适应?,就主体来说,个体的需求已获得满足,紧张情绪也已消除,其由需求行动目标的过程是顺利的。就社会来说,个体需求的满足方法是社会所认可的。“不适应”或“不良适应”是指缺乏上述二者或其中之一,缺乏前者为“个人不适应”,缺乏后者为“社会不适
2、应”。人类对其所属环境,都有适应行为,其适应行为只有良与不良之别,没有能与不能之别。,心理健康的公式,B=E/P其中B为症状出现率,E为内外压力总和,P为自我强度。意为:个人心理不健康,与自我强度成反比,与内外压力总和成正比。实验证明:适度的焦虑是激励抱负水准与提高学习效率的有用条件,当内外压力总和稍高于自我强度时,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若内外压力总和远远高于或低于自我强度时,则B很难维持正常。,什么是内在压力?,生理压力:如个体生理需求不能满足或不得发泄,以及生理病变等造成的压力。心理压力:指个体心理需求不能满足或不得发泄,以及来自自卑感的压力、需求对立矛盾的压力,如尊严、爱、成就、亲和、支
3、配等需求愈强,内在压力就愈大。,什么是外在压力?,地理因素:因都市规划、环境保护、建厂及垃圾问题等带来纠纷。物理因素:如气温、光线、噪音、空间拥挤等问题造成适应困扰。化学因素:如瓦斯、农药、杀虫剂、食品、食物防腐剂等问题,令人担心。工作因素:如工作内容模糊不清、身兼数职而角色矛盾、重要他人不赞成自己工作、工作与个人能力性向不合等增加困扰。,人际关系:如失去依赖关系(失恋、亲人去世)、受轻视或不受重视、婆媳亲子关系的矛盾要求、对子女要求过高、人际间的批评、竞争、冷漠等使个人感受压力。健康的人际关系为温暖、关心、互相容纳尊重、欣赏优点、少干涉批评,互相了解,离开自我中心,走进对方主观世界,彼此坦诚
4、,抛弃防卫心理,忘掉现有身份地位与角色,客观剖析自己,并互相援助以加强安全感、减少疏离,互相期待与鼓励,否则,人际关系的变化是压力的来源。,初中生排在前十位的应激生活事件,学习负担过重缺乏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遭人误会、冤枉恐怖的影视、录相、小说的影响经常性考试失败社会治安不好正常的异性交往被误会青春发育期身体的变化教师偏心不公家长不理解自己,存在代沟,高中生排在前十位的应激生活事件,学习负担过重缺乏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社会治安不好经常性考试失败家长不理解自己,存在代沟遭人误会、冤枉教师教学水平低与熟悉的人或好朋友分离学习信心不足,对自己的期望低父母期望太高,施加压力太大青春发育期身体的变化,大学生
5、排在前十位的应激生活事件,学不到有用的东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习负担过重学校收费不合理就业压力大社会实践机会少家庭经济条件不佳过级考试(英语、计算机)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社会不正之风太多,什么是自我强度?,自我强度即个人应付内外压力的能力,包括对刺激的忍受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面对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决心、能力、耐力或毅力等,可增进知识、培养正确观念、态度、习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适应过程,在整个适应过程中,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行为的动机与需求:当个体有某种需求时,在生理上就激起紧张,如果顺利满足,则紧张状态消除,一般而言,人类动机具有相当持久性,不达目的,决不终止,且与动机之强弱
6、成正比例。阻碍与冲突:来自外在环境的阻碍:如由于时空的物理限制或由于风俗习惯、道德、法律、他人等的社会限制,使个体需求不能顺利满足。,来自内在的个体在生理、能力或态度上的限制,如由于智力、性向的限制考不上大学、因色盲不能开车、因个儿矮小不能打篮球等。挫折情境:挫折是指个体需求或动机遭遇阻碍后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个人对挫折情境的忍受力,称之为挫折容忍力,个人挫折容忍力的强弱,与其生活习惯或态度有关,可由平时锻炼或学习来增强个人对挫折情境的容忍力。,一般而言,快乐、自信、情绪稳定者较情绪不稳定者,不易为失败所挫折,凡受过保护的人,对挫折的抵抗力低,同样,受到超出其容忍限度的挫折时,其抵抗
7、力亦低。挫折容忍是良好的适应或心理健康的标志。,适应行为:对障碍的适应方式,常因个人的习惯形成一贯的、恒常的反应,且其适应型式早在幼年时即具雏形,直到成年后,才形成定型的反应方式。在适应过程中,也有尝试错误现象,不过一般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动机或惯用的适应方式,能够真正领悟道理者甚少,只是不知不觉地做,在反复不断使用后,自然就成为习惯,所以个人的适应行为包含了潜意识的过程。,适应方式的种类,忘却现实幻想:个人在现实界中的失败,常在幻想界幻想自己获得成功,以求安慰,如幻想自己是大富翁、大政治家等,适度的幻想没有害,在一般的儿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中亦常见,尤以青年期较多。但经常幻想以至过度,终至不能区别
8、幻想与现实,可能形成分裂症。,认同:也是幻想的一种,当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时,就将自己比拟为其他成功的人,以此分享他人成功的满足,削减自己挫折的痛苦,如模仿明星的动作、服饰、阅读名人传记,东施效颦、狐假虎威等,此类行为用之适度则无妨,但不可作为现实的替代品。,歪曲现实也即“合理化”,指对自己的失败,以一种表面合理的借口为理由,以减轻内心紧张的方法,如功课不好而诡称教师给分不公,假艺术为名,行色情之实等。又可分为:投射:将自己的失败或错误推诿于他人或环境,而不自认错误,如“天亡我也,非战之过”。,酸葡萄:当欲达之目标不能达到时,就否认其所具有的价值,或对行为失败引起的失望,作自我解嘲之谓
9、,如红颜薄命,政治无情等。甜柠檬:安于低等的满足,将自己目前仅有的一点好处,尽量夸大,其实为苟安现状的一种自我解嘲方式,如无官一身轻、知足常乐、雅室何须大、破财消灾、傻人有傻福等。以上方式用之适度无害,若自欺欺人过度,则趋向错误的信仰,成为妄想症。,补偿现实(也即代替作用)补偿:广义而言,系指借任何其他成功活动,代替原来的失败,以满足失败者的愿望,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狭义而言,指个人因身体上或其他的缺陷而有自卑感,在某些方面发展卓越能力,重新获得其自尊和声望,如貌丑的人但有高深学问。,升华:将蕴藏于潜意识的冲动及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求,导向合理的途径,作更高境界的表现,如
10、失意少年可能将这种受挫折的需求疏导至艺术、文学、音乐、宗教等活动上,以得到部分满足。消解作用:是一种赎罪性质的消极补偿,如父亲责罚其子过苛,以至殴打成伤,在潜意识冲动中有罪疚感,于是反过来对其非常疼爱,以消解潜意识中的焦虑状态。又如壮年作恶多端的人,老年拜佛念经、吃素行善,其作用亦相似。,从现实退却压抑:个人愿望若与社会价值相冲突,则往往有不愉快、烦恼的感情,欲满足这些不能容纳的愿望,甚至想到这些愿望就有罪疚感,于是便将这种愿望以及对这种挫折的记忆,予以压抑,排除意识之外。心理分析学家认为,被压抑的愿望和经验,有相当程度可能闯入正常清醒活动中,或在梦中表现出来。通常当个人意识控制力量薄弱时,潜意识就支配个人行动。,反向作用:将动机完全伪装而表现与原有意图完全相反的行为,如以退为进、阳奉阴违、矫枉过正、大智若愚、狂妄自大的人也最自卑,过分谦逊做作就是虚伪等。冷漠无情:当遭遇挫折引起愤怒情绪,而无以发泄或无能为力时,可能采取冷漠无情的反应,如青年期子女对严厉管教父母的冷漠,同床异梦的冷战夫妻间的相敬如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