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作业案例分析利率.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5904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作业案例分析利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2章作业案例分析利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2章作业案例分析利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2章作业案例分析利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2章作业案例分析利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案例分析 2-1 材料 1: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利率调整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杠杆。 1993 年 5 月和 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高的情况,两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 1995 年 1 月和 7 月,又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 这几次利率调整,与 1994 年以来出台的其他重大经济改革措施相配合,对于控制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6 年 5 月和 8 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 效, 市场物价明显回落 的情况,中国

2、人民银行又适时 两次降低了存贷款利率 ,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利率的调整,实际上是各方面利益的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在确定利率水平时,主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物价总水平 ,这是维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依据。利率高于同期物价上涨率,就可以保证存款人的实际利息收益为正值,相反,如果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存款人的收益实际就会变成负值。因此,看利率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名义利率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实际利率。 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 长期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发展的资金大部分依赖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动对于企

3、业成本和利润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此,利率水平的制定,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例如, 1996 年中国人民银行为改善企业生产效益下滑的局面,先后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贷款的利息负担。据对 1206 个大型国有企业贷款利息负担调查表明, 1996 年企业利息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全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 7月份以后,下降尤为明显,年末这一比例稳定在 3.5%,其中 251 户重点企业利息支出占销售收入 的比重仅为 3%,比千户企业平均水平低 0.5 个百分点。 三是国家财政和银行的利益 。利率调整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和银行上缴财政税收的增加或减少而间接产生的。

4、因此,在调整利率水平时,必须综合考虑国家财政的收支情况,或保证财政收入的适当增加,或是财政支出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存、贷款利差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因而,利率水平的制定还要保持合适的存、贷款利差,使银行正常经营。 四是国家政策和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利率政策要服务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大局,并体现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要求。与其 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利率水平的确定也要考虑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受资金供求规律的制约。 此外, 期限、风险等其他因素也是确定利率水平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讲,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风险越大,利率越高。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变动对我国利

5、率水平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研究国内利率问题时,还要参考国际利率水平。 2 1996年 8 月至 2002 年 2 月,我国连续 8 次下调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八次降息简况 资料 来源:根据历次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的数据整理。 1993 年为抑制过热的经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经过两年多的调控,到 1995 年, 以抑制通胀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市场物价明显回落 。由此,实际利率水平不仅已由过去的负值变为正值,而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先后于 1996 年 5 月 1 日和 8 月 23 日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 进

6、入 1997 年后,我国国民经济在上年实现“软着陆”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买方市场基本形成 ;二是物价持续回落 , 商品零售物价涨幅从 1996 年末的 6.1%下降到 1997 年 1-9 月的 1.3%; 三是企业经营效益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四是国内需求出现不振的迹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缓 。因此为实现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目标,开始了第三次利率调整。 1998 年时,我国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逐步显现,周边国家货币不断贬值,给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和扩大国外需求带来很大压力。同时, 国内需求回升力度不够大,消费品市场依

7、然维持买方市场格局,商品零售物价涨幅从 1997 年 9 月开始,逐月都是负 增长 ,因 此, 1998年进行了第三次降息。 到 1999 年,消费需求仍然疲软,物价加速下跌,实际利率进一步提高, 投资增幅回落。 为促进居民消费、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改善商业银行效益、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央行决定再次降息。 由于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自 2001 年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带动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持续放缓。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较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外贸增幅下滑,致使外贸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国内经济增长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投资需求虽有积极财政政策大力拉动,但民间和社会

8、投资需求没 有充分激活起来;消费需求增长尚不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还需要下大力气。 2001 年我国 GDP 增长呈现逐季下降的趋势,消费物价指数也是连续数月下降 。 在分析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在 2002年初进行了自 1996 年以来的第八次降息。 通过连续八次降息,利率水平从高位调至低位,是建国五十多年来的最低水时间 存款利率平均降低(百分点 ) 贷款利率平均降低 (百分点 ) 调整后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 (%) 调整后一年期贷款利率 (%) 1996 年 5 月 1 日 0.98 0.75 9.18 10.98 1996 年 8 月 23 日 1.5 1.2 7.47

9、10.08 1997 年 10月 23 日 1.1 1.5 5.67 8.64 1998 年 3 月 25 日 0.16 0.6 5.22 7.92 1998 年 7 月 1 日 0.49 1.12 4.77 6.93 1998 年 12 月 7 日 0.5 0.5 3.78 6.39 1999 年 6 月 10 日 1 0.75 2.25 5.85 2002 年 2 月 21 日 0.25 0.5 1.98 5.31 3 平。 一年期存款从年息 10.98%降至 1.98%,降幅达 82%; 一年期贷款从 12.24%降至 5.31%,降幅为 57%。存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 5.98 个百分点

10、,贷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 6.92 个百分点。在八次降息中 ,三次存款平均利率降幅大于贷款平均利率降幅,四次贷款平均利率降幅大于存款平均利率降幅,一次持平,存贷降幅相抵,总的贷款平均利率降幅大于存款平均利率降幅,平均利差缩小(银行业综合平均利差缩小 0.94 个百分点),但短期利差扩大,一年期的存贷利差从八次降息前的 1.26 个百分点,扩大到 2002 年 2 月后的 3.33 个百分点,利差扩大 1.64倍。并且,在这八次降息中,总体上看,期限越长降幅越大。五年期存款比一年存款降低多 2.07 个百分点,五年期贷款比一年期贷款降低多 2.43 个百分点。 8 次降息 评析 现代经济中,利率是

11、联系 金融领域与实际经济活动的纽带,是货币传递过程中的枢纽,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杠杆。 虽然各经济学派对利率如何通过投资对经济发挥作用的传递机制持有不同观点,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 通常情况下,降低利率会增加投资,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提高利率会减少投资,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利率逐渐成为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参数,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也日益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1996 年以 后,中国人民银 行 连续八次下调金融机构利率水平,幅度之大,史无前例。 从 1996 年

12、开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由治理通货膨胀转向刺激需求,调整结构,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连续降息表明了政府积极扩大内需,减缓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压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信心和决心。总体上说,央行降息政策的运用基本上遵循了反周期原则,即在通货膨胀率显著回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现实经济背景下适度调低利率。 降息政策在某些方面产生了一定的 积极作用 。 (1)合理调整了各部门的经济利益关系。 利率调整实际上是对原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新分配,也意味着 对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的再调节。从借款人(企业)来看,降息本质上是银行向企业的让利和补贴。八次降息中的前七次降息,累计减少企业利息支出达 2400

13、亿元。从存款人来看,利率下降减少名义利息收入,但由于物价的低水平甚至负增长,实际利率仍然维持在较合理水平;对银行来说,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小于贷款利率下调幅度,适时缩小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差额,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2)降低了国债发行成本,支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政府投资的拉动力度。 (3)低利率也利于减少不良资产,降低了金融风险。(4)利率的降 低减轻了企业新增贷款的利息负担,降低其融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预期投资收益率,从而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但是,客观地说,从操作上来看,这几次降息带有较明显的适应性和滞后性。一般而言,由于货币政策有较长的时滞, 利率变动要发挥良好

14、作用应使利率反周期运动 。 也就是说,经济高涨时,应先期提高利率,防止破坏性的通胀;低潮时,应前瞻性地降低利率,防止衰退性的“通缩”。 但在实践中,我国的利率调整是顺周期的、滞后的。由此也就使得利率政策不能发挥对经济的导向作用。 同时,尽管就一般意义上说,降息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刺激投资增4 长,也可以提高即期消费倾向,推动消费需求扩张。但是,从几次降息后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看,短期内降息对于刺激消费、投资需求增长的作用较为有限。表现为降息后居民存款并没有减少,一定时期内民间资本启动迹象也不明显,经济的增长较主要地靠发国债、搞基础设施建设等来维持。这是因为,现实中制约消费、投资需求扩张的因

15、素是多方面的。 利 率下调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能否显现,还取决于居民收入水平及其稳定程度、消费者对物价变动的预期、社会保障程度、 消费信贷发展状况 等因素 。 虽然连续八次降低利率,但因 当时 失业、下岗人数逐步增加,居民对未来 的收入预期不佳,增支预期加大等,导致居民储蓄意向反而有所上升,连续降息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受到明显制约。对于投资而言,长期以来,我国社会资金的供应与需求结构严重错位,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的效力难以顺畅到达经济的各个环节,在传导过程中容易受到扭曲和减损。并且目前企业投资内部约束逐步硬化,下调利率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刺激企业产生足够的投资动力。这些也都限制了运用利率政策对投

16、资的刺激效果。这就是说,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利率调节手段尚需与其他相关政策相互配套,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 04年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从 2004 年 10 月 29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 0.27 个百分点,由 1.98%提高到 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 0.27 个百分点,由 5.31%提高到 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金融机构再贷款基准利率、再贴现利率、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

17、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 0.9 倍。对金融竞争环境 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 2.3 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以调整后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58%)为例,城乡信用社可以在 5.02% 12.83%的区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从利率走势看,这是中国 9 年来的首次加息。 央行此次加息的背景 影响加息的因素首先是 CPI。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 9 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CPI

18、)比去年同月上涨 5.2%,六月份、七月和八月份 CPI 数字分别是 5%、 5.3%、 5.3%。央行行长周小川多次表示,如果 CPI 连续保持在 5%以上,央行就要加息,现在已经连续 4 个月保持在 5%以上了,应该说,物价水平居高不下是本次加息的重要原因。那么为什么不在 8 月份 CPI 数据出来以后加而现在才加呢?其实这也好理解, 8 月份 CPI 与 7 月份持平,并且翘尾因素较大,有可能已经到顶,央行持看一看再说的态度。现在 9 月份 CPI 比 8 月份仅下降 0.1个百分点,但翘尾因素比 8 月份大幅下降,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就是新增的涨价因素在提高。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看,

19、在 9 月份物价上涨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价格,比 上 年同月上涨 13%,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又是最重要的因素,粮食价格上涨 31.7%,进一步攀升。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则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相当大的通胀压力。此种情况,终于促使央行下定加息的决心。房地产5 持续升温也是央行加息考虑的一个因素。我国的房地产投资自 1998 年在扩大内需的积极政策引导下每年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 2003 年,楼市价格疯狂上涨,引发了更大的房地产投资热潮。高房价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空置率及大量的银行贷款,在 04 年的宏观调控中,中央明确把房地产列 为严控的行业之一,提高了房地产开发自有资金的比例,然而效果并不

20、理想,楼市价格仍然不断上涨。全国的房价水平在前 9 个月上涨了 13%,是 1996 年以来的同比最高涨幅。加息是非常有效的为房地产行业降温的手段,央行加息也有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意图。 从宏观调控及经济运行的大局来看,央行加息也有一定的必要性。在 当 年的宏观调控中,经济性手段用的不多,大量地依靠政府的行政性命令才将过热的投资势头压了下来。然而行政性手段也有缺陷,容易引起 “ 一刀切 ” ,不分良莠,一棍子打死,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既然中央还要继续进行宏观调控,就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但是行政式的手段不宜再大量地使用,今后应该以经济手段为主。在所有的市场化工具中,最有效最方

21、便的当属利率调节,所以中央首先选择了利率调整。 最后,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分析,距离我国加入 WTO 约定的金融行业开放的时间越来越近,必须要给银行在利率方面更大的自主权才能应付未来的挑战,所以在此次央行加息的内容里我们看到 “ 贷款上不封顶,存款下不封顶 ” 的内容,这应该是我国金融市场迈向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07年加息 (年初至 8 月 22 日四次加息, 全年 6 次加息 ) 2007 年 8 月 21 日晚间,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 22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继 3 月 18 日、 5 月 19 日、 7 月 21 日三度加息后,当年的 第四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

22、率,也是 2004 年 10 月至 此 不到三年内的第 六 次上调基准利率,“ 目的是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 根据决定,金融机构 的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 0.27 个百分点,由 3.33%提高到 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 0.18 个百分点,由 6 84%提高到 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 09 个百分点。 值得注 意的是,央行这次采取的是非对称加息,即存款利率的提高幅度高于贷款利率的提高幅度。这种“非对称加息”有其深意。 首先,政府对于 当时 股票市场的再度大幅上涨有一定的担心。很明显,股票市场的快速

23、上涨明显地分流了原来聚集在银行体系的存款。 2007 年以来,企业和居民更加倾向于活期存款,这可能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存款资金准备择机而动,进入股票市场。央行在股票市场大涨之后选择非对称加息,并非时间上的巧合。 其次,由于 2007 年以来以 CPI 为代表的物价指数不断上升, 6 月份和 7 月份的 CPI 分别达到了 4.4%和 5.6%,物价指数在 第二季度后月度环比逐渐上升,再度超过了一年期存款利率,又出现了所谓“负利率”的现象,为了提高存款者的实际利率,采取非对称加息似乎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再次,过去提高利率难以抑制银行信贷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由于活期存款利率 基本上保持不变,结

24、果, 每提高一次利率,按照存续期来计算,存贷利差 就会有一次相应的增加,这反而刺激了银行扩张更多信贷资产的意愿,这也是为什么过去提高利率总会造成银行股随之大幅上涨并进而带动股票市场进一步上涨的重要原因。 2007 年的两次非对称加息,逐步缩小存贷利差,某种意义上是对商业银行“不 配合”货币紧缩的激进行为的一种“惩罚”,因存贷利差的6 缩小会减少银行体系的利润至少 300 亿元以上。如果这一效果加入到了投资者对银行股的估值预期中,那么,这一非对称性加息可能会起到惩罚无节制的银行信贷扩张和延缓股票市场上涨速度的“一箭双雕”的作用。 最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也会让中国在加息时提高警惕,因为美联储

25、的连续 17 次加息极大地加重了一些次级抵押借款者的偿付负担,并最终爆发了偿付危机。或许正是因为央行考虑到利率上升对房贷者负担的影响,所以,在2006 年 8 月份加息时,就将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向下浮动的区间扩大 到了 15%。然而,现在超过了 7%的贷款利率,至少已与企业总体的资产利润率相当接近,这可能会加大那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小、资产利润率较低的行业企业的偿还负担。随着央行多次提高贷款利率效果的逐步显现,金融机构的贷款违约率可能会逐步上升。这大概也是央行现在运用利率政策时所不得不顾虑的。 在这次央行调整利率之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先是调整了企业经常账户的政策,继而宣布在滨海新区试点个人直接投资

26、于香港股票市场,而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又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了外汇货币掉期交易。所有这些政策的调整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它既有利于推 进我国的货币可兑换改革,为进一步完善汇率机制创造条件,同时也是我国央行原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应对流动性扩张方面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选择。因此,现在看来,政府不再单纯为了宏观调控而简单地改变利率或法定准备金比率,而将真正通过改革促进宏观调控。这对于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控制货币与信贷的增长,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快速攀升影响,从 7 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看,通胀预期还是很高。上一次加息以后,国内物价上涨速度并没有平 抑下来,此次加息是预料之中的

27、事。 2007 年 7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达到 5.6%,这是我国 CPI 连续 5 个月同比上涨达到 3%以上,也是近 10 年来CPI 月度涨幅最高的 1 个月。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银行信贷增长过猛、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央行 2007 年已第四次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央行此次最新加息决定的时间有点出入意料,但表明央行急于修正实际利率为负值的局面,特别是考虑到 A 股市场重拾升势,同时也是为了稳定总体通货膨胀预期。而时间上的出其不意,正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成熟。 08年下半年 4 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 4.14%降至 2.25%; 201

28、0 年至 2011 年底 五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 2.25%升至3.5%。 2012 年两次减息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 3.5%降至 3.0%。 2015 年 5 次降息,当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为 1.5%。 7 人民币存款利率( 1990 年 4 月 15 日 以来 ) 调整时间 活期 定期 三个月 定期 半年 定期一年 定期 二年 定期 三年 定期 五年 1990.04.15 2.88 6.30 7.74 10.08 10.98 11.88 13.68 1990.08.21 2.16 4.32 6.48 8.64 9.36 10.08 11.52 1991.04.21 1.80 3.2

29、4 5.40 7.56 7.92 8.28 9.00 1993.05.15 2.16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3.07.11 3.15 6.66 9.00 10.98 11.70 12.24 13.86 1996.05.01 2.97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6.08.23 1.98 3.33 5.40 7.47 7.92 8.28 9.00 1997.10.23 1.71 2.88 4.14 5.67 5.94 6.21 6.66 1998.03.25 1.71 2.88 4.14 5.22 5.58

30、 6.21 6.66 1998.07.01 1.44 2.79 3.96 4.77 4.86 4.95 5.22 1998.12.07 1.44 2.79 3.33 3.78 3.96 4.14 4.50 1999.06.10 0.99 1.98 2.16 2.25 2.43 2.70 2.88 2002.02.21 0.72 1.71 1.89 1.98 2.25 2.52 2.79 2004.10.29 0.72 1.71 2.07 2.25 2.70 3.24 3.60 2006.08.19 0.72 1.80 2.25 2.52 3.06 3.69 4.14 2007.03.18 0.

31、72 1.98 2.43 2.79 3.33 3.96 4.41 2007.05.19 0.72 2.07 2.61 3.06 3.69 4.41 4.95 2007.07.21 0.81 2.34 2.88 3.33 3.96 4.68 5.22 2007.08.22 0.81 2.61 3.15 3.60 4.23 4.95 5.49 2007.09.15 0.81 2.88 3.42 3.87 4.50 5.22 5.76 2007.12.21 0.72 3.33 3.78 4.14 4.68 5.40 5.85 2008.10.09 0.72 3.15 3.51 3.87 4.41 5

32、.13 5.58 2008.10.30 0.72 2.88 3.24 3.60 4.41 4.77 5.13 2008.11.27 0.36 1.98 2.25 2.52 3.06 3.60 3.87 2008.12.23 0.36 1.71 1.98 2.25 2.79 3.33 3.60 2010.10.20 0.36 1.91 2.20 2.50 3.25 3.85 4.20 2010.12.26 0.36 2.25 2.50 2.75 3.55 4.15 4.55 2011.2.9 0.40 2.60 2.80 3.00 3.90 4.50 5.00 2011.4.6 0.50 2.8

33、5 3.05 3.25 4.15 4.75 5.25 2011.7.7 0.50 3.10 3.30 3.50 4.40 5.00 5.50 2012.6.8 0.40 2.85 3.05 3.25 4.10 4.65 5.10 2012.7.6 0.35 2.60 2.80 3.0 3.75 4.25 4.75 2014.11.22 0.35 2.35 2.55 2.75 3.35 4.00 2015.03.01 0.35 2.10 2.30 2.50 3.10 3.75 2015.05.11 0.35 1.85 2.05 2.25 2.85 3.50 2015.06.28 0.35 1.6

34、0 1.80 2.00 2.60 3.25 2015.08.26 0.35 1.35 1.55 1.75 2.35 3.00 2015.10.24 0.35 1.10 1.30 1.50 2.10 2.75 8 材料 2 美联储利率调整 从 上 图中,我们同样可以总结出如下几个美联储利率调整过程: 9 1 1990 年到 1993 年:美联储持续降息,从 8%降至 3%。 从 1990 年到 1992 年是美元利率大幅度向下调整的另一个周期,这个周期造成了欧洲汇率联动机制的一系列问题。当时的背景是,美国经济正陷入严重的不景气 ,从 1990 年到 1994 年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不断下跌,美元

35、颇为疲软。相应地,国际资本纷纷逃离美国并涌入欧洲和拉美。 2 1994 年: 美联储开始了长达 1 年的 7 次加息,美国的利率也因此翻了一倍,达到 6%。 在 12 个月中, 7 次加息,而在最后四次加息中,每次都是半个百分点甚至更多。美国的利率政策走向对世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美国加息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向逆转,从投资大规模内流转为大规模回流美国。1994 1995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美联储不能辞其咎,正是 因为 1994年 美国美联储连续加息导致 投入墨西哥的外资大规模回流,才使得比索汇率难 以为继。 3 1995 年到 1998 年:美联储利率波动震荡,但是保

36、持着下降的趋势。 4 1999 年到 2001 年 1 月:美联储连续加息过程。 5 2001 年到 2004 年:美联储持续降息。 从 1993 2002 年是美国新经济由盛转衰的超长景气时期,这个周期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密切相关。 其间全球跟随美元加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加息周期;而到 2000 年下半年,美元从加息周期逆转为减息周期,在 2001 年发生“ 9 11”事件后,美联储更是连续 13 次减息,使得联邦基金利率达到了 46 年的 最低水准 。 这 一个降息周期是从 2001 年 5 月至 2003 年 6 月。 2000 年美国结束了长达10 年的增长周期, 2001 年美国经济放

37、缓,失业率上升、消费和投资持续低迷。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从 2001 年 5 月起,美联储连续 13 次降息,到 2003 年 6 月,将联邦基金利率 (美联储基准利率 )从 6%下调到 1%,达到历史最低。 6 2004 年到 2006 年:持续加息过程。 而 2004 年 6 月 30 日是在持续了 13次降息后的首次加息。 美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 于 6 月 30 日 一致投票赞同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 个基点至 1.25。此举标志着超低融 资成本时代的结束,贷款唾手可得的情况曾掀起了买房热潮,并使美国经济抵挡住了恐怖袭击和一波企业会计丑闻的冲击。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edera

38、l Open Market Committee,简称 FOMC)称,产出继续稳步扩大,就业市场环境已经好转。这已引发了物价的上涨,不过近几个月中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部分原因看起来是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 FOMC 称,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无需迅速改变 2001 年以来贯彻的低利率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 FOMC 称,决策者认为“可能将以有节制的步伐逐步取消适应性货币政策”。 但为确保在必 要时大幅上调利率, FOMC 又加了一条告诫:“虽然如此,但委员会将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作出必要反应,以履行维持物价稳定的职责。” Fed 的加息决定与 23 家华尔街一级债券交易商的预期一致。因此,这一决定应该不会对固

39、定按揭利率产生影响,原因是在过去几个月中,固定按揭利率出于对加息的预期已有所上升。但分析师担心,由于利率看来将上升而非下降,一些企业和信用卡用户可能会面临不确定的前景。 7 2007 年到 2008 年:美联储持续降息过程,且在 2008 年 12 月 17 日降至10 历史最低,利率仅为 0.25%。 2007 年 9 月 18 日 ,是美联储四年来首次降息 。 原因是为了消除经济衰退。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18 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原来的 5.25降到 4.75,以应对愈演愈烈的信贷危机以及可能产生的经济衰退后果。这是美联储自 2003 年 6 月以来首次降息。

40、 美联储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说,尽管上半年美国经济温和增长,但信贷紧缩有使美国住房市场调整加剧并抑制经济增长的可能。美联储此次降息,就是为了预先消解这些负面影响,帮助美国经济走出金融市场振荡,继续保持适度增长。 美联储声明指出,自上月 7 日美联储例会以来,金融市场的发 展使美国经济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美联储将继续对影响美国经济前景的各种要素进行评估,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确保价格稳定,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 美联储最近一次降息是在 2003 年 6 月,当时利率被减至 1958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1。 ) 2007 年 10 月 31 日再次降息。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31 日决定,将联邦基金

41、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降 0.25 个百分点至 4.50%,以应对信贷危机及可能产生的经济衰退后果。这是继 9 月份降息 0.5 个百分点后美联储再度降息。 美联储在当天会后发表的声明中说,尽管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稳固 ,金融市场紧缩状况有所缓解,但受住房市场调整加剧等因素影响,美国短期经济增长将会放缓。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就是为了预先消解部分负面影响,帮助美国经济走出金融市场振荡,继续保持适度增长。 但声明也指出,这次降息后,通货膨胀上行风险也将会增加,美联储将继续对影响美国经济前景的各种要素进行评估,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确保价格稳定,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外界认为,美联储此番表态,可

42、能预示其认为连续两次降息已足以应对目前市场动荡,未来是否继续降息将变得更为审慎。 2007 年 12 月 11 日美联储继续下调利率。 这是 2007 年 9 月 18 日和 10 月 31 日美联储两次减息后的第三次减息 ,总降息幅度达 100 个基点,第四次下调央行贴现利率,累计降幅为 150 个基点。 2008 年 1 月 22 日再度调低利率。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 1 月 22 日美国股市开盘之前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 75 基点 , 至 3.5%。委员会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是基于对经济前景趋弱、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看法。尽管短期融资市场的紧张有所缓解,更广泛的金融市场环境则继续恶化,一

43、些企业和家庭面临进一步的信贷紧缩。此外,一些消息显示房地产市场收缩将加剧,劳动力市场出现疲软。 这是美联储 2001 年 来首次采取的紧急降息行动,并且是美联储自 1980 年以来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 此前,由于担忧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全球股市出现了大范围的抛售行为。 美联储在声明中说:“短期资金市场的绷紧虽然多少已有缓和,但更大层面的金融市场环境却持续恶化。”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所以有这项行动,是因“经济前景转疲,且经济成长向下风险逐渐升高。” 2008 年 1 月 30 日美联储继续降息至 3%。 在前一次降息短短 8 天之后,美联储 1 月 30 日再次大幅降息 50 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由 3.5降至 3,为 2005 年 6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也是美联储继 1 月 22 日紧急降息 0.75 个百分点之后仅一周多的时间连续第二次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