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附,是为了锦上添花漆线雕工艺是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佛雕艺人用熟桐油、大漆、砖粉等原料经反复舂、捶、揉、捻,成为富有韧性的漆线土,再用手工搓成细如发丝的“漆线” ,运用盘、结、绕、堆等工艺,在佛像坯体上饰出各种图案。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最初被应用于佛像装饰,俗称“妆佛” 。而发展至近现代,漆线雕作为一门独立的工艺美术产业,其制品不仅做工精细雅致,形象生动,而且风格独特,画面栩栩如生,堪称一绝,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特色产业在民间广为流传。 作为闽南地区特有的传统工艺,漆线雕也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泉州地区宗教信仰丰富多彩,大小寺庙
2、林立,为佛雕工匠提供了良好的艺术施展空间。目前,漆线雕产业主要集中于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据惠安县志木雕记载“惠安早期的木雕品主要为佛像和建筑浮雕装饰从事木雕作业的工人主要分布于惠安崇武溪底、洛阳白沙、张坂上塘、城关南门外一带” ,漆线雕曾是是惠南佛雕的一道重要妆饰工序,主要用于佛像、神像的衣纹装饰,是木雕艺术的延伸和创新。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泉州市所属 11 个县(市、区)的漆线雕作坊及生产基地发展较快,仅张坂镇就有漆线雕工厂和作坊 80 多家。本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漆线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办的“紫云轩”就是其中的一家。我凭借几十年的漆线雕制作经营经验,将在此详述并总结漆线雕
3、的发展历程。 漆线雕以精细的漆线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人物及动物形象,尤以民间传统题材为主,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过去,漆线雕工艺的运用大都只限于木本、漆篮和戏剧道具上,如今已发展到装饰盘、瓶、炉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琅满目,并且不断推陈出新,表层还安贴 24K 金箔。漆线雕的附着特性意味着精美的漆线雕需要依附在其他工艺品上才能发挥它的艺术美,最为显著的代表是工艺美术师把漆线雕与陶瓷制品结合起作,生产了漆线雕陶瓷作品。 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贺喜送礼时,有选择以各式各样的花瓶作为礼品的传统,寓意“平平安安” 。借用漆线雕把寓意吉祥的龙凤、麒麟等图案缠绕在瓶身,无疑是“锦上添
4、花”的美事。另外,在古代陶瓷的烧制采用的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柴烧。在没有煤炭、煤气或电等资源之前,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陶瓷时,用匣钵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疵。即使是在技术相对纯熟、烧制条件相对发达的今天,因为黏土配方或者烧制温度、烧制时间的误差,出窑的陶瓷也可能产生裂缝却角凹凸不平等问题。给有瑕疵的陶瓷配以漆线雕工艺,不仅能掩盖和修补不完美的陶瓷,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加了陶瓷的美感,提高了它的艺术附加值,可谓一举多得。泉州漆
5、线雕继承佛雕漆线工艺的表现手法,将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宗教艺术、宫廷艺术中的礼器、祭器、贡品等特点兼收并蓄,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工艺品,成为现代人装饰和美化生活的高档艺术品。这是漆线雕的艺术化过程。 黄胜阳说, “任何一种工艺的发展都与它所处地域的民俗特色,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漆线雕工艺也不例外。 ”漆线雕工艺较多地依附于陶瓷,刻画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图案,因而广受追捧。 ”为了更贴近人们的心理和地域文化,漆线雕多附着在红色瓶身上,红底镶金呈现出高贵雍雅的美感,以龙凤鸟兽为题材,寓意喜庆、吉祥、热闹。乔迁之喜,新婚之乐,功成名就,或者大业初成之时,人们往往将其作为赠送之
6、礼,用绫缎制成礼盒包装,精美大气,是旅游纪念、馈赠亲友的佳品,令人爱不释手。我们在衡量一件工艺品的好坏时,往往将其交给市场。市场上反应良好、抢售一空,表示该作品质量上乘,工艺优秀。 然而,市场对工艺品的发展也有反作用。目前漆线雕工艺品的整体质量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创作者为了大量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制作工艺上无法精益求精,囫囵吞枣地投入市场,导致漆线雕作品在质量上达不到该有的水准。如何在市场需求和工艺品的质量上取得一个平衡是漆线雕工艺在市场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漆线雕工艺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的依附性。这就意味着漆线雕无法制成茶具桌椅等实用性的物件。但漆线雕的依附性给其他工艺增加的艺术美感难以磨灭。它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在佛像、桌椅、茶具的纹饰中,都有漆线雕的身影。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漆线雕工艺师们也在竭力探索漆线雕工艺的新走向,新技艺,新题材。漆线雕的发展经历了艺术化、市场化的过程,正在逐渐走向生活化,为人们的生活增色添彩,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