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的崛起.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4323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创造”的崛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创造”的崛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创造”的崛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创造”的崛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创造”的崛起游走于北京,会发现不同时期的典型图景,既有古老的胡同四合院,也有最近二十年崛起的摩天大楼、金融机构或跨国公司总部。不过,在这个中国崛起的世纪,建筑设计在“进口”的同时,中国建筑师也已崛起,并开始向海外“出口” ,在当代的语境中呈现百花齐放的多方面发展。CCTV 新大楼 设计者:库哈斯 迄今为止,中国建筑中受到非议最大的外国设计师作品恐怕莫过于中央电视台(CCTV)的新大楼了。CCTV 新大楼位于北京 CBD 的心脏地带。库哈斯的设计外观上与“门”字相像:一个立体 L 形的巨环,在任何一面都是一个 L 形,所有部门都被纳入这个立体环形结构中,以展现和利用电视节目生产的流水线性质

2、,从而形成一条高效的程序链条。从巨环的两个垂直塔楼向内倾斜的姿态上,隐约能够看出“超建筑”相互搭接的痕迹。库哈斯通过这个方案展现了他的摩天楼理论,而 CCTV 新大楼回避了高度上的竞争,在类型和生存方式上与众不同。 外国建筑师在中国 改革开放后,西方建筑师进入中国多了起来。以北京、上海、广州的地标性建筑为例,北京的国家大剧院、 “鸟巢” 、央视新址“大裤衩” 、首都机场航站楼,上海陆家嘴呈“品”字布局的“三高”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广州的新电视塔、珠江新城双子塔西塔、新歌剧院等,都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 国外建筑师尤其是大师级人物及作品进入中国,从设计思路、建筑观念及运作机制上产生的

3、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那些引起广泛争议的建筑作品,也意味着对传统思维的冲击有多大。上溯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可以发现前期进来的主要是美国、新加坡以及香港的一些设计师,商业性建筑构成了中国内地大多数城市大的框架。 由于中国建筑师不了解建筑的商品属性,所以外国特别是美国建筑师在这一时期相当有市场。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城市陡然增高,建设的激情和都市的迷乱互相交织在一起,城市空间千篇一律。 进入新世纪后,外国建筑师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号召力的大牌建筑师越来越多。他们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建筑市场,来分享这块大蛋糕。从大型公共建筑到小型的社区开发,都会看到洋建筑师的身影。从规划到建筑,包括重大的标志性建

4、筑,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到了欧洲建筑师手中。大量欧洲建筑师的进入,是因为人们注意到了建筑的多样性,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表达建筑的各种可能。 近年来,全球化犹如一道“围城” ,中国这块土地对于建筑师来说,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观察境外建筑师在国内的活动轨迹,活跃在中国建筑设计界的主要是英、法、美等国的知名建筑设计师。一旦某个作品获得认可,由点及面铺开战线的可能性很大。比如夏邦杰在中国是靠着上海大剧院一炮走红的,法国巴黎机场公司的设计师安德鲁在中国的代表作是国家大剧院,还有法国国家铁路公司、欧博设计、AS 事务所等。而据荷兰建筑评论家玛丽斯布尔曼统计,中国已有 300 多座荷兰建筑师的作品在建,

5、除央视新大楼,还有 MVRDV 设计的“南京第壹区” 。 重温柯布西耶的话,也许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作为艺术的建筑。但是,我们不可能对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无动于衷,越来越多的国际建筑大师开始进入中国,也不可能不去思考另一个更迫切的话题:他们给中国建筑带来了什么? 中国建筑师走向国际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城市化也在快速推进,巨大的施展空间在让外国建筑设计师有用武之地的同时,也让中国本土设计师在和外国同行的交流和碰撞中快速成长。中国当下的建筑现实,为中国自己的建筑师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地标建筑“中国尊”在一定意义上象征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回归。中国建筑设计在“进口”的同

6、时,中国建筑师已经开始向海外“出口” 。而中国建筑在经历最初的模仿和“西化”之后,也开始逐渐强化“中国特色” 。 外国建筑在中国叱咤风云多年后,在北京的 CBD,地标建筑中有了中国式建筑涌现,在中国尊之后还有马岩松设计的中央公园广场,以传达山水城市为内涵,地标建筑正向中国建筑师回归。 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 2012 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个堪称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组织者认为,王澍的建筑中用到了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中国古代门窗等传统元素,最重要的是其建筑本身真正能传达出中国文化的本质。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能否联系传统,或是仅仅面向未来。同任何杰出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这种

7、永存的建筑争论,深刻地表现出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如果说王澍夺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是中国人的骄傲,那么马岩松领衔的 MAD 所设计的加拿大“梦露大厦”获得世界最佳摩天大楼称号,则是中国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次崛起。30 岁时,马岩松以“梦露大厦”成为首个在海外赢得标志性建筑设计权的中国设计师,一举成名的他因颠覆传统的设计风格和大胆犀利的言论,备受关注也争议不断。他的 MAD事务所成立仅五年便渡过了创业挣扎期,国内外客户纷纷慕名而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认为,外国设计师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分工,也有好的设计理念,这是他们的优势。国内设计师聪明、勤奋,构思和理念也不差。同时,他们对中国文化和国情的理解则更透彻更到位。 中国建筑师正在当代的语境中呈现百花齐放的多方面发展,站在中国建筑师的立足点上,建筑师们已超越体制上的不同局限与制约,并把建筑带入到历久弥新与充满活力的时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