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机遇 打造行业升级版港口转型升级是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港口的吞吐量已经超过 100 亿吨,稳居世界港口大国。但中国港口的投资回报率和人均吞吐量、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专利产生数量与发达国家港口不能同日而语,与我国作为港口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港口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而且还是港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在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面对新的环境和形势,如何把握机遇,实现港口转型升级,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中国港口协会会长、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陈戌源: 借自贸区东风推动港口业转型 自贸区拥有“自由港”的
2、大部分特点,包括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及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因此自贸区能吸引各国货物到当地集散转口,有助推动当地航运物流业的发展。 自去年 9 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以来,上海再次成为中国改革的桥头堡和试验区,在经济领域表现出巨大的辐射作用。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可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沿海捎带业务的政策放开,使得上海港的吸引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上海统计局 2 月 21 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 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的总量增长速度平稳趋缓,其中国际中转量明显提升,增速高达 32.2%。如果未来政策进一步放开,允许外资公司开展沿海捎带,
3、将再度提升国内港口的国际中转能力。可以预见,新时期上海港的地位将更加凸显,并带动华东沿海地区其他港口的进一步发展。 但如何把握时机,借助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港口的竞争力,是摆在港口从业者面前的新课题。随着改革制度红利释放,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方面的改革举措,将从三个方面切实推动中国港口业的转型升级。 首先,自贸区将大大提升国内港口的国际中转能力。目前,我国港口的吞吐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基本是腹地型港口,国际中转量极为有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将推动中转集拼业务发展,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开展沿海捎带业务。自贸区一线放开的环境,将吸引东南
4、亚等区域的出口货物在上海中转。允许非五星旗船开展沿海捎带,将把国内流失到釜山等地的国际中转货物重新拉回来。据专家分析,之前由于政策限制,国内每年到釜山等地中转的货物高达数百万标箱。 其次,自贸区将有助于港口延伸产业链。目前,国内港口盈利基本靠码头装卸,这类业务的附加值相对不高。自贸区成立后,利用其贸易便利化的优势,港口可开展仓储物流业务。比如,上海港就计划建设大规模的冷链仓库,引进台湾的优质农产品,发挥贸易分拨中心的功能,让消费者享受实惠。 在自贸区内,港口企业还可拓展高端航运服务。试验区鼓励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对单机、单船子公司的设立没有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很多原计划在境外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完
5、全可以放在试验区内做。此类高端航运服务的发展,将促进上海此类高端航运服务的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日照港集团董事长杜传志: 围绕改革创新破解“一高一低”难题 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年来的发展看,我国物流业呈现“两高”特点。第一个“高”是社会物流总额高,去年将近 200 万亿元,是 GDP 的 3.5 倍,同比增长9.5%,超过 GDP 增速 1.8 个百分点;第二个“高”是物流成本高,物流总费用与 GDP 比率多年维持在 18%水平,是发达国家的两倍。 以上“两高” ,既体现了物流业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物流业今后发展空间广阔、大有作为,那
6、就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由于物流业包含从运输到储存、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容易因范围广、环节多、周期长、效率低而增加成本。“要想降低物流成本,当务之急,就是要控制好物流链上的重要节点、重点环节,优化整合物流链和产业链,提高运转效率,破解物流“最后一公里”等难题。 港口是物流链的重要节点和枢纽,目前我国港口存在“一高一低”的情况。 “高”是指发展速度高,从 2002 年管理体制改革、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以来,我国港口吞吐量和通过能力均扩大 4 倍以上,在全球吞吐量和集装箱量排名前 20 的港口中,中国大陆港口分别有 12 个和 8 个,发展速度举世瞩目。201
7、3 年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这就是我国港口高速发展的一个很好例证。 “低”是指港口等级相对较低。我国港口大多处于由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阶段,与世界一流第四代港口相比,在资源配置、综合功能、信息化水平、产业链等级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同我国港口行业发展情况一样,日照港也表现出“一高一低”的典型特征。日照港的发展是因煤而生,因矿而兴,因油而盛。首先是规模增长快,尤其是最近 10 年,吞吐量扩大了 10 倍,成为全国沿海第 9、世界第 12 大港口。资产总额由 28.6 亿元,增长到 445 亿元,扩大了 15 倍。第二是带动能力显著增强,近 10 年累计培育关税收入 1900
8、亿元,使日照口岸年关税收入由全国的 0.4%增长到 3%,列山东省第二,累计带动地区进出口总值 1248 亿美元,2013 年列全省第三位。吸引了晋中南铁路通道,日照至江苏仪征、至山东东明、至河南洛阳三条输油管道,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实施。带动了临港和腹地经济快速兴起,全市有 14 家企业跻身全省外贸 50 强。山东省已经批准日照港与期货公司合资筹建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开展现货和介于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第三是资本运作取得新突破,日照港目前是山东省唯一的港口上市公司,2006 年在上交所首发上市以来,8 年完成 8 次资本运作,累计金额达到 80.8 亿元,日照港建立起
9、了“信贷股权债权”的融资体系,实现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 。 日照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虽然扩能上量步伐很快,但在资源整合、综合功能、质量效益、对区域经济的龙头带动等方面还相对偏弱,发展等级依然偏低。着眼于进一步发挥港口对腹地的服务、辐射、带动作用,做优做强港口物流链和产业链,无论从港口自身角度,还是站在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都必须紧紧围绕改革不松劲,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怎么转?如何升?我认为要重点做好三件事:做大规模,就是推动港口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加快港口建设,把“口”张大,提高港口吞吐能力、专业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做强功能,就是推动港口功能的集成化、标准化,完善现代物流功能,为客户提供模块式、全方位、门到门和一站式的服务,将港口由物流链节点升级为价值链中心;做紧联系,就是推动港口与腹地联系的网络化、实体化,推进综合集疏运网络建设,整合海陆空铁多式联运,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将港口由城市型港口升级为区域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