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的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665259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三种奥氏体不锈钢,304L,304,310 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热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试样在硫酸-硫酸铜+铜屑沸腾腐蚀液中进行加热腐蚀,利用光镜和 SEM 观察三种钢耐晶间腐蚀情况;对腐蚀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关键词:晶间腐蚀 固溶处理 敏化处理 1、论述 不锈钢从 20 世纪初发明至今不足百年,但其发展势头却异常迅猛,特别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不锈钢的产量每年都在稳步提升。不锈钢的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不锈钢之所有如此广泛应用,并持续快速发展,重要的因素是其优异的耐蚀性和耐热性。另外,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也是

2、重要因素。为了满足现代工业、农业发展需要,大约已研制出上百种不锈钢。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进步,使不锈钢正在向高纯、超纯方向发展,并且已实现工业化生产。而各类不锈钢中,奥氏体不锈钢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以较好的耐蚀性,冷加工成型性、可焊性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其约占不锈钢总产量的 60%,研究这类钢的耐蚀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研究比较 304L 和 304 奥氏体不锈钢之间的抗晶间腐蚀性。 (2) 、通过实验看能否发现 310 奥氏体不锈钢存在晶间腐蚀现象。 2、实验材料 3、实验设备 箱式热处理炉,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直通式光谱分析仪等。 4、实验方法及过程 4

3、.1 固溶处理 (1)工艺:加热温度,T=105010?C;保温时间,t=150min;冷却方式,常温水冷却; (2)目的:将不锈钢加热到单一奥氏体区,得到成分均匀的单一奥氏体,快冷,使高温成分均匀过饱和固溶体组织保持到室温,此时钢具有最高的耐蚀性。 4.2 敏化处理 (1)工艺:加热温度,T=65010?C;保温时间,t=16h;冷却方式,空冷; (2)目的:奥氏体不锈钢 450-850?C 进行长时间保温停留,将在晶界处充分析出 Cr23C6 等碳化物或 相,从而造成晶界周围出现贫 Cr 区,或让 S、P、Si 等杂质元素在晶界出偏聚,为后续硫酸-硫酸铜+铜屑晶间腐蚀实验创造条件,以便晶界

4、发生腐蚀。 4.3 硫酸-硫酸铜+铜屑晶间腐蚀实验 该实验是检验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 ASTM 标准方法;实验中CuSO4 为钝化剂,H2SO4 为腐蚀剂;与其它实验方法相比,该实验条件不是太苛刻;对于经固溶处理和敏化处理后材料晶间腐蚀敏感性相差十分明显,短时间就能获得结果;为了加速实验进行,需加 Cu 屑,它虽比不加铜屑的酸性硫酸铜溶液实验条件更为苛刻,但实验灵敏度高,并可缩短了实验时间;由于该实验方法能够迅速检测晶间腐蚀的敏感性,实验条件稳定而且易于控制。 4.3.1 实验溶液的配制 先将配液用的烧杯,量桶,玻璃棒等仪器用蒸馏水洗净,吹干,再用托盘天平称 100g 分析纯硫酸酮,将其倒入

5、装有 70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再用量桶量取 100ml 优级纯硫酸,将其加入已配好的溶液中,边加边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将溶液静置,用保鲜膜将口封上待用。 4.3.2 实验步骤 (1) 、将制备好的试样和铜屑放入盛有丙酮的小烧杯中长时间浸泡待用。 (2) 、在已洗净的 1000ml 的烧杯底部放入一层经丙酮清洗过的铜屑,再将丙酮液中的试样取出用酒精清洗吹干放入烧杯中,试样要用铜屑隔开不能接触,将配好的硫酸-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倒入的酸性硫酸铜溶液液面高于试样 20mm 即可,用保鲜膜封住烧杯口,在保鲜膜上扎上小孔,以减小烧杯内压。 (3

6、) 、将烧杯放在有石棉网的电炉子上长时间加热,腐蚀液沸腾时间为 21h; 5、试验结果分析 图 1 中 a、b、c 分别为 304L、304、310 原始组织王水腐蚀后的金相照片,d 为 310 钢敏化处理王水腐蚀后的金相照片,可以看出,304 不锈钢的晶粒度明显比 304L 和 310 不锈钢的要小,并且在用王水腐蚀时,在相同件下,304、310 不锈钢的要比 304L 的腐蚀时间要长,还发现,经敏化处理后 310 不锈钢经王水腐蚀后要比未经敏化处理的耐蚀性要差,这是敏化处理使铬的碳化物沿晶界析出,使晶界的能量升高,同时,碳化物的存在提高了晶界处电极电位,从而容易发生腐蚀。 图 2 中 a、

7、b、c 分别为 304L、304、310 三种钢经固溶处理,进行酸性硫酸铜晶间腐蚀实验腐蚀后直接观察得到的金相照片,可以看出,经过固溶处理后,三种奥氏体不锈钢都不会发生晶间腐蚀;但是不是经过固溶处理后三种钢就不会再发生晶间腐蚀呢?不是,因为实验时经过固溶处理后就马上转入晶间腐蚀实验,碳化物没有机会在晶界处析出,从而导致晶界周围不会出现贫铬现象,所以,不会发生腐蚀;而在生产实践中,材料是要在某一温度下进行长时间使用,由于经过固溶处理后,基体中的碳都处于过饱和状态,在使用过程中,只要材料在 450-850?C使用或停留,碳原子会以铬的碳化物的形式在晶界处析出,而造成晶界周围贫铬导致晶间腐蚀发生。图

8、 d 是 310 经敏化处理晶间腐蚀试验后在光镜下的照片,可以看出,310 奥氏体不锈钢在此次试验条件下,不会发生晶间腐蚀现象。这是因 310 不锈钢有很高的 Cr 含量,即使敏化处理在晶界处析出 Cr23C6 等碳化物也不会出现贫 Cr 区而发生发生晶间腐蚀,310 不锈钢高含铬量使得晶界周围即使铬的碳化物析出产生贫铬区,也不会使得铬含量降低到 11.7%以下,而产生晶间腐蚀。图中麻点和划痕本来在进行晶间腐蚀试验是会被腐蚀溶解掉,但是,在试样制备时,由于划痕太深,而未被腐蚀溶解掉。 图 3 304L 和 304 钢敏化处理后晶间腐蚀试样 图 3,a 和 b 分别是 304L 与 304 经敏

9、化处理后进行晶间腐蚀试验所得的光镜照片, 304 晶间腐蚀最为严重,304L 抗晶间腐蚀性要好于 304不锈钢,这是由它们含碳量的高低不同所致。304L 碳含量为 0.03%要比304 的 0.05%小,所以在晶界处产生碳化物的颗粒小,数量少,贫铬区窄,所以晶间腐蚀倾向小。 通过 SEM 观察发现更进一步说明 304 和 304L 不锈钢经敏化处理后均发生了晶间腐蚀,只是腐蚀程度不同,304 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要比304L 严重。既然 304L 也发生了晶间腐蚀,那么,有人关于奥氏体不锈钢当碳含量0.03%时不会发生晶间腐蚀的说法就有待商榷。 6、结论 (1) 、在此试验条件下,310 不发生

10、晶间腐蚀。 (2) 、304L 的抗晶间腐蚀性要比 304 好。 (3) 、奥氏体不锈钢敏化温度上限并非是 850?C,在 870?C 也可出现敏化现象。 (4) 、奥氏体不锈钢不发生晶间腐蚀的碳含量上限不是 0.03%,而是比 0.03%更低。 参考文献: 1 杨德均,沈卓身.金属腐蚀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299-300 2 吴荫顺等,金属腐蚀学方法.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171-178 3 张永清.不锈钢硫酸-硫酸铜晶间腐蚀方法合理性的探讨.福建化工,2/2002,30-34 4 吴剑.不锈钢的腐蚀破坏与防蚀技术-(三)晶间腐蚀.腐蚀与防护.3/1997,4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