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信息化为手段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关于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反复强调“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我们的国家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大力促进我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市政协常委会将“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 发展”确定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之一。根据工作分工,市政协副主席厉春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的专家,通过市内调研、省
2、内外考察,就如何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形势及任务要求(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重大战略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和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 规 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家教育信息化2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 规划,以及两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我国教育信息化作出了系统全面
3、的部署。(二)教育信息化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0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 工程的通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全国范围推开。经过十年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部分省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教育教学应用,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2012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我国教育信息化从重点建设阶段向整体建设与应用整合阶段过渡。截至 2016 年,短短的几年,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了 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到了 80%,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信息化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水平极大提升,以“三通两平台 ”为标志的新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国家对新时期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2016 年,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 规划,明确指出了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四个提升 ”和“四个拓展”的主要任务。“四个提升” 即:完成 “三通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大幅度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3面,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四个拓展” 即:创新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
5、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从服务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从服务教育自身拓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二、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情况(一)加强硬件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市区两级政府及教育部门,以薄弱学校改造和义务教育均衡区创建为契机,将信息化作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抓手,投入约 4.5 亿元,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 289 所中小学(不含教学点),10M 以上宽带接入率达到了 73%,校园网建有率达到了 71%,普通教室多
6、媒体设备配备率达到了 86%,计算机生机比达到了15:1,为我市“ 宽带网络校校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推进平台建设,资源和管理服务初见成效为更好地提升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教育管理信息化能力和水平,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校积极利用国家和级教育资源平台,下载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网上学习、教4研、晒课等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龙华区率先建起了全省第一个区(县)级教育资源平台,在区级教育教学质量检测、网络教研和平安校园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区、各学校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积极推动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和教师管理系统在海口的落地和实施。为加快推进我市
7、学业测评信息化建设,2015 年市教育局与科大讯飞公司合作建设了“海口市基于大数据的发展性评价及教与学分析系统” 。两年多来,该系 统已完成 1940 场考试 521 万份试卷的网上自动化阅卷,以及学业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较大地提升了“教与学” 的科学 评价能力和水平。为加快我市智慧校园建设,2016 年市教育局又与云校(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 签署合作协议,北京云校将 207 套智慧教育云平台及配套服务无偿赠与我市中小学使用。目前,全市已有 238 所学校、2185 个教学班、6539 名教师和 91525 名学生,加入和使用云校智慧教育平台。(三)抓好试点探索,推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海南
8、省是全国教育装备综合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省。为更好地发挥试点探索和示范引领作用,我市共有 9各学校(单位)作为试点单位直接参与改革试点工作,占全省试点单位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美兰区的“同步课堂” 试点、龙华区的金盘实验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秀英区的 27 小定制化智慧校园管理机智慧课堂建设,成效尤为突出。自 2014 年起,海南侨中、滨海九小分别和美兰区的演丰中学、演丰中5心小学结对,积极开展“互联网+课堂”探究,有效实现了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网络互通、课堂同步、实时互动,较好地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2016 年底和2017 年初,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两次到海口调研,对我市教
9、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四)强化师资培训,积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为加快提高我市教师队伍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自2014 年起,市教育局委托华东师大等重点师范大学,每年为我市举办两期教育信息化高级研修班,先后有 400 余名市、区校长及教育信息化管理和研究人员参加了培训。此外,近年来,四个区也通过邀请国内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选送校长和骨干教师分批到北师大、华东师大、西南大学等名校脱产研修,以及鼓励教师依托国培项目参加国家行政学院网上培训,组织教师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区级和校本培训,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五)
10、做好规划设计,统筹推进信息化工作发展为更好地落实国家提出的“中心城市要率先实现国家确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重点任务” 要求,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市教育局聘请上海邮电设计研究院,为我市编制了海口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 ”规划、 海口市教育信息化建 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目前,项目一期(1.31 亿元)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概算均已通过市科6工信局评审。根据规划设计, “十三五 ”期间,我市将按照 “全省一流、全国中上水平” 的目标 完成“ 三通两平台”建设,我市将依托党政办公网建设海口教育城域网,城乡学校通过使用党政办工网光纤或租用通讯运营商光纤,均可实现 1000M 接入教
11、育城域网;全市学校 100%建成校园网、100%班级配有多媒体设备;依托“ 南海云”建成“海口教育云” ,完成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完成人人通平台建设,教学空间人人通与学习空间人人通开通率达 100%,全面完成教育城域网建设任务。三、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组织领导力度不够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需要党委政府科学规划、统筹推动,以及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没有建立起市级的组织领导机构,没有形成全市统筹推进、科学有序发展的工作机制。各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各自为阵,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标准不一、资源浪费及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突出,加上教
12、育、发改、财政、科工信等相关部门职责任务不明确,协调配合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极为不利。(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三通工程 ”建设缓 慢。截至 2017 年 7 月,我市中小学校 10M 以上光纤 接入率仅为 73%,校园网建成率仅为 71%,多媒体教室配备率仅为 86%,尚未达到省教育厅 2017 年教7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对全省提出的“10M 以上的达到 90%以上、校园网建有率达到 80%以上、多媒体教室配备率达到 90%以上” 的要求。与我市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也相距甚远。二是硬件支撑能力较差。截至 2017 年 7 月,我市中小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与班级数比例为 1:15、互动白板成
13、套率为59.96%、视频 展台成套率为 66.32%,只能够满足部分班级每周 1 课时的信息技术课开课要求;生机比为 15:1、教师计算机配比为 76.5%、教师笔记本电脑配比为 24.8%,处于我国中西部落后地区水平。此外,多媒体设备主要围绕教师教学进行配置,缺少对学生应用的支撑,并且大部分设备已进入报废期,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不高,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机制也未完善。三是资源和管理平台建设滞后。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虽然已于 2015 年提出并通过了项目的审核,但是由于市政府 2016 年要求将该项目列入 PPP 模式建设,PPP 建设相关工作推进缓慢,致使我市统一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
14、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至今仍未启动,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会城市。没有全市统一的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严重制约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更无法起到省会城市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三)教育教学应用水平较低目前,我市许多学校从领导到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意识、能力、素质还较弱,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力度和积极性不够,8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依然存在两张皮现象。除了试点单位学校外,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应用仅处于教学展示等较低层面,交互式教学还远远未能达到。由于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搭建及利用整体能力较低,我市运用公共资源开展教研、备课,组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服务薄弱学校,通过数字化提升育教学管理水平等
15、工作还极为滞后。(四)教师能力素质差距较大近年来,我市在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教师总体能力与信息技术教育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部分教师还不能熟练制作课件,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导致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出现闲置现象。许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基本停留在 PPT 单向传输及运用课件教学的阶段,能利用互联网和利用平台实现教学创新、教学改革的教师还是极少数。另外,老教师比例较大,信息技术教学培训较困难,培养培训力度亟需加大。(五)督导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由于我市全市性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和职责要求还没有进一步明确,针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课程、资源、教师
16、、学生等不同方面的信息化工作评价体系和办法也尚未制定,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到基本办学条件的指导、督导、评价、激励工作无法开展,极大地制约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科学有序发展。9四、外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一)抓统筹,推动教育信息化一体发展郑州、宁波、合肥三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交互式一体机、班班通、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在云平台优质学习资源、学生学习空间、管理平台、教师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三市政府切实担负起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体责任,“十二五 ”时期就将教育信息化 纳 入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制定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及重点项目实施方案;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教育局局长
17、为副组长,发改委、经信委、国资委、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整合教学仪器站、电教馆、教科网管理中心机构,成立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形成集“ 图书仪 器配备、电教资源建 设、信息技术推广、技术标准制定、智慧教育推进”等多项 功能于一体,推动全市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推广与应用的核心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市级统筹,加大工作力度,为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二)抓建设,夯实“三通两平台”基础一是定标准。为避免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阵、重复建设、不融不通、浪费资源,郑州市专门研究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系统、信息化教学应用
18、系统、中小学“校校通 ”“班班通”“人人通”等方面建设项目的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并结合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工作实际,10明确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分类推进,形成特色。二是大投入。 “十二五 ”期间,合肥市政府投入达 26.3 亿元,用于教育装备及信息化建设;郑州市政府投资 4 亿多元,用于推进中小学“班班通 ”提升工程建设 。高强度的资金投入,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三是重合作。郑州市注重政企合作,积极与郑州广电、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合作,加快教育信息化“ 三通 ”工程建设 ,为郑州教育开通了千兆骨干光 纤和互联网出口,分别联通了全市所有的公办学校
19、的每一间教室,总出口带宽达到 24.4G。政企合作加快了信息化教育的互联互通建设。四是推项目。郑州市大力推进“班班通” 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覆盖全市所有公办中小学及职业学校,共 1364 所学校、22419 个班级,并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实际班班通运行维护服务中心。该项目使市、县、校融为一个整体,让教师、学生、社会公众、教育管理者达到了无边界沟通。郑州市建成的教育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总容量超过 10T,为全市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达 90 万余条;平台注册教师 8 万余人,2016 年资源使用量达 3000 余万次,教师人均使用 353 次。郑州市 2015 年建成的教育公共管理云服务平台,包括“ 电子政务、教研培 训、招生考试、高清监控、数字校园、数据中心”六大应用,使之在郑州教育系统